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開題報告</b></p><p><b>  金融學</b></p><p>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基于某地某農戶的調查</p><p><b>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l

2、t;/b></p><p><b>  (一)選題背景</b></p><p>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民人口占到了50%以上,解決農民的問題是關系著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利益的大問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家鄉(xiāng),離開土地,到城市中謀求更好的生活。因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民收入增加,收入來源除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收入,向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例如打工

3、者有固定的工資收入,經營企業(yè)的農戶有生產性收入等等。而隨著農戶融入城市生活,其支出結構也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除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支出外,還有子女教育支出、購買大件消費用品支出、生產性經營支出等等。收入水平,收入結構與支出結構的改變,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戶金融行為的選擇,從而對經濟發(fā)展等起到不同的作用。</p><p>  我國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迅速發(fā)展。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機構自身制度、發(fā)展等方面的問題,其在對農戶提供金

4、融服務時不能很好的滿足農戶的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村正規(guī)金融的發(fā)展。并且隨著農戶家庭收支結構的變化,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發(fā)生著轉變,但金融機構卻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從而農戶的金融需求與我國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之間出現(xiàn)了種種不匹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農村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p><p>  基于以上背景,對于農戶和金融機構來說,研究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都是十分重要且有意義的。本文將以農戶不同的收支結構為基

5、礎,分析其不同的金融行為,并尋找其對自身和金融機構的影響。</p><p><b> ?。ǘ┻x題意義</b></p><p>  1.我國農村金融制度尚不完善。我國的金融機構發(fā)展尚顯滯后,金融制度不能跟上經濟發(fā)展的步伐,農村金融制度與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匹配。農民作為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只有將農民納入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金融機構的發(fā)展與完善。因此

6、,研究農戶金融行為及其影響對于我國金融機構的發(fā)展及其重要。</p><p>  2.“三農”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關系絕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重要問題。農民占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shù),解決好農民的問題對促進經濟發(fā)展,改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農戶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他們渴望參與現(xiàn)代化的金融體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p><p&

7、gt;  3.農村金融發(fā)展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與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有著巨大差距。在金融領域等公共服務上,農村的發(fā)展更是遠落后于城市。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農村金融是現(xiàn)代農村經濟的核心”,發(fā)展農村金融,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p><p>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ㄒ唬┭芯?/p>

8、的基本內容:</p><p><b>  引言</b></p><p>  1.1選題背景與意義</p><p>  1.2國內外研究綜述</p><p>  1.3研究方法與框架</p><p>  2.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理論分析</p><p><b

9、>  2.1概念界定</b></p><p><b>  2.2影響因素分析</b></p><p>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實證分析</p><p>  3.1變量選取與數(shù)據(jù)來源 </p><p><b>  3.2實證模型建立</b></p>&

10、lt;p><b>  3.3實證結論分析</b></p><p><b>  4.對策與建議</b></p><p>  (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非正規(guī)金融長期占據(jù)農戶金融行為選擇的重要位置,為此,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本研究在前人基礎上,運用實際調查形式,對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進行調查研究

11、,并分析其影響。</p><p>  三、研究的方法與技術路線:</p><p><b> ?。ㄒ唬┭芯糠椒?lt;/b></p><p>  本文主要采用理論與實際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理論方面,主要通過對相關概念的界定,并分析其相互之間的影響因素及可能后果。實際調查方面,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對農戶的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進行一定的數(shù)據(jù)調查與分析,并對相關

12、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其影響。</p><p><b>  (二)技術路線</b></p><p>  研究的總體安排與進度:</p><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p><p>  [1]周小斌,耿潔,李秉龍.影響中國農戶的借貸需求的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4).&

13、lt;/p><p>  [2]辛翔飛,秦富.影響農戶投資行為因素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10).</p><p>  [3]方陽娥,魯靖.農戶特征、金融結構與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金融支持[J].農業(yè)經濟導刊,2006(12).</p><p>  [4]王建洪,冉光和,孟坤.農戶收入結構對農戶投資的影響問題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9(1).<

14、;/p><p>  [5]錢水土,劉蕓.融資需求視角下的農戶金融行為——以浙江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0(3).</p><p>  [6]賀瓊書,陳明玥.農戶融資與信貸供給——來自安徽的調查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0(1).</p><p>  [7]葉敬忠,朱炎潔,楊洪萍.社會學視角的農戶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J].中國農村經濟,2004(8).&l

15、t;/p><p>  [8]鄒帆,馮涓.廣東農戶借貸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廣東省英德、從化、中山和湛江農戶借貸行為的調查[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9(11).</p><p>  [9]張惠茹.農村金融服務需求:農戶層面的分析[J].閩江學院學報,2008(3).</p><p>  [10]蔡靜.農村金融相關研究綜述[J].現(xiàn)在商貿工業(yè),2010(6).<

16、;/p><p>  [11]阮鋒兒,羅劍朝.農戶消費、生產性投資與正規(guī)金融借貸關系及實證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6(5).</p><p>  [12]劉祚祥,王海燕;周 麗.農戶的融資需求、約束條件與農村金融發(fā)展——基于湖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實證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8[4].</p><p>  [13]熊學萍,阮紅新,汪曉銀.農戶金融行為與融

17、資需求的實證分析——基于湖北省天門市198個樣本農戶的調查[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7(4).</p><p>  [14]王圖展,周應恒,胡浩.農戶兼業(yè)化過程中的"兼業(yè)效應"、"收入效應"[J].江海學刊,2005(3).</p><p>  [15]童毛弟,趙永樂.農戶借貸行為的認知偏差及對其貸款困境的影響[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9(2).

18、</p><p>  [16]劉潔,秦富.我國農戶金融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435名農戶的調研數(shù)據(jù)[J].技術經濟,2009(4).</p><p>  [17]史清華.農戶家庭儲蓄與借貸行為及演變趨勢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02(6).</p><p>  [18]王志宇,周其偉.農戶融資需求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國情國力,200

19、8(3).</p><p>  [19]楊小玲.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民收入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9(12).</p><p>  [20]何文廣.中國農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徑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2001(10).</p><p>  [21Calum G. Turvey ,Rong Kong.Informal lending among

20、st friends and relatives:Can microcredit compete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4):544-556</p><p>  [22]LONG M G.Why peasant's farmers borrow?[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1、,1968,50(4):991-1008.</p><p>  [23]Sarmistra PAL.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J].Applied Economics,2002(14):1743-1755.</p><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

22、b></p><p><b>  金融學</b></p><p>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基于某地某農戶的調查</p><p>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解決農民的問題是一個關系民生的大問題。金融作為現(xiàn)代經濟的核心,讓農民及時參與現(xiàn)代金融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占中國人口大部分的農民若能及時有效的參與金融活動,必將對我

23、國金融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農戶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研究十分必要。國內外對于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都做了一系列研究,在不同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p><p><b>  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b></p><p>  Sarmistra PAL(2002)通過對印度三個村莊的ICRISTA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32%的家庭獲得借款只用于消

24、費,19%的家庭用于生產,只有16%的家庭既用于生產性目的也用于消費目的,考慮所有用于生產和消費目的的貸款,31%僅僅從非正規(guī)渠道獲得,21%只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只有15%既從正規(guī)渠道獲得也從非正規(guī)渠道獲得。</p><p>  Millard F.Long(2001)將農戶的借貸決策視為給定生產機會條件下收益最大化的選擇,認為農戶的借貸行為取決于其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項目收益率與利息率的對比。</p>

25、<p>  Turvey, Calum G.;Kong,Rong(2010)通過對貧窮農戶(年收入只有13000元/年,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的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都更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借款,在中國這一現(xiàn)象尤其明顯,他們認為,一方面這是由于親戚朋友之間具有可靠的信賴關系,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文化的關系。而據(jù)他們分析,這會造成非正規(guī)金融排擠正規(guī)金融的情況發(fā)生。越是信用高的農戶,越傾向于向親戚朋友借款,這將使得政府主導的正規(guī)金融在農村發(fā)展受

26、到很大的限制。</p><p><b>  2.國內研究現(xiàn)狀</b></p><p>  2.1不同的收支結構及其影響的文獻綜述</p><p>  不同的收入水平與收入來源將會使農戶產生不同的金融行為,從而造成不同的影響。金融行為主要包括借貸行為、信用表現(xiàn)、金融參與意識等具體活動方式與意識形態(tài)。</p><p>  鄒

27、帆、馮涓(2009)按照農戶的年現(xiàn)金收入將農戶分為四組,并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發(fā)達程度,對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戶的不同借貸行為進行了分析。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農戶家庭年現(xiàn)金收入水平與借貸農戶比例呈負向關系。楊小玲(2009)基于農民收入來源結構的基礎,分析得到,從長期看,農村金融發(fā)展對農民家庭經營純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從短期看,農村金融發(fā)展對農民收入來源增長所起的作用有限,需依靠外部的力量推動其發(fā)展。陳春生(2009)提出了一個新農

28、戶的概念——半工半農型農戶。按照農戶年純收入的不同,將農戶分為生存型農戶和收入型農戶,生存型農戶又可分為傳統(tǒng)農戶和半工半農性農戶,收入型農戶主要包括務工型農戶、農業(yè)專業(yè)戶和經營性農戶。通過對陜西農戶的分析,得出生存型農戶所占比重大導致金融需求水平低,金融發(fā)展水平低。</p><p>  從收入來源分析,也有不少學者進行了調查與研究。王建洪、冉光和、孟坤(2009)認為僅僅提高農戶收入水平來提高農戶投資過于簡單化,

29、并提出了將農戶收入分為農業(yè)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政府轉移性收入四大類,并通過分析得出,從長期來看,農業(yè)經營性收入與工資性收入都支持農戶投資行為,從長短期來看,財產收入和轉移收入都不具有顯著支持農戶投資的特征。辛翔飛、秦富(2005)利用1998-2002年31個省面板數(shù)據(jù),建立雙對數(shù)多元回歸模型,對影響農戶投資行為的主要因素——農戶純收入、工資性收入、稅費支出、家庭經營非農產業(yè)支出等及其影響程度進行實證分析,得到農戶純收入

30、對于刺激農戶投資具有重要作用,工資性收入對農戶投資則具有正負兩方面作用,但總體來說,其促進作用大于替代作用。</p><p>  許多學者也就不同支出結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張惠茹(2008)分析農戶的農業(yè)生產活動現(xiàn)金流和農戶的非農業(yè)生產活動現(xiàn)金流,提出農戶的社會生活活動現(xiàn)金流包括子女教育、建房、婚喪嫁娶、禮俗往來、防老等非生產性的活動。農戶通過農業(yè)生產活動和非農業(yè)生產活動所產生的現(xiàn)金流入在時間上和數(shù)量上與這些非生

31、產性活動所產生的現(xiàn)金流出之間存在著不一致。農戶的社會經濟活動所引起的現(xiàn)金流入與現(xiàn)金流出之間存在著不匹配和風險性,客觀上決定著農戶對儲蓄、信貸、匯款及轉移支付、保險等金融服務有需求。阮鋒兒、羅劍朝(2006)主要研究農戶純收入與正規(guī)金融借貸對農戶消費和生產性投資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表明,正規(guī)金融對農戶福利水平的影響由間接向直接轉變。劉潔、秦富(2009)認為,在農戶借款用途中比例最高的是非農業(yè)投入,其次是孩子上學投入,再次是農業(yè)投入和建房

32、投入??偟膩砜?,農戶非生產性借貸用途(包括建房、孩子上學、婚喪及其他)所占的比重高于生產性借款用途(包括農業(yè)生產和非農投入)所占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現(xiàn)有農戶的借貸以非生產性為主。蔡平(2010)提出,農戶借款的用途較為分散,大多數(shù)借款只能解決短期的資金需求,如看病、紅白喜事</p><p>  2.2不同的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研究概況</p><p>  農戶在一定的收支結構基礎上會選擇不同的

33、金融行為,例如借貸,農戶既可選擇向親戚朋友借貸,也可選擇農村信用合作社,或者是商業(yè)銀行。國內外許多學者就農戶不同的金融行為方向進行了研究。</p><p>  熊學萍、阮紅新、汪曉銀(2007)從農戶的基本金融行為及融資意愿入手,分析農戶的融資行為及其對融資制度的需求,并得出以下結論:信用社和農業(yè)銀行是樣本農戶存款機構的首選;友情借貸是農戶的主要融資渠道,但這并非農戶自愿,而是無法從正規(guī)渠道籌到借款后退而求其次的

34、選擇;有借貸經歷的農戶較少,農戶對資金的有效需求不足。農戶的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隨借貸用途和來源的不同而不同。此外,作者通過調查還發(fā)現(xiàn),農戶的信用信用意識十分強烈,但信用表現(xiàn)卻不容樂觀。農戶金融知識缺乏,金融意識較差等都阻礙了農戶金融行為的發(fā)展。而錢水土、劉蕓(2010)通過對浙江省農戶的分析,同意熊學萍等人提出的農村信用社是農戶融資首選,但認為其放貸額度不夠,并且認為農戶金融參與意識較強,風險規(guī)避意識強。葉敬忠、朱炎潔、楊洪萍(2004

35、)認為,非正規(guī)金融之所以在農村發(fā)展迅速,一方面是由于正規(guī)金融放貸額度不夠,另一方面是其手續(xù)復雜。對于家庭貧窮的農戶來說,小額貸款是其主要貸款方式,而這不符合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利益。賀瓊書、陳明玥(2010)則通過對安徽農戶的調查,認為農村信用社由于其自身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在農戶中的印象并不好,農戶更傾</p><p>  2.3 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研究概況</p><p>  史

36、清華(2002)通過不同收入水平下農戶儲蓄與信貸水平的研究,得出隨著收入水平的增長,農戶家庭借貸水平呈顯著上升趨勢。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收入水平農戶的借貸水平變化趨勢非常一致,均呈上升趨勢。相比較,收入水平高的農戶上升幅度要顯著高于收入水平低的農戶。劉祚祥、王海燕、周麗(2008)通過對湖南農戶的實地考察,認為農戶需要消費性資金需求和生產性資金需求。一方面,隨著農戶的經營規(guī)模和結構變化以及農戶生活消費觀念的進一步改變,農戶資金需求將進

37、一步擴大,另一方面,隨著農民生活消費和金融理念更新,生活型借貸成了農戶借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有上升趨勢。在生產性需求方面,分為農業(yè)生產資金需求和非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資金需求。作者認為,對于農戶來說,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項目資金需求并不是農戶資金需求的主要部分,而滿足非農產業(yè)項目和高效農業(yè)項目的資金需求則是農戶借貸的主要動機。</p><p><b>  3.評述與啟示</b></p>&

38、lt;p>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國內外對農戶金融行為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對農戶收入水平及其借貸、投資等關系的研究狀況相對豐富,但從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方面的研究資料并不多。本文從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進行研究,試圖更深入的了解農戶金融行為與收支結構的關系,在促進農戶生活水平,完善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目標上做出一定的研究。</p><p><b>  參考文獻:</b>

39、</p><p>  [1]Sarmistra PAL.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J].Applied Economics,2002(14):1743-1755.</p><p>  [2]Millard F.Long.Why Peasant Farmers Borrow

40、?[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68,50(4):991-1008.</p><p>  [3]Turvey, Calum G.;Kong,Rong.Informal lending amongst friends and relatives:Can microcredit compete in rural China?[J].China Ec

41、onomic Review,2010(4):544-556.</p><p>  [4]鄒帆,馮涓.廣東農戶借貸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廣東省英德、從化、中山和湛江農戶借貸行為的調查[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9(11).</p><p>  [5]楊小玲.農村金融發(fā)展與農民收入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9(12).</p><p>  [6]陳

42、春生.陜西農戶結構、金融需求與發(fā)展對策的實證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9(7).</p><p>  [7]王建洪,冉光和,孟坤.農戶收入結構對農戶投資的影響問題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9(1).</p><p>  [8]辛翔飛,秦富.影響農戶投資行為因素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5(10).</p><p>  [9]張惠茹.農

43、村金融服務需求:農戶層面的分析[J].閩江學院學報,2008(3).</p><p>  [10]阮鋒兒,羅劍朝.農戶消費、生產性投資與正規(guī)金融借貸關系及實證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6(5).</p><p>  [11]劉潔,秦富.我國農戶金融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河北省435名農戶的調研數(shù)據(jù)[J].技術經濟,2009(4).</p><p> 

44、 [12]蔡平.農戶借貸行為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0(10).</p><p>  [13]熊學萍,阮紅新,汪曉銀.農戶金融行為與融資需求的實證分析——基于湖北省天門市198個樣本農戶的調查[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7(4).</p><p>  [14]錢水土,劉蕓.融資需求視角下的農戶金融行為——以浙江省為例[J].農村經濟,2010(3).</p>

45、<p>  [15]]葉敬忠,朱炎潔,楊洪萍.社會學視角的農戶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供給[J].中國農村經濟,2004(8).</p><p>  [16]賀瓊書,陳明玥.農戶融資與信貸供給——來自安徽的調查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0(1).</p><p>  [17]王志宇,周其偉.農戶融資需求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國情國力,2008(3).</p&g

46、t;<p>  [18]彭文平,胡波玲.社會轉型期中國農戶信用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制度經濟學的視角[J].北方經濟,2009(11).</p><p>  [19]史清華.農戶家庭儲蓄與借貸行為及演變趨勢研究[J].中國經濟問題,2002(6).</p><p>  [20]劉祚祥,王海燕,周 麗.農戶的融資需求、約束條件與農村金融發(fā)展——基于湖南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實證研

47、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8[4].</p><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_ _屆)</b></p><p>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p><p><b>  目 錄</b></p><

48、p><b>  摘要</b></p><p><b>  關鍵詞</b></p><p><b>  Abstract</b></p><p><b>  Key words</b></p><p>  一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理論分析

49、1</p><p>  1.1 概念界定1</p><p>  1.1.1 農戶的概念1</p><p>  1.1.2 農戶收支結構的概念2</p><p>  1.1.3 農戶金融行為的概念3</p><p>  1.2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關系3</p><p>  二 調研問卷

50、的設計3</p><p>  2.1 調查目的和調查意義3</p><p>  2.2 調查對象和調查時間4</p><p>  2.3 調查項目和調查方法4</p><p>  2.4 調查問卷的設計4</p><p>  三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調研分析5</p><p&

51、gt;  3.1樣本選取與數(shù)據(jù)來源5</p><p>  3.1.1樣本農戶戶主的基本特征5</p><p>  3.1.2樣本農戶家庭的基本特征6</p><p>  3.2樣本特征描述7</p><p>  3.2.1以農業(yè)銷售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7</p><p>  3.2.2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

52、農戶7</p><p>  3.2.3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9</p><p>  3.3 調研結果分析10</p><p>  3.3.1農戶基本金融行為分析10</p><p>  3.3.2農戶家庭金融意愿分析11</p><p>  四 對策與建議11</p><p>

53、<b>  附錄13</b></p><p><b>  參考文獻20</b></p><p>  致 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摘 要:本文對浙江省517戶農戶的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得出結論:農戶儲蓄率高,親戚朋友是主要的融資渠道;不同收入結構的農戶金融行為存在差異

54、,經營性農戶更容易從商業(yè)銀行等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且貸款目的多為投資創(chuàng)業(yè),務工型農戶貸款目的多是子女教育等日常生活型支出。</p><p>  關鍵詞:農戶;收支結構;金融行為</p><p>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bout 517 farmer households in Zhe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a

55、nalyzes:farmer householder has a high saving rate,relatives and friend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financing;farmer householder with different income structure has different financial activities,farmers who do business obtai

56、n loans more easily from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and the aim of loans are most for investment,but the migrant-work farmers borrow money for children's e</p><p>  Key word

57、s:farmer householder;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tructure;Financial Activity</p><p>  一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理論分析</p><p><b>  1.1 概念界定</b></p><p>  1.1.1 農戶的概念</p><p

58、>  農戶是農村經濟金融領域中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參與組織,一般以家庭為單位。農戶是否直接有效的參與金融行為,是關系到我國農村金融是否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依據(jù)。</p><p>  我國農戶有著顯著的自身特征。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特征表現(xiàn)為對土地的依賴。中國農民世代在土地上耕種,依靠土地維持自身的生活。土地不僅是農戶生存的保障,更在世代的演變中扮演了文化、情感傳承的角色。盡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

59、富余勞動力到城市務工,工資性收入日益占據(jù)農戶收入的重要位置,但這依然不能改變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感。這種根深蒂固的感情,不僅沒有因為收入結構的改變而改變,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家庭農業(yè)經營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農戶的第二個特征表現(xiàn)為以血緣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圈。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農民一直處于社會最底層,農戶無法得到完善的社會保障,如若家庭遇到困難,很難從政府獲得信貸支持,因此,以血緣為基礎,農戶之間自發(fā)形成了人際關系圈。只要在這一關系圈內具有良好的

60、信譽,一旦遇到資金短缺,親戚朋友成了獲得信貸支持的最主要且便捷的方式。農戶的第三個特征表現(xiàn)為我國農戶具有較高的儲蓄傾向。一來這是由于我國農戶可投資的金融產品有限,只能將富余的資金儲存起來;二來則是由于農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未來缺乏保障。在經濟改革越發(fā)深入的今天,子女教育、婚嫁和住房成了農戶支出的主要方向。為了這筆剛性消費,農戶</p><p>  本文根據(jù)農戶不同的行為特征,將農戶分為不同的類型。首先是傳統(tǒng)農戶

61、,這樣的農戶世代以土地為生,從事農業(yè)種植活動。在中國幾百年的歷史中,傳統(tǒng)農戶一直占據(jù)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多,農戶可以將農業(yè)生產與務工、經商等具有現(xiàn)代產業(yè)性質的勞動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農戶——半工半農型農戶。這種新型農戶將家中的優(yōu)秀勞動力用于從事務工、經商等收入較多的產業(yè),而將弱勢勞動力用于維持傳統(tǒng)農業(yè)。由于務工、經商等產業(yè)收入較高,因此,農戶會更多的將勞動力投入于此,從而,農戶漸漸脫離

62、傳統(tǒng)農業(yè),專門從事務工、經商等活動,成為收入型農戶。收入型農戶由于其從事行業(yè)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務工農戶、經營性農戶和農業(yè)專業(yè)化農戶。綜上所述,本文將農戶分為傳統(tǒng)農戶、半工半農型農戶、務工農戶、經營性農戶和農業(yè)專業(yè)化農戶五種類型。</p><p>  1.1.2 農戶收支結構的概念</p><p>  農戶收支結構包括農戶收入結構和農戶支出結構。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日益發(fā)展,農戶收支結構均不斷

63、趨于多樣化。</p><p>  對于傳統(tǒng)農戶來說,農戶收入來源主要是農產品的銷售收入,其成為家庭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隨著傳統(tǒng)農戶不斷向半工半農型農戶轉變,農戶的收入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農業(yè)收入在農戶收入中的比重逐漸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工資性、經營性收入的增加。在農戶進一步向收入型農戶轉變的過程中,農業(yè)銷售收入比重越來越低,而工資性、經營性收入成了農戶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除此以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息、租金等收入

64、形式也成了農戶收入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有老年人的農戶家庭來說,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因此,政府轉移收入進一步豐富了農戶的收入結構。農戶收入結構的不斷改變,主要原因是農戶從事產業(yè)結構的變化。產業(yè)結構變動主要是由于非農產業(yè)的發(fā)展,而農戶非農產業(yè)收入主要以工資形式存在。因此,農戶產業(yè)結構的變化決定了農戶收入結構的變化。</p><p>  農戶支出結構也伴隨著農戶收入結構的變化而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在傳統(tǒng)農戶占主要地位

65、時,農戶的支出除了日常生活消費必需支出外,主要用于農業(yè)支出,例如化肥農藥種子等的購買。而隨著農戶成為半工半農型農戶,工資性收入增加,農業(yè)支出減少,農戶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成為收入型農戶后,工資性收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多,都使得農戶支出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農戶更多的將剩余資金投入教育、醫(yī)療、住房和大件財產等領域的消費。影響農戶支出結構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實施,農民對于教育、醫(yī)療等的關注逐年

66、增加;另一方面是農戶自身觀念的改變。計劃生育的實施,使得每戶人家都只有一個孩子。對于農戶來說,教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相反,農民對于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投入也逐年增加。而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戶經濟逐年寬裕,也愿意將金錢投入到大件財產等的購買,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p><p>  1.1.3 農戶金融行為的概念</p><p>  農戶金融行為包括借貸行為、信用表現(xiàn)、金融參與意識等具

67、體活動方式與意識形態(tài)。在傳統(tǒng)農戶時代,農戶的金融行為主要以存貸款為主,且貸款多用于滿足農業(yè)生產需要和自身日常生活消費,使得其很難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在農戶向半工半農型農戶、收入型農戶轉化的過程中,由于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發(fā)展尚不完全,農戶金融行為仍然存在獨特的特征。農戶對于涉農金融機構有強烈的偏好,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戶存款機構的首選。我國正規(guī)金融機構對農戶融資需求的滿足程度及其低下,非正規(guī)金融是我國農戶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農戶借貸需求表現(xiàn)

68、為需求量小,借貸次數(shù)頻繁等特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存在沖突,且銀行一般需要農戶提供擔?;虻盅海r戶可用于抵押或擔保的資產很少,因此很難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農戶的信用狀況逐漸提高。農戶生活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戶借貸資金不再用于維持生活所需,而更多的投入到教育、醫(yī)療、住房、大件財產等領域的消費,還款率提高,信用表現(xiàn)好轉。隨著農戶對金融領域的不斷深入了解,有越來越多的農戶渴望參與現(xiàn)代金融,農戶的金融參與意識逐漸提高。<

69、/p><p>  1.2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關系</p><p>  農戶金融行為的轉變,源于農戶各方面的變化,其中農戶收支結構的改變是影響農戶金融行為的重要因素。農戶收入水平的提高,無疑會影響農戶的金融行為。達到維持生活必需所需的收入水平后,收入越多的農戶,其資金借貸的需求就越強烈,對現(xiàn)代金融的參與意識也不斷提高。收入來源不同的農戶,在金融行為上存在著差異。從事農業(yè)的農戶,其收入來源主要是

70、農產品銷售收入,相對于以其他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務農性農戶對涉農金融機構有更強烈的偏好,在選擇儲蓄機構時,偏向于選擇農村信用社。在借貸資金來源的選擇上,務農性農戶多數(shù)都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這主要是由于務農性農戶貸款數(shù)額一般較小,也沒有抵押物,資金用于一時周轉,因此很難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而向親戚朋友借款一般不用支付利息,也沒有借貸期限,手續(xù)簡便,成了務農性農戶的首要選擇;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擁有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

71、更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收支情況。務工型農戶保持一定的儲蓄率,以備將來生活的意外支出。務工型農戶借貸資金的來源結構比務農型農戶更加豐富,除了以親戚朋友為主外,還會涉及農村信用社、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務工型農戶的支出主要用于日常消費支出、教育</p><p><b>  二 調研問卷的設計</b></p><p>  2.1 調查目的和調查意義</p><

72、;p>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人口大國,解決農民的問題是關系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民利益的大問題。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農戶收支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農民收入增加,收入來源除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收入,向多元化的趨勢發(fā)展,例如務工者有固定的工資收入,經商的農業(yè)有經營性收入等。其指出結構也在發(fā)生變化,除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支出外,還有子女教育支出、購買大件消費用品支出、生產性經營支出等等。農戶金融行為主要有存貸行為,信用和風險意識,金融參與行為等具體活動。我

73、國農村正規(guī)金融發(fā)展落后,農戶主要通過非正規(guī)聚到融資;農戶融資金額較小但頻率較高,期限較短。農戶收支結構的不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應先給農戶金融行為的選擇,從而對經濟發(fā)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此次調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農戶的收支結構,及其日常主要金融行為,并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的整合和分析,得出農戶由于收支結構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的金融行為,為我國農村金融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議。</p><p>  2.

74、2 調查對象和調查時間</p><p>  調查對象是指需要調查的現(xiàn)象總體,該總體是由許多性質相同的調查單位組成的。調查單位是指所要調查的具體單位,它是進行調查登記的標志的承擔者。此次調查問卷——農戶金融行為調查表的調查對象是農戶,而每一戶獨立的農戶家庭是調查的具體單位,即調查單位。調查對象的主要所在地是浙江省。</p><p>  此次調查的主要時間是在2010年12月——2011年3月

75、。由于調查人數(shù)較多,每個人的調查時間存在一定差別,但主要集中在2011年1月和2011年2月。</p><p>  2.3 調查項目和調查方法</p><p>  調查項目是指調查中所要登記的調查單位的特征,即調查單位所承擔的基本標志。在農戶金融行為調查表中,調查項目主要包括戶主基本信息、戶主就業(yè)信息、家庭成員信息、家庭實物資產、家庭金融資產、家庭金融負債、家庭金融意愿、家庭經營規(guī)模和家庭

76、收支信息九個方面。前四個方面主要就農戶基本信息進行調查,后五個方面主要對農戶的金融行為和金融意愿進行調研,以期獲得更加真實可靠的數(shù)據(jù)。</p><p>  統(tǒng)計調查方法多種多樣,有直接觀察法、報告法等。此次調研中,我們主要采用采訪法完成問卷的調研。采訪法分為口頭詢問法和調查者自填兩種。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以口頭詢問法為主,通過對農戶的口頭詢問,自己填寫調查問卷。同時,我們以被調查者自填作為輔助,在網上發(fā)放少部分問卷

77、,以被調查者自填形式填寫問卷。采取此種方法的原因主要是農戶對于調查問卷形式較為陌生,不能正確的理解調查問卷中的某些問題,因此,通過口頭詢問,保證問卷的數(shù)據(jù)更加真實有效,使調研分析結果更為可靠。</p><p>  2.4 調查問卷的設計</p><p>  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中,我們主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有明確的主題,除了對農戶的基本信息進行調查外,調查問卷主要對農戶的金融行為,包括存貸

78、款、金融意愿等問題進行調查;二是結構合理。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先易后難,先對農戶的基本信息做調查,填寫方便,使得農戶愿意接受調查;三是問卷題目通俗易懂。由于農戶對金融領域的了解有限,對于專業(yè)術語理解不深,因此,在設計調研問卷時,盡量減少使用專業(yè)術語,代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方便農戶理解。</p><p>  在掌握好以上原則的基礎上,我們首先確定問卷中主要涉及的調查內容,即調查項目。由于問卷內容較多,因此,在設計問卷

79、時,首先確定問卷的大致內容。在確定調查項目后,再仔細研究每一個調查項目,對調查項目下的具體問題仔細揣摩,爭取以最簡潔易懂的文字準確描述問題,以盡量少的問題搜集更多的資料,給予被調查者方便,同時獲得調查所需的數(shù)據(jù)。由于調查內容較多,因此問卷采取單一表的形式,即每個調查單位填寫一份問卷,可容納較多標志,也便于整理分類。本次調研是針對農戶的調研,結合農戶自身特征,在設計調查問卷時,在語言、選項設計時盡量考慮到農戶的利益,多用口語化的語言,設置

80、結構式問卷,農戶只需在問卷上打鉤即能完成調查。</p><p>  在同組同學的共同努力和反復揣摩下,我們對每個問題都進行仔細研究,最終完成了問卷的設計。</p><p>  三 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調研分析</p><p>  3.1樣本選取與數(shù)據(jù)來源</p><p>  本文選取浙江寧波、嘉興、溫州、臺州、金華、衢州等地為調研

81、區(qū)域,共收集有效問卷517份。調研區(qū)域覆蓋浙江各地,基本能代表浙江省農村農戶基本狀況,初步看出浙江省農戶收支結構與金融行為及其影響的一般規(guī)律。</p><p>  3.1.1樣本農戶戶主的基本特征</p><p>  在所收集的有效問卷中,戶主為男性的有486戶,而戶主為女性的有31戶,分別占到了94%和6%,可見,在浙江農村,戶主仍天然的是男性。從年齡分布來看,60歲以上的戶主農戶最少,

82、僅有22戶,占4.3%;其次是21—30歲的農戶,有36戶,占7%;絕大多數(shù)農戶集中在31—60歲,有459戶,占88.7%(見表4.1),符合正態(tài)分布規(guī)律。所有農戶戶主均為漢族。</p><p>  表4.1 樣本農戶戶主的年齡結構分布</p><p>  從農戶戶主受教育程度來看,學歷為小學以下、大專和本科及以上的戶主都不多,分別為18人、27人和16人,占3.5%、5.2%和3.1%

83、,可見,文盲和高學歷的農戶在農村中所占比例均不高;大部分農戶的學歷為小學、初中和高中及中專,分別有105人,220人和131人,占20.3%、42.6%和25.3%。初中學歷人數(shù)最多,可以看出,在浙江農村,義務教育普及率很高。</p><p>  從農戶戶主政治面貌來看,年輕戶主中部分是共青團員,有10人,占1.9%;中共黨員有57人,占11%;絕大部分農戶是無黨派人士,有450人,占87.1%。由此可見,在浙江

84、農村,農戶以群眾為多數(shù)。</p><p>  戶主就業(yè)所在地不在浙江省的有19人,占3.7%。由此可見,樣本農戶中,大部分人在浙江工作,只有極少數(shù)人在外省工作。在調查問卷中,主要就業(yè)領域分為4項,分別是農業(yè),工業(yè)和建筑業(yè),運輸、商貿和餐飲等服務業(yè)及行政事業(yè)單位。其中行政事業(yè)單位人數(shù)最少,為25人,占4.8%;其次是農業(yè),有63人,占12.8%;大部分樣本農戶戶主從事的是工業(yè)和建筑業(yè)及運輸、商貿、運輸和餐飲等服務業(yè)

85、,有405人,占78.3%(見圖4.1)。尚有部分農戶未言明就業(yè)領域。</p><p>  圖4.1 樣本農戶戶主的就業(yè)領域分布</p><p>  在被調查的樣本農戶中,兼業(yè)的農戶有238個,占46%,279個農戶未有兼業(yè)工作。兼業(yè)領域及其結構分布見表4.2。農戶兼業(yè)以農業(yè)為主。</p><p>  表4.2 樣本農戶戶主的兼業(yè)領域分布</p>&l

86、t;p>  就業(yè)領域不同,造成了農戶就業(yè)方式的多種多樣。在樣本農戶戶主中,務農的有61人,占11.8%;務工的人數(shù)最多,有224人,占43.4%;自營(企業(yè)主、個體戶)人數(shù)有182人,占35.2%;政府公務員有8個,占1.5%;事業(yè)職工有31個,占6%;其他有些樣本農戶未寫明就業(yè)方式。從所調查的農戶中可以看出,浙江農戶以務工和自營為主要就業(yè)方式。</p><p>  樣本農戶戶主收入水平各不相同。其中低收入

87、者(低于1萬)和高收入者(高于或等于50萬)都較少,分別有9個和21個,分別占樣本總數(shù)的1.7%和4.1%。大部分農戶收入在1萬到10萬之間(包括1萬和10萬),有413個,占樣本總數(shù)的80%;十萬到五十萬之間(不包括十萬與五十萬)有73個,占樣本總數(shù)的14%。1萬至10萬(包括一萬和十萬)之間的人數(shù)具體分布見圖4.2(上述收入水平人數(shù)計算時包括前者不包括后者,如1—2,包括1萬,不包括2萬)。</p><p>

88、  圖4.2 樣本農戶戶主的收入水平分布</p><p>  3.1.2樣本農戶家庭的基本特征</p><p>  在所調查的樣本農戶中,家庭規(guī)模最小的為1人,最大的為6人,分別有3戶和17戶,占樣本總數(shù)的0.58%和3.3%。家庭成員人數(shù)為3人的最多,有214戶,占樣本總數(shù)的41.4%;其次是家庭成員為4人的家庭,有185戶,占35.8%;另一些樣本農戶家庭成員數(shù)為2人,5人,其戶數(shù)分別

89、有42戶和55戶,占8.1%和10.6%??梢姡鳛檗r村基本經濟單位,其勞動力規(guī)模是偏小的。</p><p>  在耕地面積方面,耕種30畝以上的大農戶僅有5戶,占樣本總數(shù)的0.97%;10畝到30畝之間的農戶有10戶,占1.9%;大部分農戶經營規(guī)模非常有限,10畝以下的農戶有502戶,占97.1%,其中又有264戶農戶已沒有耕地,占了51.5%。由此可見,在浙江,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進行,農戶的土地被征用,農業(yè)收入

90、已經不是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p><p>  根據(jù)調查樣本的資料,尚有一部分農戶具有果園、山林等土地資產,但其人數(shù)較少,且面積也較小,鮮少有獲得收入。</p><p><b>  3.2樣本特征描述</b></p><p>  本文根據(jù)收入來源的不同,將樣本農戶分成三部份,以農業(yè)銷售收入為主的農戶,以工資性收入為主的農戶和以經營性收入為主的

91、農戶,由于財產性收入與政府轉移收入均是輔助性收入,不是構成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不予進行單獨考慮。由于農戶收入來源的不同,其支出結構和金融行為會存在差異,以下進行具體分析。</p><p>  3.2.1以農業(yè)銷售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p><p>  在收集到的517份問卷中,有11戶農戶以農業(yè)銷售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占樣本總數(shù)的2.1%,并有工資性收入、財產收入和政府轉移收入為補充

92、。農業(yè)銷售來源主要是種植業(yè)、林果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收入水平差距較大,有4戶農戶年收入不足4萬,而剩余7戶農戶收入水平均在10萬以上。</p><p>  對這11戶農戶的金融行為進行統(tǒng)計,有以下特點:1.11戶農戶中有10戶有存款,占91%;2.有5戶農戶家庭有借出資金,占45.5%,其借款對象均是個人;3.有4戶農戶有借入資金,占36.4%,其資金借貸來源都是親戚朋友,一戶的借貸目的是

93、用于農業(yè)生產,另幾戶的借貸目的比較多樣化,用于務工、房屋購買和子女教育;4.在關于家庭金融意愿的調查中,其在存款機構的選擇上,有5戶首選商業(yè)銀行,占45.5%,只有3戶選擇信用社,占27.3%;選擇存款機構的理由,認為利率高最重要的有5戶,占45.5%,認為路程近最重要的有4戶,占36.4%;其存款目的多種多樣,但認為保值增值最重要的農戶最多,有4戶,占36.4%;在貸款意愿的問卷結果中,缺錢時首選向親戚朋友借款的有7戶,占63.6%;

94、選擇優(yōu)先借款的理由最主要是利率低,有4戶,占36.4%,其余路程近、手續(xù)簡單、感情好等都有家庭選擇;在選擇抵押物時,住房、車船、親朋好友擔保均有人選擇其為優(yōu)先提供的抵押物。</p><p>  3.2.2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p><p>  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人數(shù)較多,有328戶,占樣本總數(shù)的63.4%。其收入水平相對比較穩(wěn)定,且有連續(xù)性,大部分在5萬到20萬之間,具

95、體分布見圖4.3(上述收入水平人數(shù)計算時包括前者,不包括后者,如4—10萬,包括4萬,不包括10萬)。</p><p>  圖4.3 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收入水平分布</p><p>  其中,家庭有存款的農戶有283戶,占86.3%,與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存款比例相差不大。有家庭借出資金的農戶有114戶,占34.6%,比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稍低。家庭有借入資金

96、的農戶有82戶,占25%,也低于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其借入資金來源為親戚朋友的有69人,占84.1%,其次是信用社,有9人,占11%,另有5人向商業(yè)銀行借款,占6.1%,剩余幾人借款途徑是其他。由此可見,以工資性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其借款途徑相比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更多樣化,雖仍以親戚朋友為主,但也有一部分農戶選擇向信用社、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農戶借款的目的多種多樣,主要以房屋購買和教育為主,其分布見圖4.4(有

97、部分農戶借款用于多種途徑,因此戶數(shù)總和不等于82。所占比例仍按82計算)。</p><p>  圖4.4 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借款目的的分布</p><p>  對比表五和4.2.1的分析可以看出,借款用于農業(yè)生產在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中是最不重要的,農戶更加關注房屋購買,教育支出以及大件財產購置等。</p><p>  在對農戶家庭金融意愿的調

98、查中,當利率相同時,農戶優(yōu)先選擇的存款機構主要是信用社和商業(yè)銀行,分別有151戶和126戶,占46%和38.4%。優(yōu)先選擇存款機構的理由,利率高有106人,占32.3%,風險小有102人,占31.1%,路程近有72人,占22%。農戶存款目的各不相同,以子女教育人數(shù)最多,有112人,占34%,具體分布見表4.3。與以農業(yè)銷售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相比,防病養(yǎng)老成為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收入的農戶的新選擇。</p><p&

99、gt;  表4.3 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存款目的分布</p><p>  在貸款意愿的調查中,農戶缺錢時首選的借款機構仍以親戚朋友為主,有213人,占65%,其次有57戶家庭選擇信用社,占17.4%,有36戶農戶選擇商業(yè)銀行,占11%。優(yōu)先選擇借款機構的理由中,利率低和感情好都占了較多人數(shù),分別有122人和112人,占37.2%和34.1%,另有62戶農戶選擇手續(xù)簡單為優(yōu)先考慮因素,占19%;相比于以

100、農業(yè)收入為主的農戶突出利率低為主要因素,以工資性收入為主的農戶更多考慮了親戚朋友的感情因素及手續(xù)簡便程度。在選擇抵押物時,住房和親朋好友擔保仍是大多數(shù)農戶的首選,有137人和102人,分別占41.8%和31.1%,但與以農業(yè)收入為主的農戶不同的是,工資性收入為主的農戶有40人愿先以土地為抵押,占了12.2%;此現(xiàn)象說明,工資性收入為主的農戶愿以土地為擔保獲得資金,但人數(shù)不多,說明農民對土地仍有根深蒂固的情感。</p>&l

101、t;p>  3.2.3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p><p>  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有161個,占樣本總數(shù)的31.1%。其收入水平整體較高,10—50萬的人數(shù)最多,有100人,占了62.1%。具體分布見圖4.5(上述收入水平人數(shù)計算時包括前者,不包括后者,如4—10萬,包括4萬,不包括10萬)。</p><p>  圖4.5 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收入水平分

102、布</p><p>  在這些樣本農戶中,有存款的家庭有150戶,占了93.2%,高于前兩者。有借出資金的農戶有74戶,占46%,與前兩者相差不大。家庭有借入資金的有70戶,占43.5%,明顯高于前兩者,且相比較而言,以經營性收入為主的農戶其借入資金以定期為多,有41個,占總借入資金家庭的58.6%,借貸數(shù)額較大。借入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于親戚朋友,有40人,占57.1%,商業(yè)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分別有16人,占23%,

103、與前兩者不同的是,有18戶家庭向合會等民間金融借款,占了25.7%,高于商業(yè)銀行和信用社。借款擔保方式以無擔保的人居多,有25人,占35.7%,其次是親友擔保和房屋抵押,分別有18人和17人,占25.7%和24.3%。借款目的仍涉及各方面,但主要資金以用于投資、經商、創(chuàng)業(yè)為主,有64戶,占有借貸家庭的91.4%,另有10戶家庭將一部分借貸資金用于房屋購買、建造、修葺。</p><p>  在家庭金融意愿的調查中,

104、在同等利率下優(yōu)先選擇存款機構的調查中,商業(yè)銀行成為農戶的首選的家庭最多,有93戶,占了57.8%,優(yōu)先選擇農村信用社的有49人,占30.4%。其優(yōu)先選擇的理由分布較分散,選擇風險小、路程近、利率高的農戶都較多,分別有50人、42人和41人,分別占31.1%、26.1%和25.5%。從與前兩者的差別可以看出,以經營性收入為主的農戶更加關注風險因素。存款目的分布較廣,以積累資本創(chuàng)業(yè)和子女教育為最多數(shù),具體分布見圖4.6。</p>

105、<p>  圖4.6 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戶存款目的的分布</p><p>  在貸款意愿的調查中,缺錢時首先想到的借款機構以親戚朋友最多,有111人,占68.9%,其次是商業(yè)銀行和信用社,分別有28人和15人,占17.4%和9.3%,另有3人首選民間金融,占了1.9%。與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農戶不同的是,在商業(yè)銀行和信用社之間,以經營性收入為主的農戶更偏向向商業(yè)銀行貸款。選擇優(yōu)先借款的理由

106、以利率低和感情好為多數(shù),分別有62人和57人,占38.5%和35.4%,與前兩者相差不大。在愿意提供的抵押物順序選擇時,首選住房的有89戶,占55.3%,首選朋友擔保的有31戶,占19.3%,另有21人首選車船等大件資產,占13%,也有少數(shù)農戶選擇土地、股份等為擔保物。</p><p>  3.3 調研結果分析</p><p>  3.3.1農戶基本金融行為分析</p>&l

107、t;p>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就農戶的存款行為,借出資金,借入資金及借款來源與目的等基本金融行為進行調研。</p><p>  對于收入結構不同的農戶來說,不論是以農業(yè)收入為主要來源,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還是以經營性收入為主要來源,都有以下一些特點:1.農戶存款比例高。高儲蓄率是我國農戶的一大特征。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農戶所需負擔的剛性需求例如住房、子女教育、子女結婚等開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