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遠大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p><p><b> 摘要</b></p><p>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種旨在改善企業(yè)與客戶之間關系,提高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的新型管理機制。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和信息化革命的步伐,國際上CRM技術得到了飛速發(fā)展,而且CRM商業(yè)化軟件系統(tǒng)或平臺也不
2、斷涌現。</p><p> 客戶管理系統(tǒng)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其開發(fā)的目的在于通過計算機管理個人和他人的聯系信息,實現無紙化管理,通過查詢分析,統(tǒng)計出各項數據,并且通過強大的查詢功能可以高效的檢索出數據,從而提高辦事效率。</p><p>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在論文課題中以一個企業(yè)為對象,設計和實現了一個小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經過分析,我們決定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SQLS
3、erver作為后臺數據庫,設計出客戶管理庫,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 Studio.Net開發(fā)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種面向對象的開發(fā)工具,尤其是ADO.NET控件這一能方便而簡潔操縱數據庫的智能化對象,連接數據庫,開發(fā)出產品。</p><p> 關鍵詞 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管理系統(tǒng);數據庫</p><p><b> Abstract</b><
4、/p><p> CRM is a kind of new management mechanism that aiming to improve a rela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stomer, and raise customer's loyalty and satisfa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
5、conomic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 revolution, the technology of CRM i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any commercial software system and platform of CRM appear. </p><p> Customer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man
6、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iming at managing personal and others' information by computer, realizing the paperless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quiry analysis, this system can count each data. Through the formidable i
7、nquiry function ,it can retrieve data effectively, and enhance working efficiency. </p><p> Under the environment,the author designed and realized a CRM system for medium and tiny trading enterprises. Aft
8、er analysis, we decided to use Microsoft SQLSERVER as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to design the custom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use Microsoft Visual Basic development tools, 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 tools which is provide
9、d by Visual Basic. Particularly, ADO can connect to the database, and develop products, which can control this Convenient and simple manipula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da</p><p> Key words customer relationsh
10、ip management;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database</p><p><b> 目錄</b></p><p><b> 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第1章 緒論1&l
11、t;/b></p><p> 第2章 可行性分析4</p><p> 2.1 技術可行性4</p><p> 2.2 經濟可行性4</p><p> 2.3 操作可行性5</p><p> 2.4 法律可行性5</p><p> 第3章 需求分析4</p>
12、;<p> 3.1 業(yè)務流程6</p><p> 3.1.1 客戶資料6</p><p> 3.1.2 基礎配置管理6</p><p> 3.1.3 員工管理6</p><p> 3.1.4 客戶服務管理6</p><p> 3.2 需求規(guī)范6</p><p&g
13、t; 3.2.1 產品背景7</p><p> 3.2.2 產品概述7</p><p> 3.2.3 功能需求8</p><p> 3.2.4 性能需求8</p><p> 3.3 數據字典9</p><p> 3.3.1 數據元素定義9</p><p> 3.3.2
14、數據流的定義9</p><p> 3.3.3 數據存儲定義9</p><p> 3.3.4 數據處理定義10</p><p> 第4章 概要設計11</p><p> 4.1 系統(tǒng)運行總體流程11</p><p> 4.2 目標系統(tǒng)體系結構11</p><p> 4.2.
15、1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軟件結構圖11</p><p> 4.2.2 “客戶資料”模塊結構圖12</p><p> 4.2.3 “基礎配置管理”模塊結構圖13</p><p> 4.2.4 “員工管理”模塊結構圖14</p><p> 第5章 數據庫設計15</p><p> 第6章 詳細設計20&l
16、t;/p><p> 6.1 主界面設計20</p><p> 6.2主頁面窗口設計20</p><p> 6.3 客戶管理窗口設計21</p><p> 第7章 系統(tǒng)測試22</p><p> 7.1 軟件測試基礎理論22</p><p> 7.1.1 軟件測試定義22<
17、;/p><p> 7.1.2 軟件測試基本概念22</p><p> 7.2 軟件測試目的23</p><p> 7.3 軟件測試方法分類23</p><p> 7.3.1 靜態(tài)測試與動態(tài)測試23</p><p> 7.3.2 黑盒白盒與白盒測試23</p><p> 7.3.
18、3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證測試和確認測試24</p><p> 7.4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測試24</p><p> 7.4.1 測試用例設計要求25</p><p> 7.4.2 員工管理模塊測試用例26</p><p><b> 結論27</b></p><p>&
19、lt;b> 致謝28</b></p><p><b> 參考文獻29</b></p><p><b> 附錄A30</b></p><p><b> 附錄B38</b></p><p><b> 第1章 緒論</b>&l
20、t;/p><p> 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fā)展,CRM行業(yè)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這10年之內,由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全球化,企業(yè)迫切需要一種既能夠提高商業(yè)流程(如銷售和營銷)效率,同時又能降低客戶服務費用的軟件,CRM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p><p> 一般認為,客戶關系管理是由Gartner Group在美國首先提出的。20世紀90年代前后,一些歐美大企業(yè)如美國電話電報企業(yè)、花
21、旗銀行以及戴爾電腦等,為了應付日益增大的競爭壓力,紛紛重新設計業(yè)務流程,并開發(fā)出銷售自動化系統(tǒng),隨后又發(fā)展出客戶服務系統(tǒng)。1996年后一些企業(yè)開始把SFA和CSS 兩個系統(tǒng)合并起來,再加上營銷策劃和現場服務,在此基礎上再集成CTI應用,從而出現了集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呼叫中心,這就是今天的CRM的雛形。后來,Gartner Group正式提出CRM的概念,促進了CRM的進一步發(fā)展。</p><p> CRM理論汲
22、取了傳統(tǒng)的“客戶接觸”理論和“客戶服務”理論的精華,但是CRM理論在肯定了“客戶接觸”理論和“客戶服務”理論對企業(yè)作用的同時,也說明了他們存在諸多不足。從某種意義上說,前兩者偏重完善企業(yè)的管理思想,但是,因為缺乏管理技術支撐,做得并不徹底,因此它們被“客戶關系管理”取代就具有必然性。</p><p> 客戶關系管理是適應企業(yè)“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模式的戰(zhàn)略轉移而迅猛發(fā)展起來的新的管理理念,把追
23、求客戶滿意和客戶忠誠作為最終目標?,F代客戶關系管理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3個方面:客戶資源價值的重視(管理理念的更新)、客戶價值實現過程需求的拉動、技術的推動。</p><p> 獲得和維持競爭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從內容看包括規(guī)模優(yōu)勢,絕對的低成本,差別化優(yōu)勢等。資源能力學派認為:在今天形成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和核心競爭力的再也不是那些有形的機器設備、廠房、資本、產品等物質資源,因為這些資源很容易從
24、市場中得到,而管理、人才、技術、市場、品牌形象等無形資源不易流動,不易復制,交易頻率低,其他企業(yè)不容易從市場中得到,具有相對的壟斷作用,可以產生一定的壟斷優(yōu)勢??蛻糍Y源就是這樣一種重要的市場資源,它對企業(yè)具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伴隨產品和服務的高度同質化,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企業(yè)發(fā)現,如果再依照傳統(tǒng)的營銷P4(產品Prdeuct、價格priec,渠道Place、促銷Promotino)理念,很多企業(yè)其實己經沒
25、有多少潛力可挖。于是,美國營銷學者提出了4C理念(Consume:客戶、Cost成本、Convenienee便利性、Communiactions溝通),主張以消費者(客戶)為中心,研究消費者需求,而不要再賣你能制造的產品,而要賣客戶想購買的產品;并暫時忘掉定價策略,了解客戶滿足其需求所須付出的成本;忘掉渠道策略,而思考給客戶以</p><p> 因此,企業(yè)不斷努力改善與客戶的關系將大大有利于企業(yè)競爭力的提高,有
26、利于企業(yè)贏得新客戶、保留老客戶和提高客戶利潤貢獻度,這些成為企業(yè)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關鍵。</p><p> 正是基于以上客戶價值的認識,企業(yè)十分重視通過轉變經營管理理念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客戶提供更為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來維持和發(fā)展與客戶的關系。一些先進的企業(yè)的重點正在經歷著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轉移。</p><p> 與客戶發(fā)生業(yè)務幾乎涉及公司所有的部門,但在很多的企業(yè),
27、銷售、營銷和服務部門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不能適應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我們會從客戶、銷售、營銷、服務人員以及企業(yè)經理那里聽到各種抱怨。其實對于這些抱怨,我們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企業(yè)的銷售、營銷和客戶服務部門難以獲得所需的客戶互動信息;再者,來自銷售、客戶服務、市場、制造、庫存等部門的信息分散在企業(yè)內,這些零散的信息使得企業(yè)無法對客戶有全面的了解,各部門難以在統(tǒng)一的信息的基礎上面對客戶。這就需要各部門對面向客戶的各項信息和活動進行集成,組
28、建為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yè),實現對面向客戶活動的全面管理。正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要求提高銷售,營銷和服務的日常企業(yè)的自動化和科學化,這是客戶關系管理應運而生的需求基礎。</p><p> 在快速并規(guī)則的準則之上,信息技術持續(xù)顯示出其顯著優(yōu)勢。計算機、通信技術、網絡應用的飛速發(fā)展為CRM作為軟件的產生提供了可能,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客戶信息的質量大大提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企業(yè)的通信成本將
29、會降低,這將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進而推動呼中心的發(fā)展,網絡和電話的結合,使得企業(yè)以統(tǒng)一的平臺面對客戶,可以獲得完整的客戶信息。</p><p> 信息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很早就在人類經濟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把信息納入企業(yè)經營管理系統(tǒng)中高效處理和應用是在計算機發(fā)明以后的50年代末。</p><p> 目前人們所提到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通常是指以計算機為工具,對管理信息進行收集、
30、存貯、檢索、加工和傳遞,使其應用于組織機構及企業(yè)管理領域的“人-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70年代初“后工業(yè)經濟”時代的產物,在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在其發(fā)展的初期,是單一的人—機系統(tǒng),系統(tǒng)功能簡單,效率低,對管理的作用有限。</p><p> 進入2 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的大力發(fā)展,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進入網絡化的發(fā)展時期。世界發(fā)達國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體系,在其社會經濟發(fā)展領域中發(fā)揮著巨
31、大的作用。</p><p> 我國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大發(fā)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相繼建立起了“金卡”、“金關”、金橋“工程,多數企事業(yè)單位建立了局域網和廣域網管理信息系統(tǒng)。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逐步向知識經濟邁進,無論是基于工業(yè)經濟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還是面向少數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專家系統(tǒng) (ES)或決策支持系統(tǒng) (DSS),其處理對象和服務對象,自身的系統(tǒng)結構,處理能力,都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p>
32、<p> 開發(fā)一個客戶管理軟件迎合了現代的公司發(fā)展趨勢,對企業(yè)合理管理公司和他人的聯系信息起到重要意義。</p><p><b> 第2章 可行性分析</b></p><p> 可行性分析是在用戶的要求和系統(tǒng)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新系統(tǒng)的開發(fā)從社會、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得出新系統(tǒng)的開發(fā)工作可行、不可行、需要修改、追加投資、暫緩開發(fā)、分
33、步實施等方案和結論,最后完成可行性分析??尚行苑治鰧M議中的項目進行全面與綜合的技術、經濟能力的調查,判斷它是否可行可行性研究是程序員成功實施該系統(tǒng)的重要前提,是實施該系統(tǒng)的重要前提,是實施必不可少的步驟。</p><p>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研究并確定提出的問題是否行的通的解決辦法。分析這些方案的通常從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操作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方面,分析這些方案的可行性。
34、</p><p><b> 2.1經濟可行性</b></p><p> 經濟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對開發(fā)新系統(tǒng)所投入的資金與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比較,確認新系統(tǒng)是否會給企業(yè)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F在,計算機的價格已經十分低廉,性能性能逐漸強大。本系統(tǒng)屬單機系統(tǒng),需購置微機、打印機各一臺以及各種相關軟件,采用自主開發(fā)方式,系統(tǒng)開發(fā)成功,正常運轉,將更有效地幫助
35、企業(yè)人力資源的管理,節(jié)省人工書面操作等,所產生的效益遠大于所需費用。第一,本系統(tǒng)的運行可以代替人工進行許多繁雜的勞動;第二,本系統(tǒng)的運行可以節(jié)省許多資源;第三,本系統(tǒng)的運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管理員的工作效率;第四,本系統(tǒng)可以使敏感文檔更加安全,等等。所以,本系統(tǒng)在經濟上是可行的。</p><p><b> 2.2技術可行性</b></p><p> 技術可行性分析是根
36、據新系統(tǒng)的目標來衡量是否具備所需要的技術,包括系統(tǒng)開發(fā)人員數量和水平,硬件方面,軟件方面及其它應用技術。為本系統(tǒng)的開發(fā)我特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對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企業(yè)有100多臺電腦及兩臺主機。并且開發(fā)人員對用戶所提出的要求也都能夠滿足。 綜上所述,本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在技術上和硬件設備上的條件都是滿足的,因此,它在技術上是可行的。</p><p><b> 2.3操作可
37、行性</b></p><p> 本系統(tǒng)為一個家小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主要目的是幫助公司內部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操作簡單,使用者可以很快熟悉系統(tǒng)的各個模塊功能。因此,本系統(tǒng)在操作上是可行的節(jié)省時間以及人力和物力。而且本系統(tǒng)的兼容性好,在一般的應用系統(tǒng)條件下完全適用,可以擴展到其他企業(yè),學校以及培訓機構做到實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相結合。</p><p><b>
38、 2.4法律可行性</b></p><p> 本系統(tǒng)純?yōu)樗饺嗽O計,在開發(fā)過程中沒有涉及合同、責任等與法律相抵觸的方面。因此,本系統(tǒng)在法律上是可行的。</p><p><b> 第3章 需求分析</b></p><p><b> 3.1 業(yè)務流程</b></p><p> 客戶關
39、系管理系統(tǒng)主要對客戶資料、基礎配置、員工管理和客戶服務管理。其管理的核心是客戶,它是系統(tǒng)服務管理、控制與預測、統(tǒng)計分析的數據來源。</p><p> 3.1.1 客戶資料</p><p> 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中,客戶資料功能主要是對客戶的基本資料進行管理。</p><p> 3.1.2 基礎配置管理</p><p> 在客戶關系管理系
40、統(tǒng)中,基礎配置功能主要是對系統(tǒng)的基礎信息進行管理。</p><p> 3.1.3 員工管理</p><p> 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中,員工管理功能主要是對員工的基礎信息進行管理。</p><p> 3.1.4 客戶服務管理</p><p> 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中,客戶服務管理功能主要是對客戶服務的基礎信息進行管理。</p>
41、<p><b> 3.2 需求規(guī)范</b></p><p> 3.2.1 產品背景</p><p> 隨著市場體系的日益完善,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買方市場時代。選擇空間擴大、購買渠道拓寬、消費心態(tài)和購買行為越發(fā)成熟,使客戶再不會對某一企業(yè)或者產品盲目地保持絕對忠誠,如何不斷改善客戶關系,掌據更多的客戶信息,提高客戶滿意度;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
42、機會,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如何建立高效業(yè)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這些已成為每個企業(yè)怕面臨的首要問題。這種情況下,企業(yè)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找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對其內部和外部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新一代一ERP產品正在向客戶端和供應端延伸,客戶端的延伸是客戶關系管理,而供應端的延伸則是跨企業(yè)供應鏈的同步管理。對于每個企業(yè)來說客戶管理的完善程度將直接影響企業(yè)的經濟效益。</p><
43、;p> 3.2.2 產品概述</p><p> 信息時代的今天,各企業(yè)商家所關心的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產品質量、生產設備、員工的素質,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銷售群體(客戶群),關心他們的想法、需求、購賣目的。</p><p> 眾所周知,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只有滿足了上帝的需求,上帝才能給我們帶來一切。一個企業(yè)要生存、要發(fā)展,就是要不斷的滿足客戶的需求,無論我們做出什么樣的決策,最
44、終都是為了這個的目。每個領域都有自身生存法則,但無論這個法則如何變化,為客戶服務的宗旨是不會變的。作為企業(yè),我們只有不斷地挖掘新客戶,維護好和老客戶的關系,占領市場客戶群體的絕大多數份額,才能在整個領域取得一席之地。海爾總裁張瑞敏指出:“客戶資源決定企業(yè)核心競爭力”,上個世紀80年代是物品短缺的時代,而現在,信息時代是客戶短缺的時代。企業(yè)發(fā)展所需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生產力)都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但每個領域中的客戶資源確是有限的,所以通
45、過創(chuàng)新(產品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管理的創(chuàng)新、服務的創(chuàng)新)來搶占有限的客戶資源、維護好企業(yè)和客戶之間的關系、了解客戶的需求動向,成為企業(yè)生存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p><p> 3.2.3 功能需求</p><p> 通過調查研究,要求系統(tǒng)滿足有以下功能;由于操作人員的計算機知識普遍較差,要求有良好的人機界面。方便的數據選擇查詢,支持模糊查詢功能。管理客戶的詳細信息:包括客戶的基本信息、聯系人
46、信息、和客戶簽寫的合同信息。記錄產品出庫、入庫的詳細信息。為更多的了解客戶的需求,設計了服務模塊,用以記錄客戶的反饋信息,并對反饋信息進行管理。和客戶聯系人之間通過郵件(e-mail)進行聯系,對聯系人郵件地址進行管理。提供信息數據導出Excel報表的功能,提供報表的打印功能。對用戶信息進行管理,并為用戶設置管理權限。數據計算自動完成,盡量減少人工干預。修改當前管理員密碼的功能。</p><p> 3.2.4
47、性能需求</p><p> 面對企業(yè)復雜的管理工作,系統(tǒng)的開發(fā)必須便于系統(tǒng)既能滿足目前的需要,又能適應將來擴展的需要,因此系統(tǒng)性能應符合以下原則:實用性:要求訪問速度和可容納的最大同時請求數,能符合實際管理要求。安全性:系統(tǒng)的安全即要保證系統(tǒng)本身的安全,又要保證數據的安全。易維護:要求系統(tǒng)能提供方便、靈活的維護手段,方便應用人員和設計開發(fā)人員的維護和管理。</p><p> 數據庫設計
48、合理:這就要求數據庫在設計時要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合理冗余、合理選擇數據類型、數據存儲規(guī)范化。</p><p> 本系統(tǒng)為用戶提供了基本的企業(yè)辦公自動化管理功能和其操作簡單靈活,適應于普通企業(yè)管理人員及員工使用需求。</p><p> 本系統(tǒng)使用身份驗證機制,能更好的保護也面被非法的訪問。</p><p><b> 3.3 數據字典</b>
49、</p><p> 3.3.1 數據元素定義</p><p> 表3.1 數據元素定義表</p><p> 3.3.2 數據流的定義</p><p><b> “員工”數據流</b></p><p><b> 數據流名稱:員工</b></p><
50、p> 描述:員工的原始數據</p><p> 組成: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用戶名</p><p><b> 來源:員工</b></p><p><b> 終點:員工</b></p><p> 3.3.3 數據存儲定義</p><p><b> “員
51、工”存儲定義</b></p><p><b> 文件名稱:員工</b></p><p> 描述:員工的基本信息。</p><p> 組成::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用戶名</p><p><b> 相關過程:員工處理</b></p><p> 3.3.4
52、數據處理定義</p><p><b> “員工處理”定義</b></p><p><b> 過程名:員工處理</b></p><p> 描述:檢查員工的基本信息</p><p><b> 輸入數據流:員工</b></p><p><b>
53、; 輸出數據流:員工</b></p><p><b> 存取的數據庫:員工</b></p><p><b> 處理邏輯:</b></p><p><b> 讀入一個員工</b></p><p><b> 檢查庫存中對應記錄</b>&l
54、t;/p><p> if 記錄不存在then</p><p><b> 記錄寫入“員工”</b></p><p><b> else</b></p><p><b> end if</b></p><p><b> end if</
55、b></p><p><b> 第4章 概要設計</b></p><p> 4.1 系統(tǒng)運行總體流程</p><p> 圖4.1遠大公司CRM管理系統(tǒng)運行流程圖</p><p> 系統(tǒng)運行流程圖描繪了物理系統(tǒng)的總體運行情況。瀏覽此圖可對整個系統(tǒng)有一個快速、清晰的認識。</p><p>
56、; 4.2 目標系統(tǒng)體系結構</p><p> 4.2.1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軟件結構圖</p><p> 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中主要包括:客戶資料管理、基礎配置管理、員工管理和客戶服務管理。</p><p> 圖4.2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功能結構圖</p><p> 4.2.2 “客戶資料管理”模塊結構圖</p><p
57、> 在該模塊中主要是現了對客戶信息的增加 修改 和查詢的功能 </p><p> 圖4.3 客戶資料管理結構圖</p><p> 4.2.3 “基礎配置管理”模塊結構圖</p><p> 在該模塊中主要實現了添加區(qū)域 添加城市 部門設置 客戶狀態(tài)設置 客戶等級設置 客戶業(yè)務類型設置等功能</p><p> 圖4.4 基礎配置
58、管理結構圖</p><p> 4.2.4 “員工管理”模塊結構圖</p><p> 在該模塊中主要是實現了 添加查詢員工信息 登記日記 查詢登記 登記聯系記錄和查詢聯系記錄功能。</p><p> 圖4.5 員工管理結構圖</p><p><b> 第5章 數據庫設計</b></p><p&g
59、t; 數據庫是信息系統(tǒng)的核心和基礎。它把信息系統(tǒng)中大量的數據按一定的模型組織起來,提供存儲、維護、檢索數據的功能,使信息系統(tǒng)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從數據庫中獲得所需的信息。</p><p> 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huán)境,構造(設計)優(yōu)化的數據庫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并據此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tǒng),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和管理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數據操作要求。</p>
60、<p> 信息管理要求是指在數據庫中應該存儲和管理哪些數據對象;數據操作要求是指對數據對象需要進行哪些操作,如查詢、增、刪、改、統(tǒng)計等操作。</p><p> 數據庫設計的目標是為用戶和各種應用系統(tǒng)提供一個信息基礎設施和高效的運行環(huán)境。高效率的運行環(huán)境包括:數據庫數據的存取效率、數據庫存儲空間的利用率、數據庫系統(tǒng)運行管理的效率等都是高的。</p><p> 數據庫是信息系
61、統(tǒng)的核心和基礎。它把信息系統(tǒng)中大量的數據按一定的模型組織起來,提供存儲、維護、檢索數據的功能,使信息系統(tǒng)可以方便、及時、準確地從數據庫中獲得所需的信息。</p><p> 進行數據庫設計的首要任務是考慮信息需求,也就是數據庫要存入什么樣的數據。創(chuàng)建數據庫并不是僅僅為了存儲數據,更主要的目的是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除了考慮數據存儲什么數據外,還應考慮存取方式,也就是處理需求。即要根據用戶提出的存取要求來設計數據模式
62、和應用程序。數據庫邏輯設計即是表結構和表關系的設計。</p><p>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即是表結構和表關系的設計,這里同時給出表中的樣例數據。</p><p><b> 1、Area表</b></p><p> 該表用于存儲地區(qū)的基本信息。</p><p><b> Area表結構</b>&
63、lt;/p><p> 表5.1 Area表</p><p> 2、Bargain表</p><p> 該表主要用于計劃基本信息。</p><p> Bargain表結構</p><p> 表5.2 Bargain表</p><p><b> 表5.3 </b><
64、;/p><p><b> 3、City表</b></p><p> 該表主要用存儲城市。</p><p><b> City表結構</b></p><p> 表5.3 City表</p><p> 4、Department表</p><p>
65、該表主要用存儲城市。</p><p> Department表結構</p><p> 表5.4 Department表</p><p> 5、EmployeeInfo表</p><p> 該表主要用存儲城市。</p><p> EmployeeInfo表結構</p><p> 表5.
66、5 EmployeeInfo表</p><p> 6、Implement表</p><p> 該表主要用存儲城市。</p><p> Implement表結構</p><p> 表5.6 Implement表</p><p> 7、Linkman表</p><p> 該表主要用存儲城
67、市。</p><p> Linkman表結構</p><p> 表5.7 Linkman表</p><p> 8、LinkRecord表</p><p> 該表主要用存儲城市。</p><p> LinkRecord表結構</p><p> 表5.8 LinkRecord表</
68、p><p><b> 第6章 詳細設計</b></p><p> 6.1 主頁面設計</p><p> 1、在主頁面設計中,主頁面為一個模版頁面的應用,模版頁如圖所示:</p><p><b> 圖6.1主頁面截圖</b></p><p> 6.2主頁面窗口設計<
69、;/p><p><b> 1、主頁面功能描述</b></p><p> 到主頁面后,可以對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進行相應的操作 如圖顯示</p><p><b> 圖6.2主頁面截圖</b></p><p> 6.3客戶管理窗口設計</p><p> 在此模塊中,主要實現了添
70、加區(qū)域,添加城市等功能,界面如圖所示:</p><p> 圖6.3客戶管理頁面截圖</p><p><b> 第7章 系統(tǒng)測試</b></p><p> 7.1 軟件測試基礎理論</p><p> 7.1.1 軟件測試定義</p><p> 軟件測試是根據軟件開發(fā)各階段的規(guī)格說明和程序的
71、內部結構而精心設計的一批測試用例,并利用這些測試用例運行程序以及發(fā)現錯誤的過程,即執(zhí)行測試步驟。</p><p> 軟件測試就是在軟件投入運行前,對軟件需求分析、設計規(guī)格說明和編碼實現的最終審查,它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關鍵步驟。</p><p> 7.1.2 軟件測試基本概念</p><p><b> 1、測試的含義</b></p>
72、;<p> 所謂測試,首先是項活動,在這項活動中某個系統(tǒng)或組成的部分將在特定的條件下運行,結果將被觀察和記錄,并對系統(tǒng)或組成部分進行評價。測試活動有兩種結果:找出缺陷和故障,或顯示軟件執(zhí)行正確。測試是一個或多個測試用例的集合。</p><p> 測試用例:所謂測試用例是為特定的目的而設計的一組測試輸入、執(zhí)行條件和預期的結果;測試用例是執(zhí)行測試的最小實體。</p><p>
73、<b> 2、測試的步驟</b></p><p> 測試步驟詳細規(guī)定了如何設置、執(zhí)行、評估特定的測試用例。</p><p> 軟件生命周期:一個軟件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計劃、需求分析定義、軟件設計、程序編碼、軟件測試、軟件運行、軟件維護、軟件停用等8個階段。</p><p> 軟件測試在軟件生命周期中橫跨兩個階段:</p>&
74、lt;p><b> 單元測試階段:</b></p><p> 即在每個模塊編寫出以后所做的必要測試</p><p><b> 綜合測試階段:</b></p><p> 即在完成單元測試后進行的測試,如集成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收測試。</p><p> 7.2 軟件測試目的</p&
75、gt;<p> 測試是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目的在于發(fā)現錯誤;不能證明程序的正確性,除非僅處理有限種情況。檢查系統(tǒng)是否滿足需求也是測試的期望目標。一個好的測試用例在于發(fā)現了還未曾發(fā)現的錯誤;一次成功的測試則是發(fā)現了錯誤的測試。</p><p> 7.3 軟件測試方法分類</p><p> 軟件測試技術按照不同的劃分方法,有不同的分類:</p><p>
76、 7.3.1 靜態(tài)測試與動態(tài)測試</p><p> 按照軟件測試分析與非分析方法而論,軟件測試可以分靜態(tài)測試和動態(tài)測試。</p><p><b> 1、靜態(tài)測試</b></p><p> 指不實際運行軟件,主要是對軟件的編程格式、結構等方面進行評估。靜態(tài)測試包括:代碼檢查 、靜態(tài)結構分析、代碼質量度量等。它可以由人工進行,也可以借助軟件
77、工具自動進行。</p><p><b> 2、動態(tài)測試</b></p><p> 動態(tài)測試方法是指計算機必須真正運行被測試的程序,通過輸入測試用例,對其運行情況即輸入與輸出的對應關系進行分析,以達到檢測的目的。</p><p> 動態(tài)測試包括:功能確認與接口測試 ,覆蓋率分析,性能分析,內存分析</p><p>
78、 7.3.2 黑盒白盒與白盒測試</p><p><b> 1、黑盒測試</b></p><p> 按照軟件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而論,軟件測試可以分為白盒測試法和黑盒測試法。</p><p> 若測試規(guī)劃是基于產品的功能,目的是檢查程序各個功能是否能夠實現,并檢查其中的功能錯誤,則這種測試方法稱為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
79、)方法。 </p><p> 黑盒測試又稱為功能測試、數據驅動測試和基于規(guī)格說明的測試。它是一種從用戶觀點出發(fā)的測試,一般被用來確認軟件功能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p><p> 黑盒測試主要根據規(guī)格說明書設計測試用例,并不涉及程序內部構造和內部特性,只依靠被測程序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或程序的功能設計測試用例。</p><p><b> 2、黑盒測試
80、的特點</b></p><p> 黑盒測試與軟件的具體實現過程無關,在軟件實現的過程發(fā)生變化時,測試用例仍然可以使用。</p><p> 黑盒測試用例的設計可以和軟件實現同時進行,這樣能夠壓縮總的開發(fā)時間。</p><p> 若測試規(guī)劃基于產品的內部結構進行測試,檢查內部操作是否按規(guī)定執(zhí)行,軟件各個部分功能是否得到充分使用,則這種測試方法稱為白盒測
81、試(White-box Testing)方法。</p><p><b> 3、白盒測試</b></p><p> 白盒測試又稱為結構測試、邏輯驅動測試或基于程序的測試,一般用來分析程序的內部結構。</p><p> 白盒測試要求是對某些程序的結構特性做到一定程度的覆蓋,或者說這種測試是“基于覆蓋率的測試”。通常的程序結構覆蓋有:語句覆蓋,
82、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定/條件覆蓋,路徑覆蓋。</p><p> 7.3.3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證測試和確認測試</p><p> 按照軟件測試的策略和過程來分類,軟件測試可分為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tǒng)測試、驗證測試和確認測試。</p><p><b> 測試中的錯誤分類</b></p><p>
83、A類錯誤:致命錯誤——引起程序異常中斷或死機的錯誤等。</p><p> B類錯誤:功能錯誤——業(yè)務功能實現錯誤、程序執(zhí)行結果錯誤等。</p><p> C類錯誤:功能缺陷——功能操作不方便、缺少操作提示等。</p><p> D類錯誤:界面缺陷——界面設計不符合本系統(tǒng)的界面設計規(guī)范等。</p><p> E類錯誤:測試正確——正確的
84、測試項、測試結果與預期的一致等。</p><p> 7.4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測試</p><p> 本系統(tǒng)員工管理部分模塊,采用白盒測試。</p><p> 7.4.1 測試用例設計要求</p><p> 一個好的測試用例,應該包含以下信息: </p><p> 1、軟件或項目的名稱</p>&
85、lt;p> 2、軟件或項目的版本(內部版本號)</p><p><b> 3、功能模塊名</b></p><p> 4、測試用例的簡單描述,即該用例執(zhí)行的目的或方法</p><p> 5、測試用例的參考信息(便于跟蹤和參考)</p><p> 6、本測試用例與其他測試用例間的依賴關系</p>
86、<p> 7、本用例的前置條件,即執(zhí)行本用例必須要滿足的條件,如對數據庫的訪問權限</p><p> 8、用例的編號(ID),如可以是 軟件名稱簡寫-功能塊簡寫-NO.</p><p> 9、步驟號、操作步驟描述、測試數據描述</p><p> 10、預期結果(這是最重要的)和實際結果(如果有BUG管理工具,這條可以省略)</p>
87、<p> 11、開發(fā)人員(必須有)和測試人員(可有可無)</p><p><b> 12、測試執(zhí)行日期</b></p><p> 表7.1員工管理系統(tǒng)測試用例</p><p> 7.4.2 密碼修改模塊測試用例</p><p> 表7.2 密碼修改測試用例</p><p>&l
88、t;b> 結論</b></p><p> 在畢業(yè)設計的近三個多月的時間內,我根據設計要求,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庫存管理的基本流程、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設計、編程、調試運行等。 </p><p>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對數據庫開發(fā)和ADO.NET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掌握了調試程序的一般技巧,同時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操作的能力。</p>&l
89、t;p>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發(fā)展,C#正在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廣泛應用,同時也給網站開發(fā)者提供了動態(tài)頁面制作的便捷的手段。開發(fā)人員可以方便的利用ASP提供的多種內置對象實現諸如聊天室、論壇、與數據庫之間的連接等具有交互功能的頁面。</p><p> 本文以CRM系統(tǒng)(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過程為例,對ASP技術的特點及應用技巧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p>
90、<p> C#技術為開發(fā)人員提供了一個具有良好接口性和開放性的環(huán)境,本文對C#技術的特性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分析的結果對原型系統(tǒng)的開發(fā)起這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為讀者更全面的了解C#提供技術參考;</p><p> 對C#環(huán)境下與數據庫的連接過程作了詳細的描述,并對如何優(yōu)化數據庫連接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p><p> 由于C#的功能十分的強大,通過對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的開
91、發(fā),認為對如下幾個方面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是十分有意義的。</p><p><b> 致謝</b></p><p> 在論文完成之際,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杰老師的熱情關懷和悉心指導。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王杰老師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無論是在論文的選題、構思和資料的收集方面,還是在論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王杰老師悉心細致的教誨和無私的幫助,從
92、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他廣博的學識、深厚的學術素養(yǎng)、嚴謹的治學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使我終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誠地感謝和深深的謝意。</p><p>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許多同學的寶貴建議,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致以誠摯的謝意。同時在這里也要感謝在大學四年里所有教過我的老師,是他們帶領我走進計算機的殿堂。</p><p>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對本文進行評審并提出寶貴
93、意見的各位老師表示衷心地感謝!</p><p><b> 參考文獻</b></p><p> [1] 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tǒng)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247-249.</p><p> [2] Harvery M Deitel..C#大學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1月,549-562.</
94、p><p> [3] Simon Robinson,Christian Nagel.C#高級編程(第3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612-630.</p><p> [4] Shawn Wilderrmuth.ADO.NET實用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247-249.</p><p> [5] 李大友,陳明.實用軟件
95、工程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30-45.</p><p> [6] 王軍.軟件工程技術與事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20-30.</p><p><b> 附錄A</b></p><p> A group of British computer scientists have propose
96、d a number of "grand challenges" for IT that they hope will drive forward research, similar to the way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drov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through the 1990s. Ambitious goals include harnessing
97、 the power of quantum physics, building systems that can't go wrong, and simulating living creatures in every detail.</p><p> A grand challenge is a goal recognized one or two decades in advance, achiev
98、ement of which represents a major milestone in the advance of knowledge or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a report describing seven grand challenges to inspire and direct IT research, released Tuesday by the British Computer S
99、ociety (BCS).</p><p> Some of the challenges identified by the academics are of commercial interest to the computer industry, most notably the development of dependable systems, and of systems that model or
100、 behave like living organisms.</p><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dependable computer systems, the scientists suggest building a verifying compiler, a tool that proves automatically that a program is c
101、orrect before allowing it to run -- something first written about in the 1950s.</p><p> Other themes include the following:</p><p> -- Architecture of brain and mind: Once seen as a matter fo
102、r philosophical debate, explain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rain (as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the mind (as a virtual software machin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scientific problem of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
103、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p><p> -- Memories for life: As we all accumulate personal digital memories such as e-mail and photos, it will become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over a human
104、 lifetime. The challenge is to allow people to gain maximum benefit from these auxiliary memorie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privacy;</p><p> -- In vivo - in silico: Through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IT has a
105、lready brought life sciences forward by leaps and bounds, but the next step is to make possibl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entire living organisms, allowing scientists to examine a plant, animal or colony of cells in vir
106、tual reality, from the cellular scale on upwards, and at different speeds from freeze-frame to faster than life;</p><p> -- Science for global ubiquitous computing: Many of us already carry several computin
107、g devices (cell phone, laptop, organizer) that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others further afield, but such communications sometimes fail, as software interacts in unexpected ways. The goal of this challenge is
108、to develop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of a global, ubiquitous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so that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devices are entirely predictable -- or, s</p><p> --
109、 Scalable ubiquitous computing systems: Not only do we want our devices to interact predictably and reliably, we also want them to interact with every other conceivable device -- but the complexity of many systems grows
110、much faster than the number of nodes in the system. Computing engineers need scalable design principles: developing and applying them is the goal of this challenge;</p><p> -- Journeys in nonclassical compu
111、tation: Classically, computation is viewed mathematically in terms of algorithms, but there are other ways to look at it. These include rethinking the rigid classification schemes computers use and turning to others base
112、d on family resemblance or on metaphor;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behavior of materials at the molecular or subatomic scale to perform calculations in different ways (nanotechnology, quantum computing); using statistical m
113、odels to compute how sure w</p><p> The search for inspiration began in 2002, as an initiative of the U.K. Computing Research Committee, prompted in part by an early project of the U.S. Computing Research A
114、ssociation. An academic conference followed, in March 2004, culminating in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port, "Grand Challenges in Computing Research."</p><p> The seven challenges are presented in se
115、ven chapters of the report, each one describing the ultimate goal, the kinds of research needed to reach that goal over a 15-year period, and the disciplines that would need to be involved. The suggestions -- quite deta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crm)
- 客戶關系管理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客戶關系信息管理系統(tǒng)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后臺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論文 客戶關系信息管理系統(tǒng)設計
- 客戶關系在線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客戶關系在線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crm)
- 畢業(yè)論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 畢業(yè)論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 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