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rticle.aspid=1799技術與人文吳國盛一、人文:自由的理想二、技術:人的本質構成三、技術與人文的原始關聯(一):語言四、技術與人文的原始關聯(二):時間五、技藝與人文:匠心六、現代技術與人文:異化一、人文:自由的理想人文學科(Humanities)字面上自然首先是一種學術分科,以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但人文學科又不只是一種學術分科――如果那樣的話,它就可以簡單地歸入社會科學的行列,就像中國目前的學術管理體制所做的那樣――
2、而且首先不是一種學術分科。人文學科首先著眼的是對于“人”的“培養(yǎng)”,是對于“理想的人”、“完全的人”、“最具人性的人”,一句話,“自由的人”的“培養(yǎng)”,這樣的人(性)被稱為Humanitas,對這樣的人的培養(yǎng)希臘時代稱為Paedeia(英文教育學Pedagogics和Pedagogy一詞來源于此)。從Paedeia到Humanitas再到Humanities,其間貫穿的是理想人性的觀念,即人的理念。所以,人文學科的精神實質是樹立和培育人
3、的理念,至于通過什么途徑,學習什么知識內容,還在其次?;蛘哒f,學習什么知識內容、通過什么方式來學習,都取決于有什么樣的“人的理念”。如果說“人文學科”的內容取決于“人的理念”,那么“人的理念”又如何規(guī)定和選取?一般來說,應該做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是理想的人,看法很多,似乎具有某種相對性和多樣性。是否基于不同的人文理念可以造成不同的人文學科呢?如果我們準備把人培養(yǎng)成聽話合用的工具,培養(yǎng)成大工業(yè)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或者有專長和技藝的專家,那么
4、也存在一個相應的人文學科嗎?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人文學科具有某種歷史的延續(xù)性,關于理想人性的概念也存在著歷史的繼承性。在這里,多樣性總是服務于統(tǒng)一性。教養(yǎng)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理解力和批判力這些一般認同的理想人性,總是與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以及審美能力和理性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聯系在一起,語言、文學、藝術、邏輯、歷史、哲學總是被看成是人文學科的基本學科。今天,人文學科總是能夠相對的與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區(qū)分開來。這同時也意味著,關
5、于人的理念有著歷史的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在這種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中,希臘人的“自由人”概念貫穿始終。理想的人是自由的人,或者說,“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所最后持守的東西。一切人的價值、尊嚴、理想、美德,都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自由不是人特有的一種能力,而就是人的存在方式本身。自由的存在方式是“為自己”的存在方式。亞里士多德在談到哲學時說,“正如我們把一個為自己、并不為他人而存在的人稱為自由人一樣,在各種科學中唯有這種科學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僅是為了
6、自身而存在。”(《形而上學》982b26)什么是自己呢?如何達到自己?人身上的許多“東西”,也許一切“東西”都不是自己的,其物質組成屬于這個古老的宇宙,其社會行為受制于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若是把人當作一件物進行分析,那就確實找不到什么獨特的“自己”。要達到自己首先要具有一種懸擱的能力。自由正就是這樣一種懸擱。人作為人的存在方式遮蔽和遺忘了更多的可能性,使豐富的可能性扁平化、單一化。當代技術為著合用和效率所展開的工業(yè)世界,確實更多的表現了
7、技術的后一方面。技術既是去蔽,又是遮蔽,既成就時間,又遺忘時間,既使記憶成為可能,又導致記憶的喪失。對整個人類而言,技術既是主體彰顯自我的力量的象征,也是自我毀滅的力量。這是技術根深蒂固的二元性。三、技術與人文的原始關聯(一):語言在技術為人掙得自己本質過程中,第一步是為人建立了一個“家”,一個天然的“處所”。從人類學的角度看,這個“處所”、“居所”是城市、村莊、墓地、房舍。但從哲學上講,這個“處所”首先是語言。海德格爾因而有言:“語言
8、是存在的家”。語言是否是人通過技術掙得的?如何掙得的?這里所要求的并不是人類學的證據。因為這里所謂的技術并不能歸結為考古中發(fā)掘出來的工具。各式各樣的工具、器皿可以看成是技術的某種形式,人類的集體勞動,有預見性的有規(guī)模的生產,都可以看作是技術的某種形式,但技術不能歸結為它們。事實上正好相反,它們被稱為技術的東西,是因為技術已經以某種方式先行駐留。這種方式就是語言。在類人猿的集體捕食成為人類的勞動生產之前,在動物的代具成為人的工具之前,語言
9、已經先行在發(fā)生作用。正是語言使勞動成為人的勞動,使工具成為人的工具。因此,語言應該正確的看成是技術的原初形態(tài)。語言的基本功能是“匯聚”。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最基本的名詞都指的不只是一個特定的東西,“桌子”一詞指的并不是某一個桌子,而是所有的桌子。在“桌子”這個詞里,匯聚了所有的桌子。命名并不能簡單地解釋成給出一個與物相對應的符號,因為是否對應,用什么符號來對應,都是問題。相反,命名應該恰當的理解成為某一類物的聚合提供了一個“公開場”,因
10、為有了這個公開場,所有這類物突現出來成其所是,并共同分有這個名字。所以,語言的功能不是給出一個與物相對應、相符合的符號,而是展開一個物以類聚、物成其是的“場所”,從而物分有這個名字。因此,命名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的反映過程,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世界的驚天動地的壯舉。命名即是開辟一片天地,讓那些被命名的物顯出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語言是存在的家,因為一切存在者都必定“住”(駐留)在語言之屋里。被今人理解成“理性”的希臘詞logos本作“說話”解,所
11、謂人是理性的動物原本應該理解成“人是說話的動物”,但什么又是“說話”呢?其實,logos更原始的含義是“采聚”、收集、匯聚。把事物收攏來,使其結成一體,這是使物成其所是的過程。古希臘人阿那里西米尼論世界的本原是“氣”的時候,曾經留下了這樣的殘篇:“我們的靈魂是氣,將我們結合起來并支配著我們”,這種結合的力量是靈魂的本質。Logos也是這種意義上的“靈魂”。這里,詞源上的關聯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說話本來就是一個匯聚過程。真正意義上的說話首先
12、是一種召喚,把被召喚者聚攏前來。技術思想家芒福德正確的意識到,人首先不是工具的制造者,而是意義的創(chuàng)造者;語言的進化比武器和工具的進化更原始更具先導作用,一切工具的進化都以特定的語言進化為前提。工具并不是人類特有的,許多昆蟲、鳥類和猩猩都在人類出現之前做出了大量的工具意義上的技術發(fā)明。看看它們復雜的巢窩:海貍做的壩、蜜蜂幾何狀的蜂窩、城市般的蟻丘和白蟻窩,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發(fā)明。但是人類首先是說話的動物,或者說是“聽”得懂話從而能夠說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