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外科學總論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外科學總論,中醫(yī)外科學總論,中醫(yī)外科發(fā)展概況中醫(yī)外科疾病命名及分類釋義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外科疾病的辨證外科疾病的治法,中醫(yī)外科學的特點,中醫(yī)外科學是中醫(yī)學的一門分科,是研究和探討發(fā)生在人體體表的,肉眼可見的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轉化、預后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辨證施治的一門學科。特點是:以中醫(yī)基礎為指導,以四診八綱為基本方法,強調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上強調了毒邪和正氣的關系,在診斷上重視辨證和辯病相

2、結合,在治療上要求局部和整體相結合。,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一、起源1、簡單的清創(chuàng)、止血法2、原始的外用藥3、原始的外科器械和小手術4、獨立分科:周代《周禮·天官篇》將醫(yī)生分為四類,其中瘍醫(yī)即外科醫(yī)生?!隘冡t(yī)掌腫瘍、潰瘍、金創(chuàng)、折瘍之祝藥劂殺之齊?!?、類似丹藥的發(fā)明,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二、形成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醫(yī)學文獻,在其中記載了許多外科病名,如“創(chuàng)傷、凍傷、諸蟲咬傷、痔病、腫瘤

3、等,也記載了許多外科治法,如“骨疽倍白蘞,肉疽倍黃芪,腎疽倍芍藥”等。,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黃帝內經》中闡述了許多外科理論《靈樞·玉版篇》:“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jié),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榮氣不行,乃發(fā)癰疽?!标U述了情志與化膿性疾病的關系。《素問·生氣通天論》:“膏粱之變,足生大丁?!憋嬍巢还?jié)與外科疾病的關系?!鹅`樞·癰疽篇》:“榮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

4、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精辟的論述了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傊?,《內經》一書對外科的形成貢獻很大,記載了十七種外科病名,提出了針、砭、熨貼、按摩、醪藥、手術等治療方法。認識到火毒、飲食、情志與外科疾病的關系密切,所以中醫(yī)外科的理論源泉來源于《內經》。,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漢代華佗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剖腹術和死骨剔除術。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對外科發(fā)展也有很大影響,提出了

5、“瘡家忌表,流膿過多……不能發(fā)汗”的理論,記載了“腸癰”、“肺癰”、“浸淫瘡”等病名,創(chuàng)立了大黃牡丹皮湯、薏苡附子敗醬散等,為后世中醫(yī)中藥治療急腹癥打下了基礎。因此,到了漢代,從理論、實踐、藥物、手術、著作多方面看,中醫(yī)外科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學科。,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三、發(fā)展晉代葛洪《肘后方》中記載了海藻治癭,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含碘的藥物治療甲狀腺腫大的記載;瘋狗腦治療狂犬病,開創(chuàng)了免疫療法治療疾病的先河。晉末的龔慶宣

6、所著的《劉涓子鬼遺方》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外科學專著,其主要內容有:癰疽的鑒別診斷,內外處方140余個,對鑒別有膿無膿較為詳盡;提出的外傷用止血、收斂止痛;癰疽用清熱解毒;腸癰用大黃湯,但膿成不可服用等。,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病因病理學專著,書中記載了許多外科疾病,尤其是皮膚病的病因病理,如疥瘡由蟲所致,漆瘡與過敏體質有關。在“金瘡腸斷候”一節(jié),對腸吻合術的操作、術后的飲食及預后的判斷都論述得相當詳盡,

7、可見,當時我國的腹部外科手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實用的百科全書,記載了食動物肝臟治療夜盲癥、食牛羊乳治療腳氣病、食豬靨羊靨治療甲狀腺腫,都是后世已證實了成功的經驗,提出了用蔥管導尿,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尿術,比法國用橡皮管導尿早了1200余年。,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宋代 國家出版的《圣濟總錄》提出了“五善七惡”《太平圣惠方》完善了“五善七惡”學說,提出了“五善七惡”的鑒別

8、,創(chuàng)立了內消托里等內治方法?!锻饪凭酚山鞯年愖悦魉?,這是一部具有重要意義的偉大著作,它強調了外科的整體觀念,主張內服和外用并重,強調對癰疽應辨證施治,區(qū)分寒熱、虛實,記載了多個托里排膿方藥,至今仍應用于臨床。東軒居士的《衛(wèi)濟寶書》是一本論述醫(yī)療器械的專著,書中介紹了灸板、消息子、煉刀、竹刀、小鉤等。,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金元時期朱震亨《外科精要發(fā)揮》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這是一本創(chuàng)傷學專著,對中醫(yī)外科的貢獻也較大,他繼承

9、了陳自明的觀點,強調整體觀反對局部論,主張治療瘡瘍必須先審陰陽虛實,然后采取內外相結合的方法治療。,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四、成熟明代汪機的《外科理例》本書以醫(yī)案為主,提出了“治外必本諸內”的學術思想,創(chuàng)立了玉真散治療破傷風。王肯堂《瘍科準繩》、申斗垣的《外科啟玄》、竇夢麟《瘡瘍經驗全書》都各具特色。陳司成的《霉瘡密錄》是我國第一部論述梅毒的專著,指出此病是由性交傳染,且會胎傳,主張用丹砂、雄黃等含砷的藥物治療,是世界最早使用砷劑

10、治療梅毒的記載。,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該書詳盡論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癥候、辨證、治法、預后等,被后人認為是“列證最詳、論治最精”的一部外科學專著。陳實功的學術思想被后人繼承,形成了一大學術流派——正宗派。正宗派的學術思想及特點: 1、瘡瘍發(fā)病必根于臟腑,以臟腑辨證為主。 2、治療上著重于調理脾胃。 3、善用外科手術和腐蝕藥。,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清代王洪緒(王維德)《外科全生集》,為“全

11、生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布了家傳的秘方“陽和湯”、“醒消丸”、“犀黃丸”。全生派的學術思想: 1、創(chuàng)立了以陰陽為主的辨證施治法則,紅腫為陽,白腫為陰。 2、主張“以消為貴,以托為畏”。,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高錦庭《瘍科心得集》,為心得派的創(chuàng)始人。心得派的學術思想: 1、揭示了外科病因的一般規(guī)律,在上部多風溫、風熱,中部多氣郁、火郁,下部多濕熱、寒濕。 2、將溫病學說融匯于外科的辨證治療之中,主張以衛(wèi)氣營血辨證為主。

12、,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決》近代張山雷《瘍科綱要》內容簡要,并且用一些西醫(yī)的觀點來解釋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中醫(yī)外科學發(fā)展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醫(yī)外科學進入了一個歷史發(fā)展的新階段,各省市都成立了中醫(yī)學院和中醫(yī)研究院。中醫(yī)外科作為主要學科占有一席之地,對治療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癥有獨到之處。如天津瘡瘍研究所治療慢性潰瘍、慢性竇道療效顯著、中醫(yī)辨證治療皮膚病效果良好,對男性病的研究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前

13、景廣闊。我院的中醫(yī)外科對治療和搶救毒蛇咬傷具有特色,對毒素毒理的研究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類釋義,疾病命名以部位命名:如頸癰、背癰、手發(fā)背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以臟腑命名:如腸癰、肺癰以病因命名:如凍瘡、破傷風、漆瘡以癥狀命名:如紅絲疔、麻風以形態(tài)命名:如巖、蛇頭疔、鵝掌風,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類釋義,疾病命名以顏色命名:如白癜風、丹毒以疾病特性命名:如爛疔、流注以范圍大小命名:如小的

14、為癤,大的為癰,更大的為發(fā)以傳染性命名:如疫疔,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類釋義,分類釋義瘍:是一切外科疾病的總稱。 瘡瘍:指感染因素引起體表的化膿性疾病或是一切體表淺顯外科疾病的總稱。 腫瘍:一切體表外科疾病尚未潰破的腫塊。潰瘍:一切外科疾病潰破的瘡面。胬肉:瘡瘍潰后高突于瘡口的腐肉。 癰:有外癰、內癰兩大類。外癰是生于體表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內癰是生于臟腑的膿腫。,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類釋義,分類釋義

15、疽:分有頭疽和無頭疽。有頭疽初起即有粟米狀膿頭,無頭疽發(fā)于骨骼及關節(jié)問,皮色不變。根盤:腫瘍基底部周圍之堅硬區(qū)。根腳:腫瘍之基底部。 應指:患處已化膿,用手按壓有波動感。護場:指正氣能約束邪氣,使瘡瘍不至于深陷形成的局部作腫范圍。袋膿:潰后瘡口縮小,或切口使空腔較大,膿液不易排出而蓄積袋底。痔:凡肛門、耳、鼻空竅等處有小肉突起者都稱為痔。,中醫(yī)外科疾病的命名及分類釋義,分類釋義漏:凡潰瘍瘡孔處流膿經久不止者為漏。

16、痰:發(fā)生于皮里膜外,皮色不變,按之有囊性感。毒:以毒取名的疾病很多,不能代表某一種性質的疾病。結核:泛指一切皮肉之間的圓形腫塊。巖:堅硬如石,高低不平,狀似巖突,破潰后瘡口中間凹陷很深,形如巖穴。五善:指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腎善。七惡:指心惡、肝惡、脾惡、肺惡、腎惡、臟腑敗壞、氣血衰竭。順證: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按著順序出現(xiàn)應有的癥狀者稱順證。逆證: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以順序而出現(xiàn)不良的癥狀稱逆證。,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17、,一、外感六淫邪毒(風寒暑濕燥火,熱毒火毒)致病特點: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間接地侵犯人體致病。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時致病。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節(jié)性。4、六淫邪毒致病具有一定的部位。 上部:風溫、風熱, 中部:氣郁、火郁, 下部:濕熱、寒濕。5、六淫邪毒可以單獨致病,也可以混合致病。6、六淫邪毒可以挾臟腑蘊毒致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二、特殊邪毒含義:在外科疾病中,一些不能用六

18、淫致病特點來解 釋的,發(fā)病癥狀、特點較特殊的,稱為特殊邪毒。特點:1、發(fā)病急驟。 2、發(fā)展迅速。 3、有的具有傳染性。 4、局部和全身癥狀明顯。分類: 1、蟲獸毒。 2、藥毒與食毒。 3、漆毒。 4、疫癘之毒。,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三、外來損害因跌打損傷、沸水、

19、火焰、強酸、強堿燒傷及寒冷凍傷均能直接傷害人體,產生嚴重的全身和局部癥狀。外傷后感受邪毒也可以引起外科疾病。外傷后影響局部的氣血運行也可以產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四、情志內傷1、情志與贅生性外科疾病的關系。 精神刺激因素 郁怒 憂思 傷肝 傷脾

20、 肝氣郁結 脾失健運 氣郁火郁 痰濕 郁氣郁火痰濕與氣血凝結 贅生性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2、情志失調與化膿性外科疾病的關系?;撔酝饪萍膊《嘤蓺庋郎?,凝滯化熱,熱勝肉腐,肉腐成膿所致。肝主氣,主疏泄,對人體的氣機調暢起著重

21、要作用,肝氣不疏,則易引起氣滯血淤,產生或加重外科疾病。3、情志失調所致的外科疾病多發(fā)生在肝經部位。,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五、飲食不節(jié)《素問·生氣通天論》“膏粱之變,足生大丁”說明了恣食膏粱厚味或辛辣醇酒之品,可使脾胃機能失調,則濕熱火毒內生,產生癰、癤等疾病。飲食不節(jié)可以產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患者更需要節(jié)制飲食,否則將會加重病情。,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六、房室損傷主要是房勞過度,以及早婚、生育過多導致腎精耗傷,腎氣

22、虧損,沖任失調;或小兒先天不足,腎精不充,這些因素均能導致身體虛弱,易被外邪侵犯,產生外科疾病。特點:1、慢性。2、遷延性。3、合并沖任 不調的與月經有關 。,,,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七 痰飲瘀血 痰飲、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 在外科多與腫塊性疾病、贅生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相關。,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外科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與氣血、臟腑、經絡、正氣的關系極為密切,各種病

23、邪作用于機體,引起邪正斗爭,破壞了人體的陰陽平衡,使臟腑功能失常,經絡阻塞,氣血凝滯,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病理變化,而發(fā)生外科疾病,這些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邪正盛衰、氣血凝滯、經絡阻塞、臟腑失和四個方面。,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一、氣血發(fā)病學說㈠、外科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氣血的關系。1、氣血盛衰與否與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有一定的關系?!锻饪泼茕?#183;瘡瘍內外論》“天地之六氣無歲不有,人身之七情何時不發(fā),乃有病有不病者何也?蓋氣血旺而外邪不能感

24、,而氣血衰內正不能拒?!?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2、氣血凝滯是外科疾病的發(fā)病基礎。人身之氣血相輔相承,循環(huán)往復,周流全身,這是氣血循環(huán)的正常生態(tài),倘若各種致病因素侵犯人體,客于經絡,則這種生態(tài)循環(huán)被破壞,產生氣血凝滯,經絡阻塞,滯久化熱,熱勝肉腐,則引起癰腫。,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3、氣血凝滯在病理過程中的轉化《靈樞·癰疽篇》"榮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wèi)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

25、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指出了氣血凝滯的發(fā)展和變化是個"動"的過程。當致病因素造成了局部氣血凝滯之后,通過治療,去除致病因素,使局部氣血運行正常,則使外科疾病得以消散、吸收而痊愈。假如氣血凝滯進一步發(fā)展,郁而化熱,致使熱勝肉腐,血肉腐敗,醞釀成膿,當膿腫形成后,若治療得當,及時切開引流或膿腫自行破潰,則毒隨膿泄而解,進而腐肉脫落,新肉生長,而瘡口愈合。,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3、氣血凝滯在病理過程中的轉化各種

26、致病因素 機體 氣血凝滯 瘀久化熱 熱勝肉腐 經絡阻塞 肉腐成膿 腫 紅熱 膿腫 潰 瘍

27、 生肌收口,,,,,,,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㈡外科疾病預后與氣血的關系 氣血的盛衰與否,直接關系著外科疾病的起發(fā)、破潰及病程的長短。氣血盛——易起、易膿、易潰、易斂,病程短,預后好氣血衰——難起、難膿、難潰、難斂,病程長,預后差,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二、臟腑發(fā)病學說(一)臟腑的生理病理特點與外科疾病的關系1、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心屬火,正如《醫(yī)宗金鑒》“癰疽原為火毒生?!蓖饪萍膊〉闹虏∫蛩匾曰鸲?、熱毒多見。

28、心主血脈,氣血的盛衰與外科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后關系密切。2、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指滲出性疾??;腫包括腫核、腫脹。脾主運化水濕,若運化失調,則水濕泛濫,溢于肌膚為滲出性、糜爛性皮膚病,或肢體腫脹,水停成痰,痰、瘀、氣互結則形成腫核。,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3、諸寒收引,皆屬于腎。由于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如果腎陽不足則會出現(xiàn)畏寒肢冷的現(xiàn)象,腎陽虛弱易感寒邪,寒邪外迫,陽氣不能通達四末,寒邪凝滯經脈,發(fā)生脫疽等疾病。4、肺主氣,

29、肺衛(wèi)氣虛,則肌表不固,易受風邪侵襲,發(fā)生癮疹。5、肝主疏泄,肝氣郁結,則乳絡疏泄不暢,易發(fā)生各種乳房疾病。,外科疾病的發(fā)病機理,三、外科疾病總的發(fā)病機理邪正盛衰、氣血凝滯、經絡阻塞、、臟腑失和,,,外科疾病的辨證,第一節(jié) 四診在外科辨病、辨證中應用 第二節(jié) 辨陰證陽證第三節(jié) 辨腫、痛、癢、膿、麻木第四節(jié) 辨潰瘍的色澤、形態(tài)第五節(jié) 辨經絡部位第六節(jié) 辨善惡順逆,外科疾病的辨證,第一節(jié)、四診在外科辨病、辨證中的應用 一、望診

30、 ㈠、望色 壓之褪色 熱在氣分 1、鮮紅色——熱邪 壓之不褪色 熱在血分 2、暗紅色和紫紅色——熱極、瘀血、脾虛 3、白色:瘡瘍病——寒毒、濕毒; 皮膚病——氣血不和、氣陰虧損 4 、黃色——濕熱 5、 黑

31、色——熱盛或肝腎不足,,,,外科疾病的辨證,㈡、望神 《素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蓖裰饕怯脕砼袛嗾龤獾氖⑺ゼ巴饪萍膊〉念A后。失神主要是意識、運動、反射及感覺發(fā)生障礙。毒素進入腦組織,早期使腦細胞抑制,病人表現(xiàn)為淡漠嗜睡,中醫(yī)辨證為邪入心包。如果出現(xiàn)譫狂、興奮,說明腦缺氧、酸中毒或腦水腫。 皮膚病中的望神,主要是觀察病人的精神變化,乳腺增生病的患者表現(xiàn)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安;硬皮病的病人表現(xiàn)為抑郁、情緒低落;神

32、經性皮炎患者早期精神興奮,晚期則表現(xiàn)為抑郁。,外科疾病的辨證,㈢、望形態(tài) 主要觀察患者的體態(tài)及體位。肥人多痰濕;瘦人多火;駝背者多為胸椎的病變;頸項強直不能活動多考慮為頸椎病或腦疽;行走跛行者多為下肢筋骨關節(jié)有??;面若獅面、眉毛脫落者是麻風。㈣、望舌苔:舌質反映氣血的情況,舌苔反映脾胃的情況 舌尖紅苔薄黃——熱在氣分——單純性的感染 舌質紅苔黃膩——為濕熱 ——混合感染 舌胖嫩邊有齒印——氣虛、陽虛——激素舌

33、 舌紅絳苔光如鏡——胃陰虛——抗菌素舌,外科疾病的辨證,二、聞診㈠、聽聲音1、語音:譫語、狂言——多是瘡瘍熱毒走黃或內陷的證候。呻吟、呼號——多是瘡瘍病毒勢盛或潰爛時出現(xiàn)疼痛的表現(xiàn)。2、呼吸:氣粗喘急,是走黃或內陷、邪毒內攻于肺的征候之一。氣息低促,是正氣不足的虛脫患者。3、嘔吐、呃逆:瘡瘍初起見之,為陰傷胃虛。若大面積燒傷或癌癥晚期見之,為胃氣將絕,預后多不良。,外科疾病的辨證,㈡、嗅氣味 主要是嗅膿液的氣

34、味,如潰瘍無異常氣味者容易痊愈,倘若膿液腥臭難聞,病在深處則難愈。如胸腹部潰瘍聞到臭氣,一般是透膜的表現(xiàn)。如肛癰患者潰膿臭穢,則易形成瘺管。小兒頭部糜爛結有黃痂,伴有鼠尿臭者為頭癬。,外科疾病的辨證,三、問診㈠、寒熱:形寒發(fā)熱是人體與疾病抗爭的反應,發(fā)熱通??梢苑譃槿冢荷仙?、持續(xù)期、下降期。陽證瘡瘍疾病發(fā)病的一般規(guī)律是:初期為上升期,體溫在37.5-38℃之間;中期為持續(xù)期,體溫常在38-39℃之間;后期體溫逐漸下降。如果瘡瘍

35、膿出而發(fā)熱不退為毒邪未清、正不勝邪,瘡瘍病中后期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多為走黃或內陷的表現(xiàn)。陰證瘡瘍初起一般無發(fā)熱,中期可有低熱,后期則為往來寒熱。,外科疾病的辨證,㈡、汗液若癰證而見汗出熱退,是邪隨汗泄,為消散的表現(xiàn);汗出熱不退,是邪盛難消,為釀膿的表現(xiàn)。暑濕流注,汗出熱不退,除有釀膿之變外,還應考慮有續(xù)發(fā)的可能。流痰、瘰疬等病出現(xiàn)潮熱、盜汗或自汗,多是陰虛火旺或氣血不足的現(xiàn)象,而且兩者常相互為患。,外科疾病的辨證,㈢、飲食渴喜冷飲為

36、熱重,渴不思飲為濕重,飲食有味說明脾胃功能正常,不思飲食則脾胃已衰。在皮膚病中特別是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的發(fā)病與飲食關系密切,多由魚腥發(fā)物或飲酒所致。,外科疾病的辨證,㈣、二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黃濁,為火毒濕熱內盛所致。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為寒濕內蘊的表現(xiàn)。腸癰出現(xiàn)大便的次數(shù)增多,似痢不爽,小便頻數(shù),為釀膿內潰之征兆。大便長期秘結,便血鮮紅,便時疼痛,為內痔或肛裂。大便形狀變細,久瀉久痢,出現(xiàn)習慣性改變,為鎖肛痔或肛門手術后引起

37、的肛門狹窄。,外科疾病的辨證,㈤、病因或誘因乳房結塊,經久不散,多由情志引起,易形成乳房腫瘤。感受疫畜之毒,則易產生疫疔。接觸某些油漆、化妝品、化工原料容易導致接觸性皮炎。服用某些藥物容易引起藥物性皮炎。性病患者多有冶游史。,外科疾病的辨證,四、切診㈠、脈診1、浮脈:腫瘍脈浮有力,為風寒、風熱在表,或為風熱邪毒客于上部;脈浮無力,為氣血不足;潰瘍脈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凈,則有續(xù)發(fā)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瘍無續(xù)發(fā)則為氣從外泄,

38、是正虛而邪未去。2、沉脈:腫瘍脈沉,是邪氣深閉,病在深部,為寒凝絡道,氣血壅塞;潰瘍脈沉,是遺毒在內,氣血凝滯未解。3、遲脈:腫瘍多為寒邪內蘊,氣血衰少;潰瘍脈遲,多是膿毒已泄,邪去正衰。,外科疾病的辨證,4、數(shù)脈:腫瘍脈數(shù),為熱邪蘊結,其勢正盛,或為釀膿;潰瘍脈數(shù),為熱邪未凈,毒邪未化,正氣已衰。5、滑脈:腫瘍脈滑而數(shù),為熱盛,為有痰,或為釀膿;潰瘍脈滑而大,為熱邪未退,或痰多氣虛。6、澀脈:腫瘍脈澀,為實邪窒塞,氣血凝滯;潰

39、瘍脈澀,為陰血不足之象。7、大脈:腫瘍脈大,為邪盛正實;潰瘍脈大,為邪盛病進,其毒難化。8、小脈:腫瘍脈見細小,為正不勝邪;潰瘍脈細而小,大多屬氣血兩虛。,外科疾病的辨證,㈡、觸診觸診是利用手的感覺觸摸病變局部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觸診主要是觸摸體表的腫塊和淋巴結。我們必須了解其大小、質地、活動度、光滑度以及數(shù)目。有些皮膚病需要觸摸皮膚的硬度,有些周圍血管疾病需要觸摸肢體的溫度及趺陽脈的搏動的強弱和有無。,,外科疾病的辨證,第二節(jié)

40、、辨陰證陽證一、陰陽是外科辨證的總綱 表、熱、實——陽 里、寒、虛——陰二、癥狀的陰陽分類 1、發(fā)病緩急 急性發(fā)作的病屬陽;慢性發(fā)作的病屬陰。 2、病位深淺 病發(fā)于皮肉的屬陽;發(fā)于筋骨的屬陰。 3、皮膚顏色 紅活光亮的屬陽;紫暗或皮色不變的屬陰。 4、皮膚溫度 灼熱的屬陽;不熱或微熱的屬陰。 5、腫形高度 腫脹形勢高起的屬陽;平坦下陷的屬陰。,,外

41、科疾病的辨證,6、腫脹范圍 腫脹局限,根腳收束的屬陽;腫脹范圍不局限,根腳散漫的屬陰。7、腫塊硬度 腫塊軟硬適度,潰后漸消的屬陽;堅硬如石,或柔軟如棉的屬陰。8、疼痛感覺 疼痛比較劇烈的屬陽;不痛、隱痛、酸痛或抽痛的屬陰。9、膿液稀稠 潰后膿液稠厚的屬陽;稀薄或純血水的屬陰。10、病程長短 陽證的病程比較短;陰證的病程比較長。11、全身癥狀 陽證初起常伴有形寒發(fā)熱,口渴,納呆,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潰后癥狀逐漸消失;

42、陰證初起一般無明顯癥狀,釀膿期常有骨蒸潮熱,顴紅,或面色恍白,神疲,自汗,盜汗等癥狀,潰膿后更甚。12、預后順逆 陽證易消、易潰、易斂,預后多順;陰證難消、難潰、難斂,預后多逆。,外科疾病的辨證,三、外科陰陽的轉化㈠、陽中有陰 頸癰:疼痛甚,發(fā)熱,口干——陽 初起局部腫塊色白,堅硬——陰 流注:發(fā)熱甚,疼痛——陽 初起時局部皮色不變——陰㈡、陰中有陽 脫疽:初、中期局部怕冷,

43、皮色蒼白、青紫,得暖則 舒——陰;疼痛甚——陽。,外科疾病的辨證,㈢、陽證變陰 炎癥包塊,出現(xiàn)紅腫熱痛,但經大量抗生素或苦寒藥治療后,疼痛減輕或不痛,局部顏色由紅逐步恢復正常。 急性炎癥 亞急性 慢性㈣、陰證變陽 脫疽的病人早期局部怕冷、色白,為陰證的表現(xiàn)。但在壞死期,局部變紅,甚則潰爛則為陽證表現(xiàn),即為陰證轉陽。,,,,外科疾病的辨證,第三節(jié)、辨腫、痛、癢、膿、麻木一、辨腫 ㈠、機理:中醫(yī)

44、:“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薄獨庋\行不暢,經絡阻塞。西醫(yī):細菌毒素 機體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液成分外滲 局部腫脹 ㈡、總綱: 紅腫高突,根腳收束 實證、陽證 白腫平坦,腫勢散漫 虛證、陰證若腫勢迅速擴散,伴瘡頂陷里 走黃、內陷,,,,,,,,,外科疾病的辨證,㈢、病因1、火腫:腫而色紅,皮薄光澤,灼熱疼痛。2、寒腫:腫而

45、木硬,皮薄不澤,不紅不熱,常伴酸痛。3、風腫:漫腫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紅不熱,輕微疼痛。4、濕腫:腫而皮肉重垂脹急,深按則爛棉不起,淺則光亮如水 泡,破流黃水。5、痰腫:腫勢或軟如棉饅或硬如巖石,不紅不熱。6、氣腫:腫勢皮急內軟,不紅不熱,常隨喜怒消長。7、瘀血:腫而脹急,色如暗褐,后轉青紫,逐漸變黃消退。8、虛腫:腫勢平坦,根盤散漫。9、實腫:腫勢高起,根盤收束。,外科疾病的辨證,㈣、辨腫的色澤

46、與部位 以紅色為主 表淺的腫塊 色澤 以白色為主或透紅一點 深部腫瘍 手足掌跖部 皮膚致密 啞鈴狀腫 部位 皮肉豐厚 腫塊或腫脹不明顯,,,,,,,,外科疾病的辨證,二、辨痛疼痛是瘡瘍疾病最常見的癥狀,疼痛的增劇或減輕,又常為病勢進展或消退的標志。 ㈠、機理 中醫(yī):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

47、,不通則痛。 西醫(yī):腫脹壓迫神經或細菌毒素刺激末梢神經痛。 ㈡、辨證總綱 疼痛拒按 實 疼痛喜按 虛,,,外科疾病的辨證,㈢、病因辨證1、熱:皮色鮮紅、灼熱疼痛,遇冷則痛減。2、寒:皮色不紅、不熱、酸痛,得暖則痛緩。3、風:痛無定處,忽此忽彼,走注甚速。4、氣:攻痛無常,時感抽掣,喜暖怒甚。5、化膿:形勢急脹,痛無止時,如有雞啄,按之中軟 應指。6、瘀血:初起隱痛、微

48、脹、微熱、皮色暗褐,繼則皮 色青紫而脹痛。,外科疾病的辨證,㈣、辨疼痛性質1、卒痛:疼痛突然發(fā)作,痛勢急劇,多見于急性疾患。2、陣發(fā)性痛:忽痛忽止,發(fā)作無常,多見于膽道胃腸道寄生蟲等疾患。3、持續(xù)性痛:痛無休止,持續(xù)不減 陽證未潰 痛勢緩和,持續(xù)較久 陰證初起4、刺痛:痛如針刺,病變多在皮膚淺表。5、灼痛:痛而有灼熱感,病變多在肌膚。6、裂痛:痛如撕裂,病變多在皮肉。7、鈍痛

49、:疼痛滯鈍,病變多在骨髓和關節(jié)。8、抽掣痛:疼痛時有抽掣感和放射痛。9、絞痛:痛如絞割,以致坐臥不寧,輾轉不安。10、啄痛:痛如雞啄,并伴有節(jié)律性痛,病變多在肌肉,多見陽證化膿 階段。,外科疾病的辨證,㈤、疼痛和腫脹結合起來辨1、先腫后痛 病淺在肌膚2、先痛后腫 病深在筋骨3、痛發(fā)數(shù)處,同時腫脹并起 流注4、腫痛堅硬如石,日久漸腫脹 巖證,,,,,外科疾病

50、的辨證,三、辨癢㈠、機理:熱勝則痛,熱微則癢,風盛則癢,血虛則癢。1、腫瘍作癢⑴、腫瘍初起:主要為風溫、風熱所致。⑵、腫瘍中期:表示毒邪熾盛,病情惡化。⑶、腫瘍后期:毒勢已衰,將愈之兆。 外用藥的刺激2、潰瘍作癢⑴、膿盡:表示氣血漸充,新肉生長,將斂之象。⑵、膿腐多:表示護理不當,膿區(qū)不潔。,,外科疾病的辨證,3、皮膚病作癢⑴、風盛作癢:常走竄四注,遍體作癢,抓破血溢,隨破隨收,不致化腐,多為干

51、性。⑵、濕性作癢:常浸淫四竄,黃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蝕爛,或有傳染性,越腐越癢,多為濕性。⑶、熱勝作癢:皮膚癮疹,鮮紅作癢,或只發(fā)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則滋水淋漓,但不會傳染。⑷、蟲淫作癢:常浸淫四竄,黃水頻流,壯如蟲行皮中,其癢尤烈,最易傳染。⑸、血虛作癢:長伴皮膚干燥、脫屑作癢。,外科疾病的辨證,四、辨膿膿是由熱盛肉腐,蒸釀而成的,也是由氣血所化生,膿是在腫瘍階段不能消散時所出現(xiàn)的主要癥狀。出膿是正氣載毒外泄的表現(xiàn)。㈠辨

52、膿的方法1.手法辨膿 有膿:按之灼熱、痛甚、中軟、指起即復(應指)者。 無膿:按之微熱、不甚痛、塊硬、指起不復(無應指)者。 成熟:腫塊已軟、邊界已分、疼痛已緩解、是膿已成熟。 未成熟:腫塊散漫、邊界不清、其塊仍硬、疼痛不緩者是膿未成 熟。 淺部:腫塊高突,輕按之便痛而應指者。 深部:腫勢平坦,皮色不紅不熱或微紅微熱者,重按之則痛而應 指者。2.透光辨膿法3.點壓辨膿法4.穿刺辨

53、膿法,外科疾病的辨證,(二)辨膿的形質、色澤和氣味1.膿的形質:宜稠不宜清。稠厚者:元氣漸充;稀薄者:元氣多虛。先出黃色稠厚膿液,次出黃稠滋水—將斂之象。薄膿轉稠膿者:體質漸復,為收斂佳象。厚膿轉薄膿者:體質漸衰,一時難斂。2.膿的色澤:宜明凈不宜污濁黃白質稠,色澤鮮明:為氣血充足之佳象。黃濁質稠:為氣火有余。黃白質稀,色澤潔凈:氣血雖虛,不為敗象。膿色綠黑稀?。盒疃救站?,有損傷筋骨之可能。膿中挾有瘀血,色紫成塊者

54、:血絡受傷。3.膿的氣味:宜腥臭不宜惡臭。,外科疾病的辨證,五、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氣血運行不暢或毒邪熾盛,以致經絡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況亦有差異:疔瘡,有頭疽—毒邪熾盛麻風,脫疽—氣血不運,脈絡阻塞。,,外科疾病的辨證,第四節(jié) 辨潰瘍的色澤形態(tài)一、色澤:紅活鮮潤為佳兆;灰綠晦暗為敗象。二、形態(tài):巖性潰瘍:表面呈菜花狀,凹凸不平,易出血。結核潰瘍:呈空腔或竇道,有敗絮樣或豆腐渣樣物質。麻風潰

55、瘍:呈穿鑿性,無知覺。梅毒潰瘍:呈邊緣削直,基底高低不平,有知覺,但不痛。,外科疾病的辨證,第五節(jié) 辨經絡部位一、人休各部位經絡所屬頭頂:正中—督脈;兩旁—足太陽膀胱經。面部、乳部:足陽明胃經。耳部前后: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手、足心部:手心—手厥陰心包經;足心—足少陰腎經。背部:屬陽經臀部:外側—手三陽經;內側—手三陰經。腿部:外側—足三陽經;內側—手三陰經。腹部:屬陰經。,外科疾病的辨證,

56、二、辨經絡對治療的意義(一)經絡的生理病理及治療手足太陽、手足厥陰—多血少氣—和營活血,補氣托毒。手足少陰、手足少陽、手足太陰—多氣少血—養(yǎng)血行氣。手足陽明—多氣多血—行氣活血。(二)外科引經藥的使用手太陽經—黃柏,蒿本; 足太陽經—羌活;手陽明經—升麻,石膏,葛根;足陽明經—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陽經—柴胡,青皮,附子;足少陽經—柴胡,青皮;手太陰經—桂枝,升麻,白芷;足太陰經—升麻,蒼術,白

57、芍;手厥陰經—柴胡,丹皮; 足厥陰經—柴胡,川芎,吳茱萸;手少陰經—黃連,細辛; 足少陰經—獨活,知母,細辛。,外科疾病的辨證,第六節(jié) 辨善惡順逆善惡順逆是判斷外科疾病預后好壞的一種辨證方法。所謂:善:即為好現(xiàn)象;惡:即為壞現(xiàn)象;順:即為正?,F(xiàn)象;逆:即為反?,F(xiàn)象。善惡指全身情況;順逆指局部癥狀;善惡順逆是相對而言的。順證:外科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按照順序出現(xiàn)應有的癥狀即為順證。逆證:不以順序而出現(xiàn)不良的

58、癥狀即為逆證。,外科疾病的辨證,一、辨善證、順證㈠五善 1、心善:精神爽快,言語清亮,舌潤不渴,寢寐安寧。 2、肝善:身體輕便,不怒不驚,指甲紅潤,二便通利。 3、脾善:唇色滋潤,飲食知味,膿黃而稠,大便和調。 4、肺善:聲音響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勻,皮膚潤澤。 5、腎善: 并無潮熱,口和齒潤,小便清長,夜臥安靜。㈡順證 1、初起:由小漸大,瘡頂高突,焮紅疼痛,根腳不散。 2、已成:頂高根收,皮薄光亮,

59、易膿易腐。 3、潰后:膿液稠厚黃白,色鮮不臭,腐肉易脫,腫消痛減。 4、收口:瘡面紅活鮮潤,新肉易生,瘡口易斂,感覺正常。,外科疾病的辨證,二、辨惡證、逆證㈠七惡 1、心惡:神志昏糊,心煩舌燥,瘡色紫黑,言語呢喃。 2、肝惡:身體強直,目難正視,瘡流血水,驚悸時作。 3、脾惡:形容消瘦,瘡陷膿臭,不思飲食,納藥嘔吐。 4、肺惡:皮膚枯槁,痰多音喑,呼吸喘急,鼻翼煽動。 5、腎惡: 時渴引飲,面容慘黑,咽喉干

60、燥,陰囊內縮。 6、臟腑敗壞:身體浮腫,嘔吐呃逆,腸鳴泄瀉,口糜滿布。 7、氣血衰竭:瘡陷色暗,時流污水,汗出肢冷,嗜臥語低。㈡逆證 1、初起:形如黍米,瘡頂平塌,根腳散漫,不痛不熱。 2、已成:瘡頂軟陷,腫硬紫暗,不膿不腐。 3、潰后:皮爛肉堅無膿,時流血水,腫痛不減。 4、收口: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色敗臭穢,瘡口經久難斂,瘡面不知痛癢。,,,第五章 中醫(yī)外科疾病治法,分類:分內治法、外治法兩大

61、類,內治法,初起 已成 潰后 邪毒蘊結 瘀滯化熱 膿毒外泄 經絡阻塞 腐肉成膿 正氣耗損 氣血凝滯 消法

62、托法 補法,,,,,,,內治法,消法:運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方藥,使初起的腫瘍得以消散。托法:用透托和補托的藥物,扶助正氣托毒外出,使毒邪隨膿外泄,以免邪毒內陷。補法:用補益藥物扶助正氣,助其新生,使瘡口早日愈合。消、托、補是內治法的總則。,內治法,一、消法 (三)、清熱法:1、含義:運用寒涼的藥物,使內蘊之熱毒得以清解的治療方法,是治療熱毒蘊結的主要法則。 2、機理:因為外科病由熱邪火毒所致者甚多,火

63、毒內蘊則腐肉成膿,且火毒熾盛,正氣虛損,可致火毒內陷,因此,應用“寒涼直折火毒”之劑,則能夠清解火毒。,內治法,3、臨床應用 (1)清熱解毒 :適應癥:紅腫熱痛之陽癥 代表方劑:五味消毒飲常用藥物:蒲公英,銀花,紫地丁,野菊花,天葵子。 (2)清氣分熱 :適應癥:紅腫熱痛或白腫熱痛之陽癥或皮膚病之皮損焮紅灼熱,膿皰糜爛等,伴有發(fā)熱,口渴,喜冷引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苔薄黃或黃膩,脈數(shù)或滑數(shù)。 代表方劑:黃連解毒湯

64、常用藥物: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內治法,3、臨床應用 (3)清血分熱:適應癥:適用于焮紅灼熱之外科病或紅斑瘀點,灼熱之皮膚病,伴見高熱,口渴不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代表方劑:犀角地黃湯常用藥物:犀角,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大青葉等 (4)養(yǎng)陰清熱:適應癥:陰虛火旺之外科疾病代表方劑:知柏地黃湯常用藥物:生地,玄參,麥冬,龜板,沙參,知母,黃柏等 (5)清骨蒸潮熱:適應癥:虛損

65、性外科疾病虛熱不退的病者代表方劑:清骨散常用藥物:地骨皮,青蒿,別甲,銀柴胡等。,內治法,4、注意事項⑴、苦寒敗胃,不宜久用:苦寒敗胃,影響消化功能,致使氣血生化乏源,影響預后;苦寒可傷陰化燥,引起低熱;寒涼可以冰凝氣血,使急性炎癥轉為惡急性和慢性炎癥。⑵、脾胃虛寒者慎用。,內治法,一、消法 (八)、和營法:1、含義:是用調和營血,活血散瘀的藥物,使經絡疏通,血脈暢流,從而達到腫消痛減的目的。2、機理:外科疾病的產生是由

66、于“營氣不從,逆于肉理”所致,故應用調和營血,活血散瘀的藥物,使經絡疏通,營衛(wèi)氣血暢行,而逆轉病機,達到治療外科疾病的目的。,內治法,3、臨床應用 (1)活血化瘀適應癥:腫瘍或潰后腫硬疼痛不減,結塊淡紅,或不紅或青紫者。代表方劑:桃紅四物湯常用藥物: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參等。 (2)破血逐瘀適應癥:瘀血凝聚,閉阻經絡所引起的外科疾病。代表方劑:大黃zhe蟲丸常用藥物:zhe蟲,水蛭,大黃,三棱,莪術等。,

67、內治法,4、注意事項⑴、本法須與他法合用。⑵、火毒熾盛者,氣血虧損者不宜用。,,內治法,二、托法托法適用于瘡瘍的中期1、補托法:——邪盛正虛益氣托毒——托里消毒散養(yǎng)陰托毒——竹葉黃芪湯溫陽托毒——神功內托散2、透托法——邪盛正實——透膿散,內治法,三、補法 (一)、調補氣血陰陽 :1、益氣——四君子湯2、補血——四物湯3、養(yǎng)陰——六味地黃湯4、溫陽——右歸丸,內治法,三、補法 (二)、調補脾胃 :1、理

68、脾和胃——異功散2、和胃化濁——溫膽湯3、清養(yǎng)胃陰——益胃湯,外治法,是指運用藥物、手術以及其他方法,施治于病變部位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治療方法。 分類:藥物療法、 手術療法、 其他外治法。,外治法,一、藥物療法 概念:又叫做外用藥,是指將藥物制成一定的劑型,使用于病變部位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一類外治法。 分類:膏藥、油膏、箍圍藥、摻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