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人文教育</b></p><p> 明清時期浙江沿海臺風災害研究</p><p> 浙江瀕臨東海,大陸海岸線長達1840千米,夏秋季經(jīng)常遭強熱帶風暴和臺風的侵襲。在古代,人們把臺風叫颶風,到了明末清初才開始使用“飚風”(1956年,飚風
2、簡化為臺風)這一名稱,颶風的意義就轉為寒潮大風或非臺風性大風的統(tǒng)稱。因此,一般把臺風災害歸類為風災。又由于風暴潮是臺風災害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我國歷史文獻中也多以風暴潮災害形式來記載臺風。</p><p><b> 一、材料來源</b></p><p> 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臺風災害頻繁,幾乎無年不有,影響巨大,故而有關記載,廣泛見載于正史、地方志、文集、筆記體小說
3、等古代文獻中。上世紀60年代來,在諸多自然災害的書籍中,多有臺風災害方面的資料匯編。至于有關的學術研究,近代以來,諸多學者,尤其是自然科學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研究,力圖探索有關風暴潮發(fā)生的自然規(guī)律。他們在各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幫助。</p><p> 我國對臺風、風暴潮的現(xiàn)代科學研究始于上世紀60年代,但對歷史時期浙江沿海臺風的發(fā)生頻率、災情的研究甚少,因此,本著“以古鑒今”、“研究過去是
4、為了預測未來”的思想,筆者對明清時期浙江沿海臺風災害展開系統(tǒng)研究,以陸人驥《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史料》、宋正?!吨袊糯卮笞匀粸暮彤惓D瓯怼贰㈥惛邆颉吨袊鴼v代天災人禍表》中歷史記載為主要依據(jù),參考鄧云特《中國救荒史》、李文海、夏明方《中國荒政全書》以及地方志中的相關資料,研究明清時期浙江沿海地區(qū)臺風災害的概況、影響以及社會應對等內(nèi)容。</p><p> 二、對明清時期浙江沿海臺風災害研究的學術回顧與評述<
5、;/p><p> 關于海洋臺風災害特別是浙江臺風災害的研究,大體可從以下幾方面予以概括總結:</p><p> 1、關于對海洋災害史料的整理。</p><p> 鄧云特《中國救荒史》,是今人研究自然災害史的一部發(fā)軔之作,其中較為全面的統(tǒng)計了中國歷史上的災害次數(shù)。自古以來,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多災多難的歷史。舉例而言,據(jù)鄧拓統(tǒng)計,僅清代不足300年間,自然災害多達112
6、1次,其中旱災201次,水災192次,地震169次,雹災131次,風災97次,蝗災93次,霜災、雪災74次;歉收造成的饑荒90次、瘟疫74次,等等,不少涉及到浙江地區(qū);陸人驥編著的《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史料》(海洋出版社,1984年)一書,在我國第一部海潮災害資料《中國古代潮汐資料匯編·潮災》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浙江及蘇南的方志資料,作者還對部分史料進行了考證和辯誤;宋正海主編的《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廣東教育出版
7、社,1992年),其中的海洋表部分,利用筆記小說中的材料,也較為全面的統(tǒng)計了浙江沿海地區(qū)的海洋災害。此外,各地的地方志中也有較為詳盡的臺風災害記錄。</p><p> 2、基于災害學本位的臺風災害本身的研究。</p><p> 對于全國各地海洋臺風災害本身的研究,這方面的成果不少,如王美蘇《清代入境中國東部沿海臺風事件初步重整》(2010年復旦大學碩士論文)中,在考證所用歷史文獻可靠性
8、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氣象、氣候學界已有相關研究成果,搜集了3341條有關臺風的有效資料,最終重建了263個臺風事件,其中,直接關于浙江者,如周子康《浙江歷史上災害性海潮時空分布的初析》(《東海海洋》1987年12月第5卷第4期),分析了公元228-1911年間浙江沿海各地災害性海潮的時空分布,包括發(fā)生頻率的年際、月際、日際和地域分布;分析了臺風與風暴潮的關系以及歷史上浙江災害性海潮之最,進而分析了臺風與風暴潮的關系;潘鳳英《歷史時期江浙沿
9、海特大風暴潮研究》(《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 年第18卷第1期),研究分析了江浙沿海歷史時期內(nèi)特大風暴潮災的平率、強度、成因以及防災對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風暴潮災害的致災原因可能是寒潮大風、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等多種因素,但在浙江沿海地區(qū)則以熱帶氣旋為主。因此華東地區(qū)風暴潮災害的研究尤其值得本文參考。</p><p> 3、關于臺風災害社會影響的災況、災害救助的研究。</p><
10、;p> 臺風災害研究在統(tǒng)計臺風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平率的同時,往往需要結合研究臺風災害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社會經(jīng)濟和人類應對,即政府的救災政策以及民間的救災措施。如鞠明庫《明代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影響》(《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7月)中,不僅詳細統(tǒng)計了明代的自然災害狀況,更具體闡釋了自然災害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各種影響,如對經(jīng)濟、人口遷移、社會矛盾的影響;馮賢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災與鄉(xiāng)村社會》(《史林》2005年第1期)中,闡述了海潮災害對海塘
11、修護以及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p><p> 綜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見:從史料匯編方面來看,鄧云特《中國救荒史》,陸人驥編的《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主編的《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總集》等書籍,對中國歷代自然災害資料作了較多的收集整理,但是卻鮮有對浙江沿海的自然災害尤其是臺風災害進行統(tǒng)計研究的專著出現(xiàn);從研究的范圍看,對于浙江沿海地區(qū)的臺風災害及社會影響的研究,尚屬薄弱環(huán)節(jié)。</p&g
12、t;<p> 三、本課題的主要觀點與主張,發(fā)展動向與趨勢</p><p> 就筆者之見,臺風災害問題主要涉及到范圍、頻度、強度以及災害帶來的各種后果和社會應對策略等。然而,基于對有鮮明時空特點的臺風災害的研究,大多數(shù)學者是從海洋災害學的角度加以闡釋的。實際上,每一次臺風災害的發(fā)生,都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從社會學、歷史學與地理學等諸多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以揭示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系
13、。另一方面,頻繁的臺風災害給海洋經(jīng)濟帶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危害著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歷史時期人們在破壞力巨大的臺風災害面前,并沒有消極逃避,而是與之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并取得了寶貴的經(jīng)驗與教訓。這對于我們當前的海洋經(jīng)濟規(guī)劃和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p><p> 本課題以明清浙江地方文獻和陸人驥《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史料》、宋正?!吨袊糯卮笞匀粸暮彤惓D瓯怼?、陳高傭《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中歷史記載
14、為主要依據(jù),參考鄧云特《中國救荒史》、李文海、夏明方《中國荒政全書》等書中有關浙江的資料,系統(tǒng)整理明清時期浙江的海洋臺風災害的發(fā)生情況。然后,在翔實史料的基礎上,統(tǒng)計分析其時空分布特點和社會影響,并進而考察政府和民間兩個層面的應對措施和成效。圍繞著臺風災害,把人與這種特殊的自然災害的互動關系揭示出來是本課題的重心所在。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資于當代對臺風等自然災害的防治以歷史的借鑒。</p><p><b
15、> 主要參考文獻:</b></p><p> [1] 陸人驥.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史料[M].海洋出版社,1984年.</p><p> [2] 宋正海.中國古代重大自然災害和異常年表[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p><p> [3] 陳高傭.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M].上海書店,1986年.</p><p>
16、; [4]鄧云特.中國救荒史[M].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p><p> [5]李文海、夏明方.中國荒政全書[M].古籍出版社,2003年.</p><p> [6] 葉建華.浙江通史·清代卷(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p><p> [7] 陳剩勇.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
17、2月.</p><p> [8] 俞福海.寧波市志[M].中華書局,1995年.</p><p> [9] 樂承耀.寧波古代史綱[M].寧波出版社,1995年.</p><p> [10] 傅璇琮.寧波通史[M].寧波出版社,2009年.</p><p> [11]周子康.浙江歷史上災害性海潮時空分布的初析[J].東海海洋,1987年
18、12月第5卷第4期.</p><p> [12] 潘鳳英.歷史時期江浙沿海特大風暴潮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 年第18卷第1期.</p><p> [13] 鞠明庫.明代的自然災害及其社會影響[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7月.</p><p> [14] 馮賢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災與鄉(xiāng)村社會[J].史林,2005年第1期.</p
19、><p> [15] 李向軍.清前期的災況、災蠲與災賑[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3年第3期.</p><p> [16] 葉依能.明清時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備荒救災簡述[J].中國農(nóng)史,1998年第01期.</p><p> [17] 周致元.明代東南地區(qū)的海潮災害[J].史學集刊·災害史研究,2005年4月第2期.</p><p>
20、 [18] 朱曉華、王建.中國歷代災害性海潮的特點、成因及防治措施[J].黃渤海海洋,1998年第16卷第3期.</p><p> [19] 王榮國.明清時期海神信仰與海洋漁業(yè)的關系[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3期(總第143期).</p><p> [20] 楊國宜.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明朝災異編年史”——孫之騄及其《二申野錄》[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
21、會科學版),2007年7月第35卷第4期.</p><p> [21] 洪璞.試述明清以來宗族的社會救助功能[J].安徽史學·家族史研究,1998年第4期.</p><p> [22] 胡衛(wèi)偉.明前期自然災害與荒政研究(1368----1487)[D].2003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p> [23] 祁磊.明清時期救荒思想研究[D]
22、.武漢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p><p> [24] 孫寶兵.明清時期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與社會反應[D].廣西師范大學2004級碩士學位論文.</p><p> [25] 羅鵬.明清時期山東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害與社會應對[D].2009年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p> [26] 王美蘇.清代入境中國東部沿海臺風事件初步重建[D].2
23、010年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p> [27] 張祥穩(wěn).清代乾隆時期自然災害與荒政研究[D].2007年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學位論文.</p><p> [28] 趙昭.明代的災荒救治[D].2002年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p> [29] 王美蘇.清代入境中國東部沿海臺風事件初步重整[D].2010年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p&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明清時期浙江沿海臺風災害研究【開題報告】
- 明清時期浙江沿海臺風及海潮災害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明清時期福建省臺風災害研究.pdf
- 明清浙江沿海臺風及海潮災害研究【畢業(yè)論文】
- 山東沿海地區(qū)臺風災害評估研究.pdf
- 明清時期浙江柑橘業(yè)研究.pdf
- 明清時期舟山地區(qū)觀音信仰研究【文獻綜述】
- 5727.浙江臺風災害風險評估與區(qū)劃
- 明清時期隴南地區(qū)自然災害研究
- 臺風災害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和臺風災害綜合風險評估模型開題報告
- 明清時期山東沿海地區(qū)的風暴潮災害與社會應對.pdf
- 26144.浙江省臺風災害分析與風險評估
- 中國臺風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研究
- 臺風災害對廈門的影響
- 開題報告--臺風災害風險系統(tǒng)
- 防御臺風災害工作預案
- 明清時期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文獻研究.pdf
- 明清時期福建沿海教育及其對區(qū)域社會的影響
- 沿海溢油災害綜合評價【文獻綜述】
- 明清時期徽商倫理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