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滬江考研網友提供哲學分析題1材料1哲學分析題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們只有不理睬哲學或羞辱哲學,才能從哲學中解放出來。但是,因為他們離開思維便不能前進,而且要思維就得有思維規(guī)定,而這些范疇是他們從所謂有教養(yǎng)者的那種受制于早已過時的哲學殘渣的一般意識中盲目地取來的,或者是從大學必修的哲學課中聽到的一點兒東西中取來的,或者從各種各樣的哲學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雜亂無章的讀物中取來的,——正因為這樣,他們同樣做了哲學的奴隸”。材料
2、2材料2愛因斯坦認為:“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么,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可是,科學的各個領域對那些研究哲學的學者們也發(fā)生了強烈的影響,此外,還強烈地影響著每一代地哲學思想。”請根據材料,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這段話批判的是何種觀點?(2)分析愛因斯坦在哲學與科學兩者關系問題上的觀點。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在哲學與科學關系問題上存在著兩種錯誤觀點:一是否認哲學對科學的
3、方法論意義,因此要取消哲學;二是夸大哲學的作用,把哲學看成是凌駕于各門具體科學之上的東西。恩格斯的這段話批判的這是第一種觀點。(2)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正確揭示了哲學與科學的關系。他認為,哲學給科學發(fā)展以根本方法論的影響。哲學是對世界以及任何世界關系的總體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對一切具體科學和實踐活動具有普遍方法論的作用。在科學研究中,往往運用哲學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疇,按照某種一般方法論進行分析和推演;哲學能夠從總體上確定科學發(fā)展的途徑和解
4、決問題的方向;哲學世界觀和思維方式能夠為科學家提供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同時他也強調,科學是哲學發(fā)展的基礎和動力。具體科學為哲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時政知識和基礎;隨著具體科學的發(fā)展,哲學也會不斷改變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哲學從具體科學中不斷吸取養(yǎng)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和原理。22列寧強調:“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成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
5、這門科學推向前進?!备鶕鲜霾牧希治鲴R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參考答案:參考答案:這一段話表明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這就是說馬克思主義要隨時代和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重要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1)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當代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它的基本原理是為實踐所證明的活生生的科學的理論。(2)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不斷接受實踐考驗,
6、并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并且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依據實踐的變化而變化。33邏輯經驗主義的主要代表,美籍哲學家卡爾納普指出:“我將把所有那樣的一些命題叫做形而上學的,即這些命題宣稱表述了某種在全部經驗至上或之外的東西的知識,例如,表述了事物真實本質的知識,表述了自在之物、絕對者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的知識?!币虼?,關于世界本原的本體論的命題,有關認識來源的命題,倫理學中關于道德價值與道德準則的命題,它們或者是無意義的,或者是無法用經
7、驗證實的,因此都是“形而上學”的命題,應該加以排斥。結合上述材料說明哲學的黨性問題。參考答案:參考答案:哲學的黨性,即哲學的黨派傾向,是指任何哲學家、哲學派別無不分別隸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或陣營。哲學的黨性原則,是與哲學基本問題密切相關的。在哲學史上,有許多哲學家否認哲學的黨性原則,聲稱自己的哲學史“超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最新哲學”。比如題中的卡爾納普,把哲學基本問題看作是不可解決的、無認識意義的“假問題”,提
8、出“拒斥形而上學”的口號,以此來否認哲學的黨性原則。但是事實上仍然是以“拒斥形而上學”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世界觀,來表現(xiàn)自己對思維與存在關系的看法。從根本上講他們是無法“超越”或“脫離”哲學基本路線的對立的。4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結果,“能動的方
9、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fā)展了”。1滬江考研網友提供形體的個體,物質這個名詞只能了解為那些為一切形體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材料2材料2霍爾巴赫為了克服17世紀機械唯物主義者的物質概念的狹隘性,給物質下了一個更概括的哲學定義。他說:“物質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刺激我們感官的東西;我們歸之于各種不同物質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質在我們內部所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變化為基礎的。”“一切物質的共同特性是廣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狀、可動性、或為某個物質的運
10、動所引起的性質?!辈牧?材料3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在總結哲學和科學發(fā)展成果的基礎上,給物質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他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边\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回答:(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物質定義的局限性。(2)分析列寧的物質定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材料1中,愛爾維修他看到了物質和物質具體形態(tài)的區(qū)別
11、,認為自然中所存在的只是作為物質具體形態(tài)的個體,而不是物質本身,物質是對這些個體所固有的特性的抽象和概括。但是愛爾維修沒有看到物質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客觀實在性”,而僅僅局限于物質的一般特性,因此,這一定義仍是不科學的。材料2中霍爾巴赫的這一物質定義,肯定物質是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獨立存在的,我們的感覺只是物質的反映。他試圖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的高度來把握物質概念,這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形成有一定影響,列寧正是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的角度為
12、物質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但是霍爾巴赫在具體說明物質時,又把廣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狀、可動性等看成物質的普遍的不變的特性,這表明他的物質觀還沒有擺脫機械唯物主義的影響。(2)第一,堅持了徹底的唯物主義的一元論,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列寧給物質下的定義還表明: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本體論的范圍內指出它們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物質與意識的對立便是相對的。第二,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和可知論,同
13、懷疑感覺經驗之外的客觀實在、否認客觀事物可知性的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指明了方向。第三,它對物質世界多樣性的統(tǒng)一作了最高的哲學概括。堅持把客觀實在性作為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共同本質,堅持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tǒng)一性,反對了形而上學,具有深刻的辯證性質,為科學的發(fā)展和一切實際工作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第四,它把人類的實踐視為一種客觀實在并將它包含到對物質范疇的理解中去,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觀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
14、史觀的統(tǒng)一、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本體論與認識論的統(tǒng)一。第五,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物質范疇的定義的實踐意義在于: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要從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出發(fā),實事求是,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實際工作的根本保證。9材料19材料1生命哲學代表人物之一,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變化存在,但不是變化的事物在變化中存在:變化無需載體;運動存在,但不是惰性的、不變的物質在運動,運動并不蘊涵著運動之物。”,“對有
15、意識的存在者來說,事物不是存在,存在的只是活動?!辈牧?材料2杜林認為,宇宙最初處于一種物質的自身等同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物質和機械力”的統(tǒng)一,沒有時間,也沒有變化。這種統(tǒng)一一旦停止,運動就開始了。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回答,在物質與運動關系問題上材料1與材料2的錯誤傾向。參考答案:參考答案: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關系。(1)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都是運動著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是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存在方式。物質
16、也只有在它的運動中才能被人們所認識。設想有不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征。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本質上是不運動的,即使有運動變化,也只是位置的移動和數量的增減,沒有質變;一切運動都是外力推動的結果。材料2中杜林的觀點屬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2)運動也離不開物質。因為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承擔者,是一切運動和發(fā)展的實在基礎。唯心主義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認為運動是精神的特性。材料1中柏格森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1010在牛頓看來,“絕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