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b> 1 概述1</b></p><p> 1.1 基本情況1</p><p> 1.2 工程任務和建設必要性1</p><p><b> 2 水文3</b></p><
2、p><b> 2.1 水文3</b></p><p> 2.2 水位流量關系9</p><p><b> 3 工程地質11</b></p><p> 3.1 區(qū)域地質概況11</p><p> 3.2 水庫區(qū)工程地質條件11</p><p> 3.
3、3 樞紐區(qū)工程地質條件12</p><p> 3.4 首部樞紐區(qū)工程地質條件12</p><p> 3.5 天然建筑材料13</p><p><b> 4 工程規(guī)模16</b></p><p> 4.1 水利動能計算16</p><p> 4.2 洪水調節(jié)及防洪特征水位18&
4、lt;/p><p> 4.3 正常蓄水位擬定18</p><p> 4.4 死水位擬定19</p><p>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0</p><p> 5.1 設計依據20</p><p> 5.2 樞紐布置23</p><p> 5.3 擋水建筑物25</p>
5、<p> 5.4 泄洪建筑物40</p><p><b> 6 結語50</b></p><p><b> 參考文獻51</b></p><p><b> 致謝詞52</b></p><p><b> 獨撰聲明53</b>
6、</p><p> 某水電站首部樞紐可行性設計</p><p> 摘 要:該設計是盤河口水電站的首部樞紐可行性設計。我們根據水文、泥沙資料確定了該水電站的防洪特征水位,擬定了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根據指導老師提供的地質、地形資料確定了該水電站的工程級別,并選擇了混凝土閘壩;壩型尺寸的確定、進水閘、沖沙閘、取水口的設計都嚴格按照水工設計規(guī)范手冊的相關規(guī)定;大壩的地基處理按照水工地基處理相
7、關方法進行;大壩的穩(wěn)定分析、滲透計算都按照《水工建筑物》中的經驗公式進行。</p><p> 關鍵詞:首部樞紐 閘壩設計 地基處理 穩(wěn)定分析</p><p> The Feasibility Design of First Hub for a Hydropower Station</p><p> 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de
8、sign of first hub for Pan He Kou hydropower station was completed. According to the hydrological data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the restricted stage for flood prevention of this hydropower station, the normal high water l
9、evel and dead water level were determined. This hydropower station's grade of project and the concrete sites dam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of geological and topography information that provided by the t
10、eacher. The dam type size, inlet slu</p><p> Key Words: Head hinge Gate dam’s design Foundation’s treatment Stability analysis </p><p><b> 1 概述</b></p><p><b>
11、; 1.1 基本情況</b></p><p> 南汀河是怒江左岸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臨滄博尚水庫西側涼山。臨滄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東經98°40 ′~100°34′,北緯23°05′~25°02′之間,全市國土面積24469 km2。臨滄市東部、東南部與思茅市相鄰,東北部與大理市相連,西北部緊靠保山市,西部和西南部與緬甸接壤。全市南北最大長度約200.4 km
12、,東西最大寬度約176.4 km,全境98%為山區(qū),壩區(qū)僅占2%。市政府設在臨翔區(qū),距云南省會昆明市公路距離573 km。</p><p> 盤河口水電站位于幸福壩子馬鹿田壩下游~盤龍河口河段,本河段水電站開發(fā)受幸福壩子淹沒控制,水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不影響幸福壩子為上限。該河段長13.54 km,集中落差102 m,平均比降約為7.53‰,河段比降較為均勻,并有耿清公路從右岸通過,宜采用混合式開發(fā)。具有日調節(jié)
13、性能,該電站設計水頭84.5 m,裝機容量32 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4706億kW·h,保證出力0.3012萬kW,多年平均年利用小時數(shù)4595 h。</p><p> 幸福壩子馬鹿田壩高程在910.000 m~930.000 m,最低建筑物高程在950.000 m以上。因此,電站正常蓄水位以不淹沒幸福壩子馬鹿田壩為前提確定為902 .000 m,正常蓄水位902.000 m以下庫容101.58萬
14、m³,調節(jié)庫容44.13萬m³,庫容系數(shù)0.04%,電站具有日調節(jié)性能,為南汀河梯級規(guī)劃的龍頭水庫—馬鹿田水庫。</p><p> 盤河口水電站對外交通目前有二級公路,根據現(xiàn)場及現(xiàn)有公路狀況,電站對外交通路線:昆明-楚雄-祥云-云縣-羊頭巖-幸福-盤河口水電站,公路總里程約568 km。從昆明-祥云為高等級公路;祥云-云縣-羊頭巖-幸福-盤河口水電站為二級公路。</p><
15、;p> 1.2 工程任務和建設必要性</p><p> 1.2.1.開發(fā)任務</p><p> 盤河口電站規(guī)劃河段內無重大的村莊、工農業(yè)設施,無防洪要求;支流發(fā)育,無大面積壩子,沿江農田的灌溉取水可以從支流取水,無灌溉要求。</p><p> 因此,盤河口電站無航運、過木等要求;電站為河道引水徑流式開發(fā),無承擔下游防洪、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能力;開發(fā)
16、的任務單一,河段的開發(fā)任務是以水力發(fā)電為主要任務,同時在開發(fā)建設過程中兼顧一定的生態(tài)用水。</p><p> 1.1.2.建設的必要性</p><p> 為了滿足臨滄市2010~2015年用電負荷的需求,本次開發(fā)將閑置的水能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且盤河口水電站的建設符合云南省關于加快建設一批中小水電站的戰(zhàn)略決策,同時也符合臨滄市的能源建設思路。確保電力建設的持續(xù)發(fā)展,使臨滄市的水能資源優(yōu)
17、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并拉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盤河口水電站將成為臨滄市電網的骨干電站,將提供優(yōu)質、穩(wěn)定的電能,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因此,建設盤河口水電站是十分必要的。</p><p><b> 2 水文</b></p><p><b> 2.1 水文</b></p><p> 2.1.1.流域概況</p><
18、;p> 南汀河是怒江左岸的一級支流,發(fā)源于臨滄博尚水庫西側涼山,河源高程2320 m。南汀河流域面積8097 km2,多年平均流量為201 m3/s。河道長約273 m,天然落差1860m,平均比降6.8‰,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平均功率為462.3 MW,年電量為40.5億kW·h。南汀河干流沿途流經臨翔區(qū)、云縣、永德縣、鎮(zhèn)康縣、耿馬縣及滄源縣。上游由眾溪流匯合而成,過博尚水庫后由南向北流入臨翔區(qū)境內,經云縣,轉向西南流
19、,出云縣后為永德縣與耿馬縣的界河,后為鎮(zhèn)康縣與耿馬縣界河,在耿馬縣孟定農場東北進入耿馬境內,過孟定壩在耿馬縣清水河農場以南出境,出境處高程約460 m,入緬甸后匯入薩爾溫江。</p><p> 南汀河自源頭至羊頭巖為上游段,從羊頭巖至河底崗河與干流匯口為中游段,河底崗河匯口至南汀河出口為下游段。</p><p> 從《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及外圍地震震中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本規(guī)劃河段處于
20、耿馬一瀾滄強震帶內,其外圍被保山一龍陵強震帶、中甸一大理強震帶及思茅一普洱強震帶所包圍。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 1:4000000《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確定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p><p> 本電站開發(fā)河段位于南汀河中游,云縣鎮(zhèn),擬定的盤河口水電站壩址集水面積為1505 km²。廠址以上集水面積為262 km²。
21、南汀河流域水見圖2-1。</p><p> 2.1.2.氣象概況</p><p> 南汀河流域氣候類型主體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雨豐沛,干濕季節(jié)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22℃,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勻。流域水汽主要來源于西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其次為南海的北部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02 mm,降雨分布由西南向東北遞減,其變化范圍一般為1200 mm~2000 mm。降水量由
22、上游往下游逐漸增大,大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91 mm,姑老河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894 mm。</p><p> 多年平均氣溫從上游往下游逐漸升高,如上游的臨滄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為17.5 ℃。</p><p> 圖2-1 南汀河流域水系圖</p><p> 下游的耿馬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為19 ℃,匯口附近的孟定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達21.7℃;極端最高氣
23、溫以下游的孟定氣象站最高,為41.2℃。南汀河及鄰近流域氣象站氣象特征值統(tǒng)計成果見表2-1。</p><p> 表2-1 南汀河及鄰近流域氣象站氣象特征值統(tǒng)計成果表</p><p><b> 2.1.3.徑流</b></p><p> 南汀河徑流補給來源主要是降水。徑流的年內分配與降水量的年內分配基本一致,如姑老河站6月~10月徑流量占
24、全年徑流量的69.6%,以臨滄氣象站為代表,其同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3%。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汛期比例大,枯期比例小,以大文水文站為例,6月~10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67.8%。</p><p> 徑流的年際變化比較穩(wěn)定,大文站實測年平均流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3.4。隨著流域面積的增加,徑流的年際變化亦越趨穩(wěn)定,姑老河站實測最大年平均流量與最小值之比為2.6。大文站與姑老河站年徑流頻率計算參數(shù)值亦反
25、映了此變化規(guī)律。</p><p> 降水量從上游往下游逐漸增大,流域的單位面積產水模數(shù)隨流域面積的增加而增大,例如大文站單位面積產水量為67.2萬m³/ km²,姑老河站單位面積產水模數(shù)為69.3萬 </p><p><b> m³/ km²。</b></p><p> 本階段推算電站壩址徑流,主要
26、依靠大文水文站及姑老河水文站的流量資料并參照相似工程的設計成果和地區(qū)綜合分析成果來進行驗證。</p><p> 大文水文站及姑老河水文站皆位于南汀河流域內,資料條件較好、系列長,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故此次設計采用大文水文站及姑老河水文站為參證站。盤河口水電站設計年徑流量通過水文比擬法與等值線法兩種方法計算。并對成果進行合理性分析,選擇最優(yōu)方法,即水文比擬法進行計算。</p><p><
27、;b> 壩址徑流計算:</b></p><p> (1)圖表查算法壩址徑流計算</p><p> 通過查云南省水利廳2007年6月出版的《云南省水資源綜合規(guī)劃水資源調查評價專題報告》(水資源四級區(qū))及配套降水、徑流深等值線圖,查得盤河口水電站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613.6 mm,折算為多年平均流量29.3 m3/s。</p><p>
28、 (2)水文比擬法壩址徑流計算</p><p> 盤河口電站壩址位于大文站與姑老河站之間,其壩址徑流系列的推求采用大文站與姑老河站徑流系列根據面積內插推求得到,其計算公式為:</p><p> Q壩 = Q姑-[(Q姑-Q大)/(F姑-F大)]×(F姑-F壩) (2-1)</p><p> 將下列各參數(shù)代入公式2-1,即可計算出
29、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多年平均流量32.7 m³/s。</p><p> Q壩 — 盤河口電站壩址多年平均流量;</p><p> Q姑 — 姑老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92.0 m³/s;</p><p> Q大 — 大文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14.0 m³/s;</p><p> F姑 — 姑老河水文站集水面積
30、,4185 km²;</p><p> F大 — 大文水文站集水面積,657 km²;</p><p> F壩 —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以上集水面積,1505 km²;</p><p> 其多年平均月徑流成果見表2-2。分析計算結果見表2-3。</p><p> 表2-2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多年平均流量成果表
31、 單位 :m3/s</p><p> 表2-3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設計徑流成果表</p><p> 設計年徑流年內分配采用典型年同倍比放大法分配到日。典型年選取實測徑流資料完整、徑流年內分配符合本地區(qū)的徑流特性、對電站未來運行較為不利的年份。經分析比較,在姑老河水文站實測徑流系列中選取1999年6月~2000年5月作為豐水代表年(P = 10%),1996年6月~1997
32、年5月作為平水代表年(P = 50%),1988年6月~1989年5月作為枯水代表年(P = 90%)。將3個典型年的日平均流量縮放后得到本電站壩址的設計年徑流日分配過程盤河口水電站壩址設計平水年逐月平均流量計算結果見表2-4。</p><p><b> 2.1.4.洪水</b></p><p>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guī)范》(SL 44-2006)中的要
33、求,壩址及其上、下游地點具有30年以上實測資料和插補延長洪水資料,并有調查歷史洪水時,應采用頻率分析法計算設計洪水。</p><p> 表2-4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設計平水年逐月平均流量表 單位: m³/s</p><p> 我們采用姑老河水文站1980年~2010年(31年)的洪水資料進行頻率分析計算,推算出姑老河水文站頻率洪水計算成果。盤河口水電站壩設計洪水成
34、果的推求以姑老河水文站頻率洪水計算成果為基礎,按照面積比的0.5次方搬到壩址。通過計算得出壩址設計洪水成果,見表2-5。</p><p> 表2-5 盤河口水電站壩洪水成果表 單位: m³/s</p><p> 為滿足盤河口水電站大壩施工要求,施工洪水計算分期時段為12月1日~翌年4月30日。通過分析計算得盤河口水電站壩址施工設計洪水成果,見表2-6。
35、</p><p> 表2-6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施工洪水成果表 單位: m³/s</p><p><b> 2.1.5.泥沙</b></p><p> 南汀河干流大文、姑老河站均有泥沙觀測資料。根據兩站實測輸沙率系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南汀河流域泥沙空間分布不均勻,總的趨勢是上游小下游大,大文站含沙量為1.48</p&
36、gt;<p> kg/m³,姑老河站為3.24 kg/m³。泥沙年內變化較大,主要集中在汛期,據大文站多年 </p><p> 資料系列統(tǒng)計表明,汛期6月~10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5.4%,4月份最小,僅占l%;而姑老河站汛期6月~10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90.1%,最小月4月僅占0.275%。泥沙年際變化大,大文站實測最大年沙量為119.8萬t (1966年),實
37、測最小年沙量為10.35萬t (2003年),兩者之比為11.6;姑老河站實測最大年沙量為2450萬t (2000年),實測最小年沙量僅為256萬t (1967年),兩者之比為9.57。經計算,大文站實測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量為68萬t,多年平均輸沙模數(shù)為1035 t/k m²;姑老河站實測懸移質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068萬t,多年平均輸沙模數(shù)為2551 t/k m²。</p><p> 盤河口
38、水電站壩址處的懸移質多年平均來沙量,以姑老河站和大文站的分析成果為依據,用面積內插法推求,考慮到南汀河流域內螞蟻堆附近支流頭道水河等屬泥石流高發(fā)區(qū),則推移質按懸移質的20%計算,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年輸沙量成果見表2-7。壩址以上流域侵蝕模數(shù)為2267 t/km²·a。</p><p> 表2-7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年輸沙量成果表</p><p> 2.2 水位流量關系
39、</p><p>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所在位置無實測水位、流量資料。壩址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是根據河道縱剖面、橫剖面資料,采用水力學公式計算,公式如下:</p><p> Q = n-1 R2/3 J1/2A (2-2)</p><p> 式中: Q — 洪峰流量,m3/s;</p>&
40、lt;p> A— 有效過水斷面面積,m2;</p><p><b> n — 河床糙率;</b></p><p> R — 水力半徑,m; </p><p><b> J — 水面比降。</b></p><p> 根據河道形狀、河床組成、水流情況、邊壁條件,壩址河段選定糙
41、率為0.04。經計算,壩址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見表2-8及圖2-2。</p><p> 表2-8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廠址水位流量關系表</p><p> 圖2-2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水位流量關系曲線</p><p> 本次水位流量關系受資料條件限制,精度不高,建議在壩址河段進行臨時性的、不同水位級的水位、流量觀測,積累一定資料后,下階段在實測大比例縱、橫斷面資料
42、的基礎上對水位流量關系進行復核。</p><p><b> 3 工程地質</b></p><p> 3.1 區(qū)域地質概況</p><p> 南汀河流域處于滇西縱谷山區(qū)之臨滄中山盆地亞區(qū)與保山巖溶中山盆地亞區(qū)地貌單元的交接地帶。工程區(qū)位于南汀河中段,地貌形態(tài)為侵蝕、溶蝕中高山深切峽谷及構造斷陷盆地地貌。區(qū)內物理地質現(xiàn)象發(fā)育,主要表現(xiàn)為河流深
43、切、巖體風化、中小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以中上游段兩岸及沖溝兩側淺表滑坡、崩塌、泥石流較為發(fā)育。幸福鎮(zhèn)兩岸支流及沖溝泥石流較為嚴重,電站工程區(qū)范圍內僅引水系統(tǒng)地表淺部見小型崩塌和滑坡,規(guī)模不大,其余地段物理地質現(xiàn)象總體較發(fā)育。</p><p> 本區(qū)地層出露較全,沉積巖除白堊系外其余各時代地層均有出露;侵入巖、噴出巖及變質巖在區(qū)內也廣泛分布。工程區(qū)及周圍地層以下古生界瀾滄群:絹云片巖、二云石英片巖、微晶片
44、巖夾變質砂巖、變粒巖及第四系沖積、沖洪積、坡積、殘坡積、崩積、泥石流堆積沉積的砂、卵、礫石巖層為主。</p><p> 工程區(qū)大地構造單元主要隸屬于昌寧-孟連褶皺帶。區(qū)內地質構造以北東向的斷裂為主體,其次為北西向的斷裂,以及近南北向斷裂構造。受區(qū)域地質構造影響,工程區(qū)地殼運動劇烈,地震地質環(huán)境十分復雜。根據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的《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盤河口水電站工程區(qū)的地震動峰值加
45、速度為0.2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 s,相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區(qū)域穩(wěn)定性較差。</p><p> 3.2 水庫區(qū)工程地質條件</p><p> 擬建電站攔河壩最大壩高約21.0 m,規(guī)劃電站無蓄水調節(jié)庫容,壩前回水長度約2.084 km?;厮秶鷥葍砂渡襟w穩(wěn)定,坡度較緩,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不發(fā)育,右岸振清公路邊坡存在棄、掛渣,水庫蓄水后可能發(fā)生塌滑,對公路可能有一定影響。建
46、議對近壩區(qū)水庫右岸 (公路外邊坡) 進行適當范圍的擋墻處理,保證公路運行安全;擬建水庫區(qū)存在一定的淤積,以上游庫區(qū)段淤積量大,近壩區(qū)較小,對水庫的正常運行有一定影響;庫區(qū)未分布有文物古跡、旅游風景區(qū)、具開采價值的礦產,無耕地、民居點,故無淹、浸沒問題及壓覆礦產、移民搬遷問題,不具有誘發(fā)地震條件。庫區(qū)總體工程地質條件好。</p><p> 3.3 樞紐區(qū)工程地質條件</p><p> 工
47、程區(qū)位于南汀河中游,引水系統(tǒng)及廠房布置于河流右岸。南汀河屬當?shù)刈畹颓治g基準面,河谷深切,呈“V”字型,兩岸山體坡陡山高,地勢南北兩側高中間低,大勢呈東高西低之特征。樞紐區(qū)以構造侵蝕中山地貌為主,河谷中為河流侵蝕堆積地貌。巖性僅分布有下古生界瀾滄群 (Pzlln) 變質巖地層;河床及階地分布沖洪積層;山坡淺表局部分布坡積、坡崩積層。工程區(qū)地處南汀河斷裂構造帶內,位于東、西支主干斷裂的夾持地帶,距離西支較近,約8 km;東側邊緣有屬南汀河斷
48、裂的次級組成斷裂—總河口斷裂通過;引水隧洞后段有南汀河斷裂西支主干斷裂的次級組成斷裂F12通過,地質構造十分復雜,根據地面泉水調查和工程區(qū)勘探資料,兩岸地下水均高于河水,地下水補給河水,層間地下水的水力聯(lián)系差,巖層富水性弱—中等。</p><p> 工程樞紐及庫區(qū)物理地質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巖體風化、小型滑坡、泥石流等。區(qū)內主要不良物理地質現(xiàn)象的分布,多集中于引水隧洞區(qū)間的公路沿線人工邊坡、山溝上部山坡及庫區(qū)上游區(qū)外
49、圍,對工程建設影響較小。</p><p> 3.4 首部樞紐區(qū)工程地質條件</p><p> 壩區(qū)近河床兩岸高度20 m以下段強、弱風化基巖出露,兩壩肩處分布第四系坡積含碎石粉質粘土薄層,厚度約1~2 m;河床中分布沖積漂卵礫砂層,厚度15 m~17.5 m。壩區(qū)基巖為下古生界瀾滄群上段 (Pz1lnc) 變質巖,巖性為砂質板巖、二云母石英片巖,分布于全壩區(qū),以F101斷層為界,河床及
50、左岸分布片巖、右岸分布板巖。</p><p> 壩區(qū)共分布有3條斷層,其中:F101寬度約2 m,自壩區(qū)上游的右岸山坡處延伸進河,在壩址處沿河床分布,于壩下游側過河,延伸至左岸山坡,屬Ⅲ級結構面,對壩址工程影響較大的斷層;F102、F103寬度均小于0.3 m,主要見于右岸邊,與F101斷層相交,均屬Ⅳ級結構面,對壩址工程影響較小。壩區(qū)除上述3條斷層外,無其它較大地質構造,以分布Ⅳ級以下小斷層、擠壓帶及節(jié)理裂隙
51、為主,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左岸壩址上游出露基巖分布一小褶皺,巖層揉皺較明顯,傾角變緩,倒轉傾向下游側,對壩基穩(wěn)定不利。右岸據公路開挖揭露也分布一小型褶皺,褶皺附近巖體破碎,Ⅳ級結構面的小斷層發(fā)育。</p><p> 壩區(qū)存在壩基及繞壩滲漏,壩基巖體完整性較差、巖(土)體強度偏低、存在滲透穩(wěn)定及抗滑穩(wěn)定問題,建議進行防滲處理及壩基固結灌漿處理。防滲形式可采用帷幕灌漿及上游鋪蓋防滲,灌漿深度須深入弱透水層頂板2
52、 m~3 m以下,長度應向兩側山體延長20 m~25 m。</p><p> 本工程兩岸壩肩均不存在大面積開挖邊坡情況。兩岸強、弱風化基巖出露,巖層傾向有利于邊坡穩(wěn)定,天然穩(wěn)定性較好,故無兩岸壩肩邊坡穩(wěn)定問題。右岸振清二級國防公路通過,為保證公路安全運行,開挖邊坡應及時進行支護。</p><p> 3.5 天然建筑材料</p><p> 引水隧洞開挖出的微風化
53、至新鮮基巖通過機械加工后可以作為混凝土的粗骨料?;鶐r主要為薄至中層狀石英片巖,夾變質砂巖、板巖等,強度可以滿足要求。可用的洞渣料占35%開挖料(約13萬m³) 。</p><p> 經地質調查,壩、廠區(qū)南汀河及盤河中天然砂礫料非常豐富,儲量巨大,通過對現(xiàn)場的實地調查共查明2個砂礫石料場,一個位于首部樞紐附近,另一個位于廠區(qū)附近。</p><p> 1號天然砂礫料場位于首部樞紐
54、區(qū)的上游,現(xiàn)在為兩個不連續(xù)的河漫灘沿河分布。河漫灘高程為890.000 m。砂礫料母巖為板巖、片巖及千枚巖,卵礫石含量占55%左右,較堅硬的卵礫石以次圓狀—扁平狀為主,軟弱的卵礫石以不規(guī)則片狀—扁平狀為主。由于受上游沖溝的影響,砂中泥含量高。砂礫料層厚3 m~4 m。砂礫料的平均含砂率為28.5%,砂的細度模數(shù)(F.M)為2.60,平均粒徑為0.371 mm,屬中砂,顆粒級配見表3-1和圖3-1。試驗成果表明砂礫料的含泥量超標(7.3%
55、),需進行適當?shù)募庸ぬ幚?。其它主要質量指標符合作混凝土細骨料的基本要求。該料場加工過程中需篩選不穩(wěn)定的、巖性較軟的礫石料,同時對砂料進行清洗處理。卵礫石可以用來加工粗骨料,干凈的河床砂及細礫可以作為細骨料。</p><p> 2號天然砂礫料場位于4號支洞下游900 m,距廠房1.3 km的南汀河右岸。砂礫料場分布高程810.000 m~820.000 m。砂礫料母巖為片巖、變質砂巖,卵礫石含量約占50%,卵礫石
56、以次圓狀為主。砂礫料的平均含砂率為29.9%,砂的細度模數(shù)(F.M)為2.63,平均粒徑為0.390 mm,屬中砂,顆粒級配見表3-1和圖3-1。試驗成果表明砂礫料的含泥量超標(7.7%) ,需進行適當?shù)募庸ぬ幚?。其它主要質量指標符合作混凝土細骨料的基本要求。該料場的加工可以向廠區(qū)及隧洞工程提供粗細骨料。</p><p> 圖3-1 天然砂礫料顆分曲線圖</p><p> 南汀河中游
57、流域兩岸下游巖耿三級站附近分布良好的建筑石料場—田房石料場及光木林石料場。田房石料場,為修建振清公路廢棄石料場,現(xiàn)剩余儲量520萬m³,巖性為凝灰質灰?guī)r,中至厚層狀,距盤河口水電站廠房約25 km左右,交通便利。在開采時,由于料場位于臨近公路的高處,開挖時盡可能選擇靠近山內一側,防止?jié)L石等因素影響公路運行。</p><p> 壩址開挖邊坡穩(wěn)定坡比建議值如下:</p><p>
58、 地表覆蓋層及全風化巖體邊坡 1:1.2</p><p> 強風化巖體邊坡 1:0.75~1:1.1</p><p> 弱風化巖體邊坡 1:0.3~1:0.5</p><p> 表3-1 天然砂礫料試驗成果匯總表</p><p><b> 4 工程規(guī)模</b></p>&l
59、t;p> 4.1 水利動能計算</p><p> 4.1.1.徑流調節(jié)計算</p><p> 盤河口水電站為日調節(jié)徑流式開發(fā),徑流調節(jié)計算時采用三個代表年的日平均流量資料進行計算。</p><p><b> 基本資料</b></p><p><b> (1)設計保證率</b><
60、/p><p> 根據《小水電水能設計規(guī)程》(SL 76-2009)和電站供電范圍電力系統(tǒng)的具體情況,盤河口水電站設計保證率取90%。</p><p><b> (2)徑流系列</b></p><p> 盤河口水電站壩址徑流采用1960年~2009年共49年的徑流系列,壩址多年平均流量為32.7 m³/s。通過對長系列徑流過程各年的年
61、平均流量、枯期11月~次年5月平均流量和連續(xù)最枯五個月平均流量分析,綜合選擇豐、平、枯三個代表年為:</p><p> 豐水年(P=10%): 1999.6~2000.5</p><p> 平水年(P=50%): 1996.6~1997.5</p><p> 枯水年(P=90%): 1988.6~1989.5</p><p> 豐、平
62、、枯三個代表年的年平均流量分別為42.2 m3/s、32.2 m³/s、23.9 m3/s,三年平均流量為32.8 m3/s,與長系列多年平均流量32.7 m3/s相差不大。</p><p> 鑒于盤河口水電站工程為日調節(jié)徑流引水式電站,徑流調節(jié)計算采用三個代表年日平均流量進行計算。</p><p><b> (3)非發(fā)電用水</b></p>
63、<p> 盤河口水電站開發(fā)任務單一,主要為水力發(fā)電,電站開發(fā)方式為閘壩式開發(fā),徑流調節(jié)計算只需扣除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即3.27 m³/s)的生態(tài)用水。</p><p><b> (4)出力系數(shù)</b></p><p> 根據盤河口水電站擬選水輪機組的相關資料,出力系數(shù)暫取8.6。</p><p><b&g
64、t; (5)上游水位</b></p><p> 盤河口水電站為日調節(jié)徑流引水式電站,由于壩前水位消落深度不大,雖然設置可消落的死水位,但由于盤河口水電站流量小,運行時上游水位盡量維持在正常蓄水位,徑流調節(jié)計算時,不像一般常規(guī)類似情況上游水位采用正常蓄水位與死水位之間的平均水位,而是上游水位直接采用正常蓄水位,其計算按日流量來水發(fā)電。</p><p><b> (
65、6)庫容曲線</b></p><p> 根據本階段實測1/1000的電站庫區(qū)地形圖量算,盤河口水電站水位~容積曲線圖見圖4-1。</p><p> 圖4-1 盤河口水電站水位~庫容曲線圖</p><p> 4.2 洪水調節(jié)及防洪特征水位</p><p>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
66、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擬定盤河口水電站工程等別為Ⅳ等小(1)型工程,取水閘、引水隧洞、調壓井、壓力鋼管道、主副廠房及升壓站為4級建筑物;尾水邊墻等次要建筑物為5級建筑物。臨時性建筑物為5級。取水壩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電站首部確定設計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主要是為了確保首部攔河閘壩的安全。</p><p> 水電站首部樞紐各頻率洪水對應洪水位見表4-1。</p>
67、<p> 表4-1 盤河口水電站各頻率洪峰對應洪水位表</p><p> 由表4-1可知,盤河口水電站設計洪水位為902.600 m,校核洪水位為903.600 m。</p><p> 4.3 正常蓄水位擬定</p><p> 正常蓄水位是水電站水庫的重要特征值,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規(guī)模以及有效庫容、調節(jié)流量、裝機容量、綜合利用效益的指標。它
68、直接關系到工程投資、水庫淹沒損失、移民規(guī)劃以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等重大問題?,F(xiàn)根據正常蓄水位與綜合利用各水利部門效益間的關系以及有關的工程技術和經濟問題及水庫淹沒面積情況。</p><p> 經調查,上壩軸線處壩右岸的二級路路面高程為905.000 m左右,庫區(qū)正常蓄水位可到902.000 m左右,而下壩軸線處壩右岸的二級路路面高程僅為895.000 m左右,考慮到公路的安全,庫區(qū)正常蓄水位只能到892.000 m左
69、右。從本電站總體經濟效益出發(fā),選擇上壩軸線作為推薦的壩軸線。因此,從減少庫區(qū)淹沒、方案經濟性及差額投資收益、減小風險等方面綜合分析,又能合理利用河段水能資源的條件下,推薦盤河口水電站正常蓄水位為902.000 m。</p><p><b> 4.4 死水位擬定</b></p><p> 盤河口水電站采用引水式開發(fā),工程任務為發(fā)電。水庫死水位應在滿足電站開發(fā)任務要求
70、的基礎上選擇,選擇的死水位既能滿足電站進水口取水要求,又能滿足電站進行日調節(jié)的要求。</p><p> (1)電站進水口取水要求</p><p> 根據水工專業(yè)進水口設計成果,采用有壓引水,正常蓄水位902.000 m時,為有壓引水引水隧洞不進氣、并能滿足電站滿發(fā)流量過流,進水口必須滿足最小淹沒深度,經計算最小淹沒深度為2.36 m,考慮安全因素,取2.5 m,進水口孔口尺寸為5 m&
71、#215;5 m閘底高程為890.500 m,則死水位應不低于898.000 m。</p><p> (2)日調節(jié)運行要求</p><p> 根據盤河口水電站的開發(fā)任務及供電對象的供電要求,需設置一定的日調節(jié)庫容,滿足電站進行日調節(jié)的要求,電站枯期按日調節(jié)方式運行,以提高枯季電力供應的保證率,緩解枯季電力短缺狀況。日調節(jié)庫容應根據日調節(jié)計算反推,并考慮水庫庫尾泥沙淤積庫容損失等因素。&
72、lt;/p><p> 根據盤河口水電站成庫條件及壩址多年平均來水情況,考慮設置一定的日調節(jié)庫容,枯期按日調節(jié)方式運行,以提高枯季電力供應的保證率,緩解枯季電力短缺狀況。采用3個典型年組成的日徑流系列中保證率為90%的日徑流量進行日調節(jié)計算,按照20 MW、32 MW的調峰容量調峰運行,可分別工作4 h和2 h,約需32萬m3的日調節(jié)庫容??紤]庫容損失及庫尾泥沙淤積庫容損失等因素,為增加電站日調節(jié)運行的靈活性,<
73、;/p><p> 本階段日調節(jié)庫容暫按35萬m3左右考慮。</p><p> 按照上述死水位擬定原則及要求,擬定盤河口水電站正常蓄水位為902.000 m,死水位不低于898.000 m,相應日調節(jié)庫容為44.13萬m3。</p><p>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p><p><b> 5.1 設計依據</b>&l
74、t;/p><p> 5.1.1.工程級別和建筑物級別</p><p> 盤河口水電站(即南汀河一級水電站)壩址位于南汀河上,廠址位于盤河左岸,為引水式開發(fā)。裝機容量2×16.0 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4706億kW·h,裝機容量年利用小時4595 h。擋水建筑物最大壩高21.0 m,額定水頭84.5 m,設計引用流量44.0 m³/s。</p>
75、<p> 根據《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的規(guī)定,盤河口水電站裝機容量32.0 MW,工程規(guī)模為小(1)型,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臨時性水工建筑物級別均為5級。</p><p> 5.1.2.洪水標準</p><p> 根據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級別和結構類型,確定各主要建筑物設計保證率和特征水位及相應洪峰流量,見表5
76、-1。</p><p> 表5-1 主要建筑物特征水位及流量 </p><p> 5.1.3.地震烈度</p><p> 根據1:400萬《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盤河口水電站 (即南汀河一級水電站)工程區(qū)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2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5 s,相對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Ⅷ度。</p>
77、;<p> 5.1.4.設計參數(shù)</p><p><b> (1)氣象、水文</b></p><p> 南汀河流域屬高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雨豐沛,干濕季分明,多年平均氣</p><p> 溫17℃~22℃。流域水汽主要來源于西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其次為南海的北部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02 mm,降雨分布由西南向東
78、北遞減,其變化范圍1200 mm~2000 mm。</p><p> 多年平均氣溫從上游往下游逐漸升高,如上游的臨滄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為17.5 ℃,下游的耿馬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為19 ℃,匯口附近的孟定氣象站多年平均氣溫達21.7 ℃;極端最高氣溫以下游的孟定氣象站最高,為41.2 ℃。</p><p> 多年平均輸沙量341.19萬t,壩址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32.7 m³
79、/s。</p><p><b> (2)地質</b></p><p> 壩區(qū)河流由北西~南東流向,河床寬度43 m~50 m,河床縱坡小于5%,兩岸山坡體基本對稱,右岸略陡,自然坡度25°~64°,近河床陡峻,為陡坎或陡崖,斷面呈“V”型,地貌單元為構造侵蝕斜坡地貌及河床堆積地貌。</p><p> 工程區(qū)位于南汀河中
80、游,引水系統(tǒng)及廠房布置于河流右岸。南汀河屬當?shù)刈畹颓治g基準面,河谷深切,呈“V”字型,兩岸山體坡陡山高,地勢南北兩側高中間低,大勢呈東高西低之特征,河流由北東轉北北西流向,引水隧洞截彎取直布置。區(qū)內海拔最低點為盤河口804 m,最高點為工程區(qū)北側的山頂1500 m,谷峰高差約700 m。地貌形態(tài)屬淺~中等切割中山地貌。</p><p> 樞紐區(qū)巖 (土) 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見表5-2各類壩基巖體力學參數(shù)建議
81、值、表5-3隧洞圍巖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p><p> 表5-2 各類壩基巖體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p><p> 表5-3 隧洞圍巖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p><p> 5.1.5.壩址確定 </p><p> 5.1.5.1 壩址地形地質條件</p><p> 壩區(qū)河流由北西~南東流向,河床寬度43
82、m~50 m,河床縱坡小于5%,兩岸山坡體基本對稱,右岸略陡,自然坡度25°~64°,近河床陡峻,為陡坎或陡崖,斷面呈“V”型,地貌單元為構造侵蝕斜坡地貌及河床堆積地貌。</p><p> 壩區(qū)近河床兩岸高度20 m以下段強、弱風化基巖出露,兩壩肩處分布第四系坡積含碎石粉質粘土薄層,厚度約1 m~2 m;河床中分布沖積漂卵礫砂層,厚度15 m~17.5 m。壩區(qū)基巖為下古生界瀾滄群上段 (P
83、z1lnc) 變質巖,巖性為砂質板巖、二云母石英片巖,分布于全壩區(qū)。以F101斷層為界,河床及左岸分布片巖,右岸分布板巖。片理產狀。左岸:走向N 20° E,傾向SE,傾角12°,傾向下游偏左側山體;右岸:走向N 60° E,傾向NW,傾角46°,傾向上游偏向山內。</p><p> 河床中分布厚度17.5 m沖積漂卵礫石夾砂層,稍密~中密。其強度基本可滿足建壩要求,但存
84、在滲漏及滲透穩(wěn)定,須進行防滲及固結灌漿處理;河床中縱向分布有寬度約2.0 m的斷層F101,其破碎帶及兩側巖體完整性差,強度偏低,須進行固結灌漿處理。</p><p> 5.1.5.2 壩址選擇 </p><p> 本電站為低水頭電站,壩軸線的選擇考慮兩處,在上壩軸線處壩右岸的二級路路面高程為905.000 m左右,庫區(qū)正常蓄水位可到902.000 m左右,而下壩軸線處壩右岸的二級路路
85、面高程僅為895.000 m左右,考慮到公路的安全,庫區(qū)正常蓄水位只能到892.000 m左右。從本電站總體經濟效益出發(fā),因此選擇上壩軸線作為推薦的壩軸線??紤]各方面要求、以及指導老師工程經驗,統(tǒng)一認為在馬鹿田壩河口下1.5 km~2.0 km處的河段無任何居民及農田分布,河床相對較窄且地質條件最好,故選擇該段為初擬壩段。在選定的長約500 m的壩段內。經多專業(yè)研究確定為位于馬鹿田壩河口下游約1.8 km處。</p>&l
86、t;p> 5.1.6.壩型選擇</p><p> 土石壩:就地取材,節(jié)省大量的水泥、木材和鋼材;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降低造價,施工技術簡單,便于維修、加高、陪厚和擴建。但是,壩體和壩基的透水性加強,水庫水量容易大量流失,對壩體穩(wěn)定性也有很大影響,抗沖性能差,且壩頂不具有過水能力。</p><p> 拱壩:通過拱梁作用自行調整壩體應力,壩承受的荷載一部分通過拱
87、傳給壩肩,另一部分通過豎直梁的作用傳到壩底基巖,抗震性好,而且工程材料省。但是本電站為小(1)型水電站,若設計成拱壩,設計程式復雜,施工要求高。從節(jié)約的成本和實際投入的設計施工程序上來講,相對比較不劃算。</p><p> 重力壩:依靠自重產生的抗滑力來滿足穩(wěn)定要求;同時依靠壩自重產生的壓應力來抵消由于水壓力所引起的拉應力。并且重力壩結構明確,設計簡單,對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強;采用閘壩式,泄洪能力強,對壩體穩(wěn)
88、定有利,施工也方便。</p><p> 本電站為低水頭電站,本水電站大壩建設需要考慮大壩右側的二級公路,相對的大壩也為低壩;另外,河床相對較窄,豐水年流量較大。若設計成土石壩或拱壩,在實際工程意義上不合理的。所以,最終選擇重力壩形式,確定壩型為混凝土閘壩。</p><p><b> 5.2樞紐布置</b></p><p> 5.2.1.首
89、部樞紐布置</p><p> 盤河口水電站為徑流引水式電站,具有日調節(jié)性能,額定水頭84.5 m,設計引用流量44.0 m³/s,裝機2×16.0 MW,樞紐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閘壩、泄洪閘壩、沖沙閘、</p><p> 取水閘、有壓引水隧洞、調壓井、壓力鋼管、地面廠房、升壓站及尾水建筑物等組成。</p><p> 根據各項功能的要求,攔河壩
90、布置分五個壩段:</p><p> 河床中央布置主要泄洪建筑物-泄洪閘,布置三孔泄洪閘,孔口為7.0 m × 9.5 m,為露頂式弧形閘門;</p><p> 緊靠泄洪閘右側布置泄洪沖沙閘,孔口尺寸為5.0 m × 5.0 m;</p><p> 緊靠泄洪沖沙閘右側布置漂污道 (溢流壩) ,溢流壩長5.5 m;</p><
91、;p> 左、右岸各布置非溢流壩段;左岸非溢流壩段長14.5 m;右岸非溢流壩段長11 m。</p><p> 壩頂全長71.0 m,最大壩高21.0 m。壩段之間設置橫縫,并設止水。</p><p> 防滲采用水平和垂直防滲相結合,以垂直防滲為主,泄洪閘上游設防滲鋪蓋,長度15.0 m,并在閘基設防滲帷幕;因灌漿深度須深入弱透水層頂板2 m~3 m以下,所以單排帷幕灌漿深度做成
92、23.0 m。</p><p> 溢流壩為開敞式,采用實用堰,布置在河床部位,位于沖沙閘右岸,緊靠取水口</p><p> 布置。用于宣泄小洪水兼作漂物道。溢流壩堰頂高程902.100 m,凈溢流寬為5.5 m。溢流壩和沖沙閘下游為護坦。長46 m,寬6.5 m。</p><p> 左岸非溢流壩段長14.5 m,最大壩高18.5 m,壩頂高程904.500 m
93、,壩上游面鉛直,壩后坡1 :0.8。</p><p> 右岸非溢流壩段長11.0 m,最大壩高17.5 m,壩上游面鉛直,壩后坡1 : 0.8。距離振清公路 (二級公路) 約為3.5 m。</p><p> 右岸壩頂寬度根據構造要求確定為4.0 m,左岸壩頂因要設置泄洪閘檢修門門庫,根據要求確定為6.0 m。</p><p> 根據《水閘設計規(guī)范》(SL265
94、-2001),鋪蓋長度可采用上、下游水位差的3~5倍;</p><p> ( 903.600 - 891.872 ) × ( 3~5 ) = ( 35.2~58.64 ) m。</p><p> 閘基防滲長度:L = CΔH (5-1)</p><p> C-允許滲徑系數(shù),查規(guī)范得,粗礫夾卵石
95、的允許滲徑系數(shù)取3~2.5。</p><p> ΔH-上下游水位差,即11.728 m。</p><p> 計算得L = 35.2 m~29.32 m。</p><p> 另外,碎石土和礫卵石地基的水閘閘室底板順水流方向長度為上下游最大水位差的1.5~2.5倍,即17.59 m~29.32 m,根據尺寸需要,取值為27 m。</p><p&
96、gt; 5.2.2.引水系統(tǒng)布置</p><p> 右岸引水系統(tǒng)采用一管兩機供水方式,由岸邊式進水口、引水隧洞和壓力鋼管及鋼岔管、支管組成。</p><p> 取水閘后接引水隧洞,引水隧洞起點底板高程為890.500 m,采用2.2‰的縱坡,采用圓形斷面。引水隧洞長10210.358 m,為有壓隧洞,斷面為圓形,襯砌斷面內徑5.4 m,襯砌厚0.6 m或0.5 m,噴混凝土后斷面內徑
97、為6.4 m。</p><p> 5.2.3.廠區(qū)布置</p><p> 廠區(qū)建筑物包括主廠房、副廠房、升壓站、尾水渠、進廠公路、輔助生產和生活房屋建筑等,布置在盤河左岸。</p><p> 廠區(qū)建筑物沿河布置,由上游至下游分別為升壓站、中控室、主廠房。地面廠房尺寸為38.03 m×21.10 m×30.245 m (長×寬
98、15;高),內裝兩臺單機容量16.0 MW的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機組間距10.0 m,機組安裝高程807.385 m。發(fā)電機層高程815.300 m,水輪機層高程808.700 m,蝶閥層高程804.200 m。安裝場位于主機間右端。</p><p> 升壓站為地面式,長33.7 m,寬14.0 m,站內高程為813.200 m。</p><p><b> 5.3 擋水建筑物
99、</b></p><p> 5.3.1.壩體布置</p><p> 本工程擋水建筑物選擇為混凝土閘壩。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及工程樞紐總體布置需要,經綜合比較研究后,確定壩軸線控制坐標為:</p><p> 壩軸線A點(左岸):</p><p> X = 594135.855 m</p><p> Y
100、 = 2668622.018 m</p><p> 壩軸線B點(右岸):</p><p> X = 594084.108 m</p><p> Y = 2668573.394 m</p><p> 壩體擋水、泄洪和沖沙相結合。根據各項功能的要求,壩體布置為五個壩段:河床中央布置主要泄洪建筑物-泄洪閘和沖沙閘,泄洪閘分三孔布置,壩段總長
101、31.0 m;緊靠泄洪閘右側布置一孔泄洪沖沙閘;緊靠泄洪沖沙閘右側布置一孔溢流壩,凈寬為5.5 m;左、右岸各布置非溢流壩段。壩頂全長71.0 m。壩段之間設置橫縫,并設止水。壩體上預埋一根直徑為0.52 m的鋼管作為生態(tài)流量出口。</p><p> 5.3.2.壩體斷面設計</p><p><b> 壩頂高程</b></p><p>
102、根據《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 319-2005),壩頂超高計算如下:</p><p> △h=h1%+hz+hc (5-2)</p><p><b> 式中:</b></p><p> △h— 防浪墻頂至設計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p>&l
103、t;p> h1%— 累計頻率為1%的波高,m;</p><p> hz— 波浪中心線高于靜水位的高度;m;</p><p> hc— 安全超高,m; </p><p> 由資料給出最大風速Vo = 16 m/s,縮窄處的寬度B=71 m,吹程D = 5B = 0.355 km,</p><p> 根據官廳水庫公式: </
104、p><p> hL = 0.0166V05/4D1/3 (5-3) </p><p> h5% = 0.0166×165/4×0.3551/3 = 0.376 m</p><p> h1%= 1.24 h5% (5-4)</
105、p><p> = 0.376×1.24 = 0.470 m</p><p> L= 10.4(hl%)0.8 (5-5) </p><p> = 10.4×0.470.8 = 5.646 m </p><p> hz = cth
106、 (5-6)</p><p> = =0.130 m </p><p> 通過壩高判定壩的等級為3級,查閱《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SL 319-2005)對安全加高hc進行取值,見表5-4。</p><p> 該重力壩最大壩高為21 m,壩的級別屬于3級,所以設計情況hc = 0.4 m,校核情況hc =
107、 0.3 m;</p><p> 可得 :△h設 = 0.47+0.13+0.4= 1.0 m</p><p> △h校 = 0.47+0.13+0.3= 0.9 m</p><p> 所以壩頂高程的確定按下式計算,并選其中的較大值。 </p><p> 表5-4 安全加高hc 單位:m</p>
108、<p> 壩頂高程 = 設計洪水位+ △h設 = 902.600+1.0 = 903.600 m (5-7)</p><p> 壩頂高程 = 校核洪水位+ △h校 = 903.600+0.9 = 904.500 m</p><p> 計算可知壩頂高程按校核洪水位903.600 m以上增加安全超高0.9 m,即壩頂高程為904.500 m。</p>
109、<p><b> (2)下游壩坡坡度</b></p><p> 下游壩坡坡度是漿砌石重力壩的一項重要指標,它關系到大壩的安全性及經濟性。為確定既安全又經濟合理的下游壩坡坡度,進行了大量的壩基抗滑穩(wěn)定計算分析。綜合考慮壩基抗滑穩(wěn)定、壩基和壩體應力、壩體施工和運行等因素,最終確定下游壩坡坡度為1:0.8。在該坡度下,各壩段抗滑穩(wěn)定安全性均滿足要求。</p><
110、p><b> (3)溢流壩段剖面</b></p><p> 溢流壩段壩剖面采用基本的三角形剖面,由于該壩段主要任務為排除河道中的漂浮物,兼小量的泄洪任務;所以該段壩頂高程定為902.100 m,上游壩面鉛直,下游壩面為1:0.8的斜坡,壩頂長度為5.5 m,壩底寬為18 m。</p><p> 溢流面由頂部曲線段、中間直線段和反弧段三部分組成。</p
111、><p> 頂部曲線采用WES曲線;其中Hd為定型設計水頭,一般取校核洪水位時,取堰上水頭的75%~95%;計算得到的WES上游段曲線圓弧過小,很容易導致堰面負壓。所以擬定其為半徑為0.6 m的圓弧曲線。</p><p> 堰頂曲線的下游曲線按方程 y = = 取值進行計算。</p><p> 反弧段的與護坦相連,根據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guī)范中查得反弧半徑用下式
112、計算:</p><p> R = (4~10) hco (5-8)</p><p> 公式說明: hco:為校核洪水閘門全開時反弧段最低點收縮斷面水深。</p><p> 單寬流量q = = 22.5÷5.5 = 4.09m3/s</p><p> 流速vo = =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某水電站可行性分析報告
- 某水電站可行性分析報告
- 畢業(yè)設計--水電站樞紐工程下壩線水電站廠房設計(含cad圖紙)
- 水電站畢業(yè)設計
- 水電站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水電站樞紐工程下壩線水電站廠房設計(含CAD圖紙).doc
- 某水電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某水電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某水電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畢業(yè)設計--水電站廠房設計
- 水電站廠房畢業(yè)設計
- 水電站電氣畢業(yè)設計
- 水電站電氣畢業(yè)設計
- 水電站畢業(yè)設計報告
- 無壩水電站可行性報告
- ynh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分析
- 某水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yōu)秀水電站工程設計完整版230頁)
- 某水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優(yōu)秀水電站工程設計完整版230頁)
- 水電站廠房的設計畢業(yè)設計
-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水電站樞紐布置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