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ulfiram聯(lián)合Cu通過上調ROS-JNK,下調Nrf2以及NF-κB通路靶向殺傷AML干細胞.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種異質性疾病,隨著化療方案的改進,其緩解率不斷提高,但難治和復發(fā)仍然是阻礙AML治愈的主要難題。白血病干細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是白血病的起源細胞,這一小群細胞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維持著白血病的發(fā)展,LSC大部分處于靜止期并表達異常的生存信號通路,這使得它們往往逃逸于主要針對快速增殖細胞的傳統(tǒng)化療藥物,成為AML難治復發(fā)的關

2、鍵,因此,在聯(lián)合化療的基礎上增加針對LSC而又對正常造血細胞無損傷的靶向藥物才是AML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療策略。雙硫侖(disulfiram,DS)是一種在臨床使用了60年的抗酗酒藥物,安全低毒且價格低廉。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DS具有廣譜的抗腫瘤活性,可以誘導多種腫瘤細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長。Cu是生物有機體一種必需的微量金屬,許多關鍵的酶和轉錄因子需要Cu來發(fā)揮活性。DS具有轉運Cu離子到胞內的能力,添加外源CuCl2可以明顯增強DS殺傷腫瘤細

3、胞的能力。關于DS/Cu抗腫瘤作用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其作為蛋白酶體抑制劑抑制NF-κB通路相關以及調節(jié)氧化應激反應有關。我們研究團隊前期也已經證明了DS/Cu能夠通過抑制NF-κB、激活ROS誘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Molt4細胞和淋巴瘤Raji細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且能逆轉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HL-60耐藥細胞株對多柔比星的耐藥。但DS/Cu是否具有殺傷LSC的作用及相關的機制仍不明確。核轉錄因子κB(Nuclear fa

4、ctor-κB,NF-κB)是一種作用廣泛的轉錄因子,是由兩種Rel家族蛋白構成的二聚體蛋白質。p65/p50二聚體是NF-κB中最重要的一種,廣泛存在于細胞漿中,可調控下游一系列抗凋亡基因的表達,被認為是調控NF-κB活性的關鍵成分。NF-κB的異常激活跟多種病理現(xiàn)象相關,它的下游靶基因產物也有促進細胞增殖、抑制細胞凋亡及促進癌基因蛋白表達的作用。多種腫瘤細胞中也觀察到NF-κB的異常激活,同時一些傳統(tǒng)化療藥物也可以激活NF-κB,使

5、之成為腫瘤耐藥的關鍵因素。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NF-κB在LSC中持續(xù)激活而在正常造血干細胞中不激活,因此,靶向NF-κB相關的信號轉導不僅能選擇性殺傷LSC,還能增強傳統(tǒng)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钚匝?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體內正常氧代謝的產物,生理劑量的ROS可以被體內的抗氧化物清除,但急劇增高的ROS可以致使脂質、蛋白質和DNA過氧化,致使細胞發(fā)生損傷。近年來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中ROS產生較正常細胞明顯增多,即處

6、于一種更高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這使得腫瘤細胞較正常細胞更易受外界氧化刺激的影響,同時,在持續(xù)的氧化刺激下,一些氧化還原敏感的轉錄因子(如NF-κB,Nrf2,c-jun, HIF-1)被激活,調節(jié)下游的抗氧化蛋白的表達增加,維持腫瘤細胞的氧化平衡,這些轉錄因子又可通過調節(jié)下游基因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生長、分化,使腫瘤細胞進一步獲得存活優(yōu)勢并產生耐藥性。ROS對于維持LSC生存也有重要作用,小白菊內酯及其類似物可以通過抑制NF-κB通路、促進

7、ROS蓄積誘導AML和急變期的CML的LSC細胞凋亡,而對正常的細胞無影響;最近有人發(fā)現(xiàn)LSC主要存在于ROS低水平(ROS-low)的AML細胞亞群中,并伴有高表達的BCL-2,使用BCL-2抑制劑ABT-263可以減弱氧化磷酸化,誘導ROS堆積,最終殺傷這群ROS-low的細胞,而對正常HSC無明顯影響,提示特殊的氧化還原調節(jié)機制也是LSC一個良好的治療靶點。Nrf2(nuclear factor-erythroid2-relate

8、d factor2)是氧化調節(jié)中重要的轉錄因子,它由ROS誘導激活,而其靶基因產物又可以保護細胞從而不受氧化應激的損傷。在多種腫瘤細胞中存在Nrf2的異常激活,同樣也成為引起腫瘤細胞耐藥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發(fā)現(xiàn),AML細胞核中存在Nrf2的異常激活,從而保護AML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并產生耐藥性。c-jun 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家族是是MAPK(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家族中重要的一員。JNK屬于酪

9、氨酸蛋白激酶途徑,可被不同形式的胞外刺激通過不同的信號通路活化。JNK/c-Jun通路與多種疾病發(fā)生機制有關,在AML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耐藥中也有重要作用,多種藥物可通過活化JNK通路引起白血病細胞的凋亡,而ROS能夠通過抑制JNK磷酸酶及使JNK潛在抑制分子失活等途徑使JNK得到持續(xù)的活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我們前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Disulfiram(DS)單藥及DS聯(lián)合Cu離子(DS/Cu)可以通過抑制NF-κB,誘導ROS蓄積而誘導血液系腫

10、瘤細胞株凋亡和逆轉耐藥,因此本研究擬進一步探討DS/Cu對LSC的作用及相關的分子機制。
   目的:以CD34+CD38KG1a細胞做為LSC模型,并結合CD34+CD38-原代AML細胞和正常HSC,探討DS及DS/Cu在體外對LSC的靶向殺傷作用,并進一步從NF-κB通路、ROS以及JNK、Nrf2通路探討其潛在的分子機制。
   方法:①應用流式細胞分選術或磁珠分選術分選出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株KG1a細胞和原代

11、AML細胞中具有LSC特性的CD34+CD38-亞群以及正常人外周動員血或臍血中CD34+細胞;②利用MTT法檢測濃度分別為0.08、0.16、0.32、0.64、1.25μM的DS及上述濃度的DS/Cu(Cu=1μM)對CD34+CD38-KG1a細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及明確DS和DS/Cu對CD34+CD38-KG1a細胞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③Annexin-V/PI雙標記流式細胞術檢測0.05、0.5、5μM的DS、DS/Cu

12、(Cu(=)1μM)以及DS/Cu聯(lián)合ROS抑制劑NAC(10mM)對CD34+CD38-KG1a細胞的誘導凋亡作用;④應用甲基纖維素集落形成實驗檢測濃度分別為0.01、0.1μM DS及DS/Cu(Cu=1μM)對CD34+CD38-KG1a細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響;⑤利用DCFA法流式細胞術檢測濃度為0.5μM DS及DS/Cu(Cu=1μM)作用6h、12h、18h、24h后CD34+CD38-KG1a細胞中ROS水平的變化;⑥利用

13、Western Blot法測1μM Cu、0.5μM DS、0.5μM DS/Cu(Cu=1μM)以及0.5μM DS/Cu聯(lián)合ROS抑制劑NAC(NAC=10mM)作用CD34+CD38-KG1a細胞24h后細胞內NF-κB通路、JNK通路、Nrf2通路相關蛋白表達的變化;⑦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0.5μM DS及0.5μM DS/Cu(Cu=1μM)處理CD34+CD38-KG1a細胞24h后Nrf2下游通路GSR、NQO1、

14、HO-1基因表達的變化,采用2-Δct法對PCR結果進行計算,分析上述基因的表達量與各種不同處理組的關系;⑧利用Annexin-V、CD34-APC、CD38-PE三標記流式細胞術檢測0.1、0.5μM的DS和DS/Cu(Cu=1μM)對磁珠分選后的CD34+CD38-原代AML細胞及HSC的誘導凋亡作用;⑨應用甲基纖維素集落形成實驗檢測0.01、0.05、0.1μMDS及DS/Cu對原代AML細胞及HSC集落形成能力的影響;⑩采用SP

15、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多種處理因素作用比較采用析因方差分析;兩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進行統(tǒng)計,在方差分析顯著的情況下使用LSD方法(方差齊性)進行多重比較;若方差不齊則采用近似F檢驗(如Welch方法)代替方差分析后采用Dunnett T3方法進行多重比較;計量資料用x±s表示,檢驗水準為α=0.05,雙側檢驗。
   結果:⑴DS和DS/Cu對CD34+CD38-K

16、G1a細胞有明顯的抑制增殖作用。MTT結果顯示24h的DS和DS/Cu的IC50分別為(0.54±0.18)μM和(0.21±0.028)μM;DS/Cu對CD34+CD38KG1a細胞的IC50顯著低于D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07,P=0.036),提示Cu可顯著增強DS對CD34+CD38-KG1a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⑵DS/Cu對CD34+CD38-KG1a細胞有誘導凋亡的作用??瞻讓φ战M和單Cu組的凋亡率分別為(4.7

17、5±2.6)%、(5.6±4.0)%,DS和DS/Cu不同濃度組的凋亡率分別為[(7.69±3.44)%、(15.06±4.58)%、(32.67±6.06)%]和[(28.83±6.34)%、(42.33±3.21)%、(58.93±1.53)%]。經過統(tǒng)計分析,1μM單Cu對CD34+CD38-KG1a細胞沒有誘導凋亡作用;DS組中,0.05、0.5μM濃度組DS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凋亡能力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18、而5μM濃度組可以顯著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凋亡;DS/Cu組中,不同濃度的DS/Cu均可以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凋亡(F=119.069,P=0.000),且呈劑量依賴性。同一濃度下,DS和DS/Cu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凋亡比例均顯著高于DS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t=-5.078,P=0.007; t=-8.44,P=0.001; t=-7.279,P=0.002)。本實驗結果表明DS/C

19、u對CD34+CD38-KG1a細胞均存在顯著誘導凋亡作用,DS僅在高濃度情況下才能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凋亡,DS/Cu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明顯強于DS。⑶DS及DS/Cu均能抑制CD34+CD38-KG1a細胞的集落形成。0.01、0.1μM的DS及DS/Cu(Cu=1μM)的集落形成單位百分比分別為[(97.19±10.19)%、(69.29±19.54)%]和[(48.55±14.36)%、(0.83±0.72)%]

20、。經統(tǒng)計分析, DS或者DS/Cu均能抑制細胞集落形成,且隨著濃度增加,CD34+CD38-KG1a的集落形成能力逐漸降低,DS/Cu組降低更加明顯,并表現(xiàn)劑量依賴性。同一濃度下DS和DS/Cu處理CD34+CD38-KG1a細胞后對細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的影響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t=4.777,P=0.009; t=6.066,P=0.004)。DS和DS/Cu均能抑制CD34+CD38-KG1a細胞集落形成能力,但DS/Cu抑制集落形成的

21、作用明顯強于DS。⑷DS及DS/Cu能下調NF-KB通路蛋白表達。DS單藥可明顯抑制胞核內P65蛋白的表達,而DS/Cu抑制P65蛋白表達的能力顯著強于DS單藥;同樣,DS單藥和DS/Cu均可抑制NF-κB通路下游c-myc、survivin蛋白的表達,而DS/Cu的抑制作用明顯強于DS單藥;⑸DS/Cu可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內ROS蓄積。將0.5μM的DS和DS/Cu分別處理CD34+CD38-KG1a細胞6h、12h

22、、18h、24h后觀察細胞內ROS水平變化。結果示DS和DS/Cu作用不同時間后ROS水平分別為[(3180±127.3)%、(2489±345.8)%、(2538±373.0)%、(2569±224.08)%]和[(3431±33.7)%、(7145±488.51)%、(11227±438.6)%、(5853±857.5)%],經統(tǒng)計分析,隨著作用時間延長,DS處理后CD34+CD38-KG1a細胞的ROS水平較對照組變化不明顯,而D

23、S/Cu組ROS水平逐漸升高,且在18h達到頂峰,24h后有一定下降;不同時間點DS/Cu組ROS生成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而DS組ROS水平與對照組間除6h組與對照組有差異外(P=0.000),其余時間點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675; P=0.405; P=0.689)。本結果顯示DS單藥不能顯著誘導CD34+CD38-KG1a細胞內ROS蓄積,但在Cu離子聯(lián)同作用下可以誘導CD34+CD3

24、8-KG1a細胞內ROS蓄積,且這種蓄積隨著時間變化,并在18h時達到頂峰。⑹DS/Cu可以抑制Nrf2通路。以Western blot方法檢測各處理組作用24h后核內Nr£2蛋白的變化,結果示DS單藥可以輕度抑制Nrf2表達,而DS/Cu抑制作用更明顯;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分別檢測細胞內Nrf2通路下游基因HO-1、NQO1,GSR的表達水平,結果示DS/Cu均可以顯著抑制HO-1、NQO1、GSR基因mRNA的表達水平,與對照組相

25、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00; P=0.009;P=0.001), DS不能顯著抑制NQO1基因的表達水平(P=0.243),但可以顯著抑制HO-1及GSR基因的表達水平(P=0.009;P=0.001)。本結果表明DS/Cu可抑制Nrf2及其下游通路HO-1、NQO1,GSR基因的表達水平,DS單藥對Nrf2及其下游通路HO-1、NQO1,GSR基因的表達水平抑制能力顯著低于DS/Cu。⑺DS/Cu可以激活JNK通路。同樣以Wes

26、tern blot方法檢測作用24h后胞內JNK、p-JNK以及p-c-jun蛋白的變化,結果示JNK無明顯變化,而DS單藥及DS/Cu均能顯著增強p-JNK及p-c-jun的表達,其中DS/Cu處理組的作用更明顯。⑻ROS是DS/Cu對CD34+CD38-KG1a細胞產生誘導凋亡作用的關鍵。加入ROS抑制劑NAC后DS/Cu誘導CD34+CD38-KG1a細胞的凋亡率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降,0.5μM濃度組從(36.42±2.86)%下降

27、(18.23±6.16)%,5μM濃度組從(53.99±9.34)%下降到(32.22±3.73)%。說明加入抗氧化劑NAC后,DS/Cu的誘導凋亡效應削弱了。同樣,利用Western blot比較DS/Cu和DS/Cu/NAC作用后細胞內p-JNK及Nrf2的變化,DS/Cu/NAC組的Nrf2蛋白的表達明顯弱于DS/Cu組;p-JNK蛋白的表達上調作用也明顯弱于DS/Cu組,說明NAC處理可以減弱DS/Cu對p-JNK的激活以及對N

28、rf2的抑制作用,提示DS/Cu可以通過ROS調控著JNK和Nrf2的表達。⑼DS/Cu能誘導CD34+CD38-原代AML細胞凋亡而對HSC(CD34+CD38-)作用較弱。0.1、0.5μM的DS和DS/Cu(Cu=1μM) DS及DS/Cu對CD34+CD38-原代AML細的凋亡率分別為[(12.50±4.97)%、(17.90±11.89)%]和[(24.83±5.78)%、(62.5±9.82)%],DS及DS/Cu對HSC的

29、凋亡率為[(9.6±3.68)%、(10.4±3.53)%]和[(24.00±6.17)%、(23.77±10.80)%]。經統(tǒng)計分析,不同濃度的DS/Cu均可誘導CD34+CD38-原代AML細胞凋亡(F=42.834,P=0.000),0.5μM濃度組也能誘導HSC凋亡(F=4.293,P=0.070),但DS/Cu對兩種細胞的誘導凋亡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對LSC的誘導凋亡作用顯著強于HSC(F=15.395,P=0.002)。不同濃

30、度的DS對CD34+CD38-原代AML細胞和HSC的誘導凋亡能力均不顯著(P>0.05)。本結果顯示DS/Cu可以誘導CD34+CD38-原代AML細胞凋亡,但只有在高濃度情況下才會誘導HSC凋亡;DS單藥無顯著誘導CD34+CD38-原代AML細胞和HSC凋亡的能力。⑽低劑量的DS及DS/Cu均能抑制CD34+原代AML細胞集落形成而不影響HSC集落形成。不同濃度的DS及DS/Cu處理后原代AML細胞的CFU%分別為[(75.13±

31、13.84)%、(60.24±16.41)%、(20.63±12.08)%]和[(74.95±9.51)%、(44.53±13.31)%、(12.08±13.12)%],DS及DS/Cu處理后HSC的CFU%為[(103.05±19.00)%、(93.81±7.78)%、(99.89±16.72)%]和[(96.31±20.60)%、(101.59±13.71)%、(92.10±10.23)%]。經統(tǒng)計分析,不同濃度的DS和DS/Cu均

32、可以抑制原代AML細胞集落形成(F=35.269,P=0.000,F(xiàn)=16.235,P=0.000),而該濃度范圍內的DS及DS/Cu對正常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集落形成并不存在影響(F=1.141,P=0.299;F=0.441,P=0.726),說明DS及DS/Cu對兩種細胞的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不同,對原代AML細胞的作用顯著強于正常細胞(F=54.591,P=0.000;F=5.842,P=0.007);本結果表明DS及DS/Cu均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