Disulfiram聯(lián)合Cu對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的探討.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成人常見的急性白血病類型之一,發(fā)病年齡有兩個高峰期,即2至5歲的兒童和大于50歲的成人。ALL是一種起源于B或T系淋巴干祖細胞的異??寺⌒约膊?,在臨床、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均具有高度異質性。
  雙硫侖(Disulfirum,DS)是一種臨床上應用60多年的抗酗酒藥物,具有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且價格低廉

2、等多種特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發(fā)現(xiàn)DS對乳腺癌、腦膠質細胞瘤、前列腺癌、黑色素瘤及結腸癌等多種實體瘤具有抗腫瘤作用。進一步研究還表明DS是一種強的金屬離子螯合劑,能夠與多種金屬離子結合如Zn、Cu和Ni等形成復合物而增強其腫瘤殺傷作用。Cu是生物有機體一種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對于機體內許多關鍵酶和轉錄因子活性的發(fā)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研究發(fā)現(xiàn),DS與Cu結合形成Cu(deDTC)2復合物能夠增強DS的腫瘤殺傷作用。雖然目前許多研

3、究者已經證實了DS/Cu對許多惡性腫瘤包括實體瘤和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具有明顯的誘導凋亡和抑制增殖作用,但關于其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細胞作用的相關報道卻很少。由于ALL80-85%起源于B細胞,因此本研究將探討DS聯(lián)合Cu對B-ALL細胞(包括原代BALL細胞和Nalm6細胞株等)的殺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細胞凋亡(Apoptosis)又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由基因調

4、控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對于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多個系統(tǒng)的發(fā)育以及生物進化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機體內主要存在有三條途徑,一條是死亡受體介導的凋亡通路(又稱外源性凋亡通路),另外一條是線粒體相關的凋亡通路(內源性凋亡通路),最后是內質網通路,其中線粒體凋亡通路被認為是最經典的凋亡途徑。線粒體是細胞生命活動控制中心,它既是細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又是細胞凋亡的調控中心。線粒體介導的細胞凋亡主要是由于各種刺激的作用(包括陰性和陽性刺激兩大

5、類,陰性刺激因子主要指的是由于各種生長因子、激素和細胞因子的缺乏所致;陽性刺激包括射線、藥物、細胞毒素、缺氧及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使線粒體內膜上的通透性轉換孔道-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開放,導致線粒體膜通透性發(fā)生改變、線粒體膜電位(mitochondrial membrance potential,MMP/△Ψ)下降,從而使線粒體膜間隙(mit

6、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IMS)存在的大量的凋亡相關因子釋放至胞漿或胞核內,包括細胞色素C、Smac/DIABLO、Htra2/Omi、IAPs、AIF及核酸內切酶G(EndoG)等,從而誘導Caspases家族蛋白酶的活化,隨后Caspases切割其底物蛋白(這些蛋白大多是細胞內的功能蛋白,在DNA修復、mRNA裂解、類固醇合成及細胞骨架重建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使這些作用底物蛋白的功能喪失

7、,最終導致細胞凋亡。
  Bcl-2家族蛋白根據(jù)其功能和BH結構域數(shù)目的不同而分成三大亞類:1)抗凋亡蛋白亞家族:是指具有4個BH結構域(BH1-4)的Bcl-2和Bcl-xL;2)促凋亡蛋白亞家族:指其蛋白結構中包含有3個BH結構域(BH1-3)的BAX和BAK等;3)僅具有BH3結構域的促凋亡蛋白亞家族:如BID和BIM。這三類Bcl-2亞家族蛋白之間相互可形成同源或者異源二聚體,形成的二聚體是其家族蛋白之間功能實現(xiàn)和功能調節(jié)

8、的重要形式。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Bcl-2家族蛋白在調控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的作用,從而在調控細胞凋亡作用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角色。Bcl-xL、Bcl-2蛋白同屬于Bcl-2抗凋亡蛋白亞家族,兩者在細胞抗凋亡作用方面起著協(xié)同作用,共同抑制細胞凋亡,延長細胞壽命。Bcl-2基因(即B細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是一種原癌基因(oncogene),最早是由Tsujimoto Y等于1984年在濾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Follicu

9、lar non-hodgkin's lymphoma)患者中首先發(fā)現(xiàn)的,是由于t(14;18)(q32;q21)染色體異位所致,其編碼的Bcl-2蛋白是體內最重要的抗凋亡蛋白之一。
  目前關于DS/Cu抗腫瘤作用的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大部分研究主要圍繞蛋白酶體抑制和JNK/c-Jun通路的活化等方面,其他還包括抑制血管生成、Ras/PI3K/mTOR通路及抑制MDR蛋白等多方面。本研究團隊前期也已經證實了DS/Cu可通過抑制N

10、F-κB、活化JNK/c-Jun通路、誘導ROS在細胞內蓄積從而誘導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細胞、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Molt4細胞和Brukitt淋巴瘤Raji細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且能逆轉HL-60耐藥細胞株對多柔比星的耐藥。目前有關DS/Cu對于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尚少,有研究報道發(fā)現(xiàn)線粒體凋亡通路(mitochondrialpathway)在DS/Cu誘導其他腫瘤細胞凋亡及抑制增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

11、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將以B-ALL細胞株(Nalm6細胞)和原代B-ALL細胞為研究對象,探討DS/Cu對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細胞Nalm6及原代B-ALL細胞的殺傷作用及其與線粒體凋亡通路之間的關系。
  研究目的:本實驗以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Nalm6細胞株、原代B-ALL細胞為研究對象,探討DS/Cu是否能誘導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并進一步研究DS/Cu誘導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凋亡與線粒體凋亡通路之

12、間的關系。
  研究方法:1、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檢測不同濃度的(0.05、0.1、0.2、0.4、0.8、1.6、3.2、6.4uM) DS聯(lián)合0.5uM的Cu作用24h后對Nalm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graph prism5軟件計算出相應的IC50值。
  2、用Annexin-Ⅴ/PI雙染法流式細胞術檢測不同濃度的(0.025、0.05、0.1、0.2、0.5uM) DS聯(lián)合0

13、.5uM的Cu處理24h后對Nalm6、原代B-ALL細胞凋亡的影響。
  3、用甲基纖維素集落形成(colony-forming unit,CFU)實驗檢測DS及DS/Cu對Nalm6細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響;
  研究結果:1、CCK-8細胞毒性實驗結果顯示DS/Cu對Nalm6細胞具有明顯的增殖抑制作用:作用24h后,單藥Cu(0.5uM)組的增殖抑制率為(6.39±4.9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2.

14、244,P=0.088)。而不同濃度的DS/Cu對Nalm6細胞均具有顯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0.05、0.1、0.2、0.4、0.8、1.6、3.2、6.4uM的DS聯(lián)合0.5uM的Cu對nalm6細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別為(22.29±6.69)%、(48.66±11.58)%、(50.83±12.61)%、(59.24±9.43)%、(62.74±9.17)%、(66.7±7.64)%、(72.13±7.94)%、(77.

15、86±5.43)%,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由graph prism5軟件計算24h的IC50濃度為(0.18±0.08)uM。
  2、流式細胞術Annexin-Ⅴ/PI雙染法檢測細胞凋亡的結果顯示DS/Cu對Nalm6細胞具有顯著的凋亡誘導作用:單藥Cu(0.5uM)組作用于Nalm6細胞24h后凋亡比例為(7.82±5.13)%,與對照組(8.34±6.23)%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

16、義(t=0.112,P=0.916)。而不同濃度的(0.025、0.05、0.1、0.2、0.5uM)DS聯(lián)合0.5uM的Cu對Nalm6細胞具有顯著的凋亡誘導作用,凋亡比例分別為(17.84±7.68)%、(31.39±5.86)%、(60.41±13.87)%、(69.26±13.29)%、(81.37±12.72)%,經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濃度DS/Cu均能誘導Nalm6細胞凋亡,與對照組(8.34±6.23)%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

17、計學意義(F=28.471)。進一步用LSD方法比較不同濃度DS/Cu兩兩組間的細胞凋亡比例的差異結果顯示:0.025uM組與0.1、0.2、0.5uM組間均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1);0.05uM與0.1、0.2、0.5uM組間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0.1uM與0.5uM組間差異也具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結論:1、不同濃度的DS/Cu對Nalm6細胞具

18、有顯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24h的IC50為(0.18±0.08) uM。
  2、不同濃度的DS/Cu能顯著誘導B-ALL細胞(包括Nalm6和原代B-ALL細胞)凋亡,呈劑量依賴性;同時DS/Cu能明顯的抑制Nalm6細胞集落形成。
  3、DS/Cu可以通過降低B-ALL細胞(包括Nalm6和原代B-ALL細胞)內線粒體膜電位(MMP)水平,下調Bcl-2、Bcl-xl等線粒體凋亡通路相關蛋白的表達,活化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