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月報告制度為加強我院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促進合理用藥,減少細菌耐藥,依據《處方管理辦法》、《醫(y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guī)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制定本規(guī)定。第1條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目的是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術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與手術無直接關系、術后可能發(fā)生的感染。第2條手術部位感染最常見的
2、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腸道桿菌科細菌(大腸桿菌、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等)。病原菌可以是內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數是內源性的,即來自患者本身的皮膚、粘膜及空腔臟器內的細菌。皮膚攜帶的致病菌多數是革蘭陽性球菌,但在會陰及腹股溝區(qū),皮膚常被糞便污染而帶有革蘭陰性桿菌及厭氧菌。手術切開胃腸道、膽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時,典型致病菌是革蘭陰性腸道桿菌,在結直腸和陰道還有厭氧菌(主要是脆弱類桿菌)。第3條圍手術
3、期預防用藥應當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原則。第七條選擇抗菌藥物時要根據手術部位的常見病原菌、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況、抗菌藥物的抗菌譜與抗菌活性、抗菌藥物的藥動學特點和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綜合考慮。第八條嚴格把握預防用藥時機,一般應于切開皮膚(或粘膜)前0.5~2小時或麻醉誘導時在手術室開始給第1劑抗菌藥物,以保證在發(fā)生細菌污染前血清及組織中的藥物已達到有效濃度(MIC90)。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應在術前1~2小時給藥,在麻醉誘導開始前滴完。
4、剖宮產術應在鉗夾臍帶后立即給藥。抗菌藥物由科室于術前進行藥物過敏試驗確認過敏試驗陰性后帶藥至手術室由手術室負責執(zhí)行給藥。第九條一般應短程預防用藥,清潔手術如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手術時間較短(<2小時)的,術前給藥一劑即可,總的用藥時間不超過24小時,個別可延長至48小時。清潔—污染手術的手術時預防用藥亦為24小時,必要時延長至48小時。污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量延長。手術中發(fā)現已存在細菌性感染,手術后應繼續(xù)用藥直至感染消除。第十條術后如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科系統(tǒng)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管理制度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2016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
- 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制度
- 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制度
- 外科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效果比較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骨科手術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指南
- 《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指南》
- 乳腺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干預性研究.pdf
- 外科圍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管理規(guī)定
- 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管理規(guī)定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 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
- 抗菌藥物規(guī)范化管理前后醫(yī)院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比較與分析.pdf
- 抗菌藥物指導原則圍手術期預防用藥解讀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體會總結
-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