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設計說明書</b></p><p> (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設計)</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系 部: 礦山工程系 </p><p> 專 業(yè):
2、 礦山機電 </p><p> 指導教師: </p><p><b> 2013年11月</b></p><p> 畢 業(yè) 設 計 任 務 書</p><p><b> 前 言</b></p&
3、gt;<p> 在即將畢業(yè)之際,根據(jù)教學大綱安排,完成畢業(yè)論文及設計、做好畢業(yè)答辯工作,到礦上參加實習。 此次實習任務,除了對該煤礦作業(yè)過程及對礦井各設備的了解,還須收集礦井原始資料,并以其為依據(jù),對礦井中央變電所作供電系統(tǒng)的設計。 本設計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原始資料,第二部分為設計過程,第三部分為參考資料,書中著重講述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中各電氣設備的設計過程,如高壓配電箱、變壓器。電纜的選擇方法,并對其
4、的整定及校驗,書中詳細敘述了電纜及設備的選擇原則,井下供電系統(tǒng)采取各種保護的重要性,簡明易懂。 本設計方案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礦工業(yè)設計規(guī)范》,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理論知識,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各方面的考慮,選用新型產(chǎn)品,應用新技術,滿足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經(jīng)濟性及技術合理性。 通過設計,讓我了解了礦山的概況,了解了煤礦供電系統(tǒng)運行和供電設備管理情況和煤礦生產(chǎn)管理的基本知識,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又具
5、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根據(jù)中央變電所的實際情況,在老師和單位技術員的指導下,并深入生產(chǎn)現(xiàn)場,查閱了有關設計資料、規(guī)程、規(guī)定、規(guī)范</p><p><b> 編制設計的依據(jù)</b></p><p><b> 1、設計委托書。</b></p><p> 2、山西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5月頒發(fā)的證號
6、C1400002010051220065547《采礦許可證》。</p><p> 3、山西省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晉煤重組辦發(fā)[2009]55號文。</p><p> 4、山西省煤炭工業(yè)局《山西省煤礦資源整合設計編制內容及格式》(供資源整合礦井用)。</p><p> 5、礦方提供的其他有關資料。</p><p> 6
7、、國家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規(guī)定及其它技術政策。</p><p><b> 二、設計的指思想導</b></p><p> 1、認真貫徹《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山西省煤炭產(chǎn)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文件精神,實現(xiàn)煤炭企業(yè)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chǎn)能,按集中化生產(chǎn)設計。提高西山煤電集團西曲煤業(yè)有限公司的機械化程度和回采率,健全完
8、善安全設施、設備和組織機構,使之成為抗災能力強的標準化礦井。</p><p> 2、堅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保障安全的理念,構筑和諧的企業(yè)文化,以走科學發(fā)展的道路為指導思想,認真總結國內外煤炭開采的實踐經(jīng)驗,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從企業(yè)的實際出發(fā),采用適合井田煤層開采條件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精心設計,努力做到井上、下生產(chǎn)系統(tǒng)簡單順暢、容易操作、管理規(guī)范,以實現(xiàn)礦井安全、效益的最佳。</p>
9、<p><b> 三、設計特點</b></p><p> 1、經(jīng)方案比較分析論證后礦井建設工程仍利用原山西西山煤電有限公司已有的工業(yè)場地。該場地相對地形條件好,視野開闊,外運條件十分方便。既能充分利用已有工程,又可減少新增購地,按生產(chǎn)區(qū)、輔助生產(chǎn)區(qū)、行政福利區(qū)緊湊布置,可滿足礦井74萬t/a設計能力的需要。</p><p> 2、主斜井、副斜井、回
10、風立井布局合理。主斜井為半圓拱形,凈寬5.0m,傾角18°,裝備膠帶運輸機及猴車,擔負礦井主提升、人員運送及部分進風任務,設行人臺階及扶手,作為礦井一個安全出口;副斜井為半圓拱形,凈寬4.4m,傾角22°,裝備雙鉤串車,擔負礦井輔助提升及主要進風任務,設行人臺階及扶手,作為礦井一個安全出口;回風立井為圓形,凈直徑5m,擔負礦井回風任務,設梯子間,作為礦井一個安全出口。</p><p> 3、
11、井下煤流運輸連續(xù)化,主要運輸巷道及運輸順槽均裝備了膠帶機運輸,實現(xiàn)煤流運輸連續(xù)化,用人少、效率高,為穩(wěn)產(chǎn)、高效,均衡生產(chǎn)創(chuàng)造了條件。</p><p> 4、通風系統(tǒng)暢通化,礦井設計了中央并列式通風系統(tǒng),設置了完善通風系統(tǒng)構筑物,井下各用風地點的風量分配、風速均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反風措施齊全,避災路線明確,主扇、局扇均選用高效節(jié)能風機,并采用KJ95N型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現(xiàn)安全生產(chǎn)信息化管理,為安全生
12、產(chǎn)創(chuàng)造條件。</p><p> 5、地面布置簡單實用化,貫徹改革精神,簡化地面布置,只保留煤炭初加工、儲存、外運等必要設施和礦井生產(chǎn)必須的輔助附屬、行政福利設施。</p><p> 6、職衛(wèi)、環(huán)保及節(jié)能設計文明化,認真貫徹《煤礦安全規(guī)程》,執(zhí)行環(huán)保和節(jié)能的法令法規(guī),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使礦井成為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人文和諧型的標準化企業(yè)。</p><p>
13、; 四、礦井設計的主要技術指標 </p><p> 1、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74萬t/a; 2、開拓方式:斜井開拓5、建設總工期:18個月;</p><p> 3、原煤生產(chǎn)人員效率:9.9t/工;</p><p> 4、噸煤投資:4.265億元;</p><p> 5、達產(chǎn)時原煤成本:268.67元/t;&l
14、t;/p><p> 6、財務內部收益率:32.18%。</p><p><b> 存在問題及建議</b></p><p> 1、礦井為低瓦斯礦井,煤塵有爆炸性,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II級。要加強瓦斯管理、煤塵及自燃發(fā)火的綜合防治,嚴格執(zhí)行《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防范事故發(fā)生。</p><p> 2、井田上部的2、
15、3號煤層已形成不規(guī)則的多處采空區(qū),同時在2號煤層有幾處蹬空區(qū)。部分采空區(qū)為調查確定,注意探明參與整合各礦井采空區(qū)積水及其變化情況,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p><p> 3、雨季前踏勘地表塌陷、地裂等現(xiàn)象,防止洪水進入礦井事故的發(fā)生。</p><p> 4、對井田內廢棄關閉的井筒及鉆孔要嚴格按要求封閉,不合格的重新封閉,防止形成井上下導水及漏風通
16、道。</p><p><b> 目 錄</b></p><p> 第1章 原始資料收集10</p><p> 1.1 概 況10</p><p> 第2章 設計資料的收集11</p><p> 2.1西曲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設計所需原始資料收集11</p&g
17、t;<p> 2.2 礦井開拓14</p><p> 2.3礦井生產(chǎn)系統(tǒng)15</p><p> 2.4礦井通風16</p><p> 2.5礦井安全技術18</p><p> 第3章 中央變電所位置的確定21</p><p> 3.1中央變電所供電對電能的要求21</p&g
18、t;<p> 3.2費用和環(huán)境要求22</p><p> 第4章 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23</p><p> 4.1中央變電所高壓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原則23</p><p> 4.2中央變電所低壓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原則23</p><p> 第5章 井下負荷的計算24</p><p>
19、5.1變壓器選擇注意事項24</p><p> 5.2臺數(shù)的確定24</p><p> 5.3井下負荷的計算及中央變電所高壓饋電柜及變壓器容量確定24</p><p> 5.4綜采工作面總負荷25</p><p> 5.5 掘進工作面總負荷25</p><p> 第6章 變壓器的選擇26</
20、p><p> 6.1采區(qū)變壓器26</p><p> 6.2中央變壓器:27</p><p> 第7章 選擇電纜27</p><p> 7.1確定電纜的型號27</p><p> 7.2電纜的選擇28</p><p> 第8章 短路電流計算41</p><
21、p> 8.1井下高壓電網(wǎng)短路電流計算41</p><p> 第9章 中央變電所電氣設備的選擇47</p><p> 9.1中央變電所高壓開關柜的選擇47</p><p> 9.2 高壓配電箱選擇49</p><p> 9.3低壓開關選擇52</p><p> 第10章 保護裝置的整定52&
22、lt;/p><p> 10.1井下對保護裝置的要求52</p><p> 10.2 低壓饋電開關的整定53</p><p> 第11章 接地保護措施55</p><p> 11.1 對于供配電設備保護接地及供電系統(tǒng)接地網(wǎng)要求55</p><p> 11.2 漏電保護措施56</p>&l
23、t;p> 11.3 中央變電所的防火措施57</p><p> 11.4 對接地電阻的要求和降阻措施59</p><p> 第12 章所選設備明細表60</p><p> 第13章 經(jīng)濟概算62</p><p> 13.1 投資范圍62</p><p> 13.2 概算編制依據(jù)62<
24、/p><p> 13.3設備經(jīng)濟概算統(tǒng)計63</p><p> 畢業(yè)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意見書68</p><p><b> 原始資料收集</b></p><p> 第1.1節(jié) 概 況</p><p> 山西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入其所屬馬蘭礦,馬蘭選煤廠,西曲礦,西曲選煤廠
25、,鎮(zhèn)城底礦,鎮(zhèn)城底選煤廠與煤炭生產(chǎn),洗選,經(jīng)營相關的資產(chǎn)值744.114.976.03元,由下屬24個企業(yè)組成。西曲礦位于山西省古交市汾河北岸,地處呂梁山脈東麓,距山西省省會太原市56公里,井口海拔983米,上水平采掘工作面為海拔1072米,井田走向長6.5公里,傾向寬6公里,總面積39.5平方公里。西曲礦井設計年生產(chǎn)能力74萬噸,( 2005 年重新核定為 90 萬噸)服務年限為98年,建設總投資4.265億元,1979年8月1日正式
26、開工,建設周期5年零4個月,于1984年12月1日正式投產(chǎn)。井田地質構造簡單,煤層穩(wěn)定。主要含煤層為石炭系太原市組和二迭系山西組,共含14層煤,全區(qū)可采煤層厚度為13.65米,地質儲量5.3億噸,可采儲量3.43億噸,煤層賦存平緩,傾角為5-8度。屬低沼氣礦井。礦井以斜井、平硐多井口開拓,分區(qū)通風。采煤方式為傾斜長壁綜合機械化,采掘機械化程度均為100%。大巷采用10噸架線電機車牽引18節(jié)搭肩3噸底卸式礦車運輸。</p>
27、<p> 按照現(xiàn)已有的下組煤《開拓設計方案》的有關要求對下組煤中央變電所進行《采區(qū)供電設計》?,F(xiàn)為了保證礦井的正常接替,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炭工業(yè)設計規(guī)范》、《煤礦電工手冊>>第二分冊下、<<煤礦井下供電設計技術規(guī)定>>等有關技術政策要求,進行了下組煤中央變電所供電設計說明書的編制。</p><p> 第2章 設計資料的收集</p><
28、p> 2.1西曲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設計所需原始資料收集</p><p><b> 2.1.1地形地貌</b></p><p> 田地處呂梁山系中段,太原市以西20公里處的西山煤田中部。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地表切割強烈,地勢總體中部高四周低。最高點位于井田中部(X=4210700,Y=18492320),標高1040.0 m;最低點位于井田西邊界處溝谷
29、,標高為875.0m,相對最大高差173m,屬中低山區(qū)地形。</p><p> 井田屬黃河流域三川河水系,井田范圍內無常年性河流及其它水體,但溝谷縱橫,大小溝谷中雨季有短暫流水通過,向北匯入三川河。井田東邊界外有一條常年性河流,水量不大。</p><p><b> 2.1.2氣候條件</b></p><p> 本區(qū)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
30、明,春季多風干旱,夏季炎熱降水量較多,秋季溫度適中,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氣溫31.5°C,最低氣溫-26.3°C,全年無霜期122天, 12月凍結,翌年3月初解凍,最大凍土深度0.89m。年降水量375.4-567.7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712mm,蒸發(fā)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風速2.3m/s,最大風速22m/s。</p><p><b> 2.1.3煤
31、系地層</b></p><p> 本礦井田邊界內所采煤層主要位于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C3t)和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P1s)兩煤系地層中。</p><p> ?。?)太原組:本組地層屬海陸交互相、旋回結構和標志層特征明顯。6號、7號、8號煤層層位穩(wěn)定,煤層結構特征明顯,厚度變化有規(guī)律,旋回結構明顯,煤層層位可靠。9號煤層因與上部的8號煤層之間的間距變化較大,煤層厚度變化也較大, 1
32、0號煤層煤質差,灰分高。</p><p> ?。?)山西組:本組地層為陸相的三角洲平原亞相,巖性變化大,標志層特征不明顯。但2.3號和4號煤層特有厚度、結構以及與k3砂巖的關系非常醒目。2.3號煤與4號煤的分岔,合并規(guī)律明顯。</p><p><b> 2.1.4地質構造</b></p><p> 本井田位于柏子西北面,處在九龍塔斷層(F1
33、7)與紅崖子斷層(F49)構成的地塹之中,受其影響,發(fā)育了一系列與其產(chǎn)狀相近的斷裂構造,呈地塹、地壘出現(xiàn)。井田整體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褶曲為輔,零星發(fā)育一些小陷落柱。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巖漿活動跡象。</p><p><b> ?、?、褶曲</b></p><p> 井田內褶曲共有三個即兩個向斜,一個穹隆。</p><p> ①黑家溝北向斜:位于黑家溝
34、村北,為一“人”字形向斜,南端汾河邊有明顯的出露點,北至九龍塔斷層(F17),在井田內延伸2100m左右,兩翼不對稱,西翼緩,傾角3°~ 5°,東翼陡,傾角5°~ 8°。</p><p> ?、谒笥∑穑耗掀鹄钤逦鞣诤右粠В敝?07號鉆孔連線,西緊挨黑家溝北向斜,東到井田邊界,為一橢圓形穹隆。軸向NS,井田內延伸1200m左右,傾角3°~6°。<
35、;/p><p> ?、劾罴覝舷蛐保河衫罴覝洗鍠|向北經(jīng)965號鉆孔至九龍塔斷層,井田內延伸2000m左右,軸向為NE轉向NW,兩翼不對稱,東翼傾角8°~13°,西翼傾角4°~8°。</p><p><b> ?、茢鄬?lt;/b></p><p> 由于井田位于九龍塔斷層(F17)與紅崖子斷層(F49)構成的地塹之
36、中,因此斷層多,且均為高角度正斷層。生產(chǎn)中新揭露落差大于5m的斷層共有29條,現(xiàn)將部分較大的斷層分述如下:</p><p> ?、倬琵埶鄬樱‵17):為井田西北邊界。由汾河向東延伸進本井田,再向東北延伸到嘉樂泉井田,落差由25m增大至150m,走向N60°E,傾向SE,傾角60°左右,井田延伸長度4800m。</p><p> ②紅崖子斷層(F49):由三采區(qū)南邊界
37、向東北延伸到首采區(qū),二采區(qū)南部邊界以外700~800m(西曲井田內),與九龍塔斷層構成一地塹,控制整個井田,其它斷裂構造均是該地塹的次生構造。走向N60°E,傾向NW,傾角60°左右。 </p><p> ?、跢14斷層:由334號鉆孔南200m向東延伸,橫切首采區(qū)到二采區(qū)運輸下山,最大落差35 m,延伸長度2800m,走向N50°E,傾向SE,傾角55°~70°
38、。</p><p><b> ?、?、陷落柱</b></p><p> 由于煤系基底奧灰?guī)r巖溶發(fā)育,經(jīng)長期的地質作用,煤系地層沿地下巖溶塌陷形成了目前零星的柱狀陷落??碧綍r在李家溝村西發(fā)現(xiàn)陷落柱一個,井下掘進中沒有發(fā)現(xiàn)其存在。生產(chǎn)中僅揭露數(shù)個小陷落柱。主要有:</p><p> ①東大巷在3號測點前35m處見,長軸45m左右,短軸20m左右,
39、柱面傾角80°。</p><p> ?、谝徊蓞^(qū)回風下山在D41測點前61m處見,長軸15m左右,短軸10m左右,柱面傾角80°。</p><p> 從礦區(qū)的各類構造發(fā)育情況看,褶曲、陷落柱均不同程度地給生產(chǎn)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斷層是影響生產(chǎn)的主要地質因素。由于中、小斷層頻頻揭露,直接影響工作面的布置。井田內未見巖漿巖等其它構造現(xiàn)象,總體構造屬簡單。</p>
40、<p><b> 2.1.5水文地質</b></p><p> 本井田區(qū)域內最大的河流是汾河,它從井田的西南邊緣流過,在鎮(zhèn)城底附近河寬100m,坡度3‰,平時水深0.5m左右,流量受上游的汾河水庫制約,一般春季放水為農業(yè)灌溉和雨季大量降水時流量較大。汾河以側向侵蝕為主。</p><p> 其次是獅子河。該河平時只有涓涓細流,旱時干涸,洪水暴發(fā)時流量
41、可達數(shù)百m3/s。1985年5月11日20時10分,獅子河洪水暴發(fā),最大流量為212 m3/s。</p><p> 區(qū)內較大的溝谷有陵足溝、北岔溝、泥柿溝、牛溝等,這些溝谷都為季節(jié)性,日常流量很小或干涸,雨季流量增大,流向皆為南東,匯入汾河。</p><p><b> 2.1.6瓦斯含量</b></p><p> 井田構造為寬緩背斜、向斜
42、相間構造,井田東部及西部即為煤層露頭,煤中瓦斯可沿煤層向上遷移到地表失散。本區(qū)煤層瓦斯含量比較低。</p><p> 目前,爐峪口井田開采8號煤層,經(jīng)山西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批準的2008年9月瓦斯等級鑒定結果,井田屬低瓦斯礦井。</p><p> 2.1.7煤炭自燃傾向性和煤塵爆炸性</p><p> 煤炭自燃傾向性:根據(jù)2006年6月23日采集樣品送山西煤礦安全
43、裝備技術測試中心測定,結果如下:</p><p> 2.3號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Ⅱ級,自燃傾向性為自燃;</p><p> 4號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級,自燃傾向性為不易自燃;</p><p> 8號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級,自燃傾向性為不易自燃。</p><p> 煤塵爆炸性:根據(jù)2006年6月測定結果:2.3、4和8號煤層有
44、煤塵爆炸性,為有煤塵爆炸危險性礦井。</p><p><b> 2.2 礦井開拓</b></p><p><b> 2.2.1井筒</b></p><p> 本礦井開拓方式為斜井單水平開拓。主斜井斜長355m,傾角25°主要用于運煤、行人;砌碹支護、半圓拱形斷面,凈斷面14.3㎡。副斜井斜長323m,傾角
45、20°,主要用于運矸、運料、行人、進風;砌碹支護、半圓拱形斷面,凈斷面14.3㎡?;仫L井344m,主要用于礦井回風,傾角為18°,凈斷面7.4㎡。</p><p><b> 2.2.2井底車場</b></p><p> 井底車場標高位于945水平,主斜井下部位于中央石門以下941水平標高,通過1#煤倉連接,過去采用電機車牽引1噸“V”型側卸式礦
46、車在翻車輪處翻車卸煤的方式運煤,后改為另掘一條集中皮帶巷穿到井底車場上部通過立眼連接1#煤倉,使用皮帶運輸方式運煤。另井底車場主要巷道有:中央石門前部、石門繞道、電車修理間、井下消防庫、醫(yī)務室、調度室等硐室、還有主副水倉、中央變電所、清撒煤巷等巷道。</p><p><b> 2.2.3開拓大巷</b></p><p> 該礦開拓大巷主要有首采區(qū):中央石門長156
47、4m,主要用于運矸、運料、行人、進風。上組煤回風上山870m、主要用于運矸、運料、行人、回風。</p><p> 一采區(qū):東大巷長1450m,主要用于運矸、運料、行人、進風。</p><p> 東副巷1505m,現(xiàn)主要用于回風。</p><p> 西副巷697m,主要用于運料、運矸、回風、行人,主要是錨噴支護,部分采用金屬棚支護。</p><
48、;p><b> 2.3礦井生產(chǎn)系統(tǒng)</b></p><p> 2.3.1開采水平設置</p><p> 本礦現(xiàn)開采山西組2.3號和太原組8號煤層。2.3號煤層內大巷標高為940~1000,煤層標高為876~1000。 8號煤層內大巷標高為859~901,煤層標高為824~910。</p><p> 2.3.2采區(qū)劃分和開采順序&l
49、t;/p><p> 本礦現(xiàn)下組煤共分一個采區(qū),該采區(qū)由首采集中皮帶大巷、回風大巷圈定;采區(qū)長1490m、寬1470m,可采儲量約670萬噸(含煤柱);</p><p> 鑒于下組煤8#煤層地質條件復雜,工作面布置困難等,所有采區(qū)基本遵循后退式布置原則,并進行跳采。首采區(qū)最先投入生產(chǎn),準備大巷,本礦一井兩面,兩面位于兩個不同采區(qū),開采順序為首采區(qū)。</p><p>
50、 2.3.3采區(qū)巷道布置</p><p> 此處以一采區(qū)進行說明:</p><p> 該采區(qū)8#煤工業(yè)儲量912.6萬噸,高級儲量711萬噸,可采儲量329.0萬噸。下組煤一采區(qū)前期(從2009年5月開始),由采一隊單獨生產(chǎn),按年產(chǎn)36萬t計算,后期(從2012年5月開始)由采一、采二隊同時生產(chǎn),此時下組煤一采區(qū)按年產(chǎn)72萬t計算。服務年限約為98年。</p><p
51、> 一采區(qū)為單翼開采,準備巷道有:下一采皮帶和回風上、下山。整體表現(xiàn)為中間標高高、兩側低,其中皮帶、回風上山段,長390m左右,沿8#煤煤層布置;皮帶、回風下山段,長630m左右,以矩形錨噴支護為主,梯形金屬棚支護為輔。回采巷道布置在準備巷道西側,沿煤層掘進,工作面長度在110~140m之間。</p><p><b> 2.3.4采煤方法</b></p><p&
52、gt; 本礦開采方法為走向長壁采煤法,采煤工藝為高檔普采,采高2.3m,循環(huán)進度0.6m,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支護采用DZ-25型單體液壓支柱及2.6m∏型梁鋪設金屬菱形金屬頂網(wǎng),最大控頂距3.8m,最小控頂距3.2m,錯梁錯柱三、四排控頂。</p><p> 2.3.5工作面回采工藝</p><p> 本采區(qū)煤層采用走向長壁全部跨落法進行生產(chǎn),回采工藝:落煤、裝煤、運煤、支護。循環(huán)
53、作業(yè)方式采用“兩采一準”三八制,分段綜合作業(yè),年推進度1000米左右。工作面支護使用DZ-25型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鋼梁支護,采用塑料網(wǎng)護頂。</p><p><b> 2.4礦井通風</b></p><p> 2.4.1礦井通風系統(tǒng)</p><p> 礦井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主通風機型號為G4-73-11№22D型離
54、心式風機,額定功率315千瓦。</p><p> 全礦進風巷主要是副斜井,其次是主斜井、新鮮風流經(jīng)由兩巷進入中央石門和下組煤皮帶集中下山,由此再進入各個采區(qū)進風巷,清洗工作面后,經(jīng)由各采區(qū)回風巷回流至首采回風大巷,再經(jīng)由礦總回風巷和回風斜井到地面。</p><p> 2.4.2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p><p><b> 以本礦一采區(qū)為例:</b&g
55、t;</p><p><b> ?。?)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b></p><p> 采區(qū)通風系統(tǒng)實行分區(qū)通風,皮帶運輸大巷進風,軌道運輸大巷回風。</p><p> (2)回采面通風系統(tǒng)</p><p> 回采面為“U”型通風系統(tǒng),皮帶運輸巷進風,材料巷回風。通風流程最長為7100米,具體路線為:</p>
56、<p> 主、副斜井→井底石門→8#煤集中皮帶下山→西大巷→一采區(qū)皮帶上(下)山→回采皮帶順槽→回采面→回采材料順槽→一采區(qū)材料上(下)山→西副巷→8#煤集中材料下山→回風暗斜井→總回風上山→總回風大巷→回風斜井。</p><p><b> 2.4.3掘進通風</b></p><p> 掘進工作面利用局扇壓入式通風,配合柔性膠布風筒供風,局扇安設于全
57、風壓進風巷道。掘進工作面需風量:</p><p> ?、?按瓦斯涌出量計算36 m3/min</p><p> ⑵ 按炸藥使用量計算:該礦井下全部使用乳化炸藥,按照《煤礦生產(chǎn)能力核定標準》規(guī)定可不作計算。</p><p> ?、?按局扇吸風量計算:局扇實際吸風量取240m3/min。</p><p> ⑷ 按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yè)人數(shù)最多人數(shù)
58、為10人計算,為40 m3/min。</p><p> 根據(jù)以上計算,掘進面需風量選最大值Q掘=240 m3/min。</p><p><b> ?、?按風速進行驗算</b></p><p> 根據(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煤巷、半煤巷掘進工作面最低風速為0.25m/s,最高風速為4m/s的要求進行驗算,240m3/min滿足要求。</p
59、><p> ?、?掘進工作面總需風量:按6個掘進面計算約為1560m3/min。</p><p> 2.4.4礦井風量計算</p><p> 根據(jù)本礦井采掘銜接計劃和采區(qū)接替規(guī)劃,礦井正常生產(chǎn)時布置有采煤工作面1個,備用回采面2個,開掘面1個,獨立通風硐室1個,架線電機車配風巷道(東大巷),1個全部實行獨立供風,通風最大流程為7100米。</p>&l
60、t;p> 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第103條和《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第7.1.3條以及《煤礦生產(chǎn)能力核定標準》、《采礦工程設計手冊》的相關規(guī)定,全礦井需風量按下列要求分別計算,并選取最大值。經(jīng)計算礦井總風量約4500 m3/min。</p><p><b> 2.5礦井安全技術</b></p><p> 2.5.1礦井瓦斯治理</p><
61、p><b> ?。ㄒ唬┮煌ㄈ?lt;/b></p><p> 該礦井下裝備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KJ90NB型監(jiān)控系統(tǒng),配接甲烷、風速、設備開停、饋電、風筒等各類傳感器實現(xiàn)監(jiān)測和監(jiān)控功能。</p><p> 井下所有工作面安裝甲烷傳感器、瓦斯斷電儀,采掘工作面實行風電、瓦斯電閉鎖,嚴格執(zhí)行瓦斯巡回檢查和“一炮三檢”制度。掘進工作面嚴禁無計劃停電停風,工作面停風后必須立即撤
62、出人員,工作面風流中瓦斯?jié)舛冗_到1%必須停止打眼和放炮等。</p><p><b> (二)礦塵防治</b></p><p> 我礦各個采區(qū)主要進回風巷道中均設置凈化水幕,水幕噴咀采用單眼噴咀,水幕采用聲控、光控或紅外線自動控制。進風大巷、運輸機巷水幕數(shù)量不少于2道,采區(qū)回風大巷、回風下山不少于1道;回采順槽距上下安全出口不超過30m,掘進面距迎頭不超過50m安設
63、一道凈化水幕。水幕應封閉全斷面,靈敏可靠,霧化好,使用正常。</p><p> 接軟管30m,便于工作面灑水滅塵和沖洗巷道。炮掘工作面安設放炮各運煤轉載點設置自動噴霧裝置降塵,噴霧噴咀采用三眼或五眼噴咀。采掘工作面應在消防塵管路終端用快速管接頭連自動強噴霧裝置。噴霧器應朝向工作面方向,距迎頭小于20m;在炮掘面防塵管路上安裝水針,便于充填水炮泥袋。打眼使用風鉆或濕式煤鉆,配備空心送水鉆桿進行濕式作業(yè)。</
64、p><p> 回采面割煤機組安裝外噴霧裝置,采用噴霧泵加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4MPa,無水或裝置損壞時,必須停機?;夭刹牧舷锎?0~80m長孔靜壓注水,壓力小時采用泵壓注水。</p><p> 一采區(qū)西大巷機尾向上山方向打專用配風斜巷,避免上山側機頭段風速大,斷面小,粉塵飛揚。</p><p> 防塵管路必須鋪到所有的掘進工作面、留煤眼、運輸機轉載點、裝載點、回
65、采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污水處理要保證防塵用水水質,達到《規(guī)程》標準。采區(qū)巷道、采掘面巷道管路中,都要安裝過濾器,定期檢修過濾網(wǎng),排放過濾渣。定期沖洗巷道,嚴禁巷道煤塵堆積。凈化水幕覆蓋巷道全斷面,靈敏可靠。機組外噴霧要在機組機身、搖臂、滾筒后端蓋等處設置噴嘴。各轉載點噴霧設施使用正常,在工作面投產(chǎn)前,必須安裝齊全。</p><p> 放炮地點,必須實行濕式打眼和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和裝煤時要沖洗煤壁、頂板。主
66、要運輸大巷每年進行刷白。配備專職測塵員進行粉塵測定工作,粉塵測點布置按標準要求執(zhí)行。</p><p><b> ?。ㄈ┑V井防滅火</b></p><p> 礦井消防管路采用與防塵管路共用方式布置,在主副井和井底車場連接處、采區(qū)上山與下山口、帶式輸送機巷道機頭處設置帶消防栓箱的消防栓,消防栓箱內固定存放DN40長50m軟性管道和DN25水槍一只便于消防取用。采區(qū)回風
67、巷道管路中水流方向應與風流方向相一致。消防栓箱要固定于巷道壁的壁龕內,不得影響人員通行。</p><p> 火藥庫、機電設備硐室、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護。應備有干粉滅火器(不少于2瓶)、砂箱和工具。帶式輸送機使用阻燃膠帶,要裝有煙霧、溫度保護,有自動灑水裝置。機頭前后兩端各20m范圍內都必須用不燃性材料支護,并采用錨噴或水泥背板封閉煤幫和頂板裸
68、露煤體。</p><p> 風筒使用阻燃風筒,采區(qū)變電所安裝朝外開的防火鐵門,并留有通風窗。在防火鐵門外部再構筑正反風門控制風流。采用防爆或安全火花型電氣設備,電纜敷設要符合要求,過流接地檢漏裝置等保護系統(tǒng)要安裝齊全。合理選擇通風設施的構筑位置,提高設施構筑質量。</p><p> 對于局部煤層較厚區(qū)域采取分層開采的工作面,在上分層結束后必須采取措施使頂板冒落嚴實減小漏風,防止煤層自燃
69、。加強現(xiàn)場檢測,掌握煤溫、巖溫、水溫、氣溫等變化情況。</p><p><b> ?。ㄋ模┑V井防治水</b></p><p> 本區(qū)最主要的含水層為奧陶系含水石灰?guī)r,其水位標高(891.19~908.14m,)高于井田內大部分下組煤層底板標高,為下組煤開采不可忽視的潛在的最主要礦井充水因素。</p><p> 太原組煤層礦井水主要來自本組灰
70、巖,也可因塌陷裂隙的貫通作用,而來自山西組或下石盒子組。山西組煤層礦井水主要來自本組,也可來自下石盒子組。上述含水層補給條件差,富水性弱。而富水性最強的奧灰水位雖高于下組煤煤層底板標高,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礦井的正常生產(chǎn),但爐峪口井田構造復雜,開采中需注意觀測斷層和陷落柱等構造的導水性,必要時留設放水保護煤柱。</p><p><b> (五)頂板災害防治</b></p>&l
71、t;p> 根據(jù)本礦井地質和開采技術特征,在礦井生產(chǎn)過程中,下列因素對掘進工作面的礦壓顯現(xiàn)有較大的影響。一是8號煤層頂板為L1廟溝灰?guī)r,局部為中砂巖或粗砂巖,底板為泥巖。二是采掘部署。采掘部署對礦壓顯現(xiàn)的影響很大。巷道布置和開采順序不合理,容易引起礦山壓力的疊加,造成應力集中,給工作面的頂板管理和安全生產(chǎn)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采空區(qū)附近掘進時,必須加強支護。三是開采深度。開采深度較大會使工作面周圍的支承壓力峰值和影響范圍增加,造成
72、支護損壞,發(fā)生頂板事故。</p><p> 針對存在的危害因素,防止頂板事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p><p> ?、乓鋫潺R全礦壓觀測儀器儀表,加強礦壓觀測及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的研究,及時總結首采面的礦壓規(guī)律,針對性地采取防止支架鉆底的措施。</p><p> ?、埔M一步優(yōu)化設計,合理開拓布局,主要巷道、硐室應盡可能地布置在堅硬巖層中。</p><
73、;p> ?、遣蓞^(qū)開采前必須編制采區(qū)設計,并嚴格按照采區(qū)設計組織施工。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須編制作業(yè)規(guī)程。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作業(yè)規(guī)程或補充安全措施。</p><p> ⑷采、掘、巷維修工作應堅持“一工程一規(guī)程(措施)”的制度,認真編制作業(yè)規(guī)程,并按規(guī)定進行審批、學習、考試。</p><p> ?、杉訌奒3中、粗粒砂巖頂板的研究,確保支護質量和支護強度,防止頂板大面積冒落對開采
74、造成危害。采煤工作面過斷層、破碎帶、初次放頂、初次來壓、周期來壓、工作面安裝、回撤、高冒區(qū)處理等特殊情況,掘進工作面過斷層或破碎帶施工時,應制定專門措施。</p><p> ⑹巷道采用錨桿支護屬于隱蔽工程,掘進過程中要加強頂板巖性探測,合理確定錨桿、錨索支護參數(shù),防止發(fā)生冒頂事故。作業(yè)過程中要加強臨時支護,嚴格執(zhí)行敲幫問頂制度,嚴禁空頂作業(yè)。</p><p> ?、藝栏瘳F(xiàn)場監(jiān)督檢查,放炮
75、后及時使用好臨時支擴,根據(jù)頂板與圍巖情況,縮小支護間距和空頂距,放炮后和施工要及時敲幫問頂,并準備好充足的備用材料。</p><p> ?、叹旅恳粋€水平到上一個水平和各個采區(qū)都必須至少有2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與通達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連接。未建成2個安全出口的水平或采區(qū)不得進行生產(chǎn)。</p><p> 第3章 中央變電所位置的確定 </p><p>
76、; 3.1中央變電所供電對電能的要求</p><p> 3.1.1電壓允許偏差</p><p> 電壓偏差計算公式如下:電壓偏差= ×100%</p><p> 《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允許偏差》(GB 12325—90)規(guī)定電力系統(tǒng)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用戶受電端供電電壓允許偏差值為:</p><p> ?。?)6KV及以上高壓供電
77、和低壓電力用戶的電壓允許偏差為用戶額定電壓的+7%—-7%;</p><p> (2)低壓照明用戶為+5%—-10%。</p><p> 3.1.2三相電壓不平衡</p><p> 根據(jù)《電能質量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規(guī)定:電力系統(tǒng)公共連接點正常運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允許值為2%,短時間不得超過4%。在采區(qū)變電所供電情況下,交流額定頻率為50HZ電力系統(tǒng)正常運行方
78、式下由于負序分量而引起的pcc點連接點的電壓不平衡度能滿足規(guī)定要求。</p><p><b> 3.1.3電網(wǎng)頻率</b></p><p> 《電能質量電力系統(tǒng)頻率允許偏差》(GB/T 15543—1995)中規(guī)定:電力系統(tǒng)頻率偏差允許值為0.2HZ,當系統(tǒng)容量較小時,偏差值可放寬到+5% HZ—-5% HZ,標準中沒有說明容量大小的界限的電網(wǎng)容量在300萬KW以
79、上者為0.2HZ;電網(wǎng)容量在300萬KW以下者為0.5HZ。</p><p><b> 3.1.4波形</b></p><p> 正常情況下,要求電力系統(tǒng)的供電電壓(或電流)的波形為正弦波,在電能的輸送和分配過程中不應該使波形產(chǎn)生畸變,還應注意負荷中諧波源(裝整流裝置等)的影響,必要時采取一定措施消除諧波的影響。</p><p> 3.1
80、.5供電可靠性</p><p> 供電可靠性是衡量電能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必須保證供電的可靠性。</p><p> 3.2費用和環(huán)境要求</p><p> 中央變電所要便于對硐室的擴大和設備的增加,同時便于體積較大的變壓器等設備直接運輸?shù)街醒胱冸娝鲜覝p少運輸設備的費用。在滿足費用要求的同時還要滿足頂板堅固,無淋水且通風良好,保證變電所硐室內的溫度不超過附近巷
81、道5℃。</p><p> 根據(jù)巷道布置,要使中央變電所能順利的通過各巷道向整個井下的負荷中心(采煤工作面)進行供電。在各采區(qū)供電距離合理,線路輸送電能安全經(jīng)濟等進行供電。所以把中央變電所布置定在井下停車場以供井下各采區(qū)變電所集體供電。</p><p> 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p><p> 4.1中央變電所高壓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原則&
82、lt;/p><p> 1、中央變電所由兩回路電源線進行供電;</p><p> 2、中央變電所的高壓饋出線宜用專用的開關柜。</p><p> 4.2中央變電所低壓供電系統(tǒng)的擬定原則</p><p> 1、在保證供電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求所用的設備最??;</p><p> 2、中央變電所運行方式為為單母分段運行方
83、式;</p><p> 3、中央變電所安設五臺KBSG型變壓器,為中央變電所、中央水泵房及井底車場的用電設備供用電;</p><p> 4、中央變電所變壓器不得并聯(lián)運行;</p><p> 5、從中央變電所向各采區(qū)變電所或配電點到用電設備采用輻射式供電,上山及順槽運輸機采用干線式供電;</p><p> 6、供電系統(tǒng)應盡量避免回頭供電
84、;</p><p> 7、瓦斯噴出區(qū)域、高瓦斯礦井、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中,掘進工作面的局部通風機組都應實行三專(專用變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供電;</p><p> 8、局部通風機和掘進工作面中的</p><p> 電氣設備必須裝有風電閉鎖裝置。在瓦斯噴出區(qū)域、高瓦斯礦井、煤(巖)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中的所有掘進工作面應裝設兩閉鎖(風
85、電閉鎖、瓦斯電閉鎖)實施。</p><p><b> 井下負荷的計算</b></p><p> 5.1變壓器選擇注意事項</p><p> 變壓器是供電系統(tǒng)中的主要電氣設備,對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經(jīng)濟性有著重要意義。如果變壓器容量選擇過大,不僅使設備投資費用增加,而且變壓器的空載損耗也將過大,促使供電系統(tǒng)中的功率因數(shù)減小
86、;如果變壓器容量選擇過小,在長期過負荷運行情況下,銅損耗將增大,使線圈過熱而老化,縮短變壓器壽命。既不安全又不經(jīng)濟。</p><p><b> 5.2臺數(shù)的確定</b></p><p> 中央變電所變壓器在一般情況下是按計算容量選設,一備一用。其原因是為了滿足中央水泵房及中央變電所四周和電機車的用電,以便保證供電的可靠性。</p><p>
87、 5.3井下負荷的計算及中央變電所高壓饋電柜及變壓器容量確定</p><p> 各工作面采用6MG-200W型滾筒式采煤機為綜合機械化采煤,為保證供電質量和安全,根據(jù)采區(qū)巷道布置,按需用系數(shù)法計算采區(qū)負荷。</p><p> 5.4綜采工作面總負荷</p><p><b> =700KW</b></p><p>
88、 Pn=180+130+80+1.6+200+75+132+400+700+68.4=1996KW</p><p> Kde=0.4+0.6=0.61 </p><p> Pca=Kde·∑Pn=0.61×1996=1217.56KW</p><p> Qca=Pca tan=1217.56×1.0
89、2=1241.91Kvar</p><p> 式中:∑PN——變電所供電設備額定功率之和 </p><p> Kde——需用系數(shù) </p><p> 5.5 掘進工作面總負荷</p><p><b> =486KW</b></p><p> Pn=1761.6V </p
90、><p> Kde=0.4+0.6=0.57</p><p> Pca=Kde·∑Pn=1004.11KW</p><p> Qca= Pca tan=1024.19kvar</p><p> Sca= =1434.44KVA</p><p><b> 變壓器的選擇&
91、lt;/b></p><p><b> 6.1采區(qū)變壓器</b></p><p> T7.Sca====56.57KVA</p><p> 經(jīng)表2-6可知選擇KBSG9-100/6型礦用隔爆型負荷1臺</p><p> T9.Sca=31.43KVA</p><p> 經(jīng)表2-6可
92、知選擇KBSG9-100/6型礦用隔爆型負荷中心1臺</p><p> T8. ===29.14KVA</p><p> ==31.43KVA ==1.35KVA =++=61.92KVA
93、 經(jīng)表2-6可知 選擇KBSG9-100/6型礦用隔爆型負荷中心1臺。</p><p><b> 6.2中央變壓器:</b></p><p> T1:Sca==603.42KVA 經(jīng)表2-6,已知;選擇KBSG9-630/6型礦用隔爆型變壓器 </p><p> T3:Sca
94、==230KVA 經(jīng)表2-6,已知;選擇KBSG9-315/6型礦用隔爆型變壓器 </p><p> T2:Sca==22KVA </p><p> 經(jīng)表2-6,已知;選擇KBSG9-100/6型礦用隔爆型變壓器 </p&
95、gt;<p> T4:Sca==603.42KVA </p><p> 經(jīng)表2-6,已知;選擇KBSG9-630/6型礦用隔爆型變壓器 </p><p> T6:Sca==603.42KVA 經(jīng)表2-6,已知;選擇KBSG9-630/6型礦用隔爆型變壓器 </p><p&g
96、t;<b> 選擇電纜</b></p><p> 7.1確定電纜的型號</p><p> 根據(jù)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電纜的型號全部選擇符合MT818標準的煤礦用阻燃型電纜,參考《工礦企業(yè)供電設計指導書》第二章電纜型號的選擇原則。電纜型號選擇如下:</p><p> 由地面到井下中央變電所的高壓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
97、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由井下中央變電所到綜采工作面的高壓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由井下中央變電所到掘進工作面的高壓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井下中央變電所的備用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井下中
98、央變電所給主通風機供電的高壓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給主通風機供電的低壓電纜,選用MYP-0.66/1.14型礦用移動屏蔽銅芯電纜;井下中央變電所給主水泵供電的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井下中央變電所給變流設備供電的高壓電纜,選用22-6/10型煤礦用銅芯聚氯乙烯絕緣聚氯乙烯護套聚氯乙烯外被層
99、鋼帶鎧裝阻燃型塑料電纜,給變流設備供電的低壓電</p><p><b> 7.2電纜的選擇</b></p><p> 7.2.1電纜長度:①從地面到中央:L=KinLto=1.05×(2200+20)=2331m</p><p> 式中:2200——地面至中央變電所的距離
100、m</p><p> 20——中央變電所引入線的距離m</p><p> ?、诩僭O電纜中間有2個接頭 電纜有中間接頭時,應在電纜的兩端頭處各加3m,電纜的兩端各留9m余量,則電纜總長為:</p><p> 2331+3×2×2+9×2=2361m, 取2400m</p><p> ?、垭娎|主芯線截面的
101、選擇</p><p> ?、虐唇?jīng)濟電流密度選擇</p><p> 取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shù)3000h</p><p> Ied=2.25A/</p><p><b> Imm=Ica</b></p><p><b> Ae==130.3</b></p>&
102、lt;p><b> 選擇150銅芯電纜</b></p><p> ?、瓢撮L時允許電流校驗</p><p> 查表2-12可知120的銅芯電纜長時</p><p> 允許電流Ip=414A>293A</p><p> ?、前炊搪窌r的熱穩(wěn)定校驗 C=150<
103、/p><p><b> ti=0.2s</b></p><p> Amin ==×=27.7<150</p><p><b> C根據(jù)P72</b></p><p> 7.1.2⑴ 電纜編號:5 中央至采區(qū)距離2400m。</p&g
104、t;<p> 選擇電纜型號為 mvv-6/10煤礦用聚氯乙烯絕緣銅芯鎧裝聚氯乙烯護套電纜</p><p> ?、?電纜的長度 Kin=1.05</p><p> L=KinL=1.05×(2200+20)=2331m</p><p> 本電纜中間有2個接頭電纜兩端各留余8~10m</p>
105、<p> 2331+3×2×2+8×2=2353</p><p><b> 取2400m</b></p><p> 3.①按經(jīng)濟電流密度選擇 3000h</p><p> Sca總=ScaⅠ+ScaⅡ+ScaⅢ+ScaA+ScaB+ScaE=2123.4+1217+1704.7+150.3+
106、293+29.5=4329.9KVA </p><p> Ica總==250A</p><p> Imm=Ica=250A</p><p><b> Ae==111.1</b></p><p><b> 選擇120銅芯電纜</b></p><p> ?、诎撮L時允許電流
107、校驗</p><p> 可知120銅芯電纜ti時允許電流為Ip=318A</p><p> 而Ip=318>Ica=250A</p><p> 故電纜截面滿足長時允許電流要求</p><p><b> ?、鄱搪窌r熱穩(wěn)定校驗</b></p><p> Amin===22.06<120<
108、/p><p><b> 熱穩(wěn)定滿足要求</b></p><p> 7.1.3 ⑴ 電纜編號:15</p><p> 選擇電纜型號為mvv22-6/10煤礦用聚氯乙烯絕緣銅芯鋼芯鋼帶裝聚氯乙烯護套電纜</p>
109、<p> ?、?電纜的長度為 kin=1.05</p><p> L=kinlto=1.05×(2200+20)=2331m</p><p> 本電纜中間有兩個接頭,電纜兩端各留余量8~10m</p><p> 2331m+3×2×3+8×2=2353m</p><p><b&g
110、t; 取2400m</b></p><p><b> 按經(jīng)濟電流密度選擇</b></p><p> Sca總=ScaⅡ+ScaⅢ+ScaC+ScaD+ScaF+Sca-G=1201+1649.4+330+310.7+102+32=3523.1KVA</p><p> Ica總==203.4A</p><p
111、> Imm=Ica=203.4A</p><p> Ae===90.44</p><p> 根據(jù)表選擇95銅芯電纜</p><p><b> 按長時允許電流校驗</b></p><p> 可知120銅芯電纜長時允許電流為Ip=231A</p><p> 而Ip=231A>Ica=
112、203.4A</p><p> 故電纜截面滿足ti時允許電流要求</p><p><b> 按短路時熱穩(wěn)定校驗</b></p><p> Amin===39.3<95</p><p> 熱穩(wěn)定滿足要求備用電纜 </p><p> 7.1.4電纜編號6
113、 型號:MVV22—6/10</p><p> Ti 變?yōu)?0 余量兩端各位3M</p><p> I=Kin·Lto=21</p><p> 21+3x2=27 </p><p><b> 取30M</b></p><p> Sca==310.7KVA<
114、/p><p> Ica===17.93A</p><p> Imm=Ica=17.93A</p><p><b> 選擇</b></p><p><b> 選擇95銅芯電纜</b></p><p> ?、?按長時允許電流校驗</p><p> 可
115、知95銅芯電纜長時允許電流為</p><p> 而>Ica=17.4A</p><p> 故電纜截面滿足長時允許電流要求</p><p><b> ?、鄱搪窌r熱穩(wěn)定校驗</b></p><p><b> ∴熱穩(wěn)定滿足要求</b></p><p> 選擇電纜型號為mvv
116、22-6/10礦用聚氯乙烯絕緣鎧裝電纜</p><p><b> 通風機高壓</b></p><p> 7.1.5 電纜編號10 距離長度7米</p><p> L=Kin·Lto=1.05×7=7.35MM</p><p> 兩邊條量各3M 取2
117、0M</p><p> 7.35+3×2=13.35</p><p> ①Sca==310.7KVA</p><p> Ica==17.94A</p><p> Imm=Ica=17.94A</p><p><b> 選擇</b></p><p><
118、;b> 選擇95銅芯電纜</b></p><p> ?、?按長時允許電流校驗 </p><p><b> 5以上的一樣</b></p><p><b> ?、鄱搪窌r熱穩(wěn)定校驗</b></p><p><b> ∴熱穩(wěn)定滿足要求</b></p>
119、<p> 選擇電纜型號為mvv22-6/10</p><p> 煤礦用聚氯乙烯絕緣鎧裝電纜</p><p><b> 通風機二次測</b></p><p> 7.1.6 電纜編號 17 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設計
- 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設計
- 煤礦井下變電所供電開關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pdf
- 礦山機電畢業(yè)論文(含外文翻譯)煤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設計
- 煤礦井下變電所高壓供電監(jiān)控系統(tǒng).pdf
- 供電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工程設計
- 工廠供電變電所畢業(yè)設計
- 煤礦采區(qū)變電所畢業(yè)設計
- 煤礦井下變電所內各種規(guī)章制度
- 煤礦井下變電所內各種規(guī)章制度
- 煤礦35kv變電所畢業(yè)設計
- 煤礦井下變電所的結線與硐室布置
- 變電所畢業(yè)設計
- 采礦井下供電畢業(yè)設計
- 礦山機電畢業(yè)設計--煤礦采區(qū)變電所的設計
- 礦山機電畢業(yè)設計--煤礦采區(qū)變電所的設計
- 變電所畢業(yè)設計3
- 煤礦供電技術課程設計---變電所供電系統(tǒng)設計
- 110變電所畢業(yè)設計
- 某金礦井下中央變電所供配電系統(tǒng)優(yōu)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