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屈指算來,截止2010年,青島城市建置不過119年。而早在1994年1月4日,國務院就已經正式批準和公布青島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近現代城市文化遺產無疑是年輕的青島城市榮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資本,因為國務院在批準文件中指出:“青島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明代中葉為防止倭寇侵襲,設浮山防御千戶所。鴉片戰(zhàn)爭后,設總鎮(zhèn)衙門。1897年后,曾被德、日、美列強先后占領?,F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歐式、日式建筑”。不僅如此,青島地區(qū)
2、更有一段古老的歷史。即墨市金口鎮(zhèn)北阡遺址考古發(fā)掘的實物證明,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代,就有東夷先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東夷先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比較早的進入了文明社會,建立了早期國家,晚期則發(fā)展出輝煌的齊魯文化。直至近代,青島地區(qū)的發(fā)展始終與中國其它地區(qū)如影隨形,同步而行。
然而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全國范圍內的城市形態(tài)開發(fā)給文化遺產帶來災難。在大拆大建發(fā)展模式的主導下,歷史建筑、歷史街區(qū)乃至歷史城區(qū)遭受到
3、毀滅性的建設性破壞,青島城市文化遺產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這種開發(fā)模式不僅帶來城市形態(tài)的巨大改觀,而且意味著城市文脈的泯滅,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消失。不僅如此,青島市郊的古文化遺址同樣在經濟發(fā)展中未能幸免于難,規(guī)模宏大的建設工程正在處處圍剿古遺址僅有的一點點容身之地。同時多種發(fā)展跡象也在表明,現在的青島城市建設越來越重視深度的功能開發(fā)。而功能開發(fā)離不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市北區(qū)如火如荼的特色街建設即是明證。一個依靠文化生存、發(fā)展的城市是有
4、希望、有個性的城市。在文化軟實力作用日益明顯的今天,經濟發(fā)達的背后有文化的有力支撐;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qū)蘊含著蓬勃的經濟發(fā)展?jié)摿?。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變得水乳交融,而文化遺產無疑是城市文化的品位和文化厚度強有力的體現者。在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保護城市歷史文化與發(fā)展現代經濟之間的矛盾,這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這是青島城市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思考、破解的難題。
本文針對古老的青島地區(qū)和年輕的青島城
5、市所各自擁有的物質文化遺產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論文分為青島老城區(qū)文化遺產和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兩大部分內容。其中,青島老城區(qū)又分為歷史建筑、歷史街區(qū)、歷史城區(qū)整體保護三小部分。
第一章為導論。在界定文化遺產的定義基礎之上,厘清現代意義上的國際和國內文化遺產的保護歷程,接著講清選題研究范圍、意義、方法及已有研究成果,在深入剖析國內外頗為流行的文化遺產整體保護論之后,闡述了青島歷史文化遺產的生成環(huán)境及歷程。
第二章
6、為青島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研究。首先說明青島歷史建筑的影響因素、價值評價及保護意義,然后針對性提出青島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對策,并對相對落后于海濱旅游的歷史建筑旅游如何發(fā)展提出建議,尤其注重對當今遺產熱點--青島工業(yè)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同時對青島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展開針對性研究,最后以斯泰爾修會圣言會會館舊址修復工程為案例,深入考察了青島歷史建筑修復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第三章為青島歷史街區(qū)的保護與更新研究。在闡述青島歷
7、史街區(qū)的由來、價值、特色及保護現狀的基礎之上,提出針對性的保護與更新對策,最后以為世人所矚目的中山路街區(qū)復興為案例進行具體研究。
第四章為青島老城區(qū)整體保護研究。首先從自然、人文、‘建筑、規(guī)劃等角度具體分析青島城市的特色,然后闡述在舊城更新與新城建設中保護文化遺產的成功與失誤,同時涉及如何在城市色彩、整體高度、交通、標志性建筑、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最后針對青島的母親灣--膠州灣保護提出具體建議。
8、 第五章為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保護與利用研究。首先闡述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現狀與保護意義,然后對青島古遺址保護與利用突出針對性建議,最后以瑯琊臺遺址為案例進行具體研究。
在結語部分,論文提出全文的結論。它們是:
1.文化遺產保護需要秉承整體性保護理念;
2.青島的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日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但是保護與利用的具體措施尚有待于改進;
3.膠州灣的保護是當前青島城市發(fā)展
9、尤其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4.對于青島地區(qū)的古遺址而言,目前首要的工作是保護,然后方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利用。
如此謀篇布局主要依據以下的思路:論文的第一部分導論為整篇論文的鋪墊:歷史城市的保護一向講究“點”(歷史建筑)、“線”(歷史街區(qū))、“面”(歷史城區(qū))的有機結合。歷史建筑猶如一顆顆珍珠(點)錯落有致的散落在老城區(qū)之中,它們是歷史城市保護的最基本元素,所以論文的第二部分集中研究青島歷史建
10、筑的保護與利用問題;歷史街區(qū)(線)則由建筑圍合而來,歷史建筑是歷史街區(qū)極為重要的構成要件,歷史街區(qū)也是歷史建筑保護的基本條件,二者可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所以論文的第三部分集中研究青島歷史街區(qū)的保護與延續(xù)問題;數十條歷史街區(qū)(線)的有機交合最終構成了老城區(qū)(面),而老城區(qū)的整體保護實在是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qū)綿延的大環(huán)境,意義可謂重大,所以論文的第四部分集中研究青島老城區(qū)的整體保護問題;論文的第五部分集中研究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保護與利用問題,
11、其因為有二:其一,田野文物本身就是青島文化遺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二,這是青島文化遺產保護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隨著青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入發(fā)展,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和城市規(guī)劃部門都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方面深刻體認到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的保護與利用的意義。青島地區(qū)田野文物不單單再是孤零零的古遺址保護問題,而是具有了與歷史建筑、歷史街區(qū)和老城區(qū)保護的密切關聯(lián)性。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也就由老城區(qū)走到了城外,走到了大青島(涵蓋青島地區(qū)七區(qū)五縣
12、的地理范圍)文化遺產保護的時代。
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
1.論文首次歸納了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論產生的主要因為;進而分析了構建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體系的多重因素。
2.論文首次全面分析了青島工業(yè)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保護與利用的合理化建議。
3.論文首次以斯泰爾圣言會會館為案例,較為全面地探究了青島歷史建筑修復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4.論文首次較為全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島地區(qū)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pdf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綜述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初探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
- 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初探.pdf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探析——兼論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pdf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覽
-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保護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問題研究——以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pdf
- 新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pdf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fā)展研究.pdf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intangibleheritagehome
-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 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分析
- 工匠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保護初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