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規(guī)劃與布置課程設計計算書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港口規(guī)劃與布置</b></p><p><b>  課程設計</b></p><p>  學院: 海洋環(huán)境與工程學院 </p><p>  專業(yè):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p><p>  姓名: </p>

2、<p>  班級: </p><p>  學號: </p><p><b>  目錄</b></p><p>  第一章: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p><p>  一、地形、地質資料 .....................

3、.................................................................... 2</p><p>  二、水文與氣象資料.......................................................................................... 2</p><p>  三、經

4、濟資料.................................................................................................. 3</p><p>  四、設計依據........................................................................................

5、.......... 4</p><p>  第二章:碼頭總體規(guī)模設計</p><p>  一、港址選擇.................................................................................................. 4</p><p>  二、碼頭泊位長度.............

6、............................................................................... 4</p><p>  三、碼頭泊位數............................................................................................... 7</p>

7、<p>  第三章:港口水域設計</p><p>  一、港池、船舶制動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設計........................................... 8</p><p>  二、錨地設計.............................................................................

8、..................... 9</p><p>  三、航道選線和進出港航道寬度計....................................................................... 11</p><p>  四、碼頭前沿水深......................................................

9、......................................12</p><p>  五、防波堤和口門布置.......................................................................................14</p><p>  第四章:港口陸域設施設計</p><p>  

10、一、港區(qū)陸域分區(qū)布置...................................................................................... 15</p><p>  二、碼頭前沿作業(yè)區(qū)設計...................................................................................15&l

11、t;/p><p>  三、碼頭后方作業(yè)區(qū)設計...................................................................................16</p><p>  四、碼頭庫(場)面積計算....................................................................

12、...............16</p><p>  第一章: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p><p>  一、地形、地質資料 </p><p>  本設計采用的地形圖如圖1所示,其地質情</p><p>  況為軟基,年回淤量(厘米/年)為12厘米/年。</p><p>  如圖所示,此地區(qū)陸域寬廣,水域寬闊,水<

13、;/p><p>  深適宜,足夠布置船舶回轉、制動、港內航行、</p><p>  停泊作業(yè)、錨地和港池等水域。水域有一定的天</p><p>  然掩護,與陸地形成一個小型的港灣,十分適合</p><p><b>  建港。</b></p><p>  此外,該地區(qū)右側陸地陸域廣闊,岸線充足且<

14、;/p><p>  較為平整。上部毗鄰內陸河道,方便港口與內河水</p><p>  網相連接,可充分利用水運集疏運條件。故擬在該</p><p>  地區(qū)右側陸域建造順岸式碼頭。</p><p><b>  圖1 地形圖</b></p><p><b>  二、水文與氣象資料</b&

15、gt;</p><p><b> ?。ㄒ唬┌肴粘毙?lt;/b></p><p><b>  平均潮差3.6米</b></p><p> ?。ǘ┏蔽粴v史統計資料</p><p>  潮位歷史統計表 表1</p><p><b> 

16、 潮位單位:米</b></p><p>  故潮位3.38~3.20m為H4%,在本設計中令H4%=3.38。</p><p><b> ?。ǘ╋L況統計資料</b></p><p>  風況統計資料 表2</p><p><b> ?。ㄋ模└劭谧?/p>

17、業(yè)天數</b></p><p><b>  惡劣天氣1~3/天</b></p><p><b>  年營運天:348天</b></p><p><b>  三、經濟資料</b></p><p> ?。ㄒ唬┩掏铝俊⒓柽\方式</p><p> 

18、 吞吐量、集疏運方式統計表 表3</p><p>  注:未來二十年,雜貨吞吐量可能有成倍增長</p><p>  由表3分析可知,本設計中的主要貨物品種為雜貨和礦石,屬于件雜貨、散貨多用途碼頭。其中,雜貨中有25%的適箱貨,即有201ⅹ25%≈51萬噸貨物由集裝箱船運輸,150萬噸貨物由雜貨船運輸。因此擬把雜貨泊位設置成箱貨兩用碼頭,在碼頭前沿配備箱貨兩用起重機(

19、裝卸橋)。</p><p><b> ?。ǘ┰O計船型</b></p><p>  設計船型概況 表4</p><p><b> ?。ㄈI運系數</b></p><p>  營運系數表 表5</p><

20、p>  注:(1)水—水能力為碼頭能力的20%。</p><p> ?。?)除上表所列參數外,其余均有設計人員自行確定。</p><p><b>  四、設計依據</b></p><p>  本設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為主要依據,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海港水文規(guī)范》(JTJ 213

21、-98)、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港口規(guī)劃與布置》教材等相關文件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設計。</p><p>  第二章:碼頭總體規(guī)模設計</p><p><b>  一、港址選擇</b></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有關港址選擇的相關規(guī)定,并結合地形圖(見圖1)綜合考慮。本設計擬在三面陸地環(huán)繞而成的天然海灣中

22、建設碼頭,采用順岸式布置形式。</p><p>  該地區(qū)右側陸地陸域廣闊,岸線充足且較為平整,故港口陸域擬建在右上側陸域,上部毗鄰內陸河道,方便與內河水網相連接,可充分利用水運集疏運條件。</p><p><b>  二、碼頭泊位長度</b></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相關規(guī)定:</p>

23、;<p>  4.3.7:當在同一碼頭線上(如圖2)連續(xù)布置多個泊位時,其碼頭總長度宜根據到港船型尺度的概率分布模擬確定,也可按下式確定:</p><p><b>  端部泊位:</b></p><p><b>  中間泊位:</b></p><p>  式中----碼頭泊位長度(m);</p>

24、<p>  L----設計船長(m);</p><p>  d----富裕長度(m)(見表6)</p><p>  圖2 連續(xù)布置多泊位長度</p><p>  富裕長度d 表6</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291-98》附錄A 設計船型尺度及典型船舶

25、尺度中的有關規(guī)定(見表7、表8、表9)及原始資料(見表4)中相關數據可確定設計船型大小。</p><p>  雜貨船設計船型尺度 表7 </p><p>  注:DWT系指船舶載重噸(t)</p><p>  散貨船設計船型尺度 表8</p><p&g

26、t;  集裝箱船設計船型尺度 表9</p><p>  由表4,本設計船型噸位為:雜貨船10000噸,散貨船25000噸,集裝箱船10000噸,駁船1000噸,故:</p><p>  設計船長:L雜貨船=153m,L散貨船=190m,L集裝箱=152m ,L駁船=65m</p><p>  富裕長度:d雜貨船=18m

27、,d散貨船=20m,d集裝箱=18m,d駁船=9m</p><p>  由于兩個相鄰泊位的船型不同時,d值取較大船型的,即為d=d散貨船=20m,故:</p><p>  雜貨船泊位:端部泊位:</p><p><b>  中間泊位:</b></p><p>  散貨船泊位:端部泊位:</p><p&

28、gt;<b>  中間泊位:</b></p><p>  集裝箱船泊位:端部泊位:</p><p><b>  中間泊位:</b></p><p>  駁船泊位:端部泊位:</p><p><b>  中間泊位:</b></p><p><b>

29、;  三、碼頭泊位數</b></p><p>  船舶到港是隨機的,每艘船在港裝卸服務的時間也是隨機的,這種隨機服務系統可以用排隊論方法進行計算。船舶到港,加入此時所有泊位都已停滿,到港船舶依次排隊待泊,泊位一空閑,立刻依次靠泊作業(yè),作業(yè)結束即離開泊位。假設貨源充足且船舶不斷到達。</p><p>  通過泊位能力估算法估算泊位數,按下式計算:</p><p

30、>  式中,N——泊位數;</p><p>  Q——碼頭年作業(yè)量(t),根據設計吞吐量確定;</p><p>  Pt——單個泊位的年通過能力(t)</p><p>  由原始數據分析得(見表3):</p><p>  本港年雜貨吞吐量15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51萬噸,礦石吞吐量1250萬噸,煤炭290萬噸。</p>&

31、lt;p>  雜貨泊位年通過能力Pt雜貨=3.4×12=40.8萬噸,礦石泊位年通過能力Pt礦石=36×12=432萬噸,煤炭泊位年通過能力Pt煤炭=19×12=228萬噸,集裝箱泊位年通過能力Pt集裝箱=10×12=120萬噸。 </p><p>  ,為滿足吞吐量任務要求,?。▊€泊位)</p><p>  ,為滿足吞吐量任務要求,取(個泊位

32、)</p><p>  ,為滿足吞吐量任務要求,?。▊€泊位)</p><p>  ,為滿足吞吐量任務要求,?。▊€泊位)</p><p>  ,為滿足吞吐量任務要求,?。▊€泊位)</p><p>  因此,本設計擬取11個泊位,分為多用途、礦石、煤炭三個港區(qū)。其中,集裝箱泊位與雜貨泊位一同構成多用途港區(qū),碼頭前沿配有箱貨兩用起重機等相關裝卸設備

33、。由于未來二十年,雜貨吞吐量可能有成倍增長,故而需在箱貨兩用港區(qū)預留4個泊位長度的陸域岸線和陸域面積,以便未來二十年內擴建碼頭所用。</p><p>  第三章:港口水域設計</p><p>  一、港池、船舶制動水域、回旋水域和前沿停泊水域設計</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相關規(guī)定:</p><p&g

34、t;  4.2.1 港內水域包括港池、船舶制動水域(口門外)、回旋水域、碼頭前沿停泊水域等。各水域應根據具體情況組合設置,必要時可單獨設置。</p><p>  4.2.2 船舶制動水域宜設在進港方向的直線上,布置有困難時,可設在半徑不小于3~4倍設計船長的曲線上。船舶制動距離可取3~4倍設計船長。當進港條件較差時,對50000t級以上的重載船,制動距離可以適當加大,但不宜超過5倍設計船長。</p>

35、<p>  4.2.3 船舶回旋水域應設置在進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離碼頭的地點。其尺度應考慮當地風、浪、水流等條件和港作拖船配備、定位標志燈因素,可按表10確定?;匦虻脑O計水深可取航道設計水深。</p><p>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 表10</p><p>  4.2.4碼頭前沿停泊水域為碼頭前2倍設計船寬B的水域范圍(見圖3

36、)。對回淤嚴重的港口,根據維護挖泥的需要,此寬度可適當增加。停泊水域的設計水深按碼頭前沿設計水深確定。</p><p>  圖3 碼頭前沿停泊水域</p><p>  4.2.5、4.2.8~10 順岸碼頭前沿港池,當考慮船舶轉頭要求時,其寬度不應小于1.5倍設計船長。港池寬度應根據船舶安全進出港池、靠離碼頭作業(yè)要求、岸線的合理利用和疏浚土放量等因素綜合比較確定。當港池兩側均有泊位且沿港池

37、方向布置兩個以上泊位時,港池寬度不宜小于1.5倍設計船長;當港池兩側為單個泊位或風向對船舶靠離作業(yè)有利時,可適當縮窄港池寬度。對有水上過駁作業(yè)的港池,應按過駁作業(yè)要求相應加寬。港池的設計水深宜與航道設計水深一致。</p><p>  港池和航道間的連接水域,應滿足船舶進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據港池與航道間的夾角和船舶轉彎半徑確定。船舶轉彎半徑,自航為3倍設計船長;拖船協助作業(yè)為2倍設計船長。當船舶不能在港池

38、內轉頭時,連接水域的尺度尚應滿足船舶轉頭的要求,其水深宜與航道設計水深一致。</p><p>  順岸碼頭端部泊位港池底邊線與碼頭前沿線的夾角α(見圖4),可采用30°~45°。當航道離碼頭較遠,并有拖船配合作業(yè)時,α值可適當加大。港池頂端泊位的α可不受上述規(guī)定限制。</p><p>  圖4 順岸碼頭端部泊位港池底邊線與碼頭前沿線的夾角α</p><

39、;p>  故根據原始資料(見表4)可得:</p><p>  船舶制動水域長度=4×L散貨船=4×190=760(m)</p><p>  回旋水域回旋圓直徑=2.0×L散貨船=2.0×190=380m</p><p>  則回旋水域面積按下式計算:</p><p>  前沿停泊水域=2×

40、;B散貨船=2×26=52(m)</p><p>  前沿港池寬度=1.5× L散貨船=1.5×190=285(m)</p><p><b>  二、錨地設計</b></p><p>  土壤良好,易著錨,不走錨,不淤錨。錨地地質以軟硬適度的亞沙土和亞粘土較好,其次是淤泥質沙土。應避免在硬粘土、硬砂土、多礁石與拋石

41、地區(qū)設置錨地;水深及水域足夠。港外錨地水深不應小于船舶滿載吃水的1.2倍,波高超過2m,增加波浪富裕水深;風浪小,流緩,盡量避免在橫流較大地區(qū)設置雙浮筒錨地;港外錨池邊緣距航道邊線不應小于2~3倍船長;單錨或單浮筒系泊的港內錨地距航道邊緣不應小于1倍船長,而雙浮筒系泊時不應小于2倍船寬。</p><p>  4.7.3.4 采用單錨系泊時,每個錨位所占水域為圓面積如圖5所示,其半徑可按下式計算:</p>

42、;<p>  圖5 單錨系泊水域尺度</p><p><b>  風力≤7級時,</b></p><p><b>  風力>7級時,</b></p><p>  式中,R——單錨水域系泊半徑(m);</p><p>  L——設計船長(m)</p><p>  

43、h——錨地水深(m)</p><p>  4.7.5.1 單浮筒系泊水域的系泊半徑(圖6)可按下式計算:</p><p>  圖6單浮筒系泊水域尺度</p><p>  式中,R——單浮筒水域系泊半徑(m);</p><p>  r——由潮差引起的浮筒水平偏位(m),每米潮差可按1m計算;</p><p>  l——系

44、纜的水平投影長度(m),DWT≤10000t,取20m,10000t<DWT≤30000t,取25m,DWT>30000t可適當增大;</p><p>  e——船尾與水域邊界的富裕距離(m),取0.1L。</p><p>  錨地的錨位數取決于同時系泊的船數,可根據排隊論的理論和數學模擬的方法推算??砂聪率接嬎沐^位數:</p><p><b>  An=

45、n-S</b></p><p>  式中,n——在港船舶艘數(包括港內和錨地);</p><p><b>  S——碼頭泊位數。</b></p><p>  本設計港內采用單浮筒系泊,則:</p><p><b>  雜貨船錨地半徑:</b></p><p>&l

46、t;b>  散貨船錨地半徑:</b></p><p><b>  集裝箱錨地半徑:</b></p><p>  三、航道選線和進出港航道寬度設計</p><p>  航道選線應注意:避免船體受較大的橫風作用;航道軸線應盡量避免與流速大于1kn的水流成較大夾角(1kn=1.852km/h=0.514m/s);航道應盡量順直,避免

47、“S”形布置;在防波堤口門外應設不小于制動距離的直線段;充分考慮泥沙運動情況,避免嚴重的航道淤積</p><p>  4.8.7 航道由有效寬度由航跡帶寬度、船舶間富裕寬度和船舶與航道底邊間的富裕寬度組成(見圖7)。由于本次設計中為單口門設置,故而航道選擇雙向航道設置,其寬度按下式確定。</p><p><b>  圖7 航道有效寬度</b></p>&

48、lt;p>  式中,W——航道有效寬度(m);</p><p>  A——航跡帶寬度(m);</p><p>  n——船舶漂移倍數,采用表11中數值;</p><p>  γ——風流壓偏角(°),采用表11中數值;</p><p>  b——船舶間富裕間距(m),取設計船寬B;</p><p>  c

49、——船舶與航道底邊間的富裕寬度(m),采用表12中數值。</p><p>  滿載船舶漂移倍數n和風、流壓偏角γ值 表11</p><p>  船舶與航道底邊間的富裕寬度c 表12</p><p>  由于設計資料缺少海流和航速相關數據,根據需要設橫流V滿足0.25<V≤0.50,取n=1.69,γ=7。&l

50、t;/p><p>  雜貨船航速滿足≤6kn,取c=0.50B,散貨船航速滿足≤6,取c=0.75B。</p><p>  設計中,考慮最大船型散貨船,取B=26(m),L=190m。則有,</p><p><b>  四、碼頭前沿水深</b></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規(guī)定,<

51、;/p><p>  4.3.5 碼頭前沿設計水深,是指在設計低水位以下的保證設計船型在滿載吃水情況下安全??康乃睢F渖疃瓤砂聪率酱_定:</p><p>  其中Z1采用表13的數值;</p><p>  龍骨下最小富裕深度Z1 表13</p><p>  因為該地區(qū)水底為淤泥質土,故Z1取0.

52、2</p><p><b>  其中 以下式確定:</b></p><p>  由原始數據(見表1)得H4%=3.38</p><p>  由原始數據(見表2)計算16個風向的頻率(%),同時列出最大風速(見表14):</p><p>  風況頻率統計表 表14</p&

53、gt;<p>  以此根據上表繪制該地區(qū)各風向風玫瑰圖(見圖8):</p><p><b>  圖8 各向風玫瑰圖</b></p><p>  由風玫瑰圖可知,從頻率上來看,北風(N)和北北東風(NNE)在該選址占主導地位;從最大風速上來看,北風(N)、北北東風(NNE)和東風(E)的最大風速在該選址同樣占主導地位。由此推斷該地區(qū)波浪以順浪為主,K=0.

54、3</p><p><b>  故,</b></p><p>  由于設計時只考慮最大船型滿載吃水,所以T=10.8(m),散貨船=0.15(m),備淤富裕水深=0.4(m)</p><p>  五、防波堤和口門布置</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相關規(guī)定:</p>

55、<p>  4.5.3 防波堤的布置,可根據自然條件和建設規(guī)模采用單堤、雙堤或多堤組成的形態(tài)和防護系統(圖9)。設計防波堤時,應對沿岸流及泥沙運動的強度進行詳細分析 ,避免堤后水域發(fā)生嚴重淤積或沖刷,必要時應通過模擬試驗驗證。</p><p>  圖9 防波堤布置的基本形式</p><p> ?。╝)單堤;(b)雙堤;(c)多堤</p><p>  4.

56、5.4~7防波堤軸線的線形,宜采用直線、向海方向的平順凸曲線或折線。當必須布置成向海方向的凹曲線時,需要特別論證。同時,軸線位置應選擇地質條件好、水深較淺的地方,有條件的可利用礁石、淺灘及島嶼等。防波堤的接岸點宜利用灣口岬角或海岸的突出部位。</p><p>  根據《港口規(guī)劃與布置》教材相關規(guī)定:</p><p>  口門的航道中心線應與強風向和強浪向夾角設置為30°~35&#

57、176;;</p><p>  口門寬度一般為1~1.5設計船長。</p><p>  一般設兩個口門,其有以下優(yōu)點:進出港可分口門,干擾少; 增強港內水域自凈能力</p><p>  綜上所述,根據本設計的實際情況,擬定采用雙口門布置形式,并使防波堤的口門航道中心線與本設計強風向成約30°夾角(見圖10)。</p><p>  圖

58、10 防波堤布置示意圖</p><p>  第四章、港口陸域設施設計</p><p>  一、港區(qū)陸域分區(qū)布置</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中相關規(guī)定:</p><p>  4.10.1 港區(qū)陸域應按生產區(qū)、輔助區(qū)和生活區(qū)等使用功能分區(qū)布置。生產性建筑物及主要輔助生產建筑物宜布置在陸域前方的生產區(qū),其

59、他輔助生產建筑物及港區(qū)內的輔助生活建筑物宜布置在陸域后方的輔助區(qū),使用功能相近的輔助生產建筑物和輔助生活建筑物宜集中組合布置。</p><p>  二、碼頭前沿作業(yè)區(qū)設計</p><p>  根據規(guī)定,件雜貨碼頭生產縱深不宜小于250m,分別由以下三部分組成:</p><p>  (1)碼頭前沿作業(yè)地帶,范圍為自碼頭前沿至前方庫(場),包括前沿通道及門機、貨物接卸操

60、作場以及庫(場)前道路,其總寬度宜為40~50m。碼頭前沿的裝卸船作業(yè)可選用門機或船上吊機,礦石碼頭選用斗輪式卸船機。布置門機時,這一寬度為14~15m;</p><p> ?。?)前方庫(場)區(qū),包括庫(場)及鐵路(或公路)裝卸作業(yè)帶??紤]到道路及引道的占用,前方庫(場)的長度一般為泊位長度減20~30m,寬度取40~60m,且在布置上盡可能與泊位對應;</p><p> ?。?)礦石碼

61、頭與件雜貨碼頭基本相同,庫(場)與生活、生產輔助區(qū)之間設置防護林。</p><p>  本設計中,前沿作業(yè)地帶總寬度取50m,碼頭前沿設置門機,寬度為15m,前方庫場根據泊位類型的區(qū)別減去20m,寬度取60m。</p><p>  三、碼頭后方作業(yè)區(qū)設計</p><p>  4.10.4 碼頭的陸域縱深應根據泊位性質、貨種、貨運量、裝卸工藝及集疏運條件等綜合分析確定

62、。對雜貨碼頭生產區(qū)縱深不宜小于250m,大中型集裝箱碼頭生產區(qū)縱深不宜小于500m。有條件時,應預留發(fā)展余地,雜貨港區(qū)一般在250~600m。</p><p>  4.11.2~3 港區(qū)內生活和生產輔助設置應包括如綜合辦公室、前方辦公室、碼頭水手間、食堂、醫(yī)務室等一系列設施,然而本設計并不做具體考慮,故僅在碼頭后方設置生活和生產輔助建筑物及碼頭前沿的部分必要設施。</p><p>  四、

63、碼頭庫(場)面積計算</p><p>  由上述規(guī)定即可計算出本設計需要的庫場面積,具體計算過程如下:</p><p>  根據《海港總平面設計規(guī)范》(JTJ 211-99)相關規(guī)定,件雜貨、散貨庫(場)所需容量按下式確定:</p><p>  式中,E——庫(場)所需容量(t);</p><p>  Qh——年貨運量(t);</p&g

64、t;<p>  KBK——庫(場)不平衡系數;</p><p>  Kr——貨物最大入庫(場)百分比(%),本設計取98%;</p><p>  Tyk——庫(場)年運營天數,取350~365d;</p><p>  αK——堆場容積利用系數,對件雜貨取1.0;對散貨取0.7~0.9,本設計取0.8;</p><p>  tdc

65、——貨物平均堆存期(d),可取7~15d,碼頭前方庫(場)不宜超過10d;</p><p>  Hmax——月最大貨物堆存噸天;</p><p>  ——月平均貨物堆存噸天。</p><p><b>  庫場總面積利用率</b></p><p>  本設計取Kk=80%</p><p>  雜貨單

66、位有效面積的貨物堆存量</p><p> ?。ㄒ唬┑V石港區(qū)堆場計算</p><p>  根據原始資料(見表5):</p><p>  前后方堆場面積計算過程如下:</p><p><b>  前方堆場:</b></p><p>  所以,碼頭前方擬設置長度為190m,寬度為60m的堆場3個,共。&

67、lt;/p><p><b>  后方堆場:</b></p><p>  所以,碼頭后方擬設置長度為190m,寬度為56m的堆場3個,每個。</p><p>  綜上所述,擬在礦石港區(qū)碼頭前方設置3個面積為的堆場,碼頭后方設置3個面積為的堆場。</p><p> ?。ǘ┒嘤猛荆ㄏ湄泝捎茫└蹍^(qū)庫(場)計算</p>

68、<p>  1. 雜貨碼頭倉庫面積計算</p><p>  根據原始資料(見表5):</p><p>  前后方倉庫面積計算過程如下:</p><p><b>  前方倉庫:</b></p><p>  所以,碼頭前方擬設置長度為153m,寬度為50m的倉庫4個,共。</p><p>

69、<b>  后方倉庫:</b></p><p>  所以,碼頭后方擬設置長度為153m,寬度為51m的倉庫4個,每個</p><p>  2. 雜貨碼頭堆場面積計算</p><p>  根據原始資料(見表5):</p><p>  前后方堆場面積計算過程如下:</p><p><b> 

70、 前方堆場:</b></p><p>  所以,碼頭前方擬設置長度為153m,寬度為50m的堆場1個,共。</p><p><b>  后方堆場:</b></p><p>  所以,碼頭后方擬設置長度為153m,寬度為51m的堆場1個,每個。</p><p>  3. 集裝箱堆場面積計算</p>

71、<p>  根據原始資料(見表5、表4):</p><p>  ,集裝箱年運量為51萬噸約等于4萬TEU,故</p><p>  前后方堆場面積計算過程如下:</p><p>  式中,——集裝箱堆場容量(TEU);</p><p>  Qh——集裝箱碼頭年運量(TEU);</p><p>  KBK——庫

72、(場)不平衡系數;</p><p>  Tyk——庫(場)年運營天數,取350~365d;</p><p>  tdc——貨物平均堆存期(d),可取7~15d,碼頭前方庫(場)不宜超過10d;</p><p>  ——集裝箱碼頭堆場所需地面箱位數(TEU);</p><p>  ——堆場設備堆箱層數(TEU);根據相關規(guī)定本設計取5</

73、p><p>  ——堆場容量利用率;根據相關規(guī)定本設計取0.6</p><p>  根據相關規(guī)定,每個20ft箱平面箱位所需面積一般在22.7-28.8之間,本設計取25。即集裝箱堆場所需面積為</p><p>  因此擬在雜貨后方堆場中分出長153m,寬35m長方形堆場最為集裝箱場區(qū)。</p><p>  綜上所述,擬在多用途(箱貨兩用)港區(qū)

74、碼頭前方設置4個面積為的倉庫,一個面積為的堆場,碼頭后方設置4個面積為的倉庫,1個面積為的集裝箱場區(qū),1個面積為的堆場。</p><p> ?。ㄈ┟禾扛蹍^(qū)堆場面積計算</p><p>  根據原始資料(見表5):</p><p>  前后方堆場面積計算過程如下,</p><p><b>  前方堆場:</b></

75、p><p>  所以,碼頭前方擬設置長度為190m,寬度為60m的堆場1個,共。</p><p><b>  后方堆場:</b></p><p>  所以,碼頭后方擬設置長度為190m,寬度為137m的堆場1個,每個。</p><p>  綜上所述,擬在煤炭港區(qū)碼頭前方設置1個面積為的堆場,碼頭后方設置1個面積為的堆場。&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