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p><p> 題 目 現代物流關鍵信息技術研究 </p><p>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p><p> 題目 現代物流關鍵信息技術研究 </p><p> 主要內容、基本要求、主要參考資料等:</p><p><b> 一
2、.主要內容:</b></p><p> ?。?)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的設計,以物流的主要流程說明數據庫的需求分析、概念模型以及邏輯模型;</p><p> ?。?)研究物流關鍵信息技術,包括無線射頻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在物流中的應用;</p><p> ?。?)利用貪心算法以及背包問題,解決物流中的貨物裝箱問
3、題,以及如何利用最短路徑優(yōu)化運輸線路;</p><p><b> 二.基本要求:</b></p><p> (1)論文思路清晰,語言組織嚴謹;</p><p> ?。?)論文結構分配合理;</p><p> ?。?)結合實際,研究內容實用性較強。</p><p><b> 三.主要
4、參考資料:</b></p><p> [1] 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tǒng)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2-182.</p><p> [2] 蘇春玲.現代物流信息技術[M].上海: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41-67</p><p> 完 成 期 限: 2012 年 6 月 1 日</p><p>
5、指導教師簽名: </p><p> 專業(yè)負責人簽名: </p><p> 年 月 日</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
6、lt;p> ABSTRACTII</p><p><b> 1緒論1</b></p><p>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1</p><p>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2</p><p> 1.2.1 國外研究現狀2</p><p> 1.2.2 我國研究現狀3<
7、;/p><p> 1.3 論文研究內容4</p><p> 1.4 論文組織結構5</p><p> 2 物流相關概念概述6</p><p> 2.1 物流的定義6</p><p> 2.2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模式7</p><p> 2.2.1 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模式——多模塊的集成
8、7</p><p> 2.2.2 “自上而下”的協(xié)同模式8</p><p> 2.2.3 一站式服務模式9</p><p> 2.3 物流流程架構圖10</p><p> 3 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設計12</p><p> 3.1 數據庫簡介12</p><p> 3.2
9、數據庫的特點12</p><p> 3.3 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建立12</p><p> 3.3.1 需求分析階段13</p><p> 3.3.2 概念結構設計13</p><p> 3.3.3 邏輯結構設計15</p><p> 3.4 數據庫在物流中的應用17</p><
10、p> 4 物流信息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19</p><p> 4.1 無線頻射識別技術(RFID)19</p><p> 4.1.1 RFID簡介19</p><p> 4.1.2 RFID特點20</p><p> 4.1.3 RFID在物流中的應用21</p><p> 4.2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11、(GPS)23</p><p> 4.2.1 GPS簡介23</p><p> 4.2.2 GPS在物流中的應用24</p><p> 4.3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25</p><p> 4.3.1 EDI簡介25</p><p> 4.3.2 EDI的優(yōu)點26</p><
12、;p> 4.3.3 EDI在物流中的應用27</p><p> 5 物流運輸優(yōu)化問題31</p><p> 5.1 背包問題和貪心算法31</p><p> 5.1.1背包問題和貪心算法簡介31</p><p> 5.1.2 貪心算法在物流裝載中的應用31</p><p> 5.2 最短路
13、徑優(yōu)化算法與應用33</p><p> 5.2.1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34</p><p> 5.2.2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應用34</p><p> 6 總結與展望37</p><p><b> 致 謝38</b></p><p><b&
14、gt; 參考文獻39</b></p><p> 現代物流關鍵技術研究</p><p><b> 摘 要</b></p><p> 物流雖然是一項新興的產業(yè),但是隨著中國物流的快速發(fā)展,物流技術在物流行業(yè)的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對國內外物流發(fā)展的研究可知,我國現代物流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比較落后,不能滿足高效率、低成本以及信
15、息化的現代物流要求。本文研究了物流的關鍵技術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這些技術將有效提高物流企業(yè)競爭力。</p><p> 根據物流架構圖,首先設計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對數據庫進行需求分析及數據模型設計,物流公司可以通過數據庫對物流信息進行結構化管理;然后介紹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及在物流中的應用,利用RFID技術實現貨物全程的監(jiān)管。運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實現對貨物跟蹤、車輛優(yōu)選、緊急救援等的管理;使用電子
16、數據交換技術(EDI)在企業(yè)之間傳遞標準統(tǒng)一的商業(yè)文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接下來介紹如何使用貪心算法和0/1背包問題優(yōu)化貨物裝箱問題,運用最短路徑算法實現路線的最優(yōu)選擇;最后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模式,實現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p><p> 關鍵詞 數據庫設計;物流信息關鍵技術;運輸優(yōu)化; </p><p> THE STUDY OF KEY TECHNOLOGIE
17、S </p><p> IN MODERN LOGISTICS</p><p><b> ABSTRACT</b></p><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logistics technology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y studyi
18、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we find that the Chinese logistics technology develops slowly, which cannot meet the modern logistic demand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19、the key technology,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p><p> Based on the framework map,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database, makes the demand analysis and designs
20、 data model of database, which helps people to manage the logistic information. Secondly, it explains the RFID and GPS technologies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and then, it describes the file’s transmiss
21、ion under the unified standard through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system. Besides,it shows how to use the greedy method and 0/1 knapsack problem to optimize the pac</p><p><b> 1緒論</b></p>
22、<p>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p><p>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原材料,企業(yè)產品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體現了高效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隨著我國進入 WTO,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量迅速增長,逐漸成為了馳名中外的出口大國,由此我國物流產業(yè)的發(fā)展得到了迅速增長。目前,物流的重要作用已經被社會了解和重視,各個企業(yè)將其作為重點事項加以扶持。</p><p> 現代物流業(yè)的發(fā)
23、展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物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物流行業(yè)中還存在著各物流環(huán)節(jié)彼此孤立、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低、管理方法落后等問題,并由此帶來庫存積壓交貨不準時,物流費用高等問題。當然,目前已有一些企業(yè)在物流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但是整體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物流信息缺乏準確度和及時性。如何把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帶入物流過程當中,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yè)價值,成為新經濟時代的企業(yè)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24、根據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物流信息系統(tǒng)關鍵技術的應用。</p><p> 現代物流把提供最便利和經濟的優(yōu)質服務來滿足顧客的需求作為宗旨,包括兩個主要的使命:一是,從生產者流向用戶的商品流通;二是從用戶流向生產者的信息流通。為了產品的流動正確和迅速地滿足顧客的需求,物流的信息流動是不可或缺的。由此,企業(yè)物流活動一定是把信息作為基礎手段。</p><p> “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是以現代物流思想體
25、系為基礎,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應用計算機和網絡等技術,在物流的計劃、管理和控制以及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快速反饋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并輔助決策,提高物流效率和優(yōu)化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實現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通過計算機準時、精確和高效率地對物流信息進行處理及加工,使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和流通加工等成為業(yè)務活動的主體,并結合在一起,統(tǒng)一協(xié)調,便于物流總效率的提高,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運用物流信息技術對于企業(yè)現代物流有著
26、重大的意義,例如:</p><p> ?。?) 減少企業(yè)的物流成本</p><p> 在 GDP 中,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產品的物流成本是產品流通成本的 10%~40%左右,僅次于制造過程中的材料費用,因此節(jié)省物流成本應該是物流企業(yè)的核心目的。我國的物流成本如果能夠降低的話,對于提高利潤將有很大幫助。物流主要成本為: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倉庫管理成本、裝卸成本、物流信息處理成本等。
27、</p><p> ?。?) 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p><p> 在物流管理中,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儲、傳輸、加工整理及統(tǒng)一管理,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組織管理人員提供戰(zhàn)略、戰(zhàn)術及運作決策的支持,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與效益,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p><p><b> ?。?) 增強競爭力</b></p><p>
28、信息化使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統(tǒng)中迅速、精確和及時地傳播,使得物流企業(yè)主動地對變化著的市場環(huán)境作出快速反應,引導企業(yè)的生產運營活動、縮減到貨時間,優(yōu)化企業(yè)的物流服務質量,由此提高經濟的運轉效率,從而有利于增強物流公司的綜合競爭力。</p><p>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p><p> 1.2.1 國外研究現狀</p><p> 國外物流公司較早的認識到物流技術
29、的重要性,對物流的研究比較成熟,在物流信息系統(tǒng)的技術研究方面已經獲得了許多成果:</p><p> 1983年Pars的文章《信息技術:一項新的競爭利器》和1985年的Porte的文章《信息如何帶來競爭優(yōu)勢》都闡述了類似的觀點,即:可以遇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必將給企業(yè)帶來極大的影響,那些能夠掌握并運用信息技術的各類企業(yè)將在競爭中取得相當大的優(yōu)勢。</p><p> 1986年Stenger
30、在《信息系統(tǒng)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文中對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運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對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做出了預測,指出物流管理必須依靠信息技術提供的強大支持,才能充分發(fā)揮效能[1]。</p><p> 1992年L.Lee在《管理供應鏈詳解:缺陷與機會》一文中,指出高質量、實時的雙向的涉及需求和供應的信息是企業(yè)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基礎[2]。</p><p> 199
31、8年,《物流》雜志中指出物流服務最關鍵的物流能力取決于信息技術、全程跟蹤、EDI、網絡及電子商務能力。</p><p> 2003年Karpinski指出,將正確的訂單在正確的時間送到位的能力、與客戶交流載運信息的能力是新的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企業(yè)應具有的不可或缺的能力。</p><p> 2008年,MatSAbrahamsson等在《通過物流信息平臺提高戰(zhàn)略能力》一文中對物流信息平臺做了
32、描述與界定,認為物流信息平臺是物流信息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物流信息的管理與控制的中心,良好的物流信息平臺運作能有效提升企業(yè)靈活性[3]。</p><p> 2010年Accenture在《DTTN系統(tǒng)支持香港作為國際化港口研究》一文中認為,政府應該建立協(xié)調機制。由市政府牽頭,成立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專門負責研究、制定和協(xié)調物流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建立政府各部門之間、企業(yè)之間及與金融保險行業(yè)之間的協(xié)調機制,避免
33、惡性競爭,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資源[4]。</p><p> 在國外,物流公司的技術裝備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物流信息系統(tǒng)建立在完善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規(guī)范的管理的基礎上。目前己經形成了以系統(tǒng)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運輸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包裝技術等專業(yè)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格局。今后物流系統(tǒng)的進一步發(fā)展方向是集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現代物流系統(tǒng)。</
34、p><p> 1.2.2 我國研究現狀</p><p> 與國外物流業(yè)高度發(fā)達相比,我國物流業(yè)的總體水平偏低。不過,雖然國內學者對物流信息系統(tǒng)技術的研究相對較晚,但近年來在這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p> 2003年徐虹,劉志強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系統(tǒng)設計》一文中指出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可有效規(guī)劃物流配送,對物流配送時間、路徑和數量進行調整[5]。
35、</p><p> 2005年張錦在《城市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規(guī)劃設計的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一文中,通過研究國內外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的理論、方法、體系和系統(tǒng)的現狀和發(fā)展,把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按服務領域、支撐環(huán)境、技術要素和運營主體等劃分成:企業(y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行業(yè)或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區(qū)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以及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并且指出,應當建立適應需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6]。</p>
36、<p> 2008年北京科技大學物流研究所王轉認為,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物流理念和技術都不可能應用于物流領域,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物流的面貌。</p><p> 2010年,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系的吳青認為,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不斷融合,信息技術成為現代物流體系的核心因素[7]。</p><p
37、> 總的來講,我國在物流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要實現現代物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就得大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現代物流服務水平,由此達到物流作業(yè)的快速、可靠、安全和低成本的運行。</p><p> 1.3 論文研究內容</p><p> 通過對我國物流信息系統(tǒng)發(fā)展的研究發(fā)現,雖然我國物流業(yè)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但是由于我國物流信息技術起步晚、發(fā)展不平衡,很多企業(yè)不能及時有
38、效的利用物流技術來提高物流管理,例如,缺少對物流信息統(tǒng)一管理,不能利用信息有效的提高作業(yè)效率;企業(yè)間的貿易文件沒有統(tǒng)一的傳輸標準,造成處理文件時間過長等,都制約了我國物流的發(fā)展。</p><p> 本文研究了物流信息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主要的工作是,設計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對數據庫進行需求分析及數據模型設計,畫出實體E-R圖和表格,物流公司可以通過數據庫對物流信息進行結構化管理;重點研究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
39、在貨物識別、倉庫管理、運輸管理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在貨物跟蹤、車輛優(yōu)選、緊急救援等環(huán)節(jié)的應用,以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在企業(yè)之間進行信息業(yè)務處理的應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后,使用貪心算法和0/1背包問題優(yōu)化貨物裝箱問題,利用Dijkstra算法選擇最優(yōu)路徑。</p><p> 1.4 論文組織結構</p><p> 本論文分文六個章節(jié),論文的組織結構
40、如下:</p><p> 第一章著重介紹了本文研究背景、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并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p><p> 第二章介紹了物流及物流信息平臺的概念,并給出物流的主要流程圖,說明本文研究的關鍵技術;</p><p> 第三章介紹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的設計,進行數據庫的需求分析、概念模型以及邏輯模型的設計;</p><p>
41、第四章對物流關鍵信息技術進行研究,包括無線射頻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以及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在物流中的應用;</p><p> 第五章介紹利用貪心算法以及背包問題,解決物流中的貨物裝箱問題,以及如何利用最短路徑優(yōu)化運輸線路;</p><p> 第六章是全文的總結和展望,總結全文內容、指出文章的不足以及提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p><p>
42、; 2 物流相關概念概述</p><p><b> 2.1 物流的定義</b></p><p>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提出的,當初被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實物分配)”。當時的美國銷售協(xié)會闡述PD的概念是:實物分配是包含在銷售之中的物質資料和服務在從生產場所到消費場所的流動過程中所伴隨的種種經濟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軍事部門所
43、發(fā)展的“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在戰(zhàn)爭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戰(zhàn)后又應用到經濟領域,指對流通領域和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有與物品的獲取、運送、儲存和分配有關的各種活動。1963年物流概念被引入日本,當時的物流被理解為“在連接生產和消費間對物資履行保管、運輸、裝卸、包裝、加工等功能,以及作為控制這類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資銷售中起了橋梁的作用”。</p><p> 近20年來,物流業(yè)得到了
44、快速的發(fā)展,美國物流協(xié)會發(fā)布物流的最新定義是“物流是供應鏈運作中,以滿足客戶要求為目的,對貨物、服務和相關信息在產出地和銷售地之間實現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動和儲存所進行的計劃、執(zhí)行和控制的過程”。強調了是以滿足客戶要求為目的的活動。</p><p> 現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將信息、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以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綜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
45、務是盡可能降低物流的總成本,為顧客提供最好的服務,隨著物流的發(fā)展,還將包括企業(yè)的回收物流。我國許多專家學者則認為:“現代物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以最經濟的費用,將物流從供給地向需求地轉移的過程。物流信息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各個作業(yè)環(huán)境中的綜合應用,是現代物流區(qū)別傳統(tǒng)物流的根本標志,也是物流技術中發(fā)展最快的領域,尤其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物流信息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應用水平。物流信息技術包括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技術
46、、射頻識別技術、電子交換技術、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p><p> 2.2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模式 </p><p> 公共信息平臺需要整合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物流信息,面向社會用戶提供物流信息服務及物流交易服務。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要通過運用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ǒng)、倉儲管理信息系統(tǒng)、供應鏈管理計劃與執(zhí)行系統(tǒng)等信息系統(tǒng)完成公共信息、運輸交易、貨物跟蹤和信息統(tǒng)計分析等應用。</p><p&g
47、t; 2.2.1 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模式——多模塊的集成</p><p> 供應鏈物流信息系統(tǒng)的一體化在企業(yè)的決策過程中起到了促進、監(jiān)控以及輔助作用,同時它還可以及時反映出企業(yè)完成物流運作、實施物流計劃所需的各種活動的運行情況。信息系統(tǒng)一體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 企業(yè)資源計劃(ERP)或資產管理系統(tǒng);(2) 通信系統(tǒng);(3) 執(zhí)行系統(tǒng);(4) 計劃系統(tǒng)。這些組成部分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如下圖所示:</p&
48、gt;<p> 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SCIS)是一條線,它把各個物流運作行為串聯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這個整體有四個功能模塊組成:(1) 交易系統(tǒng);(2) 管理控制;(3) 決策分析;(4) 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早期的垂直所有者一體化的觀念相反,現在的管理者們明白任何企業(yè)都不能完全做到自給自足。將供應鏈信息系統(tǒng)作為供應鏈上各成員信息共享的平臺,供應鏈合作伙伴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基于供應鏈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系統(tǒng),提供交易功能(交易撮
49、合、競拍等)、基礎信息服務進行資源整合,提高整個供應鏈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競爭能力。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對很多企業(yè)提供供應鏈集成化信息服務,這就降低了整體的使用成本,從而使得一些中小型企業(yè)在此方面的應用也成為了可能。供應鏈管理一體化的管理理念,將供應鏈上的企業(yè)統(tǒng)一起來,協(xié)調和支持供應鏈上各企業(yè)的協(xié)同運作,使得供應鏈合作伙伴資源共享,達到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目的。 </p><p> 2.2
50、.2 “自上而下”的協(xié)同模式</p><p> 政府和企業(yè)共同出資規(guī)劃和運營的模式也即“協(xié)同模式”?!白陨隙隆钡膮f(xié)同模式,由政府部門牽頭負責規(guī)劃、協(xié)調和引導企業(yè)投資,以股份制的形式啟動資金,并進行宏觀調控。</p><p> 圖2.2 自上而下物流公用信息平臺規(guī)劃圖</p><p> 政府負責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共享信息服務價格的制定和市場引導政策的出臺。后期,
51、入股企業(yè)逐漸成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運作主體,根據相關政策和行業(yè)協(xié)會制度,引入行業(yè)準入機制和會員機制等管理運營模式。</p><p> 2.2.3 一站式服務模式</p><p> 下面介紹一站式物流信息平臺信息服務模式。從圖中可以看出物流企業(yè)、政府部門等都可以在信息平臺上發(fā)布自己的信息、公告,運行自己的業(yè)務。物流信息平臺連接的各節(jié)點互連互通,彼此間信息可以相互交換。實現港航、空港及多式
52、聯運的電子交換業(yè)務、無紙貿易、無紙訂單、無紙放行等信息增值服務。建立一站式物流信息平臺,充分挖掘、整合信息資源,逐步實現政府監(jiān)管部門與各類企業(yè)公司的聯網,提高物流信息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輻射范圍。</p><p> 綜合以上三種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可知,企業(yè)為了實現相互之間服務、需求信息有效范圍內共享而投資建設的信息平臺,稱之為共用信息平臺;具有跨行業(yè)、跨地域、多學科交叉、技術密集、多方參與、系統(tǒng)擴展性強、開放性好
53、等特點,實現全社會資源共享構建的平臺是公用信息平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整合并提供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的物流信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本質是以獲取物流業(yè)規(guī)?;?、效率化為目的,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信息共享為手段而建立的信息平臺,是為整個社會提供支持和服務的。</p><p> 2.3 物流流程架構圖</p><p> 物流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被分為兩大塊,一是生產者流向用戶的商品流通,二是從用
54、戶到生產者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信息的相互流通。在下面的物流流程圖中,表示出了商品流通以及信息流通使用到的關鍵技術。</p><p> 在上圖中,物流過程起始于收貨方下訂單,止于收貨方收到貨物。對圖中的物流過程進行說明:</p><p> (1) 收貨方及供貨方首先通過EDI系統(tǒng)下訂單并確認發(fā)貨。</p><p> (2) 從發(fā)貨,甚至從生產線上開始,貨物就被打上RFID
55、電子標簽,此后被運往倉庫。</p><p> (3) 貨物到倉庫后便進入倉庫管理系統(tǒng)。倉庫管理系統(tǒng)可視為物流中一個獨立的管理部分,實施的是以貨物為主的物流管理,包括貨物出入庫管理、貨物盤點管理、庫存管理、貨物中轉管理以及倉庫中的數據管理。其中,倉庫也是RFID技術的集中使用地方。</p><p> (4) 一旦貨物被運出倉庫,即進入運輸管理系統(tǒng)。此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實現主要依靠GPS技術,例如
56、車輛導航、監(jiān)控、調度、跟蹤等。</p><p> (5) 當貨物被運送到同城的配送點,就開始進入卸貨分揀環(huán)節(jié),最后將分揀出來的貨物送到收貨方手中,完成一次物流任務。</p><p> 3 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設計</p><p><b> 3.1 數據庫簡介</b></p><p> 數據庫(Data Base,簡
57、稱DB)是存放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中的、以一種合理的方法組織起來的、與公司或組織的業(yè)務活動和組織結構相對應的各種數據的集合,該集合中的數據可以為公司或組織的各級經過授權的人員或者應用程序以不同的權限所共享。不過,數據庫不是簡單堆放,而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相互關聯的數據的集合。物流信息的數據化也是現代物流企業(yè)的必由之路。</p><p> 3.2 數據庫的特點</p><p>
58、; (1) 冗余度最少。以一定的數據模型組織數據,數據盡可能不重復。</p><p> (2) 數據共享。以最優(yōu)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程序或用戶服務。</p><p> (3) 數據獨立。數據結構獨立于使用它的應用程序。</p><p> (4) 掌管統(tǒng)一。對數據的定義、操縱和控制有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一進行管理和控制。</p><p&
59、gt;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系統(tǒng)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備都不可能應用于物流領域。</p><p> 3.3 物流信息系統(tǒng)數據庫建立</p><p> 3.3.1 需求分析階段</p><p> 需求分析的任務是要準確了解并分析用戶對系統(tǒng)的要求,確定所要開發(fā)的應用系統(tǒng)的目標,收集和分析用戶對數據的處理要求。通過調查,獲得每個用戶對數據庫的要
60、求。它是數據庫設計的第一步,是整個數據庫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是后繼各階段的基礎。以倉庫管理為例,具體包括下列內容:</p><p> (1) 調查物流倉庫管理的內容,了解倉庫的組織,包括部門組成和職責。</p><p> (2) 根據部門和職能,進一步了解倉庫具體的業(yè)務活動,搞清其處理流程(即業(yè)務流程)。如果一個業(yè)務流程比較復雜,就要把總流程分解成若干個子流程,使每個業(yè)務流程功
61、能明確、界面清楚,分析之后畫出用戶的業(yè)務流程圖。</p><p> 3.3.2 概念結構設計</p><p> 模型是對現實世界事物的抽象模仿和模擬,在數據庫技術中,使用數據模型(Relational Model)對現實世界數據特征進行描述。</p><p> 概念數據模型只描述信息的特性和強調語義,而不涉及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是現實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層抽
62、象。描述概念結構的工具是E-R圖,即在數據庫系統(tǒng)概論中屬于概念設計階段,用實體-聯系圖(Entity-Relation Diagram)來建立數據模型,構成E-R圖的基本要素是實體、屬性和聯系。在此,僅僅以倉庫訂單表為例,并再次分解為入庫單表頭、入庫單標目以及入庫單單尾上部分,畫出E-R圖,如下圖所示:</p><p> 將以上實體放入一張E-R圖,即可以看出實體之間的諸多聯系:</p><
63、p> 概念結構的設計,就是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組織,形成實體及其屬性,概念結構能表達用戶的各種需求,反映現實世界中各種數據機器復雜的聯系,以及用戶對數據的處理要求。</p><p> 3.3.3 邏輯結構設計</p><p> 按照數據庫數據結構模型分類:</p><p><b> 層次型數據庫</b></p>
64、<p><b> 網狀型數據庫</b></p><p><b> 面向對象型數據庫</b></p><p><b> 關系型數據庫</b></p><p> 其中,本文采用的是關系型數據庫。關系模型(Relation Model),用表結構來表示實體類型以及實體間的聯系。對于E-R圖
65、向關系模型的轉換,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實體、實體的屬性以及實體之間的聯系轉化為關系模型。以物流流程主要環(huán)節(jié)為基礎,建立主要流程中所需要的主要的表:</p><p><b> 表3-1訂貨表</b></p><p><b> 表3-2發(fā)貨表</b></p><p><b> 表3-3入庫表</b>
66、;</p><p><b> 表3-4出庫表</b></p><p><b> 表3-5車輛調度表</b></p><p><b> 表3-6貨物配送表</b></p><p> 3.4 數據庫在物流中的應用</p><p> 完成了數據庫的建
67、立,可以實現數據庫最基本的功能:結構化存儲數據,數據的存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然而,物流中的數據庫的任務,不僅僅是簡單的存儲以及查看數據,管理員還應該通過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分析數據之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得出有用結論。例如:①分析出入庫單,掌握貨物在倉庫的管理情況,進一步分析研究,可優(yōu)化倉庫管理;②通過分析數據庫中訂貨方的訂單和供貨方的發(fā)貨單進行研究,例如研究訂貨時間、訂貨內容、發(fā)貨數量等內
68、容,管理者可以根據以往的時間信息來預測下一次的訂貨時間、由發(fā)貨數量預測下一次的貨物量;③根據下訂單時間以及收貨方收到貨物時間,可知道貨物一個完整的周期中所經歷的時間,以及貨物在倉庫、運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所經歷的時間長短,根據這些信息,管理者即可針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縮短貨物運輸時間;④根據對在不同時間段內運送始發(fā)地和目的地相同的貨物信息研究,可以分析出貨物所經歷的不同路徑,根據這些不同路徑,找到一條運送貨物路途更加順利的途徑。</p>
69、;<p> 概括物流數據庫的應用基本程序均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數據收集、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加工、信息解釋、信息輸出:</p><p> ?。?)數據收集——可根據數據和信息的來源不同,可以把物流信息的收集工作分為原始信息和二次信息收集兩種。有些數據是第一次出現時錄入數據庫的,有些則是根據需要,再一次錄入數據庫。</p><p> ?。?)數據存儲——此功能就是保證已得
70、到的物流信息能夠不丟失、不走樣、不外泄、整理得當、隨時可用。</p><p> (3)數據傳輸——即數據通信,把信息從一個子系統(tǒng)傳送到另一個子系統(tǒng),或者從一個部門傳送到另一個部門,不同的部門對數據的使用也不同。</p><p> (4)數據加工——對已經收集到的物流信息進行某些處理,以使得到某些更加符合需要或更能反映本質的物流信息,或者使物流信息更適于各級管理人員使用,這就是信息的加工
71、,進一步挖掘數據的深層潛在信息。</p><p> (5)信息解釋——物流信息系統(tǒng)的服務對象是物流管理者,因此,它必須具備向物流管理者提供信息的手段或機制,否則它就不能實現其自身的價值。經過解釋的物流信息,根據不同的需要,以不同形式的格式進行輸出。</p><p> ?。?)信息輸出——數據庫能輸入、保存信息,當然就能進行數據輸出,管理者根據需要找出所需信息,即可輸出。</p>
72、;<p> 有以上討論可知,企業(yè)通過數據庫可以將信息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存儲,方便使用者及時、快速的檢索、提取、整理信息,信息量越是龐大、繁雜,數據庫的優(yōu)勢越明顯,又由于數據庫對數據信息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存儲,更加方便管理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提高物流公司的管理。</p><p> 4 物流信息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p> 4.1 無線頻射識別技術(RFID)&l
73、t;/p><p> 4.1.1 RFID簡介</p><p>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擾,不同狀態(tài)下(高速、靜止、惡劣環(huán)境)下自動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數據,不需要在識別系統(tǒng)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接觸。</p><
74、;p> 標簽進入磁場后,由標簽主動發(fā)送某一頻率的信號,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tǒng)進行有關數據處理。閱讀器根據使用的技術不同可以是讀或讀/寫裝置,是RFID系統(tǒng)信息控制和處理的中心。閱讀器通常由耦合模塊、收發(fā)模塊、控制模塊和接口單元組成。閱讀器和應答器之間一般采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進行信息交換,同時閱讀器通過耦合給無源應答器提供能量和時序。在實際應用中,可進一步通過網絡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遠程傳送等管理功能。
75、應答器是RFID系統(tǒng)的信息載體,目前應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線圈、微帶天線等)和微芯片組成無源單元。RFID分為硬件系統(tǒng)和軟件系統(tǒng)兩部分:</p><p><b> (1) 硬件系統(tǒng)</b></p><p> 圖4.2 RFID硬件系統(tǒng)</p><p> ?、賀FID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電子編碼,以便標識目標對象,分
76、為托盤標簽、倉庫定位標簽、單品標簽等。</p><p> ?、陂喿x器:讀取/寫入標簽信息,分為固定閱讀器和手持閱讀器,均支持以太網和無線局域網等多種通信方式。</p><p> ?、厶炀€:標簽和閱讀器間傳遞的射頻信號,能夠適應多種復雜環(huán)境,能夠增強接受信號。</p><p> ?、苘囕d/手持電腦終端:觸摸式液晶屏幕,支持多種操作系統(tǒng),可以連接RFID讀寫設備,適用于
77、多種惡劣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p><p> ⑤RFID中間件:中間件是位于平臺(硬件和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之間的通用服務,這些服務具有標準的程序接口和協(xié)議。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和硬件平臺,它們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協(xié)議規(guī)范的多種實現。中間件的主要任務是屏蔽不同標簽、讀寫設備之間的差異并且對讀寫設備上傳與標簽相關的事件、數據進行過濾、匯集和計算,減少從讀寫設備傳輸到應用系統(tǒng)的巨量原始數據、增加有抽象意義的信息量。中間件的設計
78、是RFID應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p><p><b> (2) 軟件系統(tǒng)</b></p><p> ①RFID中間系統(tǒng):具有數據采集、過濾、排序、封裝和轉發(fā)等功能。</p><p> ?、趹贸绦虬喊ㄊ肇洝⑷霂?、揀貨、配裝、盤點、出庫、叉車定位/調度等多個流程包。各流程包之間可以靈活組合,定制成新的功能包。</p>
79、<p> 4.1.2 RFID特點</p><p> (1) 不需要讀取光源的幫助,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內部的RFID標簽信息。</p><p> (2) 能在惡劣的外界條件下使用,抗污抗損能力強。</p><p> (3) RFID標簽可以被做成任意形狀,可輕易與貨物合成一體。</p><p> (4) 比條碼讀取的范
80、圍更大。</p><p> (5) 不僅可以讀取信息,還可以寫入信息。</p><p> (6) 同一時間可以讀取多個標簽信息,采集速度更快(標簽采用電池供電)。</p><p> (7) 標簽的內容經過加密處理以后,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性。</p><p> 4.1.3 RFID在物流中的應用</p><p>
81、 RFID技術已經滲入到供應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下圖是貨物由供貨方到收貨方使用RFID技術的貿易流程,在此依次討論RFID技術在流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應用。</p><p> (1)供貨方發(fā)貨環(huán)節(jié)。首先,當貨物從供貨方發(fā)出時,已經被貼上RFID標簽,此時,貨物的信息已經被掃描記錄下,隨后貨物被運送到物流公司的倉庫中。</p><p> (2)倉庫管理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是使用RFID技術最多的:<
82、/p><p> ①基礎設施:RFID技術在倉庫系統(tǒng)管理中設計到多方面內容。首先是員工的工作證,雖然傳統(tǒng)的條形碼工作證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和其方便快捷的作用以及一定的防偽功能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隨著人們對票證的防偽、管理等諸多方面更高更全的信息需求,傳統(tǒng)的條形碼標簽不但無法提供票證制作、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在防偽效果上,由于其印刷單一、容易仿造而逐漸失去票證的防偽效果?,F如今,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的工作證,正在逐步代替
83、傳統(tǒng)的特殊印刷標簽和條形碼的工作證。首先,RFID工作證具有高防偽度,每一個標簽的芯片內都具有唯一的ID號碼,無法修改、無法偽造,為了增加安全性,還可以對標簽進行加密,進一步提高工作證的安全性。因此,在倉庫人員管理中,可防止非法人員入內,一定程度上改善倉庫貨物偷盜行為。在倉庫管理中,除了使用手持的閱讀器,還需要在倉庫門口安裝固定閱讀器,便于整車貨物出入庫時的讀取,由于RFID標簽讀取具有瞬時性,不需要車輛在倉庫門口停留過長時間,即可完成
84、貨物清單的讀取。其次,防止偷盜和惡意破壞,按照正規(guī)流程出入庫的貨物在標簽被掃描后,顯示燈將亮綠燈,如果有人未按照規(guī)定私自將倉庫貨物帶出,閱讀器掃出貨物信息后顯</p><p> ?、谌霂旃芾恚贺浳锶霂烨?,倉庫管理人員首先制作好貼在在貨物側面的電子標簽。標簽上寫有貨物的詳細信息,如:貨品訂單號、貨品種類、貨品名稱、貨品入庫日期、貨源地等。由這些信息決定貨品在倉庫中的存放位置及存放條件。此外,當貨物入庫被掃描時,還可
85、以記錄貨物入庫的具體時間。</p><p> ③出庫管理:當貨物需要運出倉庫時,倉庫管理員首先整理出需要出倉的貨物詳單,然后使用裝有閱讀器的叉車進行揀貨,當叉車行駛到所要裝車的貨物前,貨物上的標簽即被叉車上的閱讀器讀出,最后將對應的貨物裝上叉車,待作業(yè)結束,運出倉庫。此過程完成后,還需要使用EDI生成報表,列出貨品訂單、貨品清單、發(fā)貨單等記錄。</p><p> ?、茇浳锉P點:所謂盤點,
86、是指定期或臨時對庫存商品的實際數量進行清查、清點的作業(yè),即為了掌握貨物的流動情況(入庫、在庫、出庫的流動狀況),對倉庫現有物品的實際數量與保管賬上記錄的數量相核對,以便準確地掌握庫存數量。當倉庫中的貨物需要盤點時,首先可根據之前記錄統(tǒng)計出本月入庫/出庫貨單,然后倉庫管理員用閱讀器將倉庫內所有存物逐一掃描,統(tǒng)計出實際庫存,通過遠程傳送將信息送至計算機終端,進行貨與帳的核對、帳與帳的核對,即可完成盤點。運用RFID 技術盤點的效率,比以往的
87、主要靠人員手工記錄盤點內容、商品數據,然后跟電腦核對的手工盤點大大提高。</p><p> ⑤庫存管理:貨物被存放在倉庫以后,管理員需要定時檢查貨物情況,包括何時出庫、保存日期、危險品是否被合理存放等。因為標簽具有被寫入更改的功能,貼在貨架上的標簽可重復使用,降低庫管成本。</p><p> ?、拗修D到達:當出庫的貨物每經過一個中轉站的時候,車上的貨物都需要進行再一次的核對,防止貨物在運
88、輸途中丟失、盜竊。并在中轉站留下貨物核對清單,傳送至物流中心留存。</p><p> ?、邤祿芾碇行模簲祿芾戆ü芾頂祿臁⑸蠄髠}庫信息、對數據庫進行瀏覽、查詢、排序等操作,只能修改或編輯部分信息,如損壞程度、備注等,倉庫管理員將貨物的統(tǒng)計信息如實錄入數據庫,并無權添加或者刪除任何記錄。</p><p> (3)運輸環(huán)節(jié)。根據貨物上的RFID電子標簽,能準確記錄在每個中轉站裝卸貨時間
89、、地點、貨物的批次、數量等。查詢記錄信息,分析貨物運輸途中是否有非法操作現象發(fā)生。此外,還可以實現客戶方對貨物的跟蹤。貨物從離開供貨商以后,在物流整個環(huán)節(jié)中,供貨方和收貨方均可以到物流公司網站上,查詢由物流公司上傳的貨物跟蹤信息。此環(huán)節(jié)運用RFID跟蹤貨物與GPS跟蹤貨物應用功能重疊,可根據具體需要選擇不同的應用技術。</p><p> (4)配送環(huán)節(jié)。當運輸車輛將貨物卸載到相應的配送站點后,首先對所有卸下來貨
90、物RFID標簽進行讀取,核對貨品名稱、數量等信息,核對無誤后向運輸車輛確認。然后在配送前再次讀取貨物電子標簽,進行貨物分揀。</p><p> 綜上所述,RFID技術有諸多優(yōu)于條碼技術的特點,更有其自身,讀取信息速度快、準確率高、安全性好等的特點,因此,應用RFID可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是現代物流企業(yè)不可或缺的物流技術。</p><p> 4.2 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p
91、><p> 4.2.1 GPS簡介</p><p>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簡稱。GPS系統(tǒng)由三個部分組成:</p><p> 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負責管理、協(xié)調整個地面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地面天線(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衛(wèi)星注入尋電文)、監(jiān)測站(數據自動收集中心)和通訊輔助系統(tǒng)(數據傳輸)組成;</
92、p><p> 空間部分:由24顆衛(wèi)星組成,分布在6個道平面上;</p><p> 用戶裝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機和衛(wèi)星天線組成。</p><p> GPS系統(tǒng)是目前最優(yōu)異的導航定位系統(tǒng),它把高的精確度、優(yōu)越的性能以及廣泛的應用性等優(yōu)質特點集中于一身。隨著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繼續(xù)發(fā)展和引進,軟硬件的改善,其使用范圍在不停地開發(fā)。至今為止全球定位系統(tǒng)己經涉及到國民經濟各領
93、域,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p><p> 4.2.2 GPS在物流中的應用</p><p> GPS在貨車自動定位和跟蹤調度以及鐵路運輸等物流運作過程中集中使用。物流管理部門借助于GPS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來達到汽車自動定位和跟蹤調度等目標,經過GPS和計算機網絡來及時、全面地采集汽車運貨物的動態(tài)信息,由此完成汽車、貨物跟蹤管理和貨車調度,解決了以往“貨物一上路,情況全不知
94、”的情況。GPS在物流中的應用包括:</p><p> (1) 路線選擇規(guī)劃</p><p> 可自動生成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的路線規(guī)劃圖,地理分析功能可以快速地為駕駛人員選擇合理的物流路線,以及這條路線的一些信息,所有可供調度的車輛不用區(qū)分本地或是異地都可以統(tǒng)一調度。并且可以動態(tài)的查到最近的加油站、賓館等信息。</p><p><b> (2) 車輛調
95、度</b></p><p> 運輸企業(yè)可進行車輛待命計劃管理。操作人員通過在途信息的反饋,車輛未返回車隊前即做好待命計劃,提前下達運輸任務,減少等待時間,加快車輛周轉,提高重載率,減少空車時間和空車距離,充分利用運輸工具的運能,提前預設車輛信息及精確的抵達時間,用戶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安排回程配貨,為運輸車輛排解后顧之憂。</p><p> (3) 車輛/貨物跟蹤定位</
96、p><p> 通過GPS和電子地圖系統(tǒng),可以實時了解車輛位置和貨物情況(車廂內溫度、空載或重載),真正實現在線監(jiān)控,避免以往在貨物發(fā)出后出現意外,提高貨物的安全性。針對貨物的安全級別,對貨物的跟蹤計劃也不同,如果是危險品的運輸,則需要增加對車輛追蹤定位的。貨主可以主動、隨時了解到貨物的運動狀態(tài)信息以及貨物運達目的地的整個過程,增強物流企業(yè)和貨主之間的相互信任。</p><p><b&g
97、t; (4) 車輛優(yōu)選</b></p><p> 查出在鎖定范圍內可供調用的車輛,根據系統(tǒng)預先設定的條件判斷車輛中哪些是可調用的。在系統(tǒng)提供可調用的車輛的同時,將根據最優(yōu)化原則,在可能被調用的車輛中選擇一輛最合適的車輛。</p><p><b> (5) 報警援救</b></p><p> 在物流運輸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一些意外
98、的情況。當發(fā)生故障和一些意外的情況時,GPS系統(tǒng)可以及時地反映發(fā)生事故的地點,調度中心會盡可能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挽回和降低損失,增加運輸的安全性和應變能力。</p><p> GPS系統(tǒng)的投入使用,使過去制約運輸公司發(fā)展的一系列問題迎刃而解,例如,中國現在對物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而物流公司的車輛數量總是有限的,如何使用GPS系統(tǒng)對有限的車輛進行優(yōu)化調度和管理,是提高物流企業(yè)競爭力的必經之路。GPS系統(tǒng)在物流公
99、司降低運輸成本、加強車輛安全管理、推動貨物運輸有效運轉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外,GPS系統(tǒng)的網絡設備還能容納上千車輛同時使用,跟蹤區(qū)域遍及全國。物流企業(yè)導入GPS系統(tǒng),是物流行業(yè)以信息化帶動產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為運輸企業(yè)提供信息支持,并且對整個物流運輸資源、加強區(qū)域之間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p><p> 4.3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p><p> 4.3.1 E
100、DI簡介</p><p>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的縮寫,它是一種嶄新的電子化商業(yè)貿易形式。一般地說,EDI就是標準化的商業(yè)文件在計算機之間傳送和處理。EDI將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商業(yè)往來文件,以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文件格式,無需人工介入,無需紙張文件,采用電子化的方式,通過網絡在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與計算機應用系統(tǒng)之間,直接地進行信息業(yè)務的交換與處理。相對于傳統(tǒng)的
101、訂貨和付款方式,傳統(tǒng)貿易所使用的各種單證、票據全部被計算機網絡的數據交換所取代。EDI系統(tǒng)的大范圍使用,可以減少數據處理費用和數據重復錄入費用,并大大縮短交易時間,降低庫存和成本,提高效率。當用戶使用EDI時,用戶和貿易伙伴不需要具有相同的文件處理系統(tǒng),當用戶的貿易伙伴發(fā)送一個文件時,EDI翻譯軟件將其專用格式轉換成一個共同標準格式。</p><p> 如果物流伙伴所發(fā)送的電子文件被某一物流方接收時,那么接受方
102、的EDI翻譯軟件將把標準格式的文件自動地變換成對方的文件處理軟件能識別的文件格式。 EDI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三個方面:</p><p> (1) 格式化的數據與報文標準。它將來自用戶,或者其他信息系統(tǒng)的命令與信息,按照EDI標準方式,產生訂單、發(fā)票或其他EDI報文。目前,各國都把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制定頒布的《行政、商業(yè)和運輸用電子數據交換規(guī)則》(EDIFACT)作為數據交換的標準。</p&g
103、t;<p> (2) 計算機硬件與EDI軟件。包括企業(yè)現有的計算機、通信線路及網絡設備等。EDI軟件的功能是將用戶數據庫系統(tǒng)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結構化的要求進行結構化處理,根據EDI語法規(guī)則進行壓縮、重復和嵌套,以及代碼轉換,以供傳輸和交換。</p><p> (3) 通訊網絡。一般最常用的是電話線路,如果傳輸時效及資料傳輸量上有較高的要求,可以考慮租用專線(Leased Line)。通信網絡
104、是實現EDI的手段,有點對點、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等方式。</p><p> 4.3.2 EDI的優(yōu)點</p><p> (1) 降低了紙張的消費。在記錄數據時代,企業(yè)雙方進行一次貿易需要交換進200份文件和表格,其紙張、行文、打印及差錯等所引起的總開銷大約為貨物價格的7%。而使用電子交換技術,完全免去了紙質文件的傳送的麻煩以及出錯情況。</p><p>
105、(2) 減少許多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雖然計算機及其它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出現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減輕人工處理紙面單證的勞動強度,但由于各種型號的計算機不能完全兼容,實際上又增加了對紙張的需求,而且,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文件的時候,由人工輸入到一臺計算機中的數據70%來自于另一臺計算機輸出的文件,在輸入過程中,又容易出錯。</p><p> (3) EDI使貿易雙方能夠更迅速有效的進行貿易。因為無需額外人員進行紙面
106、文件處理以及制作訂單等,可簡化訂貨存貨過程,使雙方能夠充分利用各自的人力和物理資源,降低訂單費用,縮短訂單時間。</p><p> (4) 改善貿易雙方關系。供貨商根據以往EDI系統(tǒng)記錄的交易情況,可以較準確地估計日后商品的需求量,商戶可以即使補充貨源,提高存貨效率,大大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p><p> 4.3.3 EDI在物流中的應用</p><p>
107、所謂物流EDI是指貨主、承運業(yè)主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之間,通過EDI系統(tǒng)進行物流數據交換,并以此為基礎實施物流作業(yè)活動的方法。物流EDI參與單位有貨主(如生產廠家、貿易商、批發(fā)商、零售商等)、物流單位(如獨立的物流承運企業(yè)、公路鐵路運輸企業(yè)、航空水運企業(yè)、倉庫業(yè)者等)、協(xié)助單位(政府有關部門、金融企業(yè)等)、其他相關單位(保險公司、銀行等)。物流EDI的優(yōu)點在于供應鏈組成各方基于標準化的信息格式和處理方法通過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
108、、降低物流成本。物流EDI的框架結構圖如下圖所示:</p><p> 我們以上圖為基礎,用由供貨商、購買商、物流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所構成的簡單物流模型來分析物流EDI系統(tǒng)的應用:</p><p> (1) 購買方制作并傳送訂貨單。購買商跟據自己的需求在計算機上制作出一份訂單,并將訂單信息儲存下來,同時產生一份電子訂單,并將此訂單通過EDI系統(tǒng)傳送給供貨商。此時,訂單信息已經按照EDI
109、標準方式產生標準訂單傳送給供貨商。</p><p> (2) 供貨商返回訂貨單回執(zhí)。供貨商從EDI交換中心讀取回電子訂貨單,并在自己計算機上的訂單處理系統(tǒng)上,產生一份回執(zhí)單,經供貨商確認后,此電子訂單回執(zhí)經由網絡被發(fā)送給購買商。</p><p> (3) 簽發(fā)回執(zhí)單,發(fā)貨計劃。購買商接收到回執(zhí)單,簽字后將回執(zhí)單返回給發(fā)貨商,確定可以發(fā)貨。供貨商在接收簽字的回執(zhí)單后,編制貨物運送計劃,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關鍵技術研究畢業(yè)論文
- 敏捷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畢業(yè)論文]
- 現代物流運輸低功耗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df
- 三網融合關鍵技術畢業(yè)論文
- 紡織企業(yè)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畢業(yè)論文】
- 現代船舶企業(yè)CIMS關鍵技術研究.pdf
- 【碩士畢業(yè)論文】烏江高等級航道高效船舶貨運關鍵技術研究
- 基于超聲圖像數據挖掘的hifu無損監(jiān)控關鍵技術研究畢業(yè)論文
- 移動lte基站開通調試關鍵技術研究-通信工程畢業(yè)論文
- 汽車銷售物流若干關鍵技術研究.pdf
- 雙孢菇簡約冷鏈物流關鍵技術研究
- 光纖到戶的關鍵技術-畢業(yè)論文設計
- 畢業(yè)論文-串聯諧振式航空電磁法發(fā)射機關鍵技術研究
- 茭白冷鏈物流保鮮關鍵技術研究.pdf
- 區(qū)域物流云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pdf
- 現代物流管理畢業(yè)論文
- 現代物流中車輛智能定位與導航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df
- 光纖到戶的關鍵技術畢業(yè)論文設計
- 畢業(yè)論文(設計)3g關鍵技術探討
- 城市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規(guī)劃設計的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