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p><p> 論文題目: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Ⅱ—培養(yǎng)基組成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p><p> 所在學院 生物與環(huán)境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環(huán)境工程 </p><p> 學生姓名
2、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p><p><b> 摘 要</b></p><p> 本研究以食物垃圾為栽培主料,設置了五組不同配比的培養(yǎng)基對平菇進行袋
3、料栽培,觀察平菇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情況,測定了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以及不同生長階段培養(yǎng)基內木質素、纖維素等理化指標。通過分析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和培養(yǎng)基成分變化,研究培養(yǎng)基組成對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平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結構與培養(yǎng)基組成密切相關。培養(yǎng)基組成將影響平菇降解木質纖維素,合成利用蛋白質和吸收礦物質的能力,進而影響了平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結構。</p><p> 關鍵詞:平菇;食物
4、垃圾;營養(yǎng)結構;培養(yǎng)基成分 </p><p><b> ABSTRACT</b></p><p> 5 different media with different ratio of food waste, rice straw, rice bran, lime and plaster were tested in cultivation Pleurotus Os
5、treatus to observe the growth of mycelia and fruit body and determine its protein content, total sugar content, fat content and ash content. The aim is to analyze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th
6、e change of medium component,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a on nutritional compositions of edible fungi.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tritiona</p><p> Key Words: Pleurotus Ostreatus; food waste; nutrit
7、ion composition; constituent of culture medium </p><p><b> 目 錄</b></p><p><b> 1 前言1</b></p><p><b> 2 實驗材料2</b></p><p> 2.1 菌種
8、來源2</p><p> 2.2 培養(yǎng)基材2</p><p> 2.3 實驗試劑3</p><p> 2.4 主要儀器設備3</p><p><b> 3 實驗方法3</b></p><p> 3.1 菌種復活與續(xù)代培養(yǎng)3</p><p> 3.2
9、平菇栽培種的制備3</p><p> 3.3 食物垃圾培養(yǎng)基的制備4</p><p> 3.4 平菇袋料栽培4</p><p> 3.5 指標測定5</p><p><b> 4 結果與分析5</b></p><p> 4.1 平菇生長狀況分析5</p><
10、;p> 4.1.1 平菇菌絲體生長狀況5</p><p> 4.1.2 平菇子實體生長狀況7</p><p> 4.2 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分析8</p><p> 4.3 培養(yǎng)基成分變化分析10</p><p> 4.3.1 培養(yǎng)基的木質素含量分析10</p><p> 4.3.2 培養(yǎng)基的
11、纖維素含量分析12</p><p> 4.3.3 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含量分析14</p><p> 4.3.4 培養(yǎng)基的總糖含量分析15</p><p> 4.3.5 培養(yǎng)基的脂肪含量分析16</p><p> 4.3.6 培養(yǎng)料的灰分含量分析18</p><p><b> 5 結論19&l
12、t;/b></p><p><b> 參考文獻20</b></p><p><b> 致 謝22</b></p><p> 附錄3 指標測定方法23</p><p><b> 1 前言</b></p><p>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
13、城市規(guī)模迅速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劇增,我國的食物垃圾產生量也在不斷增加。食物垃圾已成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1]。食物垃圾,即殘羹剩飯,主要來源于餐廳、食堂,其數量大,混雜物多,含水率較高、易腐爛,且含有病原微生物,若不及時對其進行適當的處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2,3]。目前,大多數餐廳、食堂對食物垃圾的處理方法是將其丟棄或者收集后直接作為飼料使用。直接丟棄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huán)境污染,影響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而作為飼料會使被喂養(yǎng)的
14、動物因垃圾內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霉菌等有害物質和致病菌而患上傳染病,傳播寄生蟲,最終通過食物鏈傳染給人,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4,5]。因此,采用合理的方式對食物垃圾加以處置和管理勢在必行。</p><p> 近年來,固廢處理的重要性及其與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性已受到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其中,將固體廢棄物作為栽培料栽培食用菌這一課題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國的林娟等以棉籽殼培養(yǎng)料為對照,探索利用廢棄煙葉栽培糙
15、皮側耳的可行性[6]。汪濤等對于中藥廢渣在食用菌培養(yǎng)中的轉化再利用進行了探討研究[7]。國外的Mehmet Colak等用小麥秸稈及廢茶葉栽培雙孢菇,并研究了其子實體所含干物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情況[8]。</p><p> 但是,目前有關利用食物垃圾來栽培食用菌的報道極少[9]。食物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無機鹽和一定量的鈣、鎂、鉀、鐵等微量元素[4,5]。這些物質正好可為食用菌生長
16、提供營養(yǎng)物質。因此,為合理處置食物垃圾,避免環(huán)境受到污染,我們可以利用食物垃圾來栽培食用菌,從而達到垃圾資源化處理的效果。</p><p>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糙皮側耳,是一類與木質素降解酶有關的擔子菌,屬木腐真菌類。它的適應性強,易于栽培,廣泛分布于全球各地,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積大,產量高的食用菌之一[10]。平菇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多糖、凝集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
17、,具有熱量低、脂肪少、鈉離子少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首選的食用佳品。平菇也是一類頗具開發(fā)前景的藥用真菌,具有抗凝血、抗病毒、抗腫瘤、抗衰老、降解膽固醇和調節(jié)免疫等多種功效[11,12]。因此,利用食物垃圾栽培平菇不僅可使食物垃圾得到資源化利用,降低栽培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有較好的市場發(fā)展前景。</p><p> 研究表明,影響菇類生長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培養(yǎng)基的組成,倘若基質的組成不同,其性
18、質也就不同,栽培得到的子實體的營養(yǎng)也將存在差異[13]。因此,本實驗以食物垃圾為主要栽培料,秸稈、米糠等傳統(tǒng)栽培料為輔料,設置5組配比不同的培養(yǎng)基對平菇進行栽培。在平菇生長各階段,測定培養(yǎng)基的理化指標和子實體的營養(yǎng)指標,分析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推斷培養(yǎng)基組成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以期為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食用菌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p><p><b> 2 實驗材料</b></p>
19、;<p><b> 2.1 菌種來源</b></p><p> 本研究選用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種購自四川省成都市豐澤原菌業(yè)有限公司。</p><p><b> 2.2 培養(yǎng)基材</b></p><p> PDA培養(yǎng)基:將土豆洗凈去皮切碎后,稱取200g,加入1000mL純
20、水,置于電爐上加熱,待沸騰30分鐘后停止加熱,并補水至1000mL。稍冷卻后,用紗布過濾,將上清液倒入事先準備好的500ml錐形瓶中,每個錐形瓶中大約裝400ml土豆濾液。然后在121℃、1.2個大氣壓下滅菌20min,滅菌后冷卻,放入冷藏柜,保存?zhèn)溆?。移?00mL預制的土豆濾液,加4g葡萄糖和10g瓊脂,充分溶解后在高壓滅菌鍋中(121℃、1.2大氣壓)滅菌20min,取出后迅速倒入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中倒入約15~20ml,冷卻凝
21、固。</p><p> 食物垃圾:本研究使用的食物垃圾取自浙江萬里學院二號餐廳。收集得到的食物垃圾需先將其中的骨頭,紙巾等雜物挑出,再用壓榨機榨出部分水分和油脂,保持水分含量在65%左右,最后將其切碎備用。</p><p> 秸稈:取自寧波市鄞州區(qū)邱隘鎮(zhèn)農科所的水稻種植場,將其剪短至實驗所需的長度(5~8mm),曬干保存?zhèn)溆谩?lt;/p><p> 米糠:購自寧波
22、市邱隘沈家村糧站,曬干保存?zhèn)溆谩?lt;/p><p> 過磷酸鈣:購自寧波市三市花鳥市場。</p><p> 石膏、生石灰:購自寧波鄞州豪龍建材市場。</p><p><b> 2.3 實驗試劑</b></p><p> 酸洗石棉,濃硫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正辛醇,丙酮,濃鹽酸,石油醚,甲基紅,溴甲酚綠,氫氧化鈉
23、,硼酸,五水硫酸銅,硫酸鉀,無水乙醇,無水硫酸鈉,苯酚,檸檬酸鈉,葡聚糖,葡萄糖等化學試劑用于測定平菇子實體的脂肪、蛋白質和總糖含量及平菇栽培料的木質纖維素、脂肪、蛋白質、總糖含量,以上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p><p> 2.4 主要儀器設備</p><p>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大型儀器設備有SW-CJ-5超凈工作臺、HWS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YXQ-75S11高壓滅菌鍋、WMK-02電
24、熱恒溫干燥箱、SC-02離心機、V-1200分光光度計、ZXL智能馬弗爐、FA2004電子天平、DJ-04型中藥粉碎機、HWS-28數顯恒溫水浴鍋、真空抽濾泵、智能電爐、甘蔗蘋果壓榨機、索式抽提裝置、凱氏定氮裝置等。</p><p><b> 3 實驗方法</b></p><p> 3.1 菌種復活與續(xù)代培養(yǎng)</p><p> 配制PDA
25、培養(yǎng)基,制成平板后在高壓滅菌鍋(121℃,1.2個大氣壓)中滅菌30min,放置在無菌條件下冷卻。再用接種環(huán)從斜面培養(yǎng)基中取一小塊母種,接種到PDA培養(yǎng)基上,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基。再按上述的方法,用打孔器從復活培養(yǎng)后的母種中取一塊圓形菌絲塊,植入新的PDA培養(yǎng)基中,在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基。</p><p&g
26、t; 3.2 平菇栽培種的制備</p><p> 將秸稈與18%的米糠,1%的石膏,2%的石灰和1%的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后,加水攪拌均勻,保持含水率在65%左右,即用手抓一把使用正常力量握緊,指縫中有2~3滴水滴下。為防止雜菌感染,可在拌料時添加2~3g的多菌靈。然后將混合培養(yǎng)基置于深度培養(yǎng)罐中(邊裝料邊壓實,并保證下松上緊),裝至瓶肩處即可。蓋緊培養(yǎng)罐的蓋子,將其置于高壓滅菌鍋(121℃,1.2個大氣壓)中滅
27、菌120min。待培養(yǎng)罐冷卻至室溫后,用打孔器從續(xù)代培養(yǎng)好的菌種中取5~6塊圓形菌絲塊,植入培養(yǎng)罐中,并將培養(yǎng)罐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培養(yǎng)基。</p><p> 3.3 食物垃圾培養(yǎng)基的制備</p><p> 目前,我國用于平菇栽培的原料及栽培配方種類較多。參考平菇的傳統(tǒng)栽培配方后,本實驗選用食物垃圾代替玉米芯、棉籽殼等傳統(tǒng)主料,用秸稈
28、、米糠、石膏、石灰和過磷酸鈣作為栽培輔料,并且設置了A、B、C、D、E五個不同的栽培配方來培育平菇,具體配方如表1所示。</p><p> 表1 食物垃圾栽培平菇的培養(yǎng)基配方 (%)</p><p> 將各種培養(yǎng)基材按表1所示的比例進行混合、攪拌后,加入2~3滴0.05%的多菌靈溶液,調節(jié)含水率,使含水率在65%左右。</p><p> 3.4 平菇袋料栽培&
29、lt;/p><p> 將制備好的培養(yǎng)基在高壓滅菌鍋(121℃,1.2個大氣壓)中滅菌120min,待冷卻后將菌種與培養(yǎng)基裝入280mm×75mm×62mm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本實驗中平菇的袋栽播種采用的是層播法,即采用一層培養(yǎng)基一層菌種的方式裝袋接種,并保持每袋中植入的栽培種質量約為培養(yǎng)基質量的15%。裝完袋后,用兩端沾過少量石灰水的棉花塞封住袋口,防止雜菌感染。最后將塑料袋放入恒溫恒濕箱中培養(yǎng),
30、直至菌絲體長滿整個菌袋。</p><p> 在發(fā)菌階段,保持培養(yǎng)箱內的溫度在24~26℃左右,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5%左右,且不進行光照。待菌絲達到生理成熟,促進原基分化時,解開袋口,進行出菇管理。在出菇階段,調節(jié)溫度在13~18℃左右,濕度保持在85%~95%之間,并定期對菇進行光照和通風換氣。隨著子實體的生長,逐漸把袋口拉下挽起,并將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5%~98%,加強光照和通風,待子實體菌蓋邊緣上翹、孢
31、子大量散發(fā),已達七八分成熟時,即可進行采收。</p><p><b> 3.5 指標測定</b></p><p> 木質素和纖維素的測定采用范式測定法,蛋白質的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脂肪的測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總糖的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灰分的測定法采用重量灼燒法[14-19]。具體測定方法見附錄3。</p><p><b> 4
32、結果與分析</b></p><p> 4.1 平菇生長狀況分析</p><p> 平菇的生長條件包括營養(yǎng)、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照等,而碳源、氮源、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是由培養(yǎng)基來提供的,因此,平菇的生長狀況與培養(yǎng)基的組成密切相關[20]。為分析不同培養(yǎng)基上平菇的生長狀況,本實驗在平菇培養(yǎng)前、菌絲體滿袋時以及子實體采收前,對培養(yǎng)基進行拍照(見圖1),并記錄了平菇的營養(yǎng)期與子實體生
33、長期,然后根據第一茬菇的質量計算出一次生物轉化率(子實體鮮重/基質干重×100%)(見表2)。</p><p> 4.1.1 平菇菌絲體生長狀況</p><p> 表2 不同培養(yǎng)基對平菇生長狀況的影響</p><p> 圖1 平菇菌絲體及子實體生長情況</p><p> 實驗中,平菇菌絲體在5組不同配方的培養(yǎng)基上均能正常生長
34、。在栽培的過程中,各組菌種塊自接種2天后就開始萌動,生長出白色菌絲體。最初,菌絲體主要出現(xiàn)在菌袋兩端,這可能是因為兩端空氣流通性較好,氧氣較為充足。之后,菌絲體會慢慢向中間蔓延,并逐日擴展,直到菌絲體長滿整個菌袋。</p><p> 由圖1可知,各培養(yǎng)基上的菌絲體長勢存在差異。A、B、C三組培養(yǎng)基上的菌絲體粗壯、致密、潔白,長勢較好,而D、E組的菌絲體長得較稀疏。分析其原因,這可能與培養(yǎng)基中秸稈的含量有關。秸稈
35、可以起到疏松的作用,增強菌袋內的透氣性,加快菌絲生長,使菌絲粗壯,萌發(fā)力強[21]。在實驗中,A、B、C三組培養(yǎng)基的秸稈含量較多,分別為33%、28%和23%,所以菌袋內通氣性強,平菇菌絲體長勢較好,而D、E兩組秸稈含量只含有18%和13%,菌絲體會因菌袋內空氣流通不暢而供氧不足,活性下降并出現(xiàn)萎縮的現(xiàn)象。由此可知,平菇菌絲體的長勢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培養(yǎng)基中秸稈含量的影響。</p><p> 從表2可看出,不同
36、培養(yǎng)基上平菇的營養(yǎng)生長期也不同。食物垃圾含量為50%的C組營養(yǎng)期最短,只需37天,食物垃圾含量為40%和45%的A組與B組,它們的營養(yǎng)生長期都在45天左右,而D組與E組的營養(yǎng)期較長,尤其是含有60%食物垃圾的E組,需要56天。這說明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的含量不同,菌絲體的長速和滿袋時間也有明顯的差異。研究表明,食物垃圾是一類高含氮量物質,當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含量較少時,菌絲體因營養(yǎng)物質不夠而生長緩慢;當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含量過多時,菌袋內溫度會
37、升高,使菌絲體生長受到抑制[22]。因此,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的含量會影響平菇菌絲體的生長狀況,只有當食物垃圾含量恰當時,平菇的菌絲體才能較快生長。</p><p> 由此可知,平菇菌絲體的生長狀況與培養(yǎng)基組成有關。培養(yǎng)基中秸稈適量增多有利于增強通氣性,從而增加了菌絲體的生長速度。而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含量只有在適宜時,菌絲體才能較好生長,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菌絲體的生長。所以,食物垃圾和秸稈含量分別為50%和23%
38、的C組培養(yǎng)基可能因配比較佳,菌絲生長較好,營養(yǎng)期較其他組而言要短,只有37天。</p><p> 4.1.2 平菇子實體生長狀況</p><p> 菌絲體在培養(yǎng)到第30天左右的時候,培養(yǎng)基表面會出現(xiàn)黃色水珠,部分料面出現(xiàn)瘤狀突起,即平菇原基。經過一定時間后,每一個小突起逐漸伸長、變粗,成為幼小菌柄,菌柄進一步生長發(fā)育后,逐漸形成具有菌柄、菌蓋和菌褶的扇貝狀平菇。</p>
39、<p> 圖1表明,平菇子實體在各組培養(yǎng)基上均能正常生長,但子實體的長勢略有差異。A組、B組和C組子實體的菌蓋直徑為10~14厘米,呈灰白色,菌蓋邊緣較圓整,而D組和E組的子實體菌蓋較小,只有6~11厘米,且因為光照時間太長,基質含水量較低,略有枯萎的現(xiàn)象。</p><p> 如表2所示,各組平菇的子實體生長時間各不相同,C組只需5天,B組和D組都為6天,A、E兩組時間較長,分別為8天和10天。研究
40、表明,培養(yǎng)基的碳、氮含量將影響平菇子實體的生長時間,培養(yǎng)基碳、氮含量過低,不利于菌體蛋白的合成,培養(yǎng)基碳、氮含量過高,則會引起霉菌的大量滋生,不利于平菇子實體的生長[23]。實驗中,A、E兩組子實體生長期相對較長,可能是培養(yǎng)基碳、氮含量不協(xié)調,使得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生長期延長,而B、C、D三組因為培養(yǎng)基的碳氮含量比較適宜,促進了菌絲體的生長,所以子實體的生長時間較短。</p><p> 由表2可知,A、B、C
41、、D、E五組的生物轉化率都與菌絲體的生長速度有關,其中,C組的菌絲體生長速度最快,其生物轉化率最高(P<0.05),而E組菌絲體生長最慢,其生物轉化率也最?。≒<0.05)。這可能是因為菌絲體生長的慢,培養(yǎng)基養(yǎng)分消耗的就多,所積累的養(yǎng)分也就越少,當進入子實體生長期時,供子實體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不足,導致產量下降,平菇的生物轉化率下降。因此,平菇菌絲體的長速越快,其生物轉化率也就越高。</p><p>
42、此外,本實驗中每組平菇的生物轉化率都較低,只有10%~20%。這是由于出菇時管理不當造成的。首先,白天未注意增溫保濕,夜晚未進行通風保濕,這使得溫差不大,不能很好地刺激出菇。其次,在出菇管理階段未加強通風換氣,使得恒溫恒濕箱內溫度高,不透氣。最后,散射光具有誘導早出菇、多出菇的作用,而實驗過程中,沒有控制好光照條件。</p><p> 總之,平菇子實體生長受到培養(yǎng)基碳氮比、菌絲體長速和出菇管理的影響。其中,培養(yǎng)
43、基中碳氮含量起到關鍵性作用。只有在碳氮比例恰當時,才有利于菌體蛋白的合成和子實體的生長,增加平菇的生物轉化率。</p><p> 綜上所述,平菇在以食物垃圾為主料的培養(yǎng)基上能正常生長,但平菇生長狀況會因培養(yǎng)基組成而受到影響。培養(yǎng)基配比不同,碳源、氮源的含量及菌袋內的通氣性也不同,最終使得平菇菌絲體和子實體的生長狀況也存在差異。而平菇的生物轉化率只有在平菇菌絲體和子實體都生長較快、較好,并進行正確的出菇管理后才得
44、以提高。</p><p> 4.2 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分析</p><p> 平菇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一般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纖維素以及鉀、鈉、鈣、鎂等14種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是人體生長所需的物質基礎,調節(jié)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多糖對腫瘤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礦物質可以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等作用;脂肪可以供給熱能,保護皮膚內臟,且能
45、增進食物的口感、飽腹感,具有抗饑餓的作用,但脂肪攝取過量會使其堆積于體內,增加體重,還容易引起動脈硬化或心臟疾病[11,12]。因此,平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的含量是評價其營養(yǎng)價值的一個方面。</p><p> 在生長過程中,平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結構必然受到培養(yǎng)基和栽培條件的影響[24]。因此,本實驗測定了在不同栽培配方下栽培得到的平菇子實體中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并討論了在相同栽培條件下,不
46、同培養(yǎng)基對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實驗結果見表3。</p><p> 表3 平菇子實體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含量(%)</p><p> 由表3可知,B、D組之間和A、E組之間的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C組蛋白質含量最高,達到31.43%,其次是B組和D組,其含量分別為29.05%和28.74%,最后是A組和E組,蛋白質含量達到27.48%和26.91%。研究表明,在平菇生
47、長過程中,碳氮的限制是啟動其次生代謝的關鍵,是子實體生長所需的生理條件。適宜的碳氮比才能使菌絲體較好的生長并合成菌絲蛋白,在生長成熟時扭結形成原基,長出子實體[25]。由此可知,培養(yǎng)基的碳氮比與平菇子實體蛋白質含量有關。實驗中,食物垃圾和秸稈起到了為平菇的生長提供氮源和碳源的作用,而A組培養(yǎng)基的食物垃圾含量最少,秸稈最多,E組培養(yǎng)基的食物垃圾最多,秸稈最少,這都會使培養(yǎng)基因碳氮比不合適而影響平菇吸收營養(yǎng)物質合成蛋白質的能力,進而影響子實
48、體中蛋白質的含量。此外,平菇在降解木質纖維素的同時,還利用了代謝產物來合成蛋白質等物質。所以平菇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還與其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有關。C組平菇很可能因為其長勢較好,菌絲質量高, 所以木質纖維素降解率也高且合成的蛋白質的量也多。</p><p> 子實體總糖含量的差異性分析結果表明,C、D、E組之間的差異性極顯著,P<0.01,A、B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總糖含量最高的是C組、其次
49、是B組和A組,接著是D組,最后是E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栽培配方中添加無機鹽、碳源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物質不能提高食用菌子實體的多糖含量,反而對多糖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6]。據此推斷,培養(yǎng)基中葡萄糖、淀粉等物質過多會不利于子實體中總糖的合成。本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的主要成分是食物垃圾,而食物垃圾中的米飯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D組和E組很可能會因為食物垃圾的含量高而抑制糖類物質的合成,導致子實體中總糖含量較少。此外,培養(yǎng)基中氮源也會影響子實體中
50、總糖的含量。氮源過高將不利于糖類的積累,氮源不足則會影響糖類物質的合成。D、E兩組也可能是因為食物垃圾含量較高,氮源過多,使得子實體中糖類物質積累量降低,而C組培養(yǎng)基氮源合適,有利于總糖的合成。</p><p> 對子實體脂肪含量作顯著性差異分析,統(tǒng)計結果表明,A、B、D、E四組的子實體脂肪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而C組與其他四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其脂肪含量最低。經研究發(fā)現(xiàn),白腐真
51、菌在一般情況下可靠自身來合成脂類,不需要外源脂類作為能源和碳源,但當能源和碳源逐漸被消耗時,甘油成為了其唯一的碳源,它不得不以甘油作為能源來維持自身生長[27]。因此,子實體中脂肪含量會受到培養(yǎng)基中碳源的影響。C組培養(yǎng)基上的平菇很可能是因為生長較快,碳源的消耗速度大于合成的速度,所以不得不用利用甘油來提供所需的能源,維持自身生長,最終使子實體中脂肪的含量降低,而A、B、D、E四組的平菇因培養(yǎng)基內碳源較足,利用甘油的量較少,所以子實體中脂
52、肪含量較高。</p><p> 從子實體灰分含量來看,A、D、E三組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B、C兩組的差異顯著(P<0.05),所以灰分含量C組最高,B組其次,接著是A、D、E組。由于礦質元素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所以實驗組C組栽培得到的子實體灰分含量高很可能是因為在該培養(yǎng)基上平菇吸收礦物質的能力較強。</p><p>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基組成不同,栽培的
53、到的平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成分也會不同。在含50%食物垃圾和23%秸稈的C組培養(yǎng)基上栽培得到的子實體蛋白質、總糖和灰分含量都是最高的,而含有60%食物垃圾和13%秸稈的E組培養(yǎng)基栽培得到的子實體無論是蛋白質、總糖,還是灰分含量都是最低的。這可能和培養(yǎng)基碳源、氮源以及食物垃圾中淀粉和礦物質的含量有關,為進一步確定培養(yǎng)基組成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本實驗對培養(yǎng)基的成分變化進行了分析。</p><p> 4.3 培養(yǎng)基成分
54、變化分析</p><p> 4.3.1 培養(yǎng)基的木質素含量分析</p><p> 木質素是自然界中除了纖維素外的第二大聚合物。是由苯丙烷單元通過醚鍵和碳碳鍵連接而成的聚酚類三維網狀高分子化合物,是農作物秸稈中比纖維素更難降解的成分,其組成單位和空間結構的復雜性決定了降解木質素需要多種木質素酶的協(xié)同作用[28]。而平菇菌絲具有合成木質素酶并把這些酶及時分泌到體外去的能力,這些代謝產物是平
55、菇分解木質素的重要催化劑,為菌絲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胞外木質素酶活性越高,菌株分解能力就越強,這是平菇等木腐菌在進化的選擇壓力下為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形成的重要生理特征[29]。為研究培養(yǎng)基中木質素降解情況對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本實驗對平菇栽培前和栽培后的培養(yǎng)基木質素含量進行了測定,并計算了木質素的降解率,結果如表4和圖2所示。</p><p> 表4 不同栽培組培養(yǎng)基的木質素降解率 (%)</p>
56、<p> 圖2 平菇培養(yǎng)料木質素含量變化</p><p> 不同的碳氮比對胞外酶分泌的影響不同,但大部分酶如漆酶、愈創(chuàng)木酚酶都有較寬的產酶范圍,活性都在一定的范圍內隨著碳氮比的增大而增大,但當到達高峰時,酶活性又會隨著碳氮比的增加而減少[30]。由此可知,碳氮比會影響木質素降解酶的活性,進而影響了木質素的降解率。經分析可知,C、E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C組木質素的降解率最高,達48
57、.80%,而E組的降解率最低,只有27.19%。這說明各組培養(yǎng)基的碳氮比都在平菇木質素降解酶的產酶范圍內,且C組的碳氮比較適宜,更有利于誘導胞外漆酶的產生,促進菌絲體生長,進而加強了平菇的木質素降解能力。而E組與其他組相比,食物垃圾含量最多,秸稈含量最少,致使碳氮不協(xié)調,木質素降解酶活性降低,最終使木質素降解率減小。</p><p> 各實驗組培養(yǎng)基中木質素的降解率與子實體中總糖和脂肪含量存在相關關系。其中,木
58、質素的降解率與子實體中總糖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R2=0.9648)。由于糖類是平菇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平菇在生長時將吸收培養(yǎng)基中大量的碳源用于自身細胞壁的合成??梢酝茢啵举|素降解率越大子實體中總糖的含量越大。實驗中,木質素降解率為38.55%的B組,子實體總糖含量為30.66%;木質素降解率為48.80%的C組,總糖含量為33.25%;而木質素降解率為27.19%的E組,總糖的含量僅有27.68%,由此可見,總糖的含量隨著木質素降解率的
59、增大而增大。因此,平菇降解木質素的能力將影響子實體中總糖的含量。此外,木質素的降解率還與子實體中脂肪含量呈負相關關系(R2=0.9332)。由此可知,平菇在降解木質素的同時,還會利用子實體中的脂肪來為自身的生長提供能量。所以,木質素降解率越大,子實體中脂肪的含量越小。A組木質素降解率為37.50%,子實體脂肪含量為1.49%;C組木質素降解率為48.80%,脂肪含量僅有0.63%;E組木質素降解率為27.19%,脂肪的含量為1.78%,
60、明顯呈現(xiàn)了脂肪含量隨木質素降解率增大而減小的</p><p>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培養(yǎng)基碳氮比將影響木質素降解酶的活性和木質素降解率。而木質素降解率與子實體總糖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與子實體脂肪存在負相關關系。</p><p> 4.3.2 培養(yǎng)基的纖維素含量分析</p><p> 纖維素是植物殘體中最豐富的部分,它是由葡萄糖單元所組成的長鏈狀大分子。常常在一條
61、鏈中含有10000多個葡萄糖分子,其葡萄糖亞基排列緊密有序,形成類似晶體的不透水的網狀結構,以及分子間結合不甚緊密、排列不整齊的區(qū)域,容易與半纖維素、木質素等難分解物質相復合[31]。而平菇具有很強的降解纖維素的能力。在降解時,纖維素酶能降解大分子的纖維素為平菇菌絲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簡單分子形式,纖維素酶的活性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菌絲體對培養(yǎng)基的生物轉化率,從而影響了子實體的生長[30]。為研究纖維素降解率對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本實驗
62、采用范式測定法測定了平菇栽培前后培養(yǎng)基纖維素的含量,結果見表5和圖3。</p><p> 表5 不同栽培組培養(yǎng)基的纖維素降解率 (%)</p><p> 圖3 平菇培養(yǎng)料纖維素含量變化</p><p> 有研究表明,在菌絲生長階段漆酶的分泌量要高于纖維素酶,在出菇階段,漆酶的酶活力幾乎降為零,而子實體細胞壁的形成需要利用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來合成,所以此時纖維素酶
63、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31,32]。由圖3可知,C組培養(yǎng)基的纖維素降解率最高,達31.56%,有顯著差異(P<0.05),而E組降解率最低,達21.26%,極顯著的低于其他四組(P<0.01)。由此推斷,C組平菇很可能因為營養(yǎng)生長期較短,較早地進入子實體生長期進行降解纖維素,再加上各組的栽培時間相差不大,所以造成了最終C組培養(yǎng)基的纖維素降解率要比其他組大。</p><p> 各實驗組培養(yǎng)基中纖維素降解
64、率與子實體蛋白質和總糖的含量也存在正相關關系。(纖維素與蛋白質,R2=0.9619;纖維素與總糖,R2=0.8643)。這說明,平菇在生長時會吸收纖維素降解后得到的小分子物質用來合成子實體中的蛋白質和糖類物質??梢酝茢?,平菇的纖維素降解率越高,其子實體中蛋白質和總糖的合成量也就越高。纖維素降解率為31.56%的C組平菇,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為31.43%,總糖含量為33.25%,纖維素降解率為23.16%的A組平菇,子實體中蛋白質和總糖的
65、含量分別為27.48%和30.39%,因此,隨著平菇纖維素降解率的增加,子實體中蛋白質和總糖的含量也將增加。</p><p> 分析可知,平菇對纖維素的降解能力會影響子實體中蛋白質和總糖的含量,且兩者呈正相關關系,降解率越大,蛋白質和總糖的含量也越大。</p><p> 4.3.3 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含量分析</p><p> 蛋白質在平菇生長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
66、用。一方面,平菇可直接利用培養(yǎng)基中的蛋白質來合成生命所需的物質,如木質素降解酶和纖維素降解酶等,并為自身生長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平菇會利用木質纖維素降解后產生的小分子物質來合成蛋白質等物質為自身生長提供營養(yǎng)[33]。因此,本實驗采用凱氏定氮法對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含量的變化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6和圖4所示。</p><p> 表6 不同栽培組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增加率 (%)</p><p> 圖
67、4 平菇培養(yǎng)料蛋白質含量變化</p><p> 由圖4可知,各組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含量在栽培前后都呈現(xiàn)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這是由于大部分酶會隨著每一潮子實體的成熟出現(xiàn)一個活性峰值,營養(yǎng)生長階段酶活性規(guī)律總體上表現(xiàn)上升趨勢,生殖生長階段則呈下降趨勢,部分酶活性在后期喪失,這導致酶合成的蛋白質也出現(xiàn)相同的趨勢,即先上升后下降[29]。此外,各栽培組的蛋白質增加率分別為19.19%、19.86%、21.32%、19.5
68、8%和18.64%,其中栽培組C蛋白質增加率最高,栽培組E組的增加率最低。這可能是因為C組的培養(yǎng)基比較適合平菇的生長,更有利于平菇吸收利用培養(yǎng)基中的碳源和氮源來合成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從而提高了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含量。</p><p> 對照各組木質素的降解率可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與子實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存在相關關系。其中,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與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R2=0.9850)。由此可知,平菇
69、可以通過自身的分解合成作用將培養(yǎng)基中的氮源轉化為蛋白質。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會隨著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增加率的增大而增多。實驗中,C組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增加率最大,達到21.32%,其子實體中的蛋白質含量也最大,達到31.43%;而E組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增加率最低,只有18.64%,子實體的蛋白質的含量也最低,僅為26.91%,正好呈現(xiàn)了子實體蛋白質含量隨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的增大而增大的趨勢。此外,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與子實體脂肪的含量存在負相關關系(R
70、2=0.9710)。這是因為平菇在碳源不足時會通過分解自身的脂類物質來合成菌絲蛋白質。C組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增加率為21.32%,其子實體中的脂肪的含量為0.63%;而E組培養(yǎng)基的蛋白質增加率為18.64%,脂肪的含量只有1.78%,正好符合了子實體脂肪含量隨著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的增加而增大的規(guī)律。</p><p> 如此看來,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的變化會影響子實體的營養(yǎng)價值。子實體中蛋白質含量隨著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增加率的
71、增大而增多,兩者呈正相關關系,而子實體脂肪的含量變化卻恰恰相反,它會隨著增加率的增大而減少,與培養(yǎng)基蛋白質增加率呈負相關關系。</p><p> 4.3.4 培養(yǎng)基的總糖含量分析</p><p> 糖類物質是平菇生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細胞壁的組成成分,又可作為碳源和氮源為平菇代謝提供能量。本實驗采用苯酚—硫酸法對平培養(yǎng)料在栽培前、原基階段和栽培后三階段的總糖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見
72、表7和圖5。</p><p> 表7 不同栽培組培養(yǎng)基的總糖降解率 (%)</p><p> 圖5 平菇培養(yǎng)料總糖含量變化</p><p> 各組培養(yǎng)基的總糖含量都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糖類是構成平菇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平菇在栽培時將同化培養(yǎng)基中大量的糖類物質用于自身細胞壁的合成。顯著性分析表明,C、E兩組的總糖降低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C
73、組降低率最大,可達58.01%,而E組的降低率最小,僅有49.10%。這說明,平菇在C組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快,細胞分化合成細胞壁的速度較快,而E組的平菇生長較緩慢,細胞分化合成細胞壁的速度較慢。</p><p> 此外,培養(yǎng)基總糖的降解率與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R2=0.8850)。這表明,在子實體生長時,糖類物質可作為能源為平菇合成蛋白質提供能量。C組培養(yǎng)基的總糖降解率最大,達到58.01%,子實體中
74、的蛋白質含量也最大,為31.43%;而E組培養(yǎng)基的總糖降解率最低,只有49.10%,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也最低,僅為26.91%。由此看出,子實體中蛋白質的含量的多少會受到培養(yǎng)基中總糖降解率的影響。</p><p> 因此,培養(yǎng)基中總糖的變化會影響子實體蛋白質的含量,總糖的降解率與子實體蛋白質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p><p> 4.3.5 培養(yǎng)基的脂肪含量分析</p>
75、<p> 脂肪是食物垃圾的成分之一,它可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能源與營養(yǎng),其含量大小是食用菌最重要的營養(yǎng)指標和質量指標之一。本實驗采用索式抽提法對培養(yǎng)基在栽培前、原基階段和栽培后三階段的脂肪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8和圖5所示。</p><p> 表8 不同栽培組培養(yǎng)基的脂肪降解率 (%)</p><p> 圖6 平菇培養(yǎng)料脂肪含量變化</p><p>
76、 實驗中,各組培養(yǎng)基的脂肪含量都呈下降趨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平菇在生長時消耗了培養(yǎng)基內的脂肪,并將其分解供自生生長所用。有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在栽培初期可從培養(yǎng)基中獲得氮源來合成菌體外酶,但當氮源被消耗完時,菌體外酶無法合成,這使得平菇的代謝發(fā)生歧化,進入油脂合成階段。當碳源和能源不足以提供其生長時,白腐真菌會消耗之前積累下來的甘三油脂,來維持自身的生長[27]。由圖6可知,五組培養(yǎng)基中脂肪的含量分別降低42.64%、45.65%、50
77、.15%、37.37%和35.79%。其中,A、B、C三組培養(yǎng)基中脂肪的降解率較多,這很可能是因為培養(yǎng)基中食物垃圾含量較少,碳源偏少,無法滿足子實體生長時所需的能量,所以消耗甘三油脂的量最多。而D、E兩組的食物垃圾含量較多,碳源較多,所以平菇對脂肪的降解量不如其他組多。</p><p> 此外,培養(yǎng)基脂肪的降解率與子實體灰分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R2=0.8581)。由此可知,平菇可通過降解脂肪來獲得能量,并從培
78、養(yǎng)基中吸收礦質元素。因此,脂肪降解率的增大會引起子實體中灰分含量的增加。A組培養(yǎng)基的脂肪降解率為42.64%,子實體中灰分的含量為6.41%;B組培養(yǎng)基的脂肪降解率為45.65%,子實體中的灰分的含量為7.83%,C組培養(yǎng)基的脂肪降解率為50.15%,子實體中的灰分的含量為8.41%,明顯呈現(xiàn)出子實體灰分含量隨著培養(yǎng)基脂肪降解率的增大而增大的趨勢。因此,子實體中灰分的含量與培養(yǎng)基中脂肪的降低率有關。</p><p&g
79、t; 由此可知,培養(yǎng)基的組成不同,其脂肪降解率也存在差異,脂肪的降解率受到培養(yǎng)基中碳源的影響,碳源不足時,平菇分解的脂肪量較多。此外,脂肪的降解率與子實體灰分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降解率越大,子實體灰分含量則越高。</p><p> 4.3.6 培養(yǎng)料的灰分含量分析</p><p> 灰分是指一種物質中的固體無機物的含量,為各種礦物元素的氧化物。平菇有富集礦物質元素的能力,它可通過生理
80、代謝將這些無機離子與多糖、蛋白質等成分相結合而形成有機物,如有機鐵、有機鋅和有機鈣,這樣更有利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礦物質元素[34]。為研究培養(yǎng)基中灰分含量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實驗采用高溫灼燒法對培養(yǎng)基中灰份含量的變化進行了測定,結果如表9和圖7所示。</p><p> 實驗結果表明,灰分增加率的變化趨勢與木質素降解率呈正相關關系(R2=0.9118)。這是由于在栽培的過程中,木質素降解
81、能力越強,培養(yǎng)基自身重量減少的也多,從而導致了灰分的增加率高于其他栽培組。C組木質素降解率為48.80%,培養(yǎng)基中灰分增加率為98.17%,A組木質素降解率為37.50%,灰分增加率為63.53%,而E組的木質素降解率最低,只有27.19%,其培養(yǎng)基中灰分增加率也是最低的,僅有54.11%。因此,木質素的降解率升高,培養(yǎng)基中灰分的增加率也隨之升高。</p><p> 培養(yǎng)基灰分增加率與子實體的蛋白質、總糖、脂肪
82、和灰分都存在相關關系。一方面,灰分增加率與蛋白質、總糖和灰分呈正相關關系,R2分別為0.9264、0.9052和0.8355。這說明平菇在吸收培養(yǎng)基中礦物質的同時也伴隨著蛋白質、總糖和灰分的合成。A組培養(yǎng)基的灰分增加率為63.53%,子實體中含有蛋白質27.48%,總糖30.39%,灰分6.41%;B組培養(yǎng)基的灰分增加率為72.00%,子實體中相應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為29.05%、30.66%和7.83%。顯然,培養(yǎng)基灰分增加率越大,子實體
83、中蛋白質、總糖和灰分的含量也增大。另一方面,灰分增加率與脂肪存在負相關關系(R2=0.9976)。這表明,平菇在吸收利用培養(yǎng)基中礦物質時,會分解利用自身的脂肪。因此,子實體脂肪含量隨著灰分增加率的增大而減小。脂肪含量為1.49%的A組平菇,灰分增加率為63.53%,而脂肪含量為0.63%的C組平菇,灰分增加率為98.17%,這符合了總糖降解率高,子實體脂肪含量少的變化規(guī)律。</p><p> 表9 不同栽培組培
84、養(yǎng)基的灰分增加率 (%)</p><p> 圖7 平菇培養(yǎng)料灰分含量變化</p><p> 各栽培組灰分增加率會因培養(yǎng)基組成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且與子實體蛋白質、總糖和灰分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與子實體脂肪含量存在負相關關系。因此,培養(yǎng)基灰分含量對平菇子實體的營養(yǎng)結構產生影響。</p><p><b> 5 結論</b></p>
85、<p> 本實驗利用不同組成的培養(yǎng)基來栽培平菇,測定子實體中蛋白質、脂肪、總糖和灰分的含量,通過培養(yǎng)基成分的變化來研究培養(yǎng)基組成對平菇子實體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結果表明,培養(yǎng)基組成不同,平菇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也不同,最終使得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也不同。首先,平菇木質素降解率與子實體中總糖的含量存在正相關關系,與子實體中脂肪存在負相關關系,而平菇的纖維素降解率與子實體中蛋白質和總糖含量都存在正相關關系。其次,培養(yǎng)基中蛋白質的增加率和
86、總糖的降解率都與子實體蛋白質含量呈正相關關系。再次,培養(yǎng)基中脂肪的降解率越大,子實體中灰分的含量也越大。最后,培養(yǎng)基中灰分的變化率與子實體的蛋白質、總糖、脂肪和灰分都存在相關性,其中,培養(yǎng)基灰分增加率與子實體灰含量分呈負相關,與其他營養(yǎng)指標呈負相關關系。</p><p><b> 參考文獻</b></p><p> [1] 李鵬,王文杰.我國餐飲廢棄物的利用現(xiàn)狀及
87、飼料化利用前景[J].廣東飼料,2009,18(3):40-41.</p><p> [2] 邱成書,李河.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廢料的香菇栽培試驗[J].江蘇農業(yè)科,2011,39(3):327-328.</p><p> [3] 湯瑛.食物垃圾處理技術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8)21:21-31.</p><p> [4] 卞榮星,戴成吉,張令等.
88、探析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后的飼料化問題[J].飼料廣角,2009,9:26-30.</p><p> [5] 姜虎,李文哲,劉建禹.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問題和對策[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35(6):27-31.</p><p> [6] 李殿殿,李志能,林娟.利用廢棄煙葉栽培糙皮側耳初探[J].食用菌學報,2011,18(4):9-11.</p><p&
89、gt; [7] 汪濤,王曉玲,趙舒武等.中藥廢渣在食用菌培養(yǎng)中的生物轉化再利用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4)871-872.</p><p> [8] Mehmet Colak, Ergun Baysal, Hakan Simsek. Cultiva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on wheat straw and waste tea leaves based comp
90、osts and locally available casing materials Part Ⅲ: Dry matter, protein,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s of Agaricus bisporus[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7, 6(24): 2855-2859.</p><p> [9] Asami Masat
91、o.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using food waste as a medium substrate [J]. Applied Forest Science, 2004, 13(2): 123-128.</p><p> [10] 何培新.野生蕈菌生物學特性與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157.</p><p>
92、 [11] 趙爽,劉宇,殷貝貝等.19個平菇品種子實體蛋白質和多糖含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1,39(19):11405—11406</p><p> [12] 陳潔輝.平菇菌絲體與子實體營養(yǎng)成分的分析比較[J].生物學雜志,2011,28(3):94-96.</p><p> [13] 趙超,高兆銀,劉美珍.不同配方蔗渣培養(yǎng)基對平菇纖維素酶活性和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
93、學科,2010,1:31-34.</p><p> [14] GB/T20805—2006.飼料中酸性洗滌木質素(ADL)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15] GB/T6434—2006.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測定.過濾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16] GB/T5009.5—1985.食品
94、中蛋白質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5.</p><p> [17] GB/T6438—2007.飼料中粗灰分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p><p> [18] GB/T15672—2009.食用菌中總糖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p><p> [19] GB/T6433—2006.飼料中粗脂肪的測
95、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p><p> [20] 崔久龍.平菇的塑料袋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2010,12:126.</p><p> [21] 張玉龍,石文平,王承祿等.不同培養(yǎng)基對黑木耳菌絲生長的影響[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9,5:46-47.</p><p> [22] 王振河,武模戈,董自梅等.不同碳氮源對平菇菌株新83
96、1菌絲生長的影響[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7,46(1):91-93.</p><p> [23] 雷錦桂,翁伯琦,江枝和等.栽培料的碳氮比對豬肚菇子實體蛋白質營養(yǎng)評價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43(6):140-143.</p><p> [24] 覃寶山,覃勇榮,劉倩等.板栗苞殼栽培的平菇和秀珍菇主要營養(yǎng)成分分析[J].浙江農業(yè)學科.2009,37(12):81-
97、83.</p><p> [25] 王愛杰,許修宏,孔德勇等.培養(yǎng)料不同碳氮比對雙孢蘑菇栽培的影響[J].中國生態(tài)學會微生物生態(tài)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0,52-55.</p><p> [26] 陳謙等.紫莖澤蘭對平菇產量及主要營養(yǎng)成份含量影響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2009,46(4):1188-1192.</p><p>
98、[27] Hu Chang-qing, Zhang Li-lin, Huang Mei-ying, Xiong Shang-ling. Effects of Material Physical Properties on White-rot Fungi Mycelial Growth[J].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09, 10(5): 26-29.</p><p&
99、gt; [28] 梁軍鋒,趙潤等.碳氮比對復合木質素降解菌產酶活力和木質素降解能力的影響[J].中國飼料.2010,14:23-25.</p><p> [29] 李衛(wèi)欣,賈素巧,姚太梅.猴頭菌液體培養(yǎng)木質素酶的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2010,3:314-315.</p><p> [30] 趙潤等.碳氮比對復合木質素降解菌產酶活力和木質素降解能力的影響[J].中國飼料.2010,
100、14:23-25.</p><p> [31] 李曉博,李曉,李玉等.雙孢蘑菇生產中木質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降解及利用研究[J].食用菌.2009,2:6-8.</p><p> [32] 姜性堅,王春暉,彭運祥等.5個姬菇菌株不同生長階段漆酶及纖維素酶活力測定[J].食用菌.2010,6:9-110.</p><p> [33] 許云賀,張莉力,曹新民等.
101、秸稈利用中白腐真菌的作用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 2008,36(34):15172-15173.</p><p> [34] 殷蓓蓓.姬松茸深層發(fā)酵富集礦物質元素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08.</p><p><b> 致 謝</b></p><p> 本論文是在我的指導老師胡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教導下完成的。從論文的選題,實
102、驗方案的設計,到結果分析和論文的撰寫,無不傾注了胡老師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審閱全文,對細節(jié)進行修改,并為我提供了許多中肯而且寶貴的意見,我才能順利地完成論文。在這過程中,胡老師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影響著我,他不僅教會了我基本的研究方法,還使我明白了許多待人接物與為人處事的道理。在此謹向胡老師致以我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p><p> 本論文
103、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各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感謝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我的朋友和一起做過實驗的可愛的同學們,正是你們給予我極大的鼓勵,對我的論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才能解除每一個難題,攻克一個個難關。</p><p> 最后,再次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表示感謝!同時向參加論文評閱、評議及答辯組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p><p> 附錄3
104、指標測定方法</p><p> 飼料中酸性洗滌木質素測定的國標規(guī)定方法GB/T20805—2006</p><p><b> 1 原理</b></p><p> 植物性飼料經酸性洗滌劑處理,剩余的殘渣為酸性洗滌纖維,其中包括纖維素、木質素和硅酸鹽。酸性洗滌纖維經12mol/L硫酸處理后的殘渣為木質素和硅酸鹽,從酸性洗滌纖維值中減去12mo
105、l/L硫酸處理后的殘渣為飼料的纖維素含量。將12mol/L硫酸處理后的殘渣灰化,在灰化過程中逸出的部分為酸性洗滌木質素(ADL)的含量。</p><p> I 酸性洗滌纖維(ADF)是利用酸性洗滌劑進一步去除飼料中的脂肪、淀粉、蛋白質、糖類和半纖維素而剩余的物質,包括纖維素和木質素。</p><p> II 酸洗木質素(ADL)是利用12mol/L硫酸進一步去除ADF中的纖維素成分而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ⅱ—培養(yǎng)基組成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ⅱ—培養(yǎng)基組成對子實體營養(yǎng)結構的影響[任務書]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畢業(yè)論文】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金針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畢業(yè)論文】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金針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任務書]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金針菇的研究ⅰ—培養(yǎng)基組成對栽培效果的影響[任務書]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ⅲ—炭氮比對栽培效果的影響【畢業(yè)論文】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畢業(yè)論文】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猚n比對栽培效果的影響[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畢業(yè)論文】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ⅲ—碳、氮比對栽培效果的影響[任務書]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平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任務書]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開題報告]
- 利用食物垃圾袋料栽培鳳尾菇的研究ⅳ—菌種添加比例的探討[任務書]
- 平菇栽培.畢業(yè)論文
- 金福菇栽培培養(yǎng)基的優(yōu)化研究
- 營養(yǎng)因子變化對真姬菇子實體發(fā)育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