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股前外側并聯(lián)穿支皮瓣是以旋股外側動脈穿支為血管蒂的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的新發(fā)展,此皮瓣有諸多優(yōu)點,如包含多種組織,只吻合一條動脈,獨立設計制作皮瓣外形等,主要缺點是穿支血管變異較大。目前國內尚無有關股前外側穿支血管理想定位方法的相關報道,本文從尸體應用解剖及CT血管造影兩方面驗證從旋股外側血管降支發(fā)出的穿支血管是否恒定,ABC穿支定位法是否適合中國人,并找出一種更好的穿支定位方法,為股前外側并聯(lián)穿支皮瓣的設計與臨床應用提供解剖學基礎。
2、
方法:①尸體應用解剖:2具防腐成人尸體經股動脈灌注紅色乳膠20ml。經外科平面掀起體被組織,仔細找出旋股外側血管升支、水平支、降支以及發(fā)出的皮膚穿支。測量并記錄穿支穿出部位以及其體表投影,并明確起源、管徑、長度、數量、相鄰穿支的距離、走向、有無先天變異。同時以數碼相機拍攝記錄。②CT血管造影:2010年1月至12月,20例患者進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靜脈注射造影劑后進行圖像數據掃描、3-D重建。應用軟件自帶測量
3、工具記錄穿支血管的位置。穿支的參數:數量、分出點位置、管徑、走形、類型(肌間隙或肌肉)、起源(旋股外側動脈的升支、水平支、降支、股動脈、股深動脈)、長度、皮膚穿出點位置、相鄰穿支分出點間距、相鄰穿支穿出點間距。③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運用SPSS17.0軟件,兩組之間運用t檢驗,三組之間運用方差分析,各組間用LSD-t進行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穿支數量、管徑、蒂長、走形、類型、起源、分出點、穿
4、出點、相鄰穿支分出點、相鄰穿支穿出點距離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AP線分為20段,髕骨外側緣P點為0,以直條圖表示各穿支起點及其皮膚穿出點及總的穿支起點及其皮膚穿出點所在的體表位置。將髕骨外側緣P點作為坐標原點(0,0),過原點的水平軸為x軸(左側左向為正向,右側右向為正向),過原點垂直水平軸x軸的垂線為y軸(顱向為正向),髂前上棘ASIS點及穿支皮膚穿出點到y(tǒng)軸的距離為x,到x軸的距離為y,作ASIS點、各穿支及總的穿支穿出點分布的散點圖,
5、并進行直線回歸分析。
結果:①尸體應用解剖:2具標本4側共解剖出9根皮膚穿支,其中1側有1根穿支,1側有2根穿支,2側各有3根穿支。1根起源于旋股外側動脈升支,1根起源于旋股外側動脈水平支,7根起源于旋股外側動脈降支。2根肌間隙穿支,自股直肌股外側肌間隙穿出至皮膚;7根肌肉穿支,經股外側肌穿至皮膚。9根穿支平均管徑0.65±0.19mm,最大管徑1.00mm,最小管徑0.30mm;平均血管蒂長為16.59±5.98cm,最
6、大長度26.7cm,最小長度9.5cm。平均相鄰穿支之間的距離為5.66±1.73cm。②CT血管造影:股前外側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走行層次顯示清晰,股動脈、股深動脈、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升支、水平支、降支、穿支(管徑>0.20mm)的管徑、管壁、走行位置(肌肉內、肌間隙、直接皮血管)、走行方向、是否進入皮下組織均可顯示。20例患者40側檢出100根穿支,平均每側2.50±1.06根穿支;98根穿支起源旋股外側動脈降支;46根穿支
7、從股外側肌內穿出,36根為肌間隙穿支,64根為肌肉穿支,第1穿支多為肌間隙穿支(22/39);平均穿支直徑為0.65±0.32mm;平均穿支長度為42.52±19.35mm;100根穿支多集中在8-14區(qū)間分出,8-12區(qū)間穿出;84.0%穿支集中在AP線中點上方45.72mm至AP線中點下方68.58mm之間穿出;4條穿支回歸直線近乎為4條平行線,第1穿支多集中在中點上方36.00mm處,第2穿支在中點下方14.00mm處,第3穿支在
8、中點下方48.00mm處,第4穿支在中點下方69.00mm處;平均相鄰穿支分出點距離為43.66±28.44mm;平均相鄰穿支穿出點距離為49.52±25.01mm。
結論:①本文通過尸體應用解剖及CT血管造影對旋股外側動脈穿支血管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每側大腿有2.50根穿支,相鄰穿支分出點距離為43.66mm,相鄰穿支進皮點距離為49.52mm,平均穿支血管管徑為0.65mm,長度為42.52mm,第1穿支56.41%為肌
9、間隙穿支,98.0%穿支起源于旋股外側動脈降支,82.5%至少有2個穿支血管從旋股外側血管降支發(fā)出,為股前外側并聯(lián)穿支皮瓣設計與臨床應用提供了解剖學基礎。
②ABC穿支定位方法不完全適合于中國人。
③穿支定位:84.0%穿支多集中AP中點上方45.72mm至AP中點下方68.58mm之間穿出。4根穿支位于AP線外側10mm,第1穿支多集中在中點上方36.00mm處,第2穿支在中點下方14.00mm處,第3穿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的應用解剖與臨床研究.pdf
- 股外側穿支皮瓣的應用解剖與臨床研究.pdf
- 股前外側皮瓣穿支人群解剖學測量.pdf
- 小腿穿支血管的造影解剖和穿支皮瓣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股前外側皮瓣穿支的研究.pdf
- CT血管造影在股前外側皮瓣移植中的應用價值.pdf
- 旋股外側動脈嵌合穿支皮瓣的解剖學基礎.pdf
- 肋間后動脈外側皮穿支蒂皮瓣的解剖與臨川應用.pdf
- 脛前動脈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與臨床應用.pdf
- 股前外側皮瓣穿支及其源動脈CTA影像特點觀測.pdf
- 李德-股前外側皮瓣
- 臂外側穿支皮瓣的解剖學研究及初步臨床應用.pdf
- 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血管危象的臨床研究.pdf
- 逆行股前外側皮瓣的CT血管成像研究.pdf
- 小腿外側皮支皮瓣的應用解剖學研究.pdf
- 股前外側皮瓣ppt課件
- 胸肩峰動脈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研究.pdf
- 游離股前外側穿支皮瓣修復四肢軟組織缺損的臨床研究.pdf
- 股前外側穿支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及研究.pdf
- 腓動脈穿支皮瓣的應用解剖與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