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梅病及佩梅樣病的臨床及分子遺傳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是一種罕見的X連鎖隱性遺傳性白質腦病,美國PMD患病率約1/300,000~1/500,000,德國報道發(fā)病率為0.13/100,000活產嬰兒,我國僅見于1997年臺灣學者的一篇相關報道。臨床以眼震、肌張力低下、運動智力發(fā)育落后及共濟失調為主要表現(xiàn)。該病由位于Xq22.2的蛋白脂蛋白1(proteolipid protein 1,PLP1)突變所致,突變類型多

2、樣,其中50%~70%為重復突變。佩梅樣病(Pelizaeus-Merzbacher-like disease,PMLD)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表現(xiàn)和PMD患者相似,其致病基因為縫隙連接蛋白a12(Gap Junction Protein a12,GJA12),本基因于2004年定位于1q41,目前在PMLD患者中有數(shù)個GJA12基因突變的報道。 目的: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兒科收集并分析8例受試對象的臨床特征,進行PLP1

3、及GJA12基因突變分析,初步探討基因型與表型的關系,并為PMD及PMLD患者的確診、遺傳咨詢及產前診斷打下基礎。 方法: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兒科收集8例(男7例、女1例)研究對象及其家系成員的臨床資料,對臨床癥狀、體征與影像學特點進行分析。采集外周血5ml提取DNA,采用多重連接依賴的探針擴增(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術檢測PLP1基因重復突變,

4、運用DNA直接測序的方法進行PLP1及GJA12基因突變分析,明確基因突變類型,進一步分析基因型與表型的關系。此部分工作均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兒科研究室完成。 結果: 1.8例納入的患者均表現(xiàn)為眼球震顫、運動智力發(fā)育落后、頭顱MRI顯示為髓鞘發(fā)育落后,其中7例男性患者臨床診斷為先天型(1例)、中間型(3例)、經典型(3例)PMD,1例女性患者為PMLD。 2.7例PMD患者(P1-7)中,P115為PLP1基因的重

5、復突變,他們的母親為PLP1基因重復突變的攜帶者;在P2大家系中檢出另2個(Ⅲ:3 and Ⅲ:4)表型正常女性PLP1基因重復突變攜帶者;P6存在PLP1基因第4外顯子c.517C>T (p.P173S)的錯義突變,患兒母為攜帶者。 3.P7未發(fā)現(xiàn)PLP1基因及GJA12基因的突變。 4.P8存在GJA12基因c.216delGinsAA的移碼突變,患兒父為c.216delGinsAA雜合改變,而母親正常;與香港遺傳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