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周易與化學周易與化學——從雷元星的《周易歸真》看中西化學體系之異同——覃子文有人說,科學是從西方抱來的嬰兒,中國從西方抱進Science不到兩百年,哪有什么自己的科學血統(tǒng)呢105個化學元素名稱是從西方Chemistry中譯來的,哪有什么中國的化學體系可言一句話說穿,根本沒有什么“中華科學傳統(tǒng)”,中華文明的母體不可能孕育任何科學的嬰兒。而今持如此高論者,雖非滿朝文武,卻也側耳可聞其聲也。當我讀完雷元星先生的《周易歸真》之后,本人才深為這些
2、數(shù)典忘祖的專家教授們汗顏。誠然,若追溯西方天文、幾何、數(shù)學、物理等科學體系的源頭,我們可以看到西歐→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這樣一支歷史的箭頭。可要追溯西方化學思想體系的源頭,其歷史箭頭并未走進古羅馬時代,而是直接拐向了東方,它從西歐→土耳其→沙特(古大食)→波斯(古安息今伊朗)一直到了古代的中國,中國古代的易學便是西方化學的前身。從華夏鼻祖伏羲畫卦,到西周初年《周易》成書,再經(jīng)孔子“韋編三絕”,到東漢魏伯陽寫《周易參同契》,中華民族
3、在制陶、冶煉、丹藥等化學實踐基礎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公元7世紀后,中國的煉丹理論通過絲綢之路傳到阿拉伯世界,促使中亞西亞各國的煉金術迅猛發(fā)展。公元8~10世紀,阿拉伯化學家賈伯(HiJabir721~815)、拉澤(Razis860~933)阿卜西那(AbuAiSina980~1037)等人先后吸收和發(fā)展了中國的煉丹理論,著有《東方水銀》、《爐火術》、《哲人石》、《醫(yī)典》等化學典籍。這些化學書籍雖然用阿拉伯文寫成,但就其內(nèi)
4、容和術語來看,到處都帶有《周易參同契》的痕跡。其中阿卜西那的名字,就有“中國之子”的含義。公元11世紀之后,西歐人不僅把阿拉伯的數(shù)字符號全盤搬入,而且把其化學知識也一同引進,到11世紀中期,許多煉金術著作被譯成了拉丁文。英國的羅吉爾培根(RogerBacon1214~1294)、德國的馬格努斯(AMagnus1193~1282)、法國的呂律(RLully1235~1315)都先后著有《煉金術原理》、《煉金術》、《太上妙術》等書,這些歐
5、洲早期的化學著作無不間接帶有中國《周易》與《周易參同契》的思想烙印。歷史走進公元18世紀,中國人第一次聽西洋傳教士們講Chemistry的時候,皆以為是在聽“上帝的福音”。孰不知這上帝的老師正是中國人,是中國的魏伯陽、孔子、文王、伏羲。正可謂:“易學西游千年后,歸來不識自家門?!豹?1世紀的鐘聲敲響之前,一個叫雷元星的書生忽覺得易學與化學的體態(tài)相貌相像,進而分析了它們的“DNA片段”,對其作了一番“親子鑒定”,寫了本《周易歸真》,從而
6、確認西洋化學與中國易學一脈相承、同宗同源。盡管易學出國歸來之時,脖子上掛了條化學領帶,可它骨脈里流動的還是中國易學的精髓。下面,本人就根據(jù)雷先生《周易歸真》一書,對易學與化學再進行一番“基因對照”,直接找出兩者的同異,看看以易學為核心的中華文明,到底能不能孕育一個科學嬰兒,生出一個化學寶寶來。總之,化學是研究物質化學變化的科學,包括物質的化合與分解等,而易學是研究物質變易的學問,包括物質的參伍、同化、契合,“化”與“易”都是指物質的
7、化學變化與變易,化則易,易則化,兩者并無二義。由以上十大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今天的化學就是古代的易學,化學這個科學寶寶是從易學肚子里出來的。沒有中國《周易參同契》,就沒有阿拉伯世界的煉金術,沒有阿拉伯的“中國之子”,就沒有歐洲的Chemistry(化學)。因此,科學不僅不是從西方抱來的,而是我們中華文明自己孕育的。不能因為科學取了個Science(賽因斯)的洋名,就突然來個“六親不認”,這本身就不太賽因斯吧我們先不說“自伏羲以來三十余
8、萬歲”(《列子》),就文字記載的5000年文明史看,以《周易》為標志的科學從來就是中華文明的主髓。即使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明文規(guī)定不燒易簡。雖然孔子私編的《周易》沒補買秦國的書號,但它仍廣泛流傳于官府民間。歷史不知犯了什么毛病,當今的中國人開始避諱“易”字,“元、亨、利、貞”等“四舊”一夜間消失不說,總編們皆視“爻”、“卦”等字為不祥之物,生怕沾上之后惹來禍端。許多易學愛好者三緘其口,論“易”以目,這真是中華文明古國的咄咄怪事。或許《周
9、易》會被“偽科學家”拿來占卦算命,不提為好。那電腦里的算命軟件與洋迷信又與科學何干其奈電腦何中國人應繼承中華科學傳統(tǒng),必須理直氣壯地研究《周易》,研究中國古代的化學成就。只有繼承,才談得上發(fā)揚。繼承民族先民的科學成果,發(fā)揚中華先哲的科學精神。為此,我建議專家、學者們讀讀雷元星先生的《周易歸真》,相信大家會從中得到啟發(fā),為中華科技文明在21世紀復興做出更為輝煌的貢獻。覃子文覃子文(化學史研究者)2001年8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北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