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農村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與政策,第一節(jié) 貧困、貧困理論和貧困問題,一、什么是貧困 二、貧困的測量三、熱點問題,一、什么是貧困(一)關于貧困的理解在學術界,對貧困概念的界定和度量方法的研究在不斷深化,由最初的收入貧困,發(fā)展到能力貧困,到最近的權利貧困。 1、世界銀行指出:“當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體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獲取他們那個社會公認的、一般都能享受的飲食、生活條件、舒適和參加某些活動的機會,就是處于貧困狀態(tài)?!?
2、在《2000、2001年世界發(fā)展報告——與貧困作斗爭》中,世界銀行將貧困的內容加以擴展,認為貧困除了指物質的匱乏、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外,“還包括風險和面臨風險時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達自身的需求和缺乏影響力?!?2、英國的湯森(Townsend)之《英國的貧困:家庭財產和生活標準的測量》:“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獲得各種食物、參加社會活動和最起碼的生活和社交條件的資源的個人、家庭和群體就是所謂貧困的?!?3、英國的奧本海默(Oppenheim
3、)在《貧困真相》一書中認為:“貧困是反映物質上的、社會上的和情感上的匱乏。它意味著食物、保暖和衣著方面的開支要少于平均水平?!?4、美國的勞埃德·雷諾茲(LloydG. Reynolds)在《微觀經濟學》一書中認為:“所謂貧困問題,是說在美國有許多家庭,沒有足夠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碼的生活水平?!?、吳忠民認為貧困是指社會成員由于社會資源占有量的不足或獲得社會資源機會的缺乏而導致的生活水準低下、發(fā)展機會缺乏以及發(fā)展能力不足的一
4、種生活狀態(tài)。,,6、國家統(tǒng)計局課題組提出的貧困概念是:“貧困一般是指物質生活困難,即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達不到一種社會可接受的最低標準。他們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資料和服務,生活處于困難境地?!?、國家統(tǒng)計局農調隊認為:“貧困是個人或家庭依靠勞動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維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8、貧困是人的一種生存與發(fā)展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個人和家庭難以獲得基本的物質生存條件,也難以依靠個人力量改變現狀,需要社會幫扶以擺脫困境,否
5、則容易引發(fā)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國際消除貧困日:聯合國組織在1992年12月22日會議上通過決議,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中國扶貧日:2014年8月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復明確從2014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二)相關概念區(qū)分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絕對貧困,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個人或家庭依靠勞動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維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相對貧困
6、的衡量方法不同絕對貧困的衡量方法,它更多地強調了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人的生存質量和水平的相互比較。,制度性貧困、區(qū)域性貧困與階層性貧困制度性貧困,是指由于社會制度決定了生活資料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區(qū)域、不同群體和個 人之間的不平等分配,從而導致了特定地區(qū)、區(qū)域、群體或個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區(qū)域性貧困 是針對一個地區(qū)而言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貧困現象, 而階層性貧困則是針對不同階層而言的 分散性貧困現象。根據“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全國 70 %的貧困
7、人口集中在 592 個國家重 點扶持的貧困縣或市。在鄉(xiāng)村與城鎮(zhèn)內部,貧富差距亦在不斷擴大。階層分化及由此帶來的 階層貧困問題不僅客觀存在,而且已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城市貧困與農村貧困中國城鄉(xiāng)貧困人口在總量指標上雖存在較大差距, 但從貧困發(fā)生率來看,90年代以來,城市與農村均在 4%以上,其中城市貧困人口增長勢頭在明顯加快。因此,中國政府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思路只注重鄉(xiāng)村或鄉(xiāng)村貧困地區(qū),而是必須高度重視城鎮(zhèn)中的貧困問題,至少在現階段應
8、當城鄉(xiāng)并 重地實施反貧困政策,中、長期則應當以城鎮(zhèn)為重點來實施緩貧與反貧政策。,客觀貧困和主觀貧困客觀貧困是指按照某種劃分貧困的標準,某些人所處的貧困狀態(tài)。主觀貧困則是指某些人根據主觀判斷,認定自己處于貧困狀態(tài)。,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中國的貧困問題不僅是經濟貧困,同時還包括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質差和思想觀念上 的貧困,是一種物質貧困與精神貧困并存的貧困。一方面,在貧困地區(qū),人口的增長速度往往快于非貧困地區(qū),人口膨脹導致對自然資源的進
9、一步掠奪。另一方面,由于貧困而導致忽視文化教育。,二、 貧困的測量,貧困有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之分,貧困的測量也有絕對貧困的測量與相對貧困測量。(一)相對貧困的測量主要采用收入比例法。只要根據一定的原則(如政策和價值判斷)確定一個相當于社會平均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如50%或60%),就可以計算出人均的貧困線。其中,最常用的是國際貧困線法,即將貧困標準定在人均收入的1/2處。,(二)絕對貧困的測量1、建立貧困線的指標選擇 由于貧困概念
10、最初和最核心的內容指的是經濟收入不足導致的物質生活水準低下,因此,貧困研究中常選擇一些與收入相關的指標來劃分貧困線。這主要包括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福利、熱量和完全收入,比較常用的是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絕大多數國家都使用可支配收入作為制定貧困線的基礎標準??芍涫杖胪ǔ0üべY(薪水)、經營收入、政府提供的現金收入(如各種津貼)和其他收入(包括投資、存款、出租房屋、購買股票、他人饋贈等取得的收入)。,2、 測量單位建立貧困線的測量單
11、位通常有三種:個人、核心家庭和住戶。各國在制定貧困線時,通常采用住戶(即家庭)作為測量單位,以個人為測量單位的做法有時也被采用。,3、 測量時間國際上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和周。一般說來,貧困線劃定的時期越短,越能準確地反映貧困的狀況。,4、我國國定貧困線的制定過程①根據營養(yǎng)部門專家的意見選擇最低熱量攝入量。 ②根據此攝入量選擇合理的基本食品消費項目和數量。 ③結合調查得來的相應價格水平,計算最低食品費用支出。④用最低食品費
12、用支出除以基本食品支出的比重,所得商即是貧困線。⑤根據對1984年全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以及恩格爾系數在我國農村的適用性分析,基本食品支出占總的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定為60%比較合適.1984年農村居民的貧困線119.73元除以60%,約為205元。由此得出我國1985年農村國定貧困線為人均年純收入205元,此后根據物價指數變動逐年調整。,,中國歷年貧困線標準(農民人均純收入):2008年1196元,2011年2300元,2015年2
13、800元,2016年約為3000元。,,(三)貧困程度的計算方法FGT指數n為總人口,z為貧困線,為第個貧困者的收入,為貧困人口數,參數為0,1,2。,,,,,森指數阿瑪蒂亞·森設計了一個貧困指數,將貧困人口的數量、收入及收入分布結合在一起,全面反映一國的貧困程度。森的貧困指數:P=H·[I+(1-I)·G]P是貧困指數;H是貧困人口的百分比;I是貧困人口收入差距的總和除以貧困線,即貧困距;G是貧困
14、人口的基尼系數。,三、熱點問題,(一)多維貧困定義:指人的貧困不僅僅指收入貧困,還應該包括諸如可接入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如自來水、道路、衛(wèi)生設施)、獲得的社會福利及保障等指標,以及對這些福利的主觀感受的貧困。測量方法:Alkire and Foster多維貧困測量方法,,(二)慢性貧困定義:也可稱為長期貧困,20世紀末21世紀初興起于西方經濟發(fā)展研究領域中貧困問題研究的一個分支。一個個體經歷了5年或5年以上的確切的能力剝奪。,,
15、研究方向:國外:慢性貧困與環(huán)境(Parry M L,2004)、慢性貧困的動態(tài)分析(Davis P,2006)、慢性貧困的代際傳遞(Driscoll R等,2005)、殘疾與慢性貧困(Levy S,2007)、脆弱性與慢性貧困(Prowse M等,2008)、慢性貧困與社會排斥(Janet S,2003;Hoddinott J,2010)等。,,國內:關于慢性貧困問題研究始于2002年,《中國農村貧困監(jiān)測報告(2002)》采用了瑞沃林
16、(Ravallion)和加蘭(Jalan)對于貧困動態(tài)中慢性貧困、暫時貧困的分類,對1997~2001年16000個調查戶進行連續(xù)觀察,以貧困線為標準,以人均純收入作為衡量福利尺度,得出貧困指數的90%屬于暫時貧困,僅10%屬于慢性貧困。岳希明等(2007)采用羅杰斯(J·Rodgers)的總體貧困分解法,把全部貧困分成暫時貧困和慢性貧困,其實證部分的工作與《中國農村貧困監(jiān)測報告(2002)》做的貧困指數分解方法基本相同,不同
17、的是后者對兩類貧困的收入和消費方面做出更為詳細的對比分析,并考查了貧困家庭戶主年齡、教育程度及家庭規(guī)模對暫時貧困和慢性貧困的影響程度。同樣的思路在《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01~2010)》的中期評估報告中也有所提及。,,(三)城市貧困定義:近年來在中國城市出現的、因社會結構轉型、經濟體制轉軌、經濟和產業(yè)調整、國有企業(yè)改革而誘發(fā)的貧困。社會轉型產生了對人們生活的巨大沖擊,下崗、失業(yè)、農民工、外地打工者,形成了城市“新貧困”人群。,,
18、城市貧困現狀:1.城市貧困人口規(guī)模急劇增加2.城市貧困人口結構呈現多元化3.地域分布和行業(yè)分布上的集中性,,城市貧困原因:1、虧損和雙停企業(yè)的效益下降目前虧損和雙停企業(yè)主要集中的行業(yè)是:紡織、輕工、森工、煤炭、軍工,這五個行業(yè)的職工都屬于低收入群體,他們的收入僅是高收入行業(yè)職工的1/2~1/8。減發(fā)工資、拖欠工資和離退休金的現象相當嚴重。2、個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影響城市貧困的個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但最本質的因素是家庭規(guī)
19、模、家庭年齡結構及勞動適齡人口的文化素質、專業(yè)技能、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等。家庭成員的文化素質也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 3、失業(yè),第二節(jié) 我國農村的貧困問題及反貧困政策,一、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 二、中國農村扶貧歷程三、農村扶貧新十年特點四、新階段工作思路,一、中國農村的貧困問題1. 目前的貧困狀況:然而至今為止,農村的貧困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最終的解決。主要表現在:(1)
20、; 貧困人口依然有一定規(guī)模。(2) 返貧率較高。目前返貧率約為15-20%。(3) 特困的頑固性。(4) 農村貧困人口的健康營養(yǎng)狀況也令人擔憂。,2 貧困原因: 自然環(huán)境、經濟、政治體制原因以及救助方法原因等。,(1)歷史原因。 現階段的貧困顯然有著改革開放數十年的影響,包括人口眾多、決策失誤、生產效率長期低下和禁錮人們思想觀念的戶籍制度等等,造成了大多數農村居民長期處于赤貧狀態(tài)而不能自拔,城鎮(zhèn)
21、居民亦因長期以來只領取低工資而處于低水平生活狀態(tài)。,(2)自然原因。 國家重點扶貧縣名單,可以發(fā)現幾乎都是山區(qū)、 高原等自然環(huán)境較差甚至惡劣的地區(qū),其中有307個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區(qū)以及中部地區(qū)的大山區(qū),貧困人口約占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60%,如湘西、鄂西就是位居中國中部的湘、鄂兩省的貧困地區(qū);迄今仍未脫掉貧困縣帽子的幾乎均是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地區(qū),其中少數民族大多聚居地區(qū)尤其如此,這使得占全國總人口不到10%的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卻要占
22、全國鄉(xiāng)村貧困人口的40%。洪澇、地震、臺風、火災、病蟲害等各種天災是導致貧困的又一重要原因。,(3)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因國家施行的是重點發(fā)展東部地區(qū)的經濟政策,使得東、中、西部三個經濟區(qū)域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迅速擴大,發(fā)展不平衡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這是中西部地區(qū)貧困人口比重高、程度深、數量大的重要原因。,(4)家庭與個人原因。一方面,從家庭結構來看,單親家庭,有殘疾人、重疾患者、無養(yǎng)老金
23、保障的老年人的家庭,往往經濟負擔較重,容易陷入貧困(在發(fā)達國家,單親家庭往往成為政府救濟或援助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從個人因素來看,孤寡老人和孤兒,殘疾人,重癥患者,受教育程度低者,或因無依無靠或因無工作收入或因收入極低,通常是貧困人口的基本成員。據統(tǒng)計,需要幫助的殘疾人群體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全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5)缺文化致貧。 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后,觀念落后是貧困的根源。貧困地區(qū)不少農民對商品至今
24、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愿守著土地受窮,也不愿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yè);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于“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貧困所帶來的危害,首先,貧困產生的心理失衡,會使原本并不嚴重的社會問題放大,導致少數群眾與社會的關系惡化,甚至造成社會動蕩。 其次,貧困引發(fā)的緊張心理,會對人們的社會行為產生連鎖反
25、應。 第三,貧困現象的長期存在,還會造成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發(fā),使人與自然的和諧遭到破壞。,二、中國農村扶貧歷程,(一)歷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大面積緩解了農村貧困,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25億。,1986—1993年開創(chuàng)時期,扶貧工作進入大扶貧格局。農村低收入貧困人口從8645萬減少到4320萬,年均減少860萬。,1994—2000年攻堅時期,2001—2002年深化時期,1、成立辦公室 2、制定扶貧標準3、
26、明確重點區(qū)域 4、安排專項資金5、啟動社會扶貧,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解決8000萬人的溫飽問題。,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使貧困人口從1.25億減少到2820萬。,扶貧開發(fā)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轉向解決溫飽和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并重,從解決貧困人口收入問題為主轉向提高收入和能力并重,從以基礎設施改善為主轉向物質自然資源開發(fā)和人力資源開發(fā)并重,通過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fā)政策有效銜接、采取系統(tǒng)性措施實現貧困人口的持續(xù)
27、發(fā)展。,,,,,,,,,,,,,,,,,第一階段1978-1985,第二階段1986-2002,第三階段2003-2008,第四階段2009年開始,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專項計劃推動扶貧,城鄉(xiāng)統(tǒng)籌推動扶貧,兩輪驅動推動扶貧,,,1、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領導小組,,人民銀行,發(fā)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民委,農業(yè)部,教育部,財政部,……27個部委,成立于1986年5月16日為國務院議事協(xié)調機構,扶貧辦為領導小組的辦
28、事機構?;救蝿眨禾岢稣咭?guī)劃和建議;提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分配使用方案;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動員;指導地方扶貧工作;承擔領導小組交辦的日常工作。,歷屆領導小組組長:,陳俊生,溫家寶,回良玉,汪 洋,中國各級政府扶貧機構示意圖,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qū)、市)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地(州、盟、市)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縣(旗)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國務院扶貧辦,?。▍^(qū)、市)扶貧辦,地(州、盟、市)扶貧辦,縣(旗)扶貧辦,鄉(xiāng)扶貧專干,,,,,,,
29、,,,,,,,,,,,,,,,,,領導關系,,指導、協(xié)調關系,全國除京津滬外,2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約1500個縣建立了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全國扶貧系統(tǒng)干部超過3萬人。,2.制定國家扶貧標準,貧困人口標準:1985年人均年收入低于206元,2007年人均年收入低于785元2009年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2011年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貧困縣標準:1986年:1985年農民年人均收入低于150元的縣1994
30、年:1992年農民年人均年收入低于400元的全部納入,高于700元的縣一律退出。依據這個標準,列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共有592個,明確扶貧開發(fā)的重點區(qū)域,明確18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qū)。確定了331個,后來擴大到592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406個省定縣。在592個重點縣中,有少數民族縣267個(占45.1%),其中中部35個、西部232個(占86.9%)。邊境縣42個,其中中部7個,西部35個。革命老區(qū)
31、縣307個(占51.9%) ,其中中部183個,西部124個(占59.6%) 。,3、,我國重要的農村扶貧政策,2001年5月,國務院制定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01—2010)》,就未來10年的農村扶貧開發(fā)進行了全面部署。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592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免征農(牧)業(yè)稅,因減免農(牧)業(yè)稅而減少的財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予以補助。2005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
32、家庭學生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2007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問題做了兜底性的制度安排。2008年10月,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2009年中國將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取消將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qū)別對待的政策。,,2011年末,《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
33、“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qū)作為主戰(zhàn)場,把穩(wěn)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边@些地區(qū)包括秦巴山區(qū)、滇桂黔石漠化片區(qū)等11個區(qū)域的連片特困地區(qū)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藏區(qū)、新疆南疆三地州,共有14個片區(qū)680個縣。,,精準扶貧(2013-2020)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 “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 的重要指示。2014年
34、1月,中辦詳細規(guī)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云南,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fā)攻堅戰(zhàn),加快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5個月后,總書記來到與云南毗鄰的貴州省,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fā)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并提出扶貧開
35、發(f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 成為各界熱議的關鍵詞。,1、農村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根據中國政府貧困標準,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到現在,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減少了近2.5億;而如果按照世界銀行推薦的每人每天消費1.25美元的標準,從1981年到2008年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6.62億。,(二)主要成就,過去25年全球減貧事業(yè)成就的70%左右來自中國。中國率先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中關于貧困人口減半的指標。,50
36、,2010年是2002年的4.51倍2011年10437億,比2010年增加1839億,2001——2010投資增長,51,2010年農村居民得到的轉移性收入人均453元, 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長2.1倍,年均增長25.2%,2、收入水平穩(wěn)步提高,中國,收入:5919增長:10.5%,收入:5140增長:15.1%,四川,城鄉(xiāng)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中國,四川,(%),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聯
37、合國認定: >60%—貧困50-60%—溫飽40-50%—小康30-40%—相對富裕20-30%—富裕 <20%—非常富裕,美國:16%日本、加拿大:20-30%東歐:30-40%,3、基礎設施明顯改善,,4、社會事業(yè)不斷發(fā)展,5、致富能力明顯增強,6、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建立低保制度(2007)提高扶貧標準(2008)實行兩輪驅動,三、農村扶貧新十年特點,(一)制定了政策體系,《中國農村扶貧開
38、發(fā)綱要(2011—2020年)》中辦國辦下發(fā)了《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意見》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下發(fā)《扶貧開發(fā)工作考核辦法》,(二)明確了新目標,到2020年,穩(wěn)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qū)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fā)展差距擴大趨勢。,,(三)提高了新標準,,2010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按每人每天1美元,約合1282元;按1.25美元,
39、約合1603元1274/1282=0.9942300/1282=1.794,17個省執(zhí)行2300標準14個省執(zhí)行高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其中:2個省執(zhí)行相對貧困標準 (重慶30%、廣東33%) 分省平均2654元,63,國家確定了14大片區(qū)為主戰(zhàn)場。,(四)劃分了重點區(qū)域,加大對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疆地區(qū)和貧困地區(qū)扶持力度國家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作為扶貧開發(fā)工作的主戰(zhàn)場,加大支持力度片區(qū)以外的重點縣、貧困村要繼
40、續(xù)抓好,原定重點縣支持政策不變。省級政府制定辦法,采取措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實現重點縣逐步減少。重點縣減少的省,國家原定的支持力度不減,64,64,64,,,(五)制定了片區(qū)規(guī)劃,2012年國務院直接批準了11個片區(qū)規(guī)劃,并要求各省制定其實施規(guī)劃,總投資26064.1億元,實施項目10354.30億元,專項規(guī)劃項目334.81億元,儲備項目15383.99億元,,秦巴山片區(qū)17514.25億元,烏蒙山片區(qū)2757
41、.91億元,藏 區(qū)5791.94億元,實施規(guī)劃項目由實施項目、 專項規(guī)劃項目、 儲備項目三個部分組成,四川省三大片區(qū)實施規(guī)劃結果,,(六)突出了三位一體“大扶貧”,專項扶貧(移民搬遷、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yè)扶貧、就業(yè)促進、各類試點、革命老區(qū))行業(yè)扶貧(各行業(yè)部門要把改善貧困地區(qū)發(fā)展環(huán)境和條件作為本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內容,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向貧困地區(qū)傾斜,并完成本行業(yè)國家確定的扶貧任務。)社會扶貧(定點、東西、軍隊、社會、
42、國際),67,行業(yè)扶貧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yè),而專項扶貧則更多用于產業(yè)發(fā)展和人力資源開發(fā)行業(yè)扶貧是片區(qū)內的普惠政策,而專項扶貧是片區(qū)內的特惠政策不要把特惠政策當成了普惠政策,專項扶貧要瞄準窮人,(七)強調“精準扶貧”,,,四、新階段工作思路,70,(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存在“大水漫灌”現象,投入不足瞄得不準創(chuàng)新不夠監(jiān)管不力參與不深,(二)工作設想,政府投入社會扶貧農業(yè)實用技術轉化,1、增加投入,2、瞄準目標,在已有工
43、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貧困農戶信息管理系統(tǒng),以縣為單位,動態(tài)調整,規(guī)??刂?,分級負責,落實到人頭,做好扶貧對象識別工作,做到精確瞄準,有效扶持,定點清除,3、不斷創(chuàng)新,利益聯結機制工作考核機制資金分配機制金融創(chuàng)新,4、加強監(jiān)管,告示公告制度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西部志愿者計劃,5、參與互動,充分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引導群眾不等不靠、苦干實干,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建設和管理,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貧困陷阱理論與反貧困政策
- 中國農村的貧困與反貧困
- 我國農村貧困、收入分配和反貧困政策研究.pdf
- 走出貧困羈絆的戰(zhàn)略選擇——寧夏農村貧困與反貧困研究.pdf
- 新貧困線下山西農村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pdf
- 越南高平省農村反貧困政策研究.pdf
- 當代中國農村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pdf
- 精準扶貧論文-新貧困線下山西農村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
- 越南貧困與反貧困研究.pdf
- 印度農村反貧困研究.pdf
- 延邊農村貧困問題形成原因及反貧困策略.pdf
- 廣西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pdf
- 民族地區(qū)貧困與反貧困問題研究
- 反貧困的政治學——對新中國反貧困政策變遷的研究.pdf
- 農村社會發(fā)展與反貧困-農村小額信貸政策研究.pdf
- 論里根政府的反貧困政策.pdf
- 美國貧困線及其反貧困政策研究-1959-2010.pdf
- 中國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pdf
- 反農村貧困法律制度研究.pdf
- 健康人力資本與農村反貧困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