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術語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先秦諸子和《黃帝內經》中有較為豐富的“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文獻資料。其蘊含的思想,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一個重要展現(xiàn)點;是中國古代哲學、醫(yī)學、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先秦諸子“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與分析。包括三個方面:一、先秦道家“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與分析。通過探討先秦道家文獻,包括《老子》、《莊子》、《列子》、《文子》、《鹖冠子》、《管子》中的“神氣”及其相關術語,如“神氣”、“心氣”、“意氣”、“志氣”

2、、“血氣”、“靈氣”、“精氣”、“民氣”“人氣”、“馮氣”“薄氣”、“專氣”、“一氣”、“純氣”、“合氣”、“弱氣”、“平氣”等,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所蘊含的先秦道家的心理學思想:①“血氣”論不但區(qū)分了不同年齡的人的心理特點,而且也區(qū)分心理發(fā)展的階段;②構成自然萬物的“精氣”,不但是存在于自然之中,還是人的生命和身體健康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存在于心中,是人的智慧的重要來源;③疾病的產生與不良的情緒是有密切關系的。如文子提出“薄氣”與“大怒”、

3、“大喜”、“驚怖”、“憂悲”是產生疾病的不良情緒,人如果不能除此五者,便產生“破陰”、“墜陽”“發(fā)喑”、“為狂”、“焦心”等疾?。蝗四艹宋逭?,即合于神明,則會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④順應自然、和諧有度、抱樸存真、少思寡欲以保持自然本性。道家的這些思想內涵對于心理保健、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無疑有著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 二、先秦儒家“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與分析。通過分析先秦儒家文獻,包括《論語》、《孟子》、《中庸》、《荀子》中的“

4、神氣”及其相關術語,如“神氣”及“辭氣”、“血氣”、“浩然之氣”、“治氣養(yǎng)心”等,我們可以看出其思想內涵有如下幾方面:1、孔子的“血氣”論認為,人的年齡差異會對性情氣質產生影響,并以“血氣”的概念來表示人基于生理本質的心理特征??鬃拥摹把獨狻闭摚粌H認識到人格的修養(yǎng)是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形成過程,而且還認識到人格的形成過程具有階段性和差異性??鬃釉趯ο忍鞖赓|注重的同時,更加重視后天的人格修養(yǎng)??鬃拥摹把獨狻闭?,是后世儒家以及儒教所倡導的

5、“養(yǎng)氣”、“持志存氣”的開端。 2、孟子的“浩然之氣”,發(fā)源于孔子的“血氣”?!昂迫恢畾狻笔潜居谛?、制于“志”、充于體的精神狀態(tài),更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孟子提出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以義率氣,集義以生氣,做到氣到義到,氣義一體,這樣,才能大,才能剛,才能浩然充沛而不乏不餒。集義養(yǎng)氣,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境界,養(yǎng)成良好的剛柔并濟的理想性格。 三、先秦其它各家“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與分析。本論文除了選取先秦諸子儒道兩家

6、的主要文獻以外,還選取了法家、縱橫家、兵家、雜家的代表著作作為研究對象。它們包括《韓非子》、《鬼谷子》、《孫子兵法》、《呂氏春秋》。在先秦其他各家的“神氣”及其相關術語中主要討論了“血氣”、“心氣”、“意氣”、“神氣”、“志氣”、“并氣”、“合氣”等。通過整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蘊涵的特色心理學思想有:1、孫子兵法中用“氣”來論述群體的心理意識狀態(tài),例如他指出“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等。孫子認為,善于用兵的人“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

7、,只有在沉重打擊敵軍士氣(奪氣)、嚴重動搖敵指揮決心(奪心)之后才會發(fā)動進攻,所以能夠“以治待亂,以靜待嘩”,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充分肯定了對敵實施心理作戰(zhàn)、渙散敵方士氣的重要性,可以說是軍事史上最早將心理戰(zhàn)上升為理論高度的論述。 2、在先秦道家、儒家中已出現(xiàn)人格形成及分類思想的雛形。這一思想有些表現(xiàn)在對“血氣”的論述中。通過對鬼谷子“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中,我們發(fā)現(xiàn)《鬼谷子》中已有人格鑒定的相關論述了。如鬼谷子提出

8、“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等,這些是指對人的全面評判,其中“料氣勢”是對人的深層次心理狀況或人格的揣摩和判斷。 第二部分:整理與分析了《黃帝內經》“神氣”及其相關術語心理學在古代本隸屬哲學范疇,而中醫(yī)學又與我國古代哲學緊密相連,這樣中醫(yī)學從一開始就有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內容涉及到心理病因病機及心理療法、心理診斷、養(yǎng)生調神、人格氣質等,建立了中醫(yī)心身一體的心理學體系雛形。 本部分主要討論了“神氣”、“移精變氣”、“定氣”等

9、。其中包含的中醫(yī)心理學思想有:一、《黃帝內經》將“神氣”引入到醫(yī)學中,在繼承先秦諸子的基礎上有所發(fā)揮。它更加清晰的提出“神氣”與“心”的密切關系。這成為了“心主神明”的理論基礎,也是《黃帝內經》心理學思想的核心。在這個基礎上,《黃帝內經》的心理學思想才能夠得以延展。 二、《黃帝內經》開始系統(tǒng)論述心理治療的理論及方法。其中“移精變氣”便是一種心理調治方法。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轉移患者精神,排遣情思,改移心志,以移精氣,變利氣血而治療

10、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其要旨為通過語言、行為等形式以達到轉移注意,自我暗示的作用。以調動患者的積極因素,轉移病人對對疾病的注意力,發(fā)揮患者的主觀想象力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可以說通過“祝由”使患者“移精變氣”,屬于原始心理療法,是中國傳統(tǒng)心理治療的萌芽。 第三部分:從以下三個問題對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及其相關術語進行了探討 一、《黃帝內經》對先秦諸子“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繼承和發(fā)展《黃帝內經

11、》在論述人的精神意思思維活動時對“神氣”的使用相對固定,而不再用“心氣”、“意氣”、“精氣”、“血氣”、“志氣”等來論述與心理相關的內容了。以上內容的演進說明,《黃帝內經》將“氣”的范疇引入到中醫(yī)體系中后,對其層次和內涵的界定更加清晰;通過《黃帝內經》中對“神氣”的論述,我們看出“心”和“神氣”的關系更加明晰了。這些思想是深受先秦諸子影響的;《黃帝內經》中的心理攝生思想非常好的體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文化的相嵌性。在其豐富多彩的攝生理論中以調神養(yǎng)性

12、為其根本,這是深受先秦諸子“神氣”相關術語影響的結果。如:恬淡虛無,駕御精神;順應四時,調養(yǎng)意志;以和為貴,調節(jié)情志等。 《黃帝內經》中“神氣”及其相關術語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思想,是從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中豐富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從研究思路上,首先要從東方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對其進行多元化、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系統(tǒng)梳理和深入研究。這必將大大推動中醫(yī)心理學、中醫(yī)身心醫(yī)學的完善與成熟。 二、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及其相關術語

13、內涵的分析與總結通過前文對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整理與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是建立在中國古典哲學氣本原基礎上的,以儒家、道家、醫(yī)家理論為核心的,通過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上的修養(yǎng)與提升,進而實現(xiàn)理想人格模式建構的理論體系及行為模式。因此,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所蘊含的心理學思想相對與西方心理學而言更關注于心靈、心性境界的提升從而保持身心的健康狀態(tài)。其內涵有:①自然本性的心理狀態(tài);②道德倫理的精神境界;

14、③血性氣質的心理差異;④氣強與氣弱的性格特征;⑤群體意識狀態(tài);⑥心主神明的功能體現(xiàn);⑦移精變氣是切實有效的心理治療手段。 三、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的研究意義1、拓展了中醫(yī)心理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本論文受到心理學新的研究方法“質化研究方法”的啟示。質化研究是用文字來描述現(xiàn)象,而不是用數(shù)字加以度量;質化研究的淵源同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社會語言學科相關聯(lián)……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來描述和分析文化、人及群體行

15、為特征。本論文對“神氣”及其相關術語研究正是按照這種思路展開的。 2、有利于完善中醫(yī)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①補充“氣”范疇的心理內涵,完善中醫(yī)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中醫(yī)界對于氣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方面:“氣”的概念、“氣”的實質、“氣”的分類、“氣”的源流、“氣”的現(xiàn)代研究、“精氣神”學說、中醫(yī)“氣”的思維特征等。本論文通過“神氣”及其相關術語如“神氣”、“志氣”、“意氣”、“浩然之氣”等內涵和外延的分析,明確了其心理層面的內涵:

16、自然本性的心理狀態(tài)、道德倫理的精神境界、血性氣質的心理差異和氣強氣弱性格特征等??梢钥闯觯跉獾姆懂牶透拍钪羞€應加入對其心理層面的闡釋;②補充和完善中醫(yī)心理學中的個性心理學內容。在道家、儒家、縱橫家、雜家中都有關于闡明人的行為與智慧方面的先天差別。因此,中醫(yī)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便可從中汲取靈感,使之更完善、更系統(tǒng),從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類思想、人格鑒定思想;③補充完善中醫(yī)心理攝生方法,提高臨床療效。從先秦諸子與《黃帝內經》“神氣

17、”及其相關術語內涵的論述中,我們更加明顯地發(fā)現(xiàn)東方文化中蘊涵的心理學思想對人的指導更關注于自我修養(yǎng)、自我解救,即關注的是人的心靈與人性。所以有學者把以東方哲學為理論基礎的東方心理學更確切地稱為“智慧心理學”。就是因為,它不僅可以消除病理因素,更能提升境界獲得健康和快樂,從而,大大提高中醫(yī)心理調養(yǎng)、治療的效果。正如儒家推崇修行比養(yǎng)生更積極,不僅著眼于攝生保健而已,而在于養(yǎng)性積德與修心養(yǎng)神上,是自我覺悟的精神活動。 總而言之,先秦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