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時期的技術引進觀探微(修正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洋務運動時期的技術引進觀探微洋務運動時期的技術引進觀探微陳飛飏(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上海201620)摘要:要:洋務運動是指在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洋務運動時期是指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束。本文主要是根據(jù)洋務運動時期的時代特征,從技術引進思想角度角度切入。關鍵字:關鍵字:洋務運動技術引進洋務派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清統(tǒng)治集團部分成員自上而下

2、地提倡了洋務運動。“當世立國之要,必以富強自保偉首務”,謀求自強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在這個過程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洋務派在中央以奕訢(任總理衙門大臣)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先后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任陜甘總督)、張之洞(任湖廣總督)、丁日昌(先后任江南制造局總辦、江蘇巡撫、福建巡撫)、沈葆楨(任江西巡撫)為代表,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向西方學習先進科學

3、技術。洋務運動三十多年,從學習語言文字到制船造炮之法到天文算學、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從軍工企業(yè)到民用企業(yè)到航運業(yè)、架電線、修鐵路,無不是實用思想的推動,并未培養(yǎng)出非常之才,以效用天下。但歷史地看,由于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接受新思想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人才,積聚了社會變革的力量,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1]那么我們從技術引進這個角度分下洋務運動時期技術引進過程的特點。技術引進過程中我們引進的技術有兩種:一種是意識形態(tài)的技術,我們可以稱

4、之為“技”;一種是實體形態(tài)的技術,我們可以稱之為“器”。學界有的人把技術分為三類:經驗形態(tài)的技術、實體形態(tài)的技術和知識形態(tài)的技術。[2]我們這里分之為兩種,把經驗形態(tài)的和技術和知識形態(tài)的技術歸為意識形態(tài)的技術。一、洋務運動時期如何引進一、洋務運動時期如何引進“器”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工具體現(xiàn)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在技術引進過程,對于(一)改革教育制度,“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洋務運動時期中國還一改過去單一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引進西方科學知

5、識并造就了一批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創(chuàng)了近代文化教育的先河。洋務派首先在國內創(chuàng)辦了一批新式學校如福州船政學堂、天津電報學堂、天津西醫(yī)學堂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洋務派共創(chuàng)辦各類新型學校共24所這些學校第一次將西方科學知識和工業(yè)技術帶進課堂從而培養(yǎng)出我國第一批造船、航海、機器制造以及近代醫(yī)學和翻譯等方面的人才如嚴復于1867年就學于船政學堂的后學堂。二是洋務派派遣留學生、進修生出國深造到西方各國較全面的接受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

6、教育這些學生回國后絕大多數(shù)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才如京張鐵路的設計者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就是留學美國的學童。(二)創(chuàng)立近代企業(yè),剛柔并濟,在與洋員洋匠引進與交流中得到提升洋務派為了“內堪自立,外堪應變”,鼓吹“自強”,而“自強”又必需“求富”,于是開始興辦起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和近代民用企業(yè)。在這個過程由于自身技術的缺少,很多機器引進過來都無法使用,就必然需要引進相關的洋員和洋匠等,需要他們的豐富的經驗形態(tài)的技術。洋員洋匠的任用使洋務派能夠迅

7、速地建起近代企業(yè)。以福建船政局為例,在正式投產后的六年里,船政局以每年生產2.5艘輪船的速度進行生產,其間若沒有外國技術人員完成設計與指導生產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又如船政局1888年為福建水師建造的“龍威”號(1890年加入北洋水師改名“平定”號)巡洋艦,排水量2100噸、船長59.1米、船寬11.85米、吃水3.96米、馬力2400匹、航速14節(jié)??梢姶藭r的福建船政局已具有一定的制造水平。對比沒有雇用洋員洋匠的四川機器局,1887年

8、12月,劉秉璋令演試四川機器局所制后膛槍,結果是:“槍筒槍彈均不一律”、“其子路之及遠與準頭之取中,比較外洋所購實已遠遜,以更貴之價鑄之槍殊不合算”,于是他下令該局停造各項洋槍。正如劉秉璋所言:“局中所用司事、匠皆中國之人,不雇洋匠,以致鑄造各項究未得其真訣”。引進的洋員洋匠在培養(yǎng)中國近代科技人才上的貢獻也是巨大的。在船政局生產一線上的洋員洋匠有35人,他們培養(yǎng)的中國科技人員達155人之多。而在船政學堂里接受培養(yǎng)的科技人員則更多,僅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