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由于多年來對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亂采濫挖,肉蓯蓉野生資源已瀕臨滅絕,已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我國禁止采挖野生肉蓯蓉,鼓勵通過人工種植滿足市場需求。種子生產是肉蓯蓉人工栽培的前提,明確肉蓯蓉傳粉特性對種子生產有重要意義。本試驗以寧夏種植基地的肉蓯蓉為對象,研究肉蓯蓉生殖生長過程中訪花昆蟲種類及其傳粉行為等傳粉生物學特性,為瀕危藥材肉蓯蓉種子繁育提供科學依據。主要研究
2、結果如下:
1.肉蓯蓉訪花昆蟲種類
2008~2010年花期,人工捕捉、觀察鑒定肉蓯蓉訪花昆蟲,結果發(fā)現(xiàn)肉蓯蓉主要訪花昆蟲隸屬6目、14科,35種。其中膜翅目昆蟲23種,雙翅目昆蟲5種,半翅目、鞘翅目、鱗翅目昆蟲各2種,纓翅目昆蟲1種。傳粉昆蟲共24種,其中意大利蜜蜂、黑白條蜂、繼條蜂、盜條蜂、灰地蜂、阿爾泰原木蜂是肉蓯蓉的主要傳粉者。
2.肉蓯蓉傳粉昆蟲活動規(guī)律
2009~201
3、0年花期,采用數字硬盤錄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記錄34株肉蓯蓉上訪花昆蟲的行為,結果表明,肉蓯蓉主要傳粉昆蟲日活動規(guī)律可分為:早、晚活動型和中午活動型。一天中單株意大利蜜蜂、灰地蜂、黑白條蜂、盜條蜂、阿爾泰原木蜂、繼條蜂數量最大值分別為3.04只、0.92只、1.2只、1.64只、0.57只、0.64只,最小值分別為0.39只、0只、0.95只、0.61只、0只、0只。單株意大利蜜蜂、灰地蜂、黑白條蜂、盜條蜂、阿爾泰原木蜂、繼條蜂訪問花朵數最大值分
4、別為5.22朵、1.40朵、2.75朵、1.68朵、0.77朵、1.65朵,最小值分別為1.30朵、0朵、0.63朵、0.69朵、0朵、0朵,傳粉者在單花中停留時間長短依次為阿爾泰原木蜂(12.53 s)>意大利蜜蜂(10.07 s)>黑白條蜂(7.16 s)>灰地蜂(7.11s)>盜條蜂(6.35 s)>繼條蜂(5.75 s)。
主要傳粉者中,意大利蜜蜂為優(yōu)勢傳粉者。肉蓯蓉傳粉昆蟲數量、傳粉昆蟲訪問花朵數、昆蟲在花中停留
5、時間3者之間分別呈顯著正相關。2009年~2010年基地盛花期的氣象數據顯示,2年間溫度、濕度、太陽總輻射變化規(guī)律趨于一致。意大利蜜蜂數與溫度呈顯著正相關。
3.肉蓯蓉鮮花序揮發(fā)性物質
2010年5月,選處于現(xiàn)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生理狀況相對一致的健康肉蓯蓉各3株,采用動態(tài)頂空套袋氣體采集方法收集花序揮發(fā)性物質,GC-MS分析其成分及含量。從處于現(xiàn)蕾與盛花狀態(tài)的肉蓯蓉花序中鑒定出40種揮發(fā)性化合物,現(xiàn)蕾期主
6、要為烴類,隨著花朵開放,部分揮發(fā)物相對含量消失或減少,部分化合物相對含量增加,并出現(xiàn)一些新化合物。初花期和盛花期花序主要揮發(fā)性成分為芳香性酯類與苯環(huán)類化合物,其相對含量較現(xiàn)蕾期顯著增加。
4.肉蓯蓉花蜜分泌節(jié)律及其對傳粉昆蟲的影響
2009~2010年盛花期,比較自然條件和套袋各10株的花蜜分泌節(jié)律,發(fā)現(xiàn)套袋植株單花開放3天內,第2天花蜜日分泌量最大。自然條件下,一日內花蜜分泌有2次高峰,分別為8~10時和1
7、4~16時,平均分泌花蜜4.90μl/朵和4.97μl/朵;10~12時花蜜分泌量最少,平均分泌花蜜3.01μl/朵,而此時是傳粉昆蟲的訪花高峰期,主要傳粉昆蟲數量和訪問花朵數都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5.肉蓯蓉花色及其對傳粉昆蟲的影響
2009~2010年盛花期,統(tǒng)計不同顏色32株花序傳粉者數量。結果表明,傳粉昆蟲對肉蓯蓉花冠顏色的喜好程度為:深紫色>紫色>淺紫色>黃白色>淡紫色。傳粉昆蟲對黃白色肉蓯蓉植株也
8、有一定的偏好,訪問頻率(單株主要傳粉者總數52.75只/d)不及紫色肉蓯蓉植株(單株主要傳粉者總數188.75只/d)。
6.肉蓯蓉花部性狀數量特征及其對傳粉昆蟲的影響
2009~2010年盛花期,對32株花序數量特征與傳粉昆蟲訪花頻率相關性分析表明,花序長與花蜜分泌量、花朵口徑與花蜜含糖量、花冠筒長與花蜜分泌量各組性狀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果實數與單株傳粉昆蟲數量、訪問花朵數、停留時間總和均呈顯著正相關。種子
9、重與傳粉昆蟲數、昆蟲停留時間總和均呈極顯著正相關。
7.肉蓯蓉花部處理對傳粉昆蟲的影響
2009~2010年盛花期,分別去除肉蓯蓉花部雄蕊、花冠裂片和去除花冠、雄蕊,結果得到,每日單株傳粉昆蟲數量分別為17.17只、6.00只、16.33只、23.33只。表明花序對傳粉昆蟲的吸引是花部各構件綜合作用的結果。
8.肉蓯蓉自花與異花授粉花粉管原位萌發(fā)
自花與異花授粉后,花粉粒在柱頭均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肉蓯蓉種子質量及生殖生物學的研究.pdf
- 管花肉蓯蓉種子萌發(fā)及其寄主檉柳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 苜蓿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寄生藥用植物肉蓯蓉及其寄主梭梭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 肉蓯蓉屬4種肉蓯蓉的差異蛋白質組學的研究.pdf
- 文冠果生殖生物學與傳粉生物學的研究.pdf
- 油茶的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德保蘇鐵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中藥道地性生物學機制研究——以西洋參、肉蓯蓉等為例.pdf
- 肉蓯蓉怎么泡酒 附肉蓯蓉泡酒配方大全
- 翠南報春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夏枯草傳粉生物學初步研究.pdf
- 多葉斑葉蘭的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姜屬植物的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澤瀉蝦脊蘭的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足莖毛蘭的傳粉生物學研究.pdf
- 冷蒿傳粉生物學及胚胎學的研究.pdf
- 肉蓯蓉主要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種子生物學及傳粉特性研究.pdf
- 冷蒿傳粉與結實生物學特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