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乙肝簡述慢性乙型肝炎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簡 述 慢 性 乙 型 肝 炎,喻玉梅武漢世紀中科中醫(yī)肝病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乙型肝炎病毒(HBV)屬嗜肝DNA病毒科,該科包括兩類:一類為哺乳類病毒,可感染人類(HBV)、非人類靈長目、土撥鼠和地松鼠;另一類為鳥類病毒,可感染鴨和鷺鳥。,,HBV為環(huán)狀、雙股DNA病毒,外層是脂蛋白包膜,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內(nèi)部是核心,含有核酸,含乙肝核心抗原(HBcAg)。,,對人類血清中HBV的電鏡檢查,顯示三種顆粒(圖1),Dane顆

2、粒是完整的病毒顆粒,有傳染性,還有無核心的球形和絲狀顆粒,系HBsAg與宿主脂質(zhì)組成,無傳染性,后者數(shù)量可達Dane顆粒的數(shù)百至上千倍。,,病毒DNA (HBV-DNA)與DNA多聚酶(DNAp)有密切關系,HBV-DNA復制必須有DNAp存在,兩者被HBcAg所包繞。,,HbcAg主要在患者肝臟中被發(fā)現(xiàn),在周圍血中難以測知(除非以去垢劑處理Dane顆粒后,才能檢出),但HBcAg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在大多數(shù)乙肝患者的血清中能測得抗HB

3、c(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HBeAg是HBV活躍復制的重要標志,抗-HBe常在HBeAg消失不久之后在血清中出現(xiàn),抗-HBe的出現(xiàn)提示HBV復制減少,傳染性降低;另提示有病毒變異。,,HBV-DNA結構特異,不對稱,含3200個核苷酸(圖2),分為長鏈〔L(一)〕和短鏈〔S(+)〕,在L-鏈上有4個開放讀碼框架(ORF):(S、C、P、X區(qū)),它們分別編 碼合成HBsAg(以及前SI和前S2)、HBeAg、

4、HBcAg、DNAp和HBxAg。,,HBV含a、d、y、w、r5個抗原決定簇,形成10個亞型,其中主要是adw、adr、ayw亞型,對亞型的鑒定,在流行病學上具有重要意義。,,HBV前C區(qū)可發(fā)生突變,突變株不能產(chǎn)生HbeAg而產(chǎn)生HBcAg,此種突變株易引致重癥肝炎和發(fā)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HBxAg可能與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有一定關系。,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HBV進人人體后,由于其前S2蛋白上有對多聚人血清白蛋白(Poly

5、merized Human Serum Albumin, PHSA)的受體,肝細胞膜上也有PHSA--R,HBV與PHSA結合后,PHSA再與肝細胞膜結合導致HBV對肝細胞的感染。還有人發(fā)現(xiàn)肝細胞膜上有HBV受體,HBV與肝細胞膜上受體相結合的位點位于前S1蛋白,HBV可通過肝細胞膜上受體直接感染肝細胞。,,HBV感染肝細胞后,對肝細胞并無直接致病作用,而是通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造成肝細胞的病理性免疫損害,并從而引起各種臨床表現(xiàn)。,,

6、人體感染HBV后,先由抗原提呈細胞①(Antigen Presenting Cells,DC)將病毒抗原攝取、加工、提呈給輔助性T細胞(Helper T cells , Th),單核巨噬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 IL--1促使Th增殖,活化,并釋放白細胞介素--2(IL--2),IL--2使已經(jīng)被HBV抗原所致敏的細胞毒T細胞(Cytotoxicity T cells ,Tc)增殖,形成大量效

7、應性T細胞(Effector T cells,TE)。,,TE攻擊自身的、受HBV感染的肝細胞。TE從MHC I識別是自身的肝細胞,又從肝細胞膜上所表達的HBcAg、 HBeAg識別系受到HBV感染的肝細胞(“雙重識別”dual recognition),即作為靶細胞進行攻擊。除HbcAg、HBeAg作為靶抗原外,前Sl蛋白、前S2蛋白和HBxAg亦可能是靶抗原。,,干擾素可以增強MHC I在肝細胞膜上的表達,而IL2則增強Tc的細胞毒

8、作用。此外,Th促進Tc的 細胞毒作用,Ts(抑制性T細胞,Suppressor T cells)則抑制之,Th與Ts共同協(xié)調(diào)Tc的細胞毒作用。,,HBV抗原可誘生相應的抗體并形成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CIC),CIC可以引致急性和慢性的肝臟損害,肝臟損害程度往往與肝內(nèi)CIC含量呈正相關。CIC還可沉積于全身各組織、器官而引起各種慢性肝炎的肝外表現(xiàn),如皮疹、關節(jié)炎、腎炎等。CIC尚可對Ts起抑制作用,從而促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fā)生。,,HBV感

9、染肝細胞后,可使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LSP)變性,形成“自身抗原”,剌激B淋巴細胞產(chǎn)生抗-LSP抗體。,,這種抗體的Fab端與肝細胞膜上LSP結合,其Fc端與殺傷細胞(K細胞)的Fc受體結合,使K細胞激活,K細胞即對肝細胞起殺傷作用,此過程稱為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屬于自身免疫反應,在慢性活動性肝炎的發(fā)病過程中常起重要作用

10、。,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自然病程和轉(zhuǎn)歸,成人感染HBV后,大多呈急性發(fā)病過程,臨床表現(xiàn)從無癥狀、輕度流感樣表現(xiàn)、急性無黃疸或急性黃瘟型肝炎,個別病人呈急性暴發(fā)型肝衰竭。大部分患者于6個月內(nèi)痊愈,但有10%~20%患者可演變成慢性肝炎(圖3) 。,,新生兒期感染的患者則有90%以上成為慢性攜帶者或慢性肝炎患者(圖4)。,,感染HBV后,常于第6周血清中出現(xiàn)HBV-DNA(提示乙肝病毒血癥),同時HBsAg、HBeAg相繼呈現(xiàn)陽性,抗HBc

11、-IgM多于第6~8周出現(xiàn)。,,不久,抗HBc-IgG亦呈陽性,隨著HbsAg、HBeAg效價下降并消失,抗-HBs是保護性抗體,通常意味著疾病趨于康復,并能防止再感染,抗-HBe的出現(xiàn)提示HBV復制減少,肝臟炎癥趨于消退。,,急性乙肝為自限性疾病,預后大多良好,慢性乙肝能導致慢性肝臟損害,可發(fā)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BV感染是國內(nèi)原發(fā)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約10%~20%成人患者及90%以上新生兒期感染可成為HBV慢性攜帶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