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舍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巨匠,創(chuàng)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同時,他又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無論是在求學和教書期間,還是抗戰(zhàn)時期和建國后,他都參加了大量的演講活動,做了許多精彩的演講,留下了大量優(yōu)美的演講辭。舒濟在整理和編輯《老舍全集》的工作中,就發(fā)現一百七十多次有記載的演講。可以說演講是老舍創(chuàng)作和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貫穿了老舍的一生。 但老舍的演講并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據筆者所知,目前還沒有一篇專門研究老舍演講的論文,有的
2、研究者雖對老舍的演講辭也有所提及,但大都把其等同于老舍的學術文章,作為研究老舍的創(chuàng)作和思想的參照和論據,忽略了演講辭的文體特征。 本文就是針對老舍研究領域的這一空白,專門研究老舍演講活動和演講辭創(chuàng)作的學術論文,目的是從演講這個側面,來豐富和深化對老舍的認識,并希望通過自己的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研究者對老舍演講,甚至是對現代作家演講的更大關注。 全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紹了老舍的演講活動,筆者首先把老舍的演講活動以
3、時間為序,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來進行歸納和總結,即:早期階段,包括老舍的求學期間和1918年師范畢業(yè)至1924年夏在北京和天津“做事”期間;任教階段,包括老舍1924年9月至1930年2月在倫敦和1930年3月至1937年在山東教書期間;抗戰(zhàn)時期前后;建國后。其次對老舍不同時期演講的內容、特點和發(fā)展變化進行了論述。 第二部分探討了演講對老舍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影響。筆者認為演講是老舍參加的一種真實的社會活動,是和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的。第
4、一,演講和老舍的教學活動有關,它深化了老舍的教學活動,提升了老舍的教學能力。第二,演講和老舍在文壇的地位有關,它擴大了老舍在文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三,演講和老舍的文學觀念有關,它是老舍文學觀點和主張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這種表達方式和老舍文學思想的特點和變化內因有關,演講有助于老舍在文學觀念表達上的全面和成熟。 第三部分論述了老舍演講辭的創(chuàng)作特征。筆者認為演講辭雖然以文本的形式出現,但它是對演講這種口頭創(chuàng)作形式的文字記錄,即便是
5、在演講前寫好的稿子,演講者也不會照本宣讀,會根據演講中的客觀情況有一個再創(chuàng)造、再深化、再完成的口頭創(chuàng)造過程。因此,演講辭在本質上屬于口頭形式的創(chuàng)作。談老舍演講辭的創(chuàng)作特征,不僅要看他如何“寫”,更要結合具體的演講活動,看他如何“說”。其創(chuàng)作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老舍演講辭的選詞用句都是為了說清楚,講明白,不僅保持了書面形式創(chuàng)作中的生動活潑、簡潔凝煉的語言風格,還進一步突出了自然親切的口語化風格。既自覺扣合了演講的語言要求,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語堂演講及演講辭創(chuàng)作研究
- 林語堂演講及演講辭創(chuàng)作研究_23592.pdf
- 廣場上的吶喊——魯迅演講及演講辭創(chuàng)作研究.pdf
- 論莫言演講辭的平民性思想
- 應用寫作[1].演講辭
- 副鎮(zhèn)長競聘演講辭
- 外交演講辭英譯研究.pdf
- 自然教學教師競聘演講辭
- 自然教學教師競聘演講辭
- 競選綜合科長職務的演講辭
- “巾幗十杰”評選演講辭
- 競選科長職務的演講辭
- 一二九演講辭歷史不會忘記
- 組織部長競聘演講辭
- 高中部主任競聘演講辭
- 鎮(zhèn)黨委書記競聘演講辭
- 組織部長競聘演講辭
- 高中部主任競聘演講辭
- 競聘教研室主任演講辭
- 英語政治演講辭中的隱喻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