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教育理論考前背誦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教育學第一部分教育學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第一章教育與教育學第一節(jié)教育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教育的發(fā)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fā)生某種變化的活動。2.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教育影響是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lián)系的總和。3.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的本質屬性

2、。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4.教育的社會屬性。教育的社會屬性。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歷史性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4.繼承性5.階級性5.教育的功能分類。教育的功能分類。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對象,可分為個體發(fā)展功能和社會發(fā)展功能;按教育的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為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現(xiàn)的形式,可分為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6.教育的個體功能。教育的個體功能。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教

3、育對個體發(fā)展的負向功能7.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學說學說主張主張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動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爾諾;沛西能心理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美國心理學家孟祿勞動起源說教育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chǎn)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辨證統(tǒng)一。凱洛夫、米丁斯基8.原始社會的教育。原始社會的教育。第一,教育是在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第二,教育沒有階級性。第三,教育內(nèi)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9.進入奴隸社會后,

4、人類出現(xiàn)了專門的教育形式即學校學校。10.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夏、商、周設“庠、序、學、校以教之”。西周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并有了“國學”與“鄉(xiāng)學”之分,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文武兼?zhèn)涞牧嚱逃ǘY、樂、射、御、書、數(shù))。西周教育的其典型特征是“學在官府”和“政教合一”。在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隋唐以后盛行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lián)系更加制度化。宋代

5、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則成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jù)。11.古代埃及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12.在古代印度在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羅門教和佛教手中。婆羅門教的經(jīng)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內(nèi)容。13.古希臘教育古希臘教育。斯巴達教育以軍事教育和道德教育為主,培養(yǎng)忠于統(tǒng)治階級的軍人

6、。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體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公民。14.中世紀的西歐的教育中世紀的西歐的教育。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后,形成了兩種著名的封建教育體系,即教會教育和騎士教育。教會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教師和僧侶,教育內(nèi)容是“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和“四學”(算數(shù)、幾何、天文、音樂)。騎士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封建騎士,教育內(nèi)容是“騎士七技”,即騎馬、游泳、擊劍、打獵、投槍、下棋、吟詩。15.古代教育的特點

7、。古代教育的特點。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脫離;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教育內(nèi)容偏重于人文知識,教學方法傾向于自學、對辯和死記硬背。16.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F(xiàn)代學校教育萌芽于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運動以人性反對神性,以科學理性反對蒙昧主義,以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專制,以平等友愛反對等級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強勉學問(“事在強勉而已矣!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蓋明”)節(jié)博合宜(學習不能“太博”,也不能“太節(jié)”)專一虛靜(他認為

8、學習必須專一,始終好善求義,才能知“天道”)教學的作用教學的作用董仲舒認為人性中兼有善惡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發(fā)展人性,使人成為善人。對教師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董仲舒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言傳身教,即所謂“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7.韓愈的教育思想韓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與教育作用性三品與教育作用“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韓愈認為性可移,但盡管性移了,而上下的品級卻是始終不可移的。教

9、育宗旨教育宗旨“明先王之教”—“仁義道德”《師說師說》論師論師教師的作用——“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的任務——傳道、授業(yè)、解惑。擇師的標準——“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師生關系——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8.《學記學記》歷史地位歷史地位我國戰(zhàn)國末期出現(xiàn)的教育文獻《禮記?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被視為“教育學的雛型(雛形)”,其中以教學原則的總結最突出。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1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

10、為先”。2.教育與人的關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教學相長”、“師道尊嚴”。教學原則教學原則1啟發(fā)誘導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2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原則(“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藏息相輔”)。3長善救失原則(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4預防性原則(“禁于未發(fā)之謂豫”)。5及時而教原則(“當期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6循序漸進原則(“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謂之遜”“雜施而

11、不孫,則壞亂而不修”)。7相互觀摩學習(“相觀而善之謂摩”)。8教學相長原則(“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促進)也”)。9.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古希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產(chǎn)婆術(蘇格拉底教學法):譏諷、助產(chǎn)、歸納、定義。知識即美德。10.柏拉圖柏拉圖著有《理想國》,古希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國家主義教育思想的淵源;最高目標(主要):培養(yǎng)哲學王;課程體系:“四藝”(算數(shù)、幾何、天

12、文、音樂);重視女子教育。11.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則的人。教育思想的基礎:靈魂學說,亞里士多德構建了他的靈魂論。他認為人有三種靈魂:理性靈魂、非理性靈魂和植物性靈魂。實施體、德、智三育,倡導自由教育。教學方法:重視練習與實踐?!拔釔畚釒煟嵊葠壅胬怼?。12.昆體良昆體良著有《雄辯術原理》,古羅馬。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培養(yǎng)“善良的、精于雄辯的人”。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