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低體溫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低體溫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低體溫低體溫是一種創(chuàng)傷后容易被忽視的并發(fā)癥,能使機體產生復雜的病理生理變化,是預后不良的重要標志之一。據報道,如果創(chuàng)傷患者低溫持續(xù)4h以上,死亡率可達40%,體溫降至32℃以下,死亡率為100%。由于多數病人在送達手術室前已存在低溫,因此低溫對于創(chuàng)傷病人而言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同時麻醉又可進一步損害患者的體溫調節(jié)機制,全麻可降低體溫閾值和減少皮膚血管收縮,肌松藥可抑制寒顫反應等,所有這些均可使病人在麻醉期

2、間的體溫進一步降低。低溫具有許多生理作用,其中有些作用對危重病人來說是有利的。如體溫每降低l℃,機體代謝即可降低8%;減少氧需;使四肢和肌肉的血流減少,而心臟和腦的血流增加等。但低溫(特別當體溫降至32℃以下時)所帶來的危害也十分清楚,包括心律失常(房顫、QT間期延長、QRS波增寬、房室傳導阻滯、室顫),心肌收縮力增加,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功能障礙,血液粘度增加,血小板功能障礙及DIC等。重視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體溫監(jiān)測和預防低溫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3、,可提高麻醉質量,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生存率。1.低體溫的概念及分級低體溫定義為中心體溫<35℃,是創(chuàng)傷后凝血機制障礙的確切病因。對于創(chuàng)傷病人來說,低溫的存在使他們的死亡率比單純由于暴露于寒冷環(huán)境所致低溫病人的死亡率要高得多。低溫是獨立于休克、創(chuàng)傷嚴重度評分、復蘇時液體需要量之外的一個因素。人體正常體溫通過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通常保持核心體溫在36℃左右。傳統(tǒng)上將低溫分為:輕度低溫(32~35℃)、中度低溫(28~32℃)和重度低

4、溫(28℃)。Gentilello等將傳統(tǒng)分類進行修正,將創(chuàng)傷病人的低溫分為:輕度低溫(36~34℃),病人感覺不舒適,當寒戰(zhàn)出現時加速氧消耗使病情不穩(wěn)定而進入危險狀態(tài);中度低溫(34~32℃),病人生理功能下降,然而在數小時內通過某些干預因素可使體溫恢復;重度低溫(32℃)則是一種對生命極具威脅的狀態(tài)。2.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低溫的原因麻醉手術期間體溫下降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體溫下降幅度約1℃,發(fā)生在麻醉誘導后,主要原因是麻醉后的血管擴

5、張,機體熱量從中心向外周再分布,降溫早且快;第二階段下降約0.5~2℃,發(fā)生在麻醉手術后2~3h,溫度呈緩慢下降,主要原因是熱量丟失由周圍環(huán)境所致;第三階段為病人體溫與環(huán)境溫度達到平衡時相對穩(wěn)定時期,核心溫度相對穩(wěn)定。創(chuàng)傷病人圍術期低溫常見原因如下。⑴術前熱量丟失:首先,創(chuàng)傷本身可使正常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發(fā)生改變,并可阻斷肌肉震顫反應,這種影響可在創(chuàng)傷發(fā)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如果創(chuàng)傷病人同時并存失血性休克線左移而受到削弱。⑷血液系統(tǒng):低溫引起

6、血液濃縮,血液黏滯度增加。低溫直接抑制創(chuàng)傷后凝血級聯(lián)反應中的酶反應速度,使血小板被隔離在肝臟和脾臟,減少循環(huán)血小板的數量低體溫還增加肥大細胞釋放肝素樣物質等,抑制創(chuàng)傷患者的凝血功能,引起凝血病、甚至DIC。⑸內分泌系統(tǒng):低溫時胰島素產生減少,致血糖升高,促甲狀腺激素的產生可能受到抑制,表現為甲狀腺活性降低,低溫時垂體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引起低溫性利尿。⑹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低體溫使腦血流量下降,并導致判斷力減退,意識錯亂,意識模糊等。低體溫

7、使反射功能也受到影響,32℃時反射亢進,體溫再低時反射減弱,低于27℃時,瞳孔對光反射和深腱反射消失,可導致病人表現為死亡狀態(tài)。⑺免疫系統(tǒng):低溫病人的白細胞介素生成減少、中性粒細胞吞噬能力下降和血漿皮質醇升高。低溫促使體內促炎癥細胞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的平衡失調,降低手術病人的免疫力,增加術后傷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發(fā)生。⒌低體溫的防治⑴低溫的預防:創(chuàng)傷病人在常規(guī)處理過程中即應預防低溫的出現,明確創(chuàng)傷病人發(fā)生低溫的可能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

8、在事發(fā)現場就應開始防止低溫的出現,這種預防措施要持續(xù)到急診室、手術室。措施包括:①給病人吸入加溫加濕的氧氣;②靜脈輸入加溫液體和血液;③使用加熱毯或其它貯熱裝置,使暴露因素所致的體能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④保持手術室最佳溫度在23~25℃,相對濕度為60~70%;⑤沖洗體腔時應采用預先加溫(37℃)的液體;⑥對手術時間長,輸液輸血量大的病人常規(guī)監(jiān)測體溫。⑥在手術室以外的診療場所(如急診室、CT掃描室和血管造影室等),以及病人轉運過程中注意

9、保暖措施。⑵機體復溫:①體表復溫法可能發(fā)生外周循環(huán)衰竭,稱復溫性休克。常用的方法有熱水浴、熱水瓶、熱水循環(huán)毯、電熱毯等,其中空氣對流式加熱毯可能是最常用的。在正常人,空氣對流式加熱毯比輻射加溫或液體循環(huán)式加熱毯能提供更多的熱量;②中心復溫法是用各種方式使體中心溫度先恢復正常,特別是使心臟的溫度和功能先恢復正常,熱輸送率高,效果好。使用的方法有體外循環(huán)、腹腔灌流、腸道灌流、靜脈輸液、透熱療法、呼吸道復溫法等。靜脈輸液法就是從靜脈輸入加熱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