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處理與基礎設計畢業(yè)論文--住宅樓地基處理與基礎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膅蒆蟻衿膁蒅螄膄肇蒄袆羇莆蒃薆膂節(jié)蒂蚈羅膈薁螀膁肄薀袃羃莂薀薂螆羋蕿螅羂芄薈袇裊膀薇薇肀肆薆蠆袃蒞薅螁肈芁蚅袃袁膇蚄薃肇肅蚃蚅衿蒁螞袈肅莇蟻羀羈芃蝕蝕膃腿芇螂羆肅芆襖膂莄芅薄羄芀莄蚆膀膆莃蝿羃肂莂羈螅蒀莂蟻肁莆莁螃襖節(jié)莀裊聿膈荿薅袂肄蒈蚇肇莃蕆蝿袀艿蒆袂肆膅蒆蟻衿膁蒅螄膄肇蒄袆羇莆蒃薆膂節(jié)蒂蚈羅膈薁螀膁肄薀袃羃莂薀薂螆羋蕿螅羂芄薈袇裊膀薇薇肀肆薆蠆袃蒞薅螁肈芁蚅袃袁膇蚄薃肇肅蚃蚅衿蒁螞袈肅莇蟻羀羈芃蝕蝕膃腿芇螂羆肅

2、芆襖膂莄芅薄羄芀莄蚆膀膆莃蝿羃肂莂羈螅蒀莂蟻肁莆莁螃襖節(jié)莀裊聿膈荿薅袂肄蒈蚇肇莃蕆蝿袀艿蒆袂肆膅蒆蟻衿膁蒅螄膄肇蒄袆羇莆蒃薆膂節(jié)蒂蚈羅膈薁螀膁肄薀袃羃莂薀薂螆羋蕿螅羂芄薈袇裊膀薇薇肀肆薆蠆袃蒞薅螁肈芁蚅袃袁膇蚄薃肇肅蚃蚅衿蒁螞袈肅莇蟻羀羈芃蝕蝕膃腿芇螂羆肅芆襖膂莄芅薄羄芀莄蚆膀膆莃蝿羃肂莂羈螅蒀莂蟻肁莆莁螃襖節(jié)莀裊聿膈荿薅袂肄蒈蚇肇莃蕆蝿袀艿蒆袂肆膅蒆蟻衿膁蒅螄膄肇蒄袆羇莆蒃薆膂節(jié)蒂蚈羅膈薁螀膁肄薀袃羃莂薀薂螆羋蕿螅羂芄薈袇裊膀薇薇肀肆

3、薆蠆袃蒞薅螁肈芁蚅袃袁膇蚄薃肇肅蚃蚅衿蒁螞袈肅莇蟻羀羈芃蝕蝕膃腿芇螂羆肅芆襖膂莄芅薄羄芀莄蚆膀膆莃蝿羃肂莂羈螅蒀莂蟻肁莆莁螃襖節(jié)莀裊聿膈荿薅袂</p><p>  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p><p><b>  二○一○年六月十日</b></p><p>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p><p>  二、起止日期 2

4、010 年 3 月 29日 至 2010 年 6 月 18日</p><p><b>  三、主要任務與要求</b></p><p> ?、偻ㄟ^對焦作中華翰苑地質條件及攪拌樁復合地基的作用特點、加固機理的分析,討論了CFG樁復合地基在本地區(qū)軟土加固的適用性及應用發(fā)展前景;</p><p> ?、谕ㄟ^荷載計算,設計出該工程的地基處理??偨YCFG

5、樁復合地基施工、設計的技術成果及工程實際應用情況,對設計與施工提出一些可供實際工程應用的建議;</p><p> ?、劢Y合中華翰苑6#住宅樓工程軟基處理方案的設計和加固效果的分析,說明在本地區(qū)建造多層建筑時采用CFG樁復合地基作為基礎是經濟合理的。</p><p> ?、芙Y合材料設計出筏板基礎的各項參數</p><p>  指導教師: 職稱:

6、 </p><p>  院 領 導: 簽字(蓋章)</p><p><b>  年 月 日</b></p><p><b>  摘 要</b></p><p>  隨著我國近年來的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CFG樁復合地基技術在軟土地基處理方面得到了越來

7、越廣泛的應用,并出現了很多理論和計算方法。但是由于影響CFG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的不確定因素多、問題復雜且難度大,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深入,使理論計算與工程實際存有較大差異,并且造成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的安全隱患或浪費,因此有必要對CFG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進行進一步研究,使理論研究與實際相吻合并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目的。</p><p>  本文以中華翰苑6#住宅樓樓為實例,介紹CFG樁加固軟土的機

8、理和復合地基的受力性狀,概括CFG樁復合地基設計和計算的基本理論,利用這一原理,分析了樁體模量、樁長、置換率等對CFG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的影響;說明了CFG樁在該地區(qū)進行地基處理的適用性和推廣普及的可行性。</p><p>  關鍵詞:CFG樁;復合地基;筏板基礎;地基處理</p><p><b>  Abstract </b></p><p>

9、;  With China's recent economic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 soft soil treatment has been more widely used, 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However,

10、 due to impact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lements of uncertainty, the problem is complex and difficult, it is not en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t, so th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ngi

11、neering there a big difference and resulte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p><p><b>  目 錄</b></p><p><b>  第一章 緒 論1</b></p><p>  1.1 問題的提出1</p><p> 

12、 1.2 常用地基處理技術1</p><p>  1.2.1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1</p><p>  1.2.2 地基處理設計方案選擇1</p><p>  1.3 CFG 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現狀7</p><p>  1.4研究目的及意義8</p><p>  1.5 本設計的主要工作與設計思路10&l

13、t;/p><p>  1.5.1 設計內容10</p><p>  1.5.2 設計思路11</p><p>  第二章 原始資料12</p><p>  2.1工程概況12</p><p>  2.2工程勘察情況12</p><p>  2.2.1 勘察目的與任務12</p>

14、;<p>  2.2.2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確定13</p><p>  2.2.3勘察工程布置13</p><p>  2.2.4勘探測試及取土方法簡述13</p><p>  2.2.5勘察工作完成情況14</p><p>  2.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15</p><p>  2.3.1地形、地貌

15、及地質構造條件15</p><p>  2.3.2水文地質條件15</p><p>  2.3.3場地土凍結深度15</p><p>  2.3.4不良地質作用16</p><p>  2.3.5地下水腐蝕性評價16</p><p>  2.3.6 活動斷裂影響16</p><p>

16、  2.3.7 場地地震效應評價16</p><p>  2.4現場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17</p><p>  2.4.1巖土參數的分析與選用17</p><p>  2.4.2.各層土承載力特征值及壓縮性評價19</p><p>  2.4.3各土層樁基參數20</p><p>  第三章 筏板基礎設計2

17、3</p><p>  3.1基礎概述23</p><p>  3.2筏板基礎的類型25</p><p>  3.3筏板基礎的結構設計26</p><p>  3.4筏板基礎平面尺寸確定27</p><p>  3.4.1筏板厚度27</p><p>  3.4.2筏板基礎埋深及承載力

18、的確定27</p><p>  3.4.3筏板配筋27</p><p>  3.4.4 筏板的平面尺寸28</p><p>  3.4.5天然筏板基礎的變形計算29</p><p>  3.4.6筏板平面尺寸演算30</p><p>  3.5筏板基礎抗浮錨桿的設置33</p><p&g

19、t;  3.6筏板基礎的施工與監(jiān)測34</p><p>  3.6.1筏板基礎的施工34</p><p>  3.6.2筏板基礎的監(jiān)測35</p><p>  第四章 CFG樁復合地基設計36</p><p>  4.1特點和適用范圍36</p><p>  4.2 CFG樁及其復合地基知識概述36<

20、/p><p>  4.3CFG樁復合地基加固機理37</p><p>  4.3.1 CFG樁加固機理37</p><p>  4.3.2設置褥墊層的基本原理37</p><p>  4.4施工準備38</p><p>  4.4.1技術準備38</p><p>  4.4.2施工機具及材

21、料準備39</p><p>  4.4.3消防設施準備39</p><p>  4.4.4樁基施工工藝流程40</p><p>  4.4.5樁基施工過程40</p><p>  4.4.6提鉆、壓灌、成樁42</p><p>  4.4.7挖土、樁頭的鑿除42</p><p>  

22、4.4.8CFG樁技術要求及質量控制要點43</p><p>  4.4.9現場紀錄要求及注意事項46</p><p>  4.4.10復合地基設計與參數確定46</p><p>  4.4.11 CFG樁設計47</p><p>  4.5施工質量控制50</p><p>  4.5.1施工監(jiān)測50<

23、;/p><p>  4.5.2逐樁靜壓50</p><p>  4.5.3靜壓振拔技術50</p><p>  4.5.4大直徑預制樁尖的采用50</p><p>  4.6.質量檢驗50</p><p>  4.6.1樁間土檢驗50</p><p>  4.6.2單樁和復合地基檢驗51

24、</p><p>  4.6.3.常見問題及施工措施51</p><p><b>  第五章 結論53</b></p><p><b>  參考文獻54</b></p><p><b>  致 謝56</b></p><p><b> 

25、 第一章 緒 論</b></p><p><b>  1.1 問題的提出</b></p><p>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多高層建筑蓬勃發(fā)展,大量建筑不可避免的會建在一些軟土地層,然而由于軟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壓縮性強、承載能力低等特點,使得在地基填土和建筑自重作用下,會出現不均勻沉降、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滲流等地基問題。當天然地基不能

26、滿足建筑物要求時,需要采用各種地基處理措施,形成人工地基以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的各種要求,保證其安全與正常使用。結合實際工程地質等條件,選出最優(yōu)的地基處理方案。</p><p>  1.2 常用地基處理技術</p><p>  1.2.1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p><p>  地基處理方法的分類多種多樣,如按時間可分為臨時處理和永久處理,按處理深度可分為淺層處理和深層

27、處理,按土層對象可分為砂性土處理和粘性土處理、飽和土處理和非飽和土處理,也可按照地基處理的作用機理進行分類,它體現了各種處理方法的主要特點,如表1-1所示。表中所列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法都是根據各種軟弱土的特點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使用時必須注意每種處理方法的適用范圍。</p><p>  地基處理的基本方法,無非是置換、夯實、擠密、排水、膠結、加筋和熱學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基處理的效果。如碎石樁具有置換、擠密、排

28、水和加筋的多重作用;石灰樁又擠密又吸水,吸水后又進一步擠密等,因而一種處理方法可能具有多種處理效果。</p><p>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適用范圍,如表1-2所示。</p><p>  1.2.2 地基處理設計方案選擇</p><p>  對建造在軟弱地基上的工程,在進行設計前,首先應進行調查研究,其內容如下:</p><p>

29、<b> ?、俳Y構條件</b></p><p>  建筑物的體型、剛度、結構受力體系、建筑材料和使用要求、分布和種類;基礎類型、布置和埋深;基底壓力、天然地基承載力、穩(wěn)定安全系數和變形允許值。</p><p><b> ?、诘鼗鶙l件</b></p><p>  地形及地質成因、地基成層狀況;軟弱土層厚度、不均勻性和分布范圍

30、;持力層位置狀況;地下水情況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學性質。</p><p>  各種軟弱地基的性狀是不同的,現場地質條件的不同也是多變的,即使同一種土質條件,也可能有多種地基處理方案。</p><p><b> ?、?環(huán)境影響</b></p><p>  在地基處理施工中應考慮對場地的影響。如采用強夯法和砂樁擠密法等施工時,振動和噪音對鄰近建筑物和

31、居民產生影響和干擾;采用堆載預壓法時,將會有大量土方運進輸出,既要有堆放場地,又不能妨礙交通;采用石灰樁或灌注漿法時,有時會污染周圍環(huán)境??傊┕r對場地的環(huán)境影響不是絕對的,應慎重對待,妥善處理。</p><p><b> ?、?施工條件</b></p><p>  a用地條件 如施工時占地較多,施工雖較方便,但有時卻會影響工程造價。</p>&l

32、t;p>  b工期 從施工觀點看,工期不宜太緊,這樣可有條件選擇施工方法,從而使其在施工期間的地基穩(wěn)定性增大。但有時工程要求縮短工期,早日完工投產使用,這樣就限制了某些地基處理方法的采用。</p><p>  c 工程用料 盡可能就地取材,如當地產礦,就應考慮采用礦墊層或擠密砂樁等方案的可能性;如石料供應,就應考慮采用碎石樁或碎石墊層等方案。</p><p>  d 其它條件

33、如施工機械的有無、施工難易程度、施工管理質量控制、管理水平和工程造價等因素也是采用何種地基處理方案的關鍵因素。</p><p>  地基處理方案的確定可按下列步驟進行:</p><p>  a 搜集詳細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地基基礎的設計資料。</p><p>  b 根據結構類型、荷載大小及使用要求,結合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土質條件、地下水特征、周圍環(huán)境和相鄰建筑

34、物等因素,初步選定幾種可供考慮的地基處理方案。另外,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時,應同時考慮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的共同作用;也可選用加強結構措施和處理地基相結合的方案。</p><p>  c 對初步選定的各種地基處理方案,分別從處理效果、材料來源及消耗、機具條件、施工進度、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進行認真的技術經濟分析和對比。根據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等原則,選擇最佳的處理方法。但每一種處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局限性和

35、優(yōu)缺點,沒有一種地基處理方法是萬能的,因此也可選擇兩種或多種地基處理方法組成的綜合處理方案。</p><p>  d 對已選定的地基處理方法,應按建筑物重要性和場地復雜程度,可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相應的現場試驗和實驗施工,并進行必要的測試以檢驗設計參數和處理效果。如達不到設計要求,應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或修改設計。各種地基處理方法的主要適用范圍和加固效果。</p><p>  表1-1 地

36、基處理方法的分類表</p><p>  表1-2 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原理、作用及適用范圍</p><p><b>  續(xù)表1-2</b></p><p>  表1-3 各種地基處理方法的主要適用范圍和加固效果</p><p>  *表示可以采用此法。</p><p>  1.3 CFG 樁復合地基

37、處理技術現狀</p><p>  CFG 樁復合地基是一種新的地基處理技術, CFG 樁復合地基試驗研究是建設部“七五”計劃課題 , 于 1988 年立題進行試驗研究 , 并應用于工程實踐, CFG 樁復合地基試驗研究成果于 1992 年由建設部組織鑒定 , 專家們認為:該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CFG 樁復合地基成套技術, 1994 年被建設部列為全國重點推廣項目 ,1997 年被視為國家級工法,并列入國家行業(yè)

38、標準《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目前 , 該技術已在全國 23 個省市推廣使用 , 據不完全統(tǒng)計 , 已有 1000 多個工程使用該技術, CFG 樁由于在樁體材料中加入工業(yè)廢料粉煤灰 , 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 , 又達到料廢物利用的目的 , 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CFG 樁樁體不配筋 , 又充分發(fā)揮了樁間土的承載力 , 與普通混凝土樁相比 , 所需樁數較少 , 其造價一般只有樁基的 1/3 ~ 1/2, 工程造價也低廉 , 值得重

39、點推廣。 </p><p>  隨著 CFG 樁復合地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及應用 , 特別是近幾年的發(fā)展, CFG 樁復合地基技術在我國的基本建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建筑到道路、煤礦均得到普遍應用。特別是近幾年,該技術在北方地區(qū)的高層建筑地基處理中得到應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 300 余棟高層建筑地基處理采用了 CFG 樁加固技術。因此,近年來,對 CFG 樁復合地基各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①關于 CFG

40、 樁復合地基工程特性的研究, 閻明禮 教授和張東剛高工做了大量的試驗工作,總結了其工程特性;②關于 CFG 樁復合地基的設計,趙其華、李建光提出了沉降量和承載力雙重控制的 CFG 樁復合地基的設計思想;③關于 CFG 樁樁體材料特性的試驗研究方面,范云、汪英珍通過對 CFG 樁樁體材料的室內配比試驗,獲得了不同配比條件下樁體材料強度變化規(guī)律,提出了 CFG 樁樁體材料配比是應遵循的某些原則和方法;④關于 CFG 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方面,

41、張晶、李斌等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通過對工程上較軟弱土層進行復合地基處理后的靜載試驗結果,分析了 CFG 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并對單樁、樁土復合、樁間土、等不同的復合地基試驗結</p><p>  每一種地基基礎處理方法,都有其使用的地質條件和范圍,以及特定的施工方法,在不同的條件下,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都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CFG 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質量容易控制及工程造價低廉等特點,因

42、此,目前已成為鄭州地區(qū)高層建筑中主要的地基處理技術之一;但是,由于鄭州地區(qū)地質條件差別很大,以及周圍環(huán)境條件的不同,近幾年來施工中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有些導致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以研究,為以后工程提供經驗,防患于未然;設計、施工方法的正確與否,關系到工程的安全、造價的高低、工期的長短??偨Y工程經驗,就是為了保證安全、提高質量、縮短工期、節(jié)約投資,創(chuàng)建優(yōu)質工程。</p><p>  1.4研究

43、目的及意義</p><p>  地基處理的恰當與否,不僅影響工程的造價,而且影響工程的安危,它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投資和進度,其重要性己愈來愈多地被人們所認識。尤其在軟土地區(qū),地基處理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大量的工程實踐結果表明,水泥土攪拌樁技術在軟土地基中的應用,可有效地提高軟土的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的沉降量,而且該技術成本相對低廉,施工速度較快,具有獨特的技術和經濟優(yōu)勢。</p><p>

44、;  粉煤灰樁加固軟土地基技術是以粉煤灰為主摻入適量的水泥等組成膠結材料,與碎石、卵石、砂等骨料拌合形成粉煤灰混凝土樁(CFG樁)。研究結果表明:摻入合適的外加劑后,粉煤灰用量最高可占總膠結材料重量的80%。其無側限抗壓強度應穩(wěn)定在1.5MPa以上。該粉煤灰混凝土可用于軟土地基加固處理,處理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顯著提高,處理后的地基沉降量明顯減少,能滿足一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道路地基的承載力要求。</p><p> 

45、 試點工程表明,用粉煤灰混凝土沉管灌注樁處理軟土地基,形成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可提高至原地基承載力的3倍以上。在民用建筑上與普通砼沉管灌注樁基礎相比,其綜合基礎處理費用可節(jié)省約30%,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在省內高速公路的軟基上應用,在相同條件下,用粉煤灰樁加固軟土地基比采用水泥攪拌樁節(jié)省15~20%的造價,較好地解決了公路上高填方路基及橋頭跳車的難題。粉煤灰的應用是一項變廢為寶、利國利民的事業(y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粉煤灰樁復合地基的研究為我

46、國沿海地區(qū)普遍存在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開拓應用空間。</p><p>  本文以中華翰苑6#住宅樓為實例,介紹筏板基礎,CFG樁加固地基的機理和復合地基的受力性狀,概括CFG樁復合地基設計和計算的基本理論,利用這一原理,分析了樁體模量、樁長、置換率等對CFG樁復合地基承載性狀的影響;說明了CFG樁在該地區(qū)軟土加固的適用性和推廣普及的可行性.</p><p>  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工程建設需求

47、時,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是其中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地基處理的目的就是利用換填、夯實、擠密、排水、膠結、加筋和熱學等方法,對地基土進行加固,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提高地基的抗剪強度、降低地基的壓縮性、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改善地基的動力特性、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等。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很多,根據加固機理可以分為密實法、置換法、復合地基法、加筋法及灌漿等。各種地基處理方法都有自己的加固原理及適用范圍。 CFG樁復合地

48、基作為一種高粘結強度樁復合地基,是由CFG樁、樁間土和褥墊層組成的新型復合地基形式,樁、樁間土通過褥墊層與基礎相連接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具有適用性廣、承載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簡便工期短、造價低廉等技術優(yōu)點,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展最快的一種方法、受到用戶的歡迎,目前已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p><p>  CFG樁復合地基具有不同于其它復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其樁長可以從幾米到20多米,并且可全樁長發(fā)揮樁的側阻力,

49、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可在40%~75%之間變化,使得復合地基承載力提高幅度大并具有很大的可調性。就基礎形式而言,CFG樁既可適用于條形基礎、獨立基礎,也可用于筏基和箱形基礎。就土性而言,CFG樁可用于填土、飽和及非飽和粘性土,既可用于擠密效果好的土,又可用于擠密效果差的土。CFG(?)像剛性樁一樣,可全樁長發(fā)揮側阻,樁落在好的土層上時,具有明顯的端承作用。CFG樁是一個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將沿著樁體向上排出,對減少因孔壓消散太

50、慢引起地面隆起和增加樁間的密實度有利。此外CFG樁復合地基具有時間效應,施工結束后,隨著恢復期的增長,結構強度的恢復、樁間土承載力會有所增加。</p><p>  CFG樁設計前需要具備場地工程勘察及建筑結構方面的資料,并需根據場地基底土、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物結構布置及荷載傳遞、地基處理的目的來綜合考慮采用的施工設備和工藝。 CFG樁復合地基設計主要確定樁長、樁徑、樁間距、樁體強度、褥墊層厚度及材料等6個設計參數。一

51、般采用大樁距、大樁長的設計原則,并且樁端要位于土的相對硬層上。樁長是CFG樁復合地基設計時首先要確定的參數,它取決于建筑物對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土質條件和設備能力等因素。樁間距應根據設計要求的復合地基承載力、土的性質、施工工藝等確定,宜取3~5倍樁徑。樁體配比原則上按樁體強度控制,并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樁頂與基礎之間必須設置褥墊層,褥墊層厚度宜取10~30cm,當樁徑大和樁間距大時褥墊層厚度宜取高值。褥墊層材料宜用粗砂、中砂、碎石、級配砂

52、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mm。CFG樁可只在基礎范圍內布置。樁徑取決于所采用的成樁設備,樁徑宜取350~600mm。 本文綜合介紹CFG樁設計方法、優(yōu)越性,說明針對具體工程設計時存在的問題,最后以實例重點闡述在具體工程設計中對CFG樁的應用研究。</p><p>  1.5 本設計的主要工作與設計思路</p><p>  1.5.1 設計內容</p><p>  本

53、文的編寫是通過中華翰苑6#住宅樓地質資料的收集和相關參考文獻的學習、總結,深入了解筏板基礎和CFG樁的加固機理,樁型設計和施工工藝等。一方面為今后有關這類復合地基的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參考依據;另一方面更能推動該地區(qū)地基處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供建議。 </p><p>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p><p> ?、?有關地基處理技術文獻綜述</p><

54、p>  地基處理技術種類繁多,所以關于地基處理技術方面的論文也非常豐富。通過收集和整理這方面的資料,發(fā)現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是及其缺乏的。</p><p> ?、?了解CFG樁的理論、方法</p><p>  設計的內容是指關于復合地基的基本特性,CFG樁地基承載力的確定、地基沉降計算,復合地基靜載試驗等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等。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理論學習,對地基處理有所深入和提高。<

55、/p><p>  1.5.2 設計思路</p><p> ?、偻ㄟ^對焦作中華翰苑地質條件及攪拌樁復合地基的作用特點、加固機理的分析,討論了CFG樁復合地基在本地區(qū)軟土加固的適用性及應用發(fā)展前景;</p><p>  ②通過荷載計算,設計出該工程的地基處理??偨YCFG樁復合地基施工、設計的技術成果及工程實際應用情況,對設計與施工提出一些可供實際工程應用的建議;</p

56、><p>  ③結合中華翰苑6#住宅樓工程軟基處理方案的設計和加固效果的分析,說明在本地區(qū)建造多層建筑時采用CFG樁復合地基作為基礎是經濟合理的。</p><p> ?、芙Y合材料設計出筏板基礎的各項參數。</p><p>  第二章 工程地質條件</p><p><b>  2.1工程概況</b></p>&l

57、t;p>  受焦作市駿利置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的委托,焦作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院承擔其擬建的中華新天地商住區(qū)(一期)詳勘階段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p><p>  擬建工程位于高新區(qū)神州路與凱旋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南李萬村東,北臨世紀大道。本次勘察包括3號樓,4號樓,5號樓,6號樓,7號樓,8號樓,9號樓,10號樓,12號樓,13號樓,14號樓,及15號樓共12棟住宅樓,所有住宅樓高均為11層,擬定地下室一層,擬采用框

58、剪結構,筏板基礎,基礎尺寸及埋深待定。各建筑物室內外高差為0.30m,擬建建筑物為6#住宅樓,擬建建筑物尺寸為:51.0×14.0m室外設計標高為 93.10m,地上層數為11層,地下室1層</p><p><b>  2.2工程勘察情況</b></p><p>  2.2.1 勘察目的與任務</p><p>  本次勘察集初勘及詳勘

59、一次性進行,目的是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詳細的地質資料和巖土工程參數,對基礎設計和施工提車建議。主要任務為:</p><p>  查明工程場地的巖性、時代成因及空間分布特征,提供設計所需的各層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并對基礎影響深度內的承載力和變形特征進行評價。</p><p>  查明工程場地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分布范圍及其對場地的穩(wěn)定性影響,預測其發(fā)展趨勢,并提出防治措施及有關技術參數

60、。</p><p>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含水類型等,評價地下水對基礎設計施工的影響及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p><p>  查明場地有無濕陷性及濕陷涂層厚度,確定場地濕陷類型及濕陷等級。</p><p>  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p><p>  判定場地土類型及建筑場地類別,提供有關抗震設計參數,對其地震效

61、應進行評價。</p><p>  對天然地基的適宜性進行評價。當天然地基不能滿足時,論證采用復合地基及樁基的可能性并提出具體方案。</p><p>  提出影響工程施工的不利地質因素,并對工程設計和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p><p>  2.2.2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確定</p><p>  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20

62、01)第3.1節(jié),結合工程特征及場地地質條件,確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二級,綜合確定其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按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第3.0.1條確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第3.1.1條確定本工程為丙類建筑。</p><p>  2.2.3勘察工程布置</p><p>&l

63、t;b>  勘察工作布置</b></p><p>  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結合建筑物特征,勘探點位置沿建筑物角點及周邊布置,個別住宅樓為網格布置。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孔78孔。</p><p> ?、倏碧近c間距: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50021-2001)第4.1.15條及4.9.2條,確定高層建筑物孔間距12——25米。</p&

64、gt;<p> ?、诳碧近c深度:勘探孔深度的確定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4.1.18條、第4.1.19條,主要考慮滿足天然地基及復合地基評價的要求,確定本工程的11層住宅樓控制性勘探孔深30.0米,一般性勘探孔深25.0米。</p><p>  2.2.4勘探測試及取土方法簡述</p><p>  為準確測定有關巖土參數及相關勘察評價指標,以針對

65、性、實用性為原則,綜合采用鉆探、標貫、室內試驗等多種勘察手段開展本次勘察工作。</p><p><b>  鉆探</b></p><p>  采用DPP-100型車裝鉆機進行施工,目的是查明地層結構及分布規(guī)律,回轉鉆進,粘性土巖芯采取率不低于90%,并觀察記錄各土層宏觀特征,通過對不同深度的土體采樣分析試驗,確定地基土承載力及其物理力學性質指標。</p>

66、<p><b>  標準貫入試驗</b></p><p>  標準貫入試驗采用¢42鉆桿,63.5KG標準重錘,自由落體法進行試驗,主要用于確定地基土承載力等。</p><p><b>  室內試驗</b></p><p>  根據本工程存在巖土工程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室內試驗。通過室內試驗,確定地基土的有關物理

67、力學性質指標,為巖土工程綜合評價提供依據:</p><p>  一般物理性質指標實驗:測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質指標,用來判定土的物理性質。</p><p>  中壓固結試驗:用來判定土的壓縮性,測定各層土不同壓力下的孔隙比、壓縮模量、壓縮系數等變形參數。</p><p>  三軸壓縮試驗(不固結不排水剪):用來判定土的抗剪強度,測定各層土的粘聚力、內摩擦角等參數。<

68、;/p><p>  顆粒分析試驗:用來進行砂土及粉土的定名,測定砂土、粉土顆粒組成及粉土的顆粒含量。</p><p>  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案前應完成下列工作</p><p> ?、偎鸭敿毜膸r土工程勘察資料 上部結構及基礎設計資料等</p><p> ?、诟鶕こ痰囊蠛筒捎锰烊坏鼗嬖诘闹饕獑栴} 確定地基處理的目的處理范圍和處理后要求達到的各項

69、技術經濟指標等</p><p> ?、劢Y合工程情況了解當地地基處理經驗和施工條件對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應了解其他地區(qū)相似場地上同類工程的地基處理經驗和使用情況等</p><p> ?、苷{查鄰近建筑 地下工程和有關管線等情況</p><p>  ⑤了解建筑場地的環(huán)境情況</p><p>  2.2.5勘察工作完成情況</p>&l

70、t;p>  本工程外業(yè)工作于2008年元月4日開始,元月15日結束,室內試驗于2008年元月15日結束,提交報告為2008年元月24日,整個工期為20天。本次所完成的實際工作量見表:2-1</p><p>  表2-1 完成工作量一覽表</p><p>  本次勘察高程采用85年國家高程系統(tǒng),以場地東側水準點為基準點,其標高為93.13m。</p><p>

71、;  2.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p><p>  2.3.1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條件</p><p>  擬建工程場地位于焦作市高新區(qū)世紀大道南側,場地地勢開闊平坦,自北向南稍有傾斜。場地地貌屬于太行山南側山前沖洪積洼地。</p><p>  場地構造位位于太行山隆起與華北坳陷平原的交換部位,區(qū)域構造多為東北向的高角度正斷面,無全新活動斷層通過。</p>

72、<p>  2.3.2水文地質條件</p><p> ?、俚叵滤愋?、埋深及變幅</p><p>  場地地下水類型為潛水,地下水位埋深2.0-2.4m,季節(jié)性變化幅度1.0m左右,含水層巖性為粉質粘土、粉土及粉細砂夾層,以接受大氣降水及徑流補給為主,主要消耗于地表蒸發(fā)、人工抽水和徑流排泄。</p><p><b> ?、谒|分析結果<

73、/b></p><p>  根據本次勘察所取場地鉆孔水樣,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第12.1.3條試驗方法分析試驗,其結果詳見《水質分析報告》。</p><p>  2.3.3場地土凍結深度</p><p>  根據《中國季節(jié)性凍土標準深圖》,焦作市的最大凍結深度為0.31m,基礎設計和施工時可不考慮凍土的影響。</p>

74、<p>  2.3.4不良地質作用</p><p>  勘察范圍內未發(fā)現暗濱、暗塘、洞穴、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作用。</p><p>  2.3.5地下水腐蝕性評價</p><p>  按照《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規(guī)范附錄G,本地區(qū)干燥指數K大于1.5,屬于干旱區(qū),本場地地層屬含水量>20%的弱透水層,因此擬建場地環(huán)境類型

75、為Ⅰ類。</p><p>  根據本場地水質分析報告,按環(huán)境類型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按地層滲透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在長期浸水情況下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無腐蝕性,干濕交替情況下地下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較弱腐蝕性;地下水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p><p>  2.3.6 活動斷裂影響</p><p>  經分析場地的附近不存在深大斷裂構造

76、,場區(qū)內無活動斷層通過。</p><p>  2.3.7 場地地震效應評價</p><p>  ① 抗震設防烈度及地震動參數</p><p>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附錄A,焦作市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值為0.15g。</p><p> ?、?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

77、/p><p>  對本場地51號孔、62號孔、72號孔、75號孔、90號孔、94號孔、99號孔、106號孔、109號孔、125號孔、129號孔及132號孔進行等效剪切波速測試,經計算,場地平均實測等效剪切波速為234m/s,根據河南中原地震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華新天地商住區(qū)(一期)《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報告》可知,場地覆蓋層厚度為56m,判定本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

78、)第5.1.4條,本場地的特征周期值為0.45s。</p><p><b> ?、垡夯袆e</b></p><p>  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第4.3.3條規(guī)定進行初判,場地97號孔①1粉土須進一步判別液化,判別結果詳見表2-2</p><p>  表2-2 液化判別</p><p>  

79、由上表可知,場地無地震液化土層。</p><p>  2.4現場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p><p>  2.4.1巖土參數的分析與選用</p><p>  在野外鉆探、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等勘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臨近場地經驗,按照可靠性和適用性的基本要求,分別給出兩種設計狀態(tài)的巖土工程參數。表2-3正常使用極限計算所需的巖土參數;</p><p&g

80、t;  表2-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計算所需的巖土參數</p><p>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所需的巖土參數(Ck、φk),見表2-4。</p><p>  表2-4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所需的Ck、φk值</p><p>  2.4.2各層土承載力特征值及壓縮性評價</p><p> ?、俑鲗油脸休d力特征值</p><

81、p>  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規(guī)范第5.2.3條規(guī)定,依據室內土工試驗,原位測試等資料,結合臨近場地經驗,經綜合分析后提供各層土的承載力特征值見表2-5</p><p>  表2-5 各層土承載力特征值一覽表</p><p> ?、诟鲗油翂嚎s性指標評價</p><p>  經過對室內試驗結果綜合分析,確定各層土100-200k

82、Pa壓力段的壓縮模量值,見表2-6</p><p>  表2-6 各層土壓縮模量及壓縮性評價一覽表</p><p>  據此判定,場地各層土均為中、低壓縮性土。</p><p>  2.4.3各土層樁基參數</p><p> ?、俑鲗油零@孔灌注樁樁基參數</p><p>  鉆孔灌注樁參數系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83、(JGJ94-94)表5.2.8-1及表5.2.8-2確定。其結果見鉆孔灌注樁樁基參數表2-7</p><p>  表2-7 水下鉆孔灌注樁樁基參數</p><p> ?、诟魍翆宇A制樁樁基參數</p><p>  預制樁參數系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94)表5.2.8-1及表5.2.8-2確定。其結果見鉆孔灌注樁樁基參數表2-8</p>

84、<p>  表2-8 預制樁樁基參數</p><p>  第三章 筏板基礎設計</p><p><b>  3.1基礎概述</b></p><p>  結構或其他建設工程是通過地面的基礎來支持。單詞“foundation”意思是地面本身,是某物放置的地方或在地面上提供支持,或地面和放在其上要素的結合。復雜的辦公大樓的基礎應是

85、混凝土基底和土壤或支撐基地的巖石組成的聯合體。土石壩的基礎是天然土或放置大壩的巖石。混凝土基底或混凝土樁或樁帽通常稱為基礎不包括土壤或放置其上巖石。被固定的部分和自然土壤或地球巖石形成一個基礎系統(tǒng),土壤和巖石提供系統(tǒng)的最終支撐。已固定的基礎要么土壤承載要么是巖石承載。施加負荷后土壤或巖石的反應一般判定基礎功能的好壞。在設計安裝部分,設計師必須確定用在土壤或巖石上安全壓力、總的沉降量和結構可以承受的不均勻沉降。</p>&l

86、t;p>  已安裝部分的基礎系統(tǒng)可能是基底、筏板基礎、板式基礎和沉箱或樁,所有這些都是用來將上層建筑的荷載傳遞到地基。這些從上層建筑傳輸荷載到地面的部分稱為基礎。</p><p>  基礎或擴展基礎是用來傳遞來自柱子或墻上負載到基礎下土壤或巖石。通常情況下,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能用素混凝土或磚石結構來建造。當每一個基礎只支撐一個柱時,它是方的。基礎支持兩列柱被稱為聯合基礎,可

87、以是長方形或梯形。懸臂基礎用于傳遞來自兩柱的荷載,一柱和基礎的一端固定在建設基線或外墻?;A支撐墻是連續(xù)基礎。</p><p>  基礎的尺寸是由可能施加在基礎底部的荷載除以地基土和巖石能夠承擔的容許支撐壓力來確定。關于基礎的大多數建筑法規(guī)和教科書上包含列有不同類型的土壤和巖石的可允許承載壓力的表格,但是這些表格僅給出了土壤或巖石一般分類和描述并且必須謹慎使用。有關土壤和巖石的更具體信息通常是通過鉆孔測試、提取土

88、壤和巖石樣本、進行樣本化驗和工程分析來來獲得以確定合適的承載壓力。除了承載壓力,必須考慮到可能發(fā)生的總沉降量和支撐這種沉降的建筑的承載力。如果沉降是一個問題,那么就有必要使用其他類型的基礎而不是基礎或擴大基礎,并且降低承載壓力。</p><p>  梁級被用于支持墻的外柱之間的基礎,同時梁將墻的重量傳到柱基礎。梁也可使用內柱之間的基礎來作為背帶或鏈結或支持內墻。擋土墻指那些因墻后有土而承受水平土壓力的墻。這些墻的

89、基礎必須與停留在土壤或巖石之間有足夠的摩擦阻力,以便受到的橫向土壓力時他們不會滑動。此外,必須設計擋土墻以便他們不會推翻。在霜凍敏感地區(qū),基礎必須置于霜凍線的下方。</p><p>  地下水在基礎的設計和安裝上是一個主要問題,其基礎是放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從深井中抽水或從集水井里抽水的井點常在基礎施工過程施工期間用于施工現場排水的方法。其他很少用的方法是凍結土壤中的水,通過電滲去除水,和在開挖范圍內的外圍安裝由柱

90、和泥漿組成的隔離墻。如果排水作業(yè)在現有建筑物包圍的場地進行,則必須采取預防措施來保護這些建筑物,因為降低地下水可能會導致所支承建筑物的土壤下沉。</p><p>  如果基底部分或全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則墻壁的設計必須承受外面水的靜水壓力和回填土壓力。另一種程序是安裝一個永久性的體系,來消除墻外的水。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建筑有時會受到大于結構向下勢力的上升水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采取措施來錨固結構,以防止他們向上浮

91、動。</p><p>  地下水也會造成這樣的問題,通過地下室墻、板及關節(jié)浸潤到地下室本身。我們可以采取措施來防止或減少這種情況,例如提供外部的可使水遠離地下室的永久排水系統(tǒng),將墻和平板用不透水的塑料膜包裹,或在外墻刷瀝青涂料來降低通透性。也可以使用前述方法的組合。在擋土墻和擋土壩的低處常常設有滲漏洞,通過滲漏洞擋土墻和擋土壩后的積水可以流出。由于水流通過墻壁進入一個開放的外部排水系統(tǒng),那么墻后的水壓力得以緩解。

92、</p><p>  膨脹土上的基礎常常受到令人痛苦的移動,除非采取特殊的預防措施。膨脹土是那些在那些改變水量時過分膨脹和壓縮的土。問題可以被克服,如:在含水量重大變化的區(qū)域之下設置,用非膨脹材料進行回填,通過添加如石灰或水泥的外加劑改變土壤以使體積不發(fā)生變化,或提供以適應移動的靈活結構。</p><p>  基礎的加固往往是必要的,它可以補救或預防。補救加固是用來糾正現存的過分下陷的基礎

93、缺陷。如果結構被挽救或返回到其原始狀態(tài),則必須提供附加基礎支撐。當新結構被安裝在現有結構的鄰近或下方,如在城市建設地鐵,就應采用預防加固?;A加固是一個專門的施工技術。這項工作通常是在密閉空間開展,如地下建筑,或在建筑面積外開挖的小坑。當新基礎施工時,對已有結構的負荷提供支撐是必要的。新的基礎可能安置在比原來的基礎深的基地上,或者是樁或者是沉箱。</p><p>  墻基礎的加固現有基礎附近和下方挖坑進行的。凹坑

94、很小, 3英尺寬乘以4英尺長大。放置在坑里作為開挖程序的臥式薄板,以防止墻產生漏洞和已被加固的建筑下沉。當達到新的持力層時,就應在坑內構筑模板,并且在從新的持力層到舊基礎的底部的3英寸范圍內澆注混凝土。在新澆注的混凝土硬化后,用混合砂、水泥及少量的水包裹3英寸的。被叫泥漿的混合物的包裝非常緊密的空間,在新基礎的上部和舊基礎的底部之間的空間用成為泥漿的混合物緊緊包裹。墻的加固過程是貫穿墻基礎的整個長度反復進行的。由此產生的新基礎可能是一個

95、連續(xù)墻或間隔橋墩。</p><p>  筏型基礎又叫笩板型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笩板型基礎。而且笩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由底板、梁等整體組成。建筑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p><p>

96、  3.2筏板基礎的類型</p><p>  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如圖3-1和3-2所示 </p><p>  圖3-1平板式筏板基礎 圖3-2 梁板式筏板基礎</p><p><b>  。</b></p><p>  梁板式筏板基礎所消耗的混凝土和鋼筋都較平板式基礎少,因而比較經濟;

97、但是平板式筏基對地下室空間高度有利,施工也比較方便。因此,筏型基礎型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土質,上部結構體系,柱距,荷載大小及施工條件等因素。在工程設計中一般認為對柱距變化和柱間荷載變化不超過20%,柱網間距較小,上部荷載不很大的結構可選用平板式筏基。對于縱橫柱網尺寸相差較大,上部結構的荷載也較大時,宜選用梁板式筏基。對上部結構為剪力墻體系時,如果每道剪力墻都直通到基礎,一般習慣把筏型基礎做成平板式的,而對于每道剪力墻不都直通到基礎的框支剪

98、力墻必須選用梁板式筏基。</p><p>  3.3筏板基礎的結構設計</p><p>  筏板基礎的主要結構形式有平板式筏基和肋粱式筏基,包括等厚度或變厚度底板和縱橫向肋梁.一般情況下宜將基礎肋梁置于底板上面,如果地基不均勻或有使用要求時,可將肋梁置于板下,框架柱位于肋梁交點處.在具體筏基</p><p>  設計時應著重考慮如下問題:</p>&l

99、t;p> ?、賾M量使上部結構的荷載合力重心與筏基形心相重合,從而確定底板的形狀和尺寸.當需要將底板設計成懸挑板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多方砸因素以減小基礎端部基底反力過大而對基礎彎距的影響;</p><p>  ②底板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驗算確定.柱同間距較大時可在柱間設置加強板帶(粱加配箍筋)來提高抗沖切強度以減少板厚,也可采用后張預應力鋼筋法來減少混凝土用量和造價.決定板厚的關鍵因素是沖切,應對筏基進行詳

100、細的沖切驗算;</p><p> ?、蹮o肋梁筏板基礎的配筋可近似按無梁樓蓋設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倒樓蓋法)的計方法進行,精確計算可用有限元法;對肋梁式筏基,當肋梁高度比板厚大得較多時,可分別計算底板和肋梁的配筋,即底板以肋梁為固定支座按雙向板計算跨中和支座彎矩,并適當調整板跨中和支座的配筋;</p><p>  ④構造配筋要求:筏板受力筋應滿足規(guī)范中0.15%的配筋率要求,懸挑板角處應設置

101、放射狀附加鋼筋等設計人員往往配置受力鋼筋有余,構造鋼筋卻配置不足</p><p>  3.4筏板基礎平面尺寸確定</p><p><b>  3.4.1筏板厚度</b></p><p>  筏板厚度根據抗剪切要求確定,對于有肋的筏基,一般不小于板格最小跨度的1/20,并不小于300mm,平板式筏基的最小厚度可取400mm,另外對于高層建筑物,也

102、可采用厚筏板,厚度可取1—3m。擬建6#住宅樓筏板厚度取0.7m.</p><p>  3.4.2筏板基礎埋深及承載力的確定</p><p>  城區(qū)由于用地緊張,高層建筑密集,因此常需設置車庫、人防工程、設備用房和水池等地下室,并由其使用功能要求決定地下室的層高和層數,這就基本確定了基礎底板的埋置深度.然后,根據該深度結臺建筑場地的巖土工程特點進行基礎選型,研究選擇天然筏板基礎的可能性由

103、于地下室具有一定的埋深及北京城東地區(qū)的地下水位較高,天然筏板基礎屬于補償性基礎,因此地基的確定有兩種方法一是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的直接確定法.它是根據地基承載力標準值按照有關規(guī)范通過深度和寬度的修正得到承載力設計值,并采用原位試驗(如標慣試驗、壓板試驗等)與室內土工試驗相結臺的綜臺判斷法來確定巖土的特性二是按照補償性基礎分析地基承載力</p><p><b>  3.4.3筏板配筋</b><

104、;/p><p>  筏板配筋由計算確定,按雙向配筋,并考慮下述原則:</p><p>  平板式筏板基礎,按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分別計算配筋,以柱上板帶的正彎矩計算下筋,用跨中板帶的負彎矩計算上筋,用柱上和跨中板帶正彎矩的平均值計算跨中板帶的下筋。</p><p>  梁板式筏板基礎,在用四邊嵌固雙向板計算跨中和支座彎矩時,應適當予以折減。肋梁按T形梁計算,肋板也應適當的

105、挑出1/6~1/3柱距。</p><p>  配筋除滿足上述計算要求,縱橫方向的支座鋼筋尚應有1/2~1/3貫通全跨,且其配筋率不應小于0.15%,跨中鋼筋按實際配筋率全部連通。</p><p>  筏板分布鋼筋在板厚小于或等于250mm時,取d=8mm,間距250mm;板厚大于250mm時,取d=10mm,間距200mm。</p><p>  對于雙向懸臂挑出,但

106、基礎梁不外伸的筏板,應在板底布置放射狀附加鋼筋,附加鋼筋直徑與邊跨主筋相同,間距不大于200mm。一般為5~7根。</p><p>  墻下筏板基礎,適用于筑有人工墊層及具有硬殼層的比較均勻的軟土地基上,建造六層及六層以下橫墻較密集的民用建筑。墻下筏板基礎一般為等厚度的鋼筋混凝土平板,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采用C20,對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筏板基礎,必須考慮混凝土的抗?jié)B等級,并進行抗裂驗算。筏板基礎墊層厚度一般為100

107、mm。</p><p>  筏板配筋除符合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支座鋼筋尚應分別有0.15%、0.10%配筋連通,跨中鋼筋按實際配筋率全部連通。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8mm。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宜小于35mm。</p><p>  筏板厚度不得小于200mm。筏板懸挑墻外的長度,橫向不宜大于1000mm,縱向不宜大于600mm。如采用不埋式筏板,四周必須設置連梁。</

108、p><p>  3.4.4 筏板的平面尺寸</p><p>  筏板平面尺寸根據地基承載力;上部結構的布置,以及荷載分布等因素確定,需要擴大筏基底板面積時,擴大位置優(yōu)先考慮設在建筑物的寬度方向,對基礎梁外伸的梁板式筏基,筏基底板挑出的長度,從基礎梁外皮起算橫向不宜大于1200mm,縱向不宜大于1000mm。對于平板式筏基其挑出長度從柱外皮起算橫向不宜大于1000mm,縱向不宜大于600mm,筏

109、板的外挑部分可做成坡度,但其邊緣厚度不宜大于200mm。</p><p>  擬建6#住宅樓長51.0米,寬14.0米,高為11層,設地下室一層;采用框剪結構,每層荷載標準值取17kN/㎡,基礎埋深2.2米(以室外標高算起,基底標高90.42米左右),以建筑物上64#孔鉆孔剖面為例計算,基礎頂面豎向荷載N=145656kN,筏板尺寸52米×15米,筏板厚度按0.7米,基礎自重G=11934kN。基底壓力

110、</p><p>  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程》附錄A公式計算,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fak=104kPa,pk>fa,即采用天然地基不滿足上部荷載要求。建議采用復合地基或樁基。</p><p>  3.4.5天然筏板基礎的變形計算</p><p>  地基的驗算應包括地基承載力和變形兩個方面,尤其對于高層或超高層建筑,變形往往起著決定性的控制作用。目前的理論水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