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狂犬病至今依然是一種嚴重的公共健康威脅,尤其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我國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數(shù)超過2000,然而狂犬病的發(fā)病機制至今依然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使得其病死率接近100%??袢〉牟≡饕强袢〔《荆≧ABV),RABV病毒粒子由5種結(jié)構蛋白(核蛋白、磷蛋白、基質(zhì)蛋白、糖蛋白和大蛋白)及負鏈基因組RNA組成。為了弄清RABV的致病機制,近年來學者們一直致力于研究RABV病毒粒子各組分與宿主各種生物學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
2、,如RABV結(jié)構蛋白對宿主固有免疫的影響等,希望能借類似的研究找到治療狂犬病的手段。可喜的是,最近對RABV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比如科學家發(fā)現(xiàn)RABV磷蛋白可以抑制宿主的干擾素通路,通過改變磷蛋白的這種能力可以影響病毒的毒力;又比如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RABV核蛋白也可以影響干擾素的激活,通過改變核蛋白的氨基酸組成可以減弱病毒的毒力。然而,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nèi)ソ鉀Q,例如RABV的干擾素抑制能力與病毒毒力是否存在某種必然聯(lián)系;RABV磷
3、蛋白及核蛋白均可以影響干擾素的激活,那么其它蛋白是否也具有這種能力;RABV對干擾素的抑制能力在病毒感染過程中扮演一個什么角色,這些問題都還不清楚。鑒于此,我們設計實驗開展了本課題。
我們選擇了一株在世界范圍內(nèi)大規(guī)模應用于疫苗生產(chǎn)的RABV弱毒株SRV9和一株在中國廣泛流行的強毒株BD06,利用對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它們在體內(nèi)以及體外感染造成的基因表達差異,同時分析了兩株病毒結(jié)構蛋白的干擾素拮抗能力,以弄清兩株病毒結(jié)構蛋白干擾素
4、拮抗能力與病毒毒力之間的關系。
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我們首先篩選條件獲取了在細胞上培養(yǎng)的較高滴度的BD06,并對其進行了鑒定,確定沒有發(fā)生關鍵性突變,且毒力沒有減弱:然后我們利用腦內(nèi)攻毒的方法,將相同毒量104ffu(30μl)的強毒BD06和弱毒SRV9以及培養(yǎng)基對照接種Balb/c小鼠,觀察兩株病毒感染的過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SRV9完全不致病,只是在感染的初期造成了感染病毒小鼠體重的下降,而感染BD06的小鼠在第5天全
5、部發(fā)病,并在第6天到第7天全部死亡;鑒于兩種病毒完全不一致的感染結(jié)果,而小鼠大腦對病毒的抵抗尤其是早期主要依賴于固有免疫,對RABV來說,宿主的固有免疫主要以干擾素相關反應為核心,因此我們分析了小鼠感染兩株RABV的干擾素反應。分別將感染兩株病毒后第2天、第4天和第6天的小鼠取腦組織提取RNA,利用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干擾素β(IFNβ)及其誘導的抗病毒反應相關蛋白OAS-1G和Mx1的表達。結(jié)果發(fā)現(xiàn)SRV9在感染后第2天即可激活較高
6、水平的干擾素反應,并在第4天達到峰值,而在第6天出現(xiàn)明顯的回落;但是BD06感染的小鼠在第2天表現(xiàn)出一個相對較弱的干擾素反應,在第4天明顯升高,而在第6天小鼠發(fā)病瀕死時仍持續(xù)升高。二者的干擾素反應動力學差別很大,BD06感染誘導的干擾素反應早期較弱而晚期較強與SRV9構成顯著差別。
我們接下來對比了兩株RABV感染293細胞后,細胞基因表達譜的變化。利用Ion proton平臺對RABV感染的293AD細胞轉(zhuǎn)錄組進行測序。每個
7、樣品共獲得了約1200萬個reads,比對到參考基因和參考基因組之后,都能夠獲得大于80%的比對率,說明測序結(jié)果可靠。對所有讀數(shù)比對到參考基因后利用RPKM對基因的表達進行了歸一化,并對BD06和SRV9相對于對照以及BD06相對于SRV9的基因表達變化進行了定量分析,分別找到了2317(SRV9相對于對照),3331(BD06相對于對照)和2760(BD06相對于SRV9)個差異表達的基因。對這些差異表達的基因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根據(jù)G
8、O分類進行的聚類中,SRV9及BD06相對于對照發(fā)生改變的基因并沒有明顯的底層條目聚集,而當我們將BD06對SRV9的表達差異進行聚類分析時,發(fā)現(xiàn)差異表達的基因在細胞因子這一條目聚集。對差異表達的基因基于KEGG注釋做了通路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BD06造成的表達差異向病毒感染相關通路聚集,而SRV9的感染的差異基因富集不明顯。說明在感染的早期,BD06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相對于SRV9更加激烈。
考慮到RABV結(jié)構蛋白對固有免疫有拮抗作
9、用,我們接著分別對比了BD06及SRV9對干擾素通路抑制能力的差別。利用RIG-Ⅰ蛋白N端的CARDs結(jié)構域可以激活類似于RABV激活的固有免疫反應,所以為了排除非相關成分對實驗結(jié)果的干擾,我們沒有選擇用RABV或者諸如VSV之類的病毒來激活細胞的固有免疫,而是選擇直接轉(zhuǎn)染表達人RIG-Ⅰ-CARDs的真核載體以激活細胞的固有免疫,主要是RIG-Ⅰ依賴的IFNβ相關通路。然后我們分別轉(zhuǎn)染表達載體對照及SRV9或BD06核蛋白、磷蛋白、基
10、質(zhì)蛋白或糖蛋白的真核質(zhì)粒,在細胞同時過表達RIG-Ⅰ-CARDs以及RABV結(jié)構蛋白,用免疫印跡檢測這些基因在細胞中的過表達后,用定量PCR的方法檢測細胞的干擾素反應,包括檢測IFN3以及IFNβ誘導基因PKR和OAS的表達水平以對比分析RABV結(jié)構蛋白對干擾素激活的抑制能力。結(jié)果發(fā)現(xiàn)RABV磷蛋白表現(xiàn)出主要的對IFNβ激活的抑制能力,且磷蛋白的對干擾素通路的抑制能力要在SRV9和BD06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盡管有報道表明RABV核蛋白對
11、干擾素通路激活也存在抑制能力,但是我們表達核蛋白時,發(fā)現(xiàn)核蛋白對RIG-Ⅰ激活的抑制作用不顯著。另外盡管與RABV類似的彈狀病毒VSV基質(zhì)蛋白對干擾素激活有抑制能力,但是RABV的基質(zhì)蛋白并沒有表現(xiàn)出這種能力,同時糖蛋白也不能拮抗干擾素的激活過程。
由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結(jié)論如下:
狂犬病病毒弱毒SRV9株能在感染小鼠大腦后迅速誘導固有免疫反應,并在感染中期達到峰值,但是會在感染后期回落;而強毒株BD06株則在感染早期
12、產(chǎn)生相對較弱的干擾素反應,但是會隨著感染持續(xù)加強。兩株病毒的干擾素反應動力學存在顯著差異,且單純的干擾素反應并不足以清除病毒,保護動物免受死亡。
狂犬病病毒弱毒株SRV9株誘導細胞基因表達的變化是普遍的,但是富集程度不高,BD06相對于SRV9發(fā)生的基因表達變化在功能上向細胞因子這一分類富集,在通路上向抗病毒反應相關通路富集。BD06在感染誘導更明顯的固有免疫反應。
狂犬病病毒磷蛋白表現(xiàn)出主要的干擾素拮抗活性,核蛋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含狂犬病病毒SRV9株G基因的重組犬2型腺病毒的構建.pdf
- 板藍根、黃芪多糖與干擾素對豬偽狂犬病病毒的體外作用研究.pdf
- 不同狂犬病病毒對膠質(zhì)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USP18對干擾素α和干擾素λ抗病毒信號通路的影響及意義.pdf
-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抑制宿主細胞干擾素-β表達的機制研究.pdf
- 狂犬病病毒磷蛋白調(diào)控狂犬病病毒復制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偽狂犬病病毒
- 兩株廣西偽狂犬病病毒的分離鑒定.pdf
- 狂犬病病毒CVS株G、N基因的克隆及表達.pdf
- 狂犬病病毒P蛋白與宿主RPL9的相互作用及其調(diào)控病毒復制的研究.pdf
- 偽狂犬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誘導β干擾素產(chǎn)生的分子機制研究.pdf
- MxA對HCV復制及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影響.pdf
- 偽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株(LA--A株)的構建及免疫效力研究.pdf
- 狂犬病病毒不同毒株的生物學特性和狂犬病暴露后免疫動物模型研究.pdf
- 豬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的分離鑒定及gE基因缺失株的構建.pdf
- 表達狂犬病病毒G蛋白重組犬瘟熱病毒Snyder Hill株的研究.pdf
- 表達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偽狂犬病病毒gG基因缺失轉(zhuǎn)移載體的構建.pdf
- 發(fā)熱伴病毒調(diào)控細胞因子網(wǎng)絡及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研究.pdf
- 偽狂犬病病毒變異株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pdf
- 干擾素刺激基因16(ISG16)的克隆表達及其對丙型肝炎病毒和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影響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