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節(jié) 高血壓病,,10月8日 5月17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人類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癥狀性高血壓)。,理想血壓:收縮壓< 120 mmHg 舒張壓< 80 mmHg。,原發(fā)性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見于30~40歲以上中、老年人。,,,定義: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且泽w循環(huán)
2、動脈血壓升高[收縮壓≥140mmHg(18.4kPa)和/或舒張壓≥90mmHg(12.0kPa)]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獨立性全身性疾病。 基本病變:全身細小動脈硬化,常累及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㈠ 病因,1、遺傳因素: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2、環(huán)境因素:精神因素、飲食因素3、其他因素:年齡增長、肥胖、吸煙等 目前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一種受多基因遺傳影響,在多種環(huán)境因素作用下血壓調節(jié)機制失調
3、的疾病。,,,㈡ 發(fā)病機制,1、功能性血管收縮:能引起全身細小動脈收縮的物質增多,導致外周阻力增高而引起高血壓,如長期精神過度緊張。,3、水、鈉潴留:目前公認水、鈉潴留是高血壓病的啟動因素。,2、結構性血管肥厚:細小動脈平滑肌肥大和增生,引起管壁增厚、管腔縮小,導致血壓持續(xù)或永久升高。,血壓=心輸出量×周圍血管阻力,,,,,緩進型(良性)高血壓病 類型 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病,二、類型和病理
4、變化,,,㈠ 緩進型高血壓病,又稱良性高血壓,約占原發(fā)性高血壓的95%,多見于中老年,病程長,進程緩慢,可達10~20年以上。,發(fā)展過程:機能紊亂期 動脈病變期 內臟病變期,,,病理變化:(可分三期)1.機能紊亂期—全身細、小動脈間歇性 痙攣。血壓升高(波動性)。2.動脈病變期—細、小動脈硬化,血壓(持
5、 續(xù)性)升高。3.內臟病變期—心、腎、腦、視網膜等受累。,,,1、機能紊亂期,為高血壓的早期階段。全身細小動脈間歇性痙攣,無血管的器質性病變。細小動脈指中膜僅有1~2層平滑肌細胞的細動脈和管徑<1mm的小動脈。臨床:血壓升高,但常有波動,可伴有頭暈、頭痛,經過適當休息和治療,血壓可恢復正常。,,,2、動脈病變期,① 細動脈硬化 —— 玻璃樣變② 小動脈硬化 —— 纖維化③ 大動脈硬化 —— 粥樣硬化,是高血壓病的主要
6、病變特征,表現為細動脈壁玻璃樣變。最易累及腎的入球動脈和視網膜動脈。,① 細動脈硬化(arteriolosclerosis),機制:血壓升高,管壁缺氧,內皮細胞變性,基膜受損,血漿蛋白滲入到血管壁中。平滑肌細胞因缺氧發(fā)生凋亡,結構消失,使血管壁逐漸由血漿蛋白和細胞外基質所代替,管腔縮小甚至閉塞。,高血壓之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內皮下間隙區(qū)甚至整個管腔呈均質紅染狀,管壁增厚,管腔變小。,② 小動脈硬化,主要累及肌型小動脈,如腎小葉間動脈、弓狀
7、動脈及腦動脈等。,光鏡下:動脈內膜和中膜均有膠原纖維及彈力纖維增生,且中膜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增生、肥大,最終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鏡下觀:腎小動脈硬化,纖維化使小動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小動脈硬化:內膜纖維性增厚,中膜SMC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可伴發(fā)動脈粥樣硬化。,③ 大動脈硬化,臨床表現:血壓持續(xù)升高,需服用減壓藥物 才有所下降,頭暈、頭痛明顯。,3、內臟病變期,,,視網膜,
8、,① 心臟病變——高心病,由于高血壓病而導致的心臟改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 因外周阻力升高,心臟后負荷加重,心肌肥大(尤其是左心室)。 代償期→心室壁增厚→向心性肥大 失代償→心腔擴大→離心性肥大。,,,,,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因血壓長期持續(xù)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肌負荷增加,左心室代償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可達1.5~2.0cm,乳頭肌和肉柱增粗,心腔不擴張,相對縮小。
9、光鏡下心肌細胞變粗、變長,核大而深染。,向心性肥厚的高血壓心臟 VS 正常心臟,正常心臟,高血壓心臟,高血壓之心臟:左心室壁厚>2cm,向心性肥大:左心室壁增厚,乳頭肌顯著增粗,心腔相對較小。,,,鏡下:心肌細胞增粗;細胞核大深染、形狀不整,離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晚期當左心室代償失調,心肌收縮力降低,逐漸出現心腔擴張→ 心衰。,離心性肥厚的高血壓心臟 VS 正常心臟,正常心臟,高血壓心臟,② 腎
10、臟病變,主要表現為原發(fā)性細顆粒固縮腎,或稱高血壓性固縮腎。由于入球動脈和葉間動脈硬化,腎單位缺血導致腎臟萎縮硬化。,肉眼觀:雙側腎臟對稱性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腎表面凸凹不平,呈細顆粒狀,切面腎皮質變薄,皮髓質界限模糊。,肉眼觀雙側腎臟對稱性縮小,質地變硬,腎表面凸凹不平,呈細顆粒狀。,原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皮質變薄,切面皮髓質界限欠清楚,腎盂有大量脂肪( ),,,,原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VS正常腎,光鏡下腎臟病變特點:⑴ 大多數腎小
11、球缺血發(fā)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性,相應的腎小管因缺血而萎縮、消失⑵ 病變相對較輕的腎小球代償性肥大,相應的腎小管代償性擴張。⑶ 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和少量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細胞浸潤;,高血壓之腎臟,③ 腦病變:腦出血、腦水腫、腦軟化,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細小動脈硬化、變脆血管失去彈性,動脈瘤形成出血最常見的部位是基底節(jié)、內囊,其次為大腦白質,再次為腦干等。,⑴ 腦出血,破裂出血,,血壓,,,高血壓腦出
12、血,,,癥狀:顱內壓↑→腦疝; 內囊→對側肢體癱及感覺消失; 橋腦→同側面N麻痹及 對側上、下肢癱。,臨床上有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如水腫加重,血壓驟升引起以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稱高血壓腦病;如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意識障礙、抽搐等,病情危重,稱高血壓危象。,⑵ 腦水腫,細小動脈病變或痙攣 局部缺血
13、 毛細血管通透性,,,,⑶ 腦軟化,腦細小動脈嚴重病變導致腦梗死,形成疏松的篩網狀病灶。,,,④ 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是人體唯一可直接觀察的細動脈,細動脈硬化時,血管可見迂曲、反光增強,晚期視乳頭水腫和視網膜出血,視力不同程度下降。,,,㈡ 急進型(惡性)高血壓(accelerated hypertension),多見于中青年,血壓急劇升高,舒張壓>17.3kPa(130mmHg)。 細動脈壁全層纖維素樣壞死,小動脈呈閉塞
14、性動脈內膜炎。 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預后較差 。,,,主要累及腎臟,也可見于腦和視網膜。兩個特征性病變: 壞死性細動脈炎 增生性小動脈炎,,1、壞死性細動脈炎:主要累及入球動脈,動脈內膜和中膜發(fā)生纖維素樣壞死。,急進型高血壓之壞死性細動脈炎,2、增生性小動脈炎:主要累及葉間動脈,突出改變是內膜顯著增厚,內彈力膜分裂,膠原及彈力纖維增生,平滑肌增生肥大,使血管壁呈
15、同心圓層狀增厚,狀如洋蔥切面,管腔狹窄。,,,,,急進型高血壓之增生性小動脈硬化,,,第四節(jié) 風濕病,風濕病(rheumatism)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主要侵犯結締組織,以形成風濕性肉芽腫為病理特征。,最常累及心臟、關節(jié),其次為皮膚、漿膜和腦動脈等。常反復發(fā)作,急性期——風濕熱 慢性期——風濕性心臟病等。,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㈠ 病因,與咽喉部A組乙
16、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內因:機體的抵抗力與反應性的變化。誘因:寒冷、潮濕、病毒感染誘發(fā)本病。,,,1、與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依據: (1) 風濕病發(fā)病前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2)患者抗“O” 顯著升高。 (3)發(fā)病地區(qū)和季節(jié)與溶血性鏈球菌一致。 (4)用抗生素預防和治療鏈球菌感染可降低風濕病發(fā)病率。,,,2、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依據 (1)發(fā)病不是在鏈球菌感染的當時,而是在
17、2~3周后。這與抗體形成所需時間相當。 (2)風濕病灶中不能直接培養(yǎng)出鏈球菌。 (3)鏈球菌灶與鏈球菌感染的化膿灶不同,而與其他變態(tài)反應類似。,㈡ 發(fā)病機制,1. 抗原抗體交叉反應學說 鏈球菌胞壁 C抗原(糖蛋白):與結締組織糖 蛋白發(fā)生交叉反應 M抗原(蛋白質):與心肌和血管 SMC發(fā)生交叉反應,,2.自身免疫學說3.鏈球菌感
18、染學說4.病毒感染學說,,,心肌炎,心外膜炎,心內膜炎,風濕病的發(fā)病機制模式圖,鏈球菌感染,心臟損傷,抗體產生,二、基本病理變化,㈠ 變質滲出期(約一個月),本期表現為非特異性炎 變質:結締組織基質粘液樣變性, 膠原纖維發(fā)生纖維素樣壞死。 滲出:漿液、纖維素滲出和炎細胞浸潤。,,,,,特征性病變:風濕小體形成。,㈡ 增生期或肉芽腫期(2~3個月),——具有診斷意義,風濕細胞:纖維素樣壞死灶周圍出現巨噬細胞增生、聚集,
19、并吞噬壞死物,轉變形成。鏡下:體積大,呈圓或多邊形,胞漿豐富、均質,核大呈圓或橢圓形,核膜清晰,染色質集中于中央,橫切面狀如梟眼,稱梟眼樣細胞;如為長形核,縱切狀如毛蟲,稱毛蟲樣細胞。,,,,,風濕病:心肌間質內的阿少夫小體多位于小血管旁(),阿少夫細胞橫切面梟眼狀(),縱切面呈毛蟲狀()。,,,,,,,纖維素樣壞死物→溶解吸收炎細胞 →減少、消失風濕細胞 →纖維細胞風濕小體 →纖
20、維化,最終形成瘢痕。,㈢ 纖維化期或愈合期(2~3個月),整個病程約歷4~6個月。本病常反復發(fā)作,病變部位常見新舊病變同時存在。,三、各器官病理變化,(一)風濕性心臟病風濕性心內膜炎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心外膜炎或風濕性心包炎(二)心臟外的風濕病變風濕性關節(jié)炎皮膚病變風濕性動脈炎風濕性腦病,,,㈠ 風濕性心臟病,1、風濕性心內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① 部位:病變以二尖瓣最多見,其次為二尖瓣和
21、主動脈瓣聯合受累,再次為主動脈瓣。,② 病變早期: 瓣膜閉鎖緣上形成粟粒大小、灰 白色、半透明呈疣狀、串珠狀排 列,與瓣膜粘連緊密不易脫落, 稱疣狀贅生物,鏡下為由血小板 和纖維素構成的白色血栓;,瓣膜閉鎖緣上疣狀贅生物,,,,,,,瓣膜之疣狀血栓 (纖維素性血栓),,后期:贅生物機化,瓣膜輕度纖維性增 厚,房室內膜可引起灶性增厚及附
22、 壁血栓形成,尤其易在左房后壁, 形成纖維增厚的斑塊稱McCallum 斑。,慢性期:贅生物機化及瓣膜纖維化反復 發(fā)生,瓣膜明顯纖維化、變形, 瓣葉間粘連,致瓣膜口狹窄和關 閉不全——慢性心瓣膜病;,2、風濕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①部位:主要累及心肌間質結締組織,②病變⑴ 成人:心肌間質小血管旁→風濕小體→竇性心
23、動過速、第一心音減弱⑵ 兒童:彌漫性間質性心肌炎→心臟擴大,呈球形→急性充血性心衰,,Aschoff小體,,風濕性心肌炎: Aschoff細胞,3、風濕性心外膜炎或風濕性心包炎 (rheumatic pericarditis),② 病變:以滲出性病變?yōu)橹鳍?以纖維素滲出為主:干性心包炎→絨毛心⑵ 以漿液滲出為主:濕性心包炎→心包炎性積液,① 部位:主要累及臟層心外膜,絨毛心,③ 結局 ◆溶解、吸收 ◆
24、機化→臟壁層粘連→縮窄性心包炎,④ 臨床 ◆叩診:心界向左右擴大 ◆聽診:心音遙遠、心包摩擦音 ◆X 線:立位→心影增大“燒瓶心”,風濕性心外膜炎:左圖示心包粘連,,㈡ 風濕性關節(jié)炎(rheumatic arthritis),1、部位:膝、肩、肘、腕。髖等大關節(jié)2、病變:① 關節(jié)腔:漿液滲出;② 鄰近軟組織:纖維素樣壞死及不典型風濕性肉芽腫性病變3、結局:吸收,一般無后遺癥4、臨床:多見成年人
25、,以大關節(jié)的游走性、多發(fā)性、對稱性疼痛為特征,反復發(fā)作;局部典型炎癥表現。,㈢ 皮膚病變,1、環(huán)形紅斑——滲出性病變最多見,且具診斷意義,多見于軀干和四肢的皮膚。1cm左右,淡紅色杯狀紅暈,中央色澤正常。,2、皮下結節(jié)——增生性病變多見于四肢大關節(jié)伸側附近,直徑0.5-2cm,質地較硬,活動,無痛,圓或橢圓形。鏡下:為不典型的風濕小體形態(tài),風濕活動停止后可消退。,1、部位:大小A均可受累,以中小A常見,如冠狀、腎、腸系膜、腦A等。
26、2、病變:血管壁纖維素樣壞死,LC、單核C浸潤,Aschoff小體3、結局:血管壁↑→管腔狹窄甚至閉塞,㈣ 風濕性動脈炎(rheumatic arteritis),主要病變: ① 腦內風濕性動脈炎 ② 皮質下腦炎:皮質下神經細胞變性 及膠質細胞增生;錐體外系受累,可 出現小舞蹈癥。,㈤ 風濕性腦病,,,四、慢性心瓣膜?。╟hronic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概
27、念:心瓣膜因先天性發(fā)育異?;蚋鞣N致病因素損傷后所造成的器質性病變。病因:多由風濕性心內膜炎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引起。臨床:常表現為瓣膜口狹窄和(或)關閉不全。,,,狹窄:不能完全張開,血壓流過障礙關閉不全:不能完全閉合,部分血液返流,1、病因:多數→風濕性心內膜炎 少數→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2、類型: 隔膜型:瓣葉粘連較輕,僅累及瓣葉交界處,瓣葉輕度纖維性增厚,仍有彈性
28、 漏斗型:瓣葉間嚴重粘連→瓣膜口呈魚口狀,㈠ 二尖瓣狹窄(mitral stenosis),,二尖瓣狹窄呈“魚口狀”,3、血流動力學及心臟變化瓣口狹窄 左心房入左心室的血液受阻 左心房淤血 肺靜脈回流受阻 肺循環(huán)淤血、肺水腫 肺動脈壓力升高 右室后負荷增加 右室肥厚、擴張 右房血液滯留 右心衰 體循環(huán)淤血 (三心腔兩循環(huán)改變),
29、,,,,,,,,,,,,,4、臨床表 現: 左心衰:呼吸困難,紫紺,面頰潮紅 (二尖瓣面容),血性泡沫痰 右心衰:頸靜脈怒張、肝淤血腫大、下 肢水腫,漿膜腔積液X-ray: “梨形心”→三大一小聽 診:心尖部舒張期隆隆樣雜音,,二尖瓣面容,“梨形心”,1、血流動力學及心臟變化 二尖瓣關閉不全?收縮期左心室部分血液通過關閉不全的瓣口返流到左心房 ?左心房肥大、擴張?舒張期左心
30、室接收過量的血液?左心室肥大擴張?肺循環(huán)淤血?右心室肥大、擴張?右心房肥大、擴張?體循環(huán)淤血。 (四心腔、兩循環(huán)改變),㈡ 二尖瓣關閉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2、臨床 x-ray:“球形心”→四室均增大 聽 診:心尖→收縮期吹風樣雜音,1、血流動力學及心臟變化 :左心室排血受阻,左心室代償性肥大,后期左心功能代償性失調,左心衰竭出現,進而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和體循環(huán)淤血。2、臨床
31、 X線:“靴形心” →左心室明顯肥厚,擴張 聽診:主動脈瓣區(qū)可聞及收縮期噴射性雜 音。,㈢ 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1、血流動力學及心臟變化 :主動脈部分血液返流至左心室,左心室代償性肥大,久之相繼發(fā)生左心衰竭、肺淤血、肺動脈高壓,進而引起右心肥大,體循環(huán)淤血。2、臨床聽診主動脈區(qū)可聞及舒張期吹風樣雜音。可出現頸動脈搏動、水沖脈、血管槍擊音及毛細血管搏動現象,脈壓差加大。,㈣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aorti
32、c stenosis),感 染 性 心 內 膜 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由細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襲和感染心內膜引起的炎癥性病變。 以心瓣膜上形成含有細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贅生物為特征。,一、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病程達6周--數月? 多由毒力較弱的細菌引起(草綠色鏈球 菌)? 通常感染已有病
33、變的瓣膜或心內膜(慢性 風濕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或修補術 后),(一)心臟病變:肉眼觀: 原有病變的瓣膜或先天性病變的基礎上形成贅生物,贅生物為污穢、灰黃色,質脆??沙霈F慢性心瓣膜病。鏡下: 贅生物主要由血小板、纖維素、細菌、炎細胞和壞死組織組成,細菌菌落往往深埋在血栓內部。潰瘍底部肉芽組織形成。,,(二)血管改變 贅生物脫落引起貧血性梗死,少有化膿。 小動脈炎:皮下小動脈炎的Osler結節(jié)(三)腎
34、 局灶性或彌漫性腎小球腎炎(四)敗血癥 發(fā)熱、皮膚黏膜出血點、脾腫大、貧血,二、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急性與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比較 AIE SIE臨床過程 數周 數月病原體 毒力較強的化膿菌 毒力較弱的細菌受累瓣膜 原來正常瓣膜
35、 原有病變的瓣膜 二尖瓣、主A瓣 二尖瓣、主A瓣 多合并穿孔 可合并穿孔贅生物 較大,含大量細菌、 較小,少量細菌、 中性白細胞、壞死物 中性白細胞栓塞表現 栓塞性膿腫 貧血性梗死,急性風濕性心內膜炎與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比較,動脈粥樣硬化基本病變和繼發(fā)性病變冠心病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