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在痛覺調制中的作用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在痛覺調制中的作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麻醉科(黃埔院區(qū))靳三慶牛麗君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eriaqueductalgrayPAG)是位于中腦頂蓋與被蓋之間由一群小而高密度的神經細胞圍繞中腦水管構成的一片環(huán)形區(qū)域,其頭側達后連合水平,與第三腦室的室周灰質相續(xù)尾側達藍斑核首側水平,與第四腦室底灰質相續(xù)。上丘和下丘共同構成其背側及背外側邊界,三叉神經中腦核及中腦束以及楔形核構成其外側

2、邊界,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內側縱束形成其腹側邊界。自從1969年Reynolds[1]發(fā)現(xiàn)電刺激PAG可引發(fā)持久的鎮(zhèn)痛效應后,解剖、生理、藥理等學科才開始對PAG的復雜結構和功能進行深入研究。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PAG是中樞內源性鎮(zhèn)痛系統(tǒng)的關鍵結構處在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2]。故將有關PAG參與痛覺調制的研究進展予以綜述。1.PAG的細胞構筑與纖維聯(lián)系大鼠PAG內細胞排列緊密,但是分布并不均勻。從尼氏染色的冠狀切片上可以看出,從中心向外周,

3、大鼠PAG內神經元的面數(shù)密度、胞體直徑逐漸增加,染色強度也逐漸增強,而且神經元的面數(shù)密度由首側向尾側遞減[3]。根據(jù)細胞的形態(tài)及大小,Beitz與Mantyh將大鼠PAG的神經元分為大梭形、小梭形(小雙極)、大三角形、小三角形、大多極(大星形)、小多極(小星形)六類。每類神經元各有其形態(tài)及分布特點[35]。根據(jù)細胞構筑的不同,Beitz[3]等將其分為四個亞核,即背側亞核(導水管背側緊貼中線兩旁的狹小區(qū)域)、背外側亞核(中央導水管背外側

4、廣大區(qū)域)、腹外側亞核(導水管腹側及腹外側的全部區(qū)域)及中央亞核(緊密圍繞中腦導水管的一圈灰質)這種亞核劃分為較多學者所引用(見附圖)。并且Banlder和Carrive[6]等人經過對PAG的多年研究后認為,在PAG內的確存在著具有一定長度,按首尾方向縱行排列的細胞柱。PAG的傳入纖維終止于柱內細胞,柱內另一些細胞則發(fā)出傳出纖維。這樣,傳入柱、傳出柱、中間神經元構成了PAG內的柱式環(huán)路(columnarcircuits)PAG所執(zhí)行的

5、所有功能均由此環(huán)路介導。PAG和端腦皮質及皮質下結構,間腦,腦干,脊髓,小腦有著廣泛的纖維聯(lián)系[7]是與其復雜的功能相適應的。與痛覺相關的纖維聯(lián)系詳見下述。33損毀Sm易化大鼠傷害性行為反應電刺激或化學刺激Sm或VLO則抑制傷害性行為反應和脊髓背角神經元的傷害性反應并且這些效應可被損毀或抑制腹外側眶皮層(VLO)或導水管周圍灰質(PAG)的活動所取消傷害性刺激和手針刺激可激活Sm神經元的活動損毀Sm或VLO可明顯減弱由強電針興奮細纖維產

6、生的鎮(zhèn)痛而對弱電針的作用無明顯影響。推斷SmVLO可能通過激活腦干下行抑制系統(tǒng)在脊髓和三叉水平調制傷害性感受的傳入而針刺激活細纖維產生的鎮(zhèn)痛作用也可能是通過興奮該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Sm或VLO內微量注射嗎啡、5羥色胺(5-HT)、谷氨酸鈉產生明顯的抗傷害效應這些效應可分別被其各自的受體拮抗劑阻斷Sm或VLO或PAG內注射γ-氨基丁酸(GABA)明顯減弱嗎啡、5-HT或谷氨酸鈉誘發(fā)的抑制而注射GABA受體拮抗劑荷包牡丹堿抑制傷害性行為反應并增強

7、嗎啡和5-HT、谷氨酸鈉誘發(fā)的抑制。4)下丘腦弓狀核(ARH)中縫背核藍斑PAG通路:由于腦內β內啡肽能神經元幾乎全部集中于ARH[19]而β內啡肽又是腦內重要的阿片類鎮(zhèn)痛物質因此圍繞ARH的鎮(zhèn)痛作用人們進行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ARH神經元興奮可在中縫背核、藍斑及PAG內釋放β內啡肽改變上述核團的神經元活動從而產生鎮(zhèn)痛作用[2021]。5)邊緣系統(tǒng)外側韁核中縫背核PAGNRM藍斑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韁核主要由髓紋接受邊緣系統(tǒng)的

8、傳出沖動從而影響腦干中縫背核、藍斑核及PAG這些與痛覺調制及針刺鎮(zhèn)痛有緊密關系的核團的活動水平進而影響傷害性傳入沖動在三叉神經脊束核、脊髓及腦干的傳導過程【2226】。3.內源性痛覺調制系統(tǒng)的雙向調節(jié)內源性痛覺調制系統(tǒng)(endogenouspainmodulatingsystem)是一個以腦干中線結構為中心,主要由PAG、RVM和一部分腦橋背外側網狀結構(藍斑核群和KF核)的神經元組成的網絡神經結構,其軸突主要經脊髓背外側束(DLF)和

9、腹外側束(VLF)下行對脊髓背角痛覺信息傳遞產生調制作用。目前為多數(shù)學者認可的腦干內源性下行抑制系統(tǒng)為PAG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經脊髓背外側束(DLF)下行對脊髓背角痛覺感受性信息的傳入產生抑制性調制[27]。90年代以來卓敏和Gebhart針對NGC在痛覺下行抑制易化中的作用進行了系列研究并首次提出:“下行易化系統(tǒng)是一個不同于下行抑制系統(tǒng)而獨立存在的機能系統(tǒng)”[28]。下行易化系統(tǒng)與下行抑制系統(tǒng)可能源于相同的中樞核團,但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