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選取珠江廣州河段為研究區(qū)域,采用現(xiàn)場調查與實驗測試方法,研究了0~50cm層底泥、0~10cm間隙水及其上覆水氮的存在形態(tài)以及各態(tài)氮的含量;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研究了底泥、間隙水及上覆水的相關關系和各形態(tài)N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斐克分子擴散原理和化學反應平衡原理,估算了珠江廣州河段的釋放通量和年釋放量。主要結果如下: (1)底泥氮營養(yǎng)庫的分布特征珠江廣州河段底泥中有機質(OM)、總氮(TN)、有機氮(TON)、氨氮(NH<,4>
2、<'+>-N)含量普遍較高。各點有機質含量接近廣州近郊菜園土含量水平,遠高于水稻土的背景值,受OM污染的樣品比例高達90﹪,其中重污染的為12﹪,各點含量與內河涌的平均值接近。TN的平均含量與菜園土相當,不同點位TN隨深度的增加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特征,多數(shù)點從20cm到表層呈下降的趨勢,表明外源物質的減少。珠江廣州河段TN以TON為主,兩者呈顯著正相關,回歸方程為y=0.0418x-0.0205(r=0.84,P<0.01);總無機氮(TI
3、N)的主要形態(tài)是NH<,4><'+>-N,兩者呈顯著正相關,回歸方程為y=0.2523x+0.0768(r=0.54,P<0.05),各點NH<,4><'+>-N均隨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20cm變化最明顯。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含量很低,在水平及垂向分布上均無明顯的規(guī)律,這種分布特點取決于底泥不同深度的氧化還原條件。 珠江廣州河段底泥的OM累積量很人,水體受到嚴重的有機污
4、染已經持續(xù)了較長的時間。 (2)上覆水、間隙水氮的分布特征前航道上覆水的TN、TON平均含量明顯高于西航道,各點上覆水TN均以TON為主,兩者呈顯著性正相關,同歸方程為y=0.9107x-5.4463(r=0.95,p<0.01),TN與總有機碳(TOC)及總溶解態(tài)氮(TDN)與NH4<,4><'+>-N均呈顯著正相關。 間隙水中前航道的TN、TDN、TON、NH<,4><'+>-N平均含量明顯高于西航道,從垂直分布上看
5、,下層高于上層;各點的TN以NH<,4><'+>-N為主,兩者呈顯著性正相關,回歸方程為y=0.5887x+6.1175(r=0.98,p<0.01)。TN與TDN、TON都呈顯著正相關(P<0.01),TDN與NH<,4><'+>-N、TON,NH<,4><'+>-N與TON也早顯著正相關(P<0.01)。 (3)氮的釋放能力各點間隙水與上覆水中TN濃度的比值平均為4.8,TDN濃度的比值平均為.5.4,NH<,4><'+>-
6、N濃度的比值平均為10,NO<,3><'->-N+NO<,2><'->-N濃度的比值平均為0.18,TON濃度的比值平均為3.1,間隙水中TN、TDN、TON及NH<,4><'+>-N有向上覆水擴散,而NO<,3><'->-N+NO<,2><'->-N則存在相反的趨勢,間隙水與上覆水中NH<,4><'+>-N的濃度梯度最人,揭示底泥中氮以NH<,4><'+>-N為主要形態(tài)釋出到上覆水層。 各測點底泥與上覆水氮的釋放通量均為正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洱海氮來源及對上覆水的影響.pdf
- 珠江廣州河段沉積物污染特性.pdf
- 珠江廣州河段磷的形態(tài)及在沉積物與水相間交換特性研究.pdf
- 珠江廣州河段沉積物內源污染特性研究.pdf
- 厭氧氨氧化細菌對珠江廣州河段沉積物氮循環(huán)的影響.pdf
- 探究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現(xiàn)狀及廣州市供水對策
- 珠江廣州河段表層沉積物對鉛、銅吸附特性的研究.pdf
- 施氮對高淀粉玉米源庫特性的影響.pdf
- 珠江底泥的硝氮還原速率連續(xù)流動培養(yǎng)研究.pdf
- 水氮耦合對日光溫室黃瓜生理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pdf
- 61005.gis支持下的珠江廣州河段水質遙感研究
- 水氮互作對小麥生理特性及產量的影響.pdf
- 河流沉積物污染控制對策——以珠江廣州河段為例.pdf
- 珠江廣州河段及其鄰近河流表層沉積物中的烷基酚.pdf
- 崇明東灘鹽沼前緣帶上覆水氮、磷營養(yǎng)鹽潮周期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pdf
- 氮營養(yǎng)對馬鈴薯葉片光合特性及塊莖淀粉積累的影響.pdf
- 水中典型抗生素測定及其在珠江廣州河段的污染現(xiàn)狀研究.pdf
- 溶解氧水平對富營養(yǎng)化水體底泥氮磷轉化影響的研究.pdf
- 基于GIS的珠江廣州河段水環(huán)境狀況實時可視化系統(tǒng)研究.pdf
- 底泥對氮磷的吸附及投加微生物對底泥磷釋放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