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及目的:
IgA腎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腎小球疾病,是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IgAN常伴有高尿酸血癥,合并高尿酸血癥的IgAN患者腎臟血管病變和腎小管間質病變明顯重于血尿酸正常的的IgAN患者。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近年來在我院確診的144例IgAN患者的臨床與病理特點,評價高尿酸血癥對IgAN的影響,觀察CD34、CD105
2、、Snail、GLUT9在腎臟中的表達特點,探討腎小球缺血性病變(腎小球缺血性硬化、腎小球缺血性皺縮、腎小球缺血性萎縮)和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病變在高尿酸血癥腎損害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以及IgAN合并高尿酸血癥的可能機理。
對象和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腎內科腎活檢診斷為IgAN的住院病人144例,均除外過敏性紫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HIV感染、肝硬化、強直性脊柱炎等繼發(fā)性IgA腎病,
3、并符合以下特點:1.年齡≤40歲;2.內生肌酐清除率>90ml/min;3.血壓、血脂均無異常。根據(jù)血尿酸水平將患者分為正常血尿酸組和高尿酸血癥組(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男性及絕經(jīng)后女性>420umol/L,絕經(jīng)前女性>357umol/L)。采用牛津病理分型標準對患者腎臟病理進行分級,并參照Katafuchi半定量積分法對腎臟病理病變進行半定量評估。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的情況下IgAN的病理變化特點以及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的危險因素。同時在高尿
4、酸血癥組隨機選取20例患者,正常血尿酸組隨機選取30例患者,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腎組織標本CD34、CD105、Snail、GLUT9的表達水平,根據(jù)CD34標記的毛細血管計算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并分析血尿酸與CD34、CD105、Snail、GLUT9的關系。
結果:
1、高尿酸血癥組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的發(fā)生率(80.0%)明顯高于正常血尿酸組(35.1%),(x)=19.402,P<0.05;當IgAN患
5、者血尿酸升高至360umol/L以上水平時,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并且隨著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升高,IgAN患者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升高。
2、參照Katafuchi半定量積分,IgAN患者高尿酸血癥組血管病變積分顯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組(P<0.05)。高尿酸血癥組血管壁增厚積分≥1的發(fā)病率(86.6%)明顯高于正常血尿酸組的(54.3%),(x)=9.10,P<0.05;高尿酸血癥組血管玻璃樣變積分≥1的發(fā)病
6、率(40.0%)明顯高于正常血尿酸組的(21.9%),(x)=5.208,P<0.05。
3、參照Katafuchi半定量積分,IgAN患者高尿酸血癥組腎小球全球硬化、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積分顯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組(P<0.05),而兩組間腎小球系膜增殖程度、球囊粘連/小新月體、新月體、節(jié)段硬化、間質炎細胞浸潤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照牛津病理分型,高尿酸血癥組發(fā)生毛細血管內增生、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小動脈病變和
7、球性硬化—缺血硬化的機率顯著高于正常血尿酸組(P<0.05)。
4、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尿酸是與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相關的因素,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尿酸與缺血性病變腎小球占腎活檢腎小球百分比存在正相關,相關指數(shù)r=0.543,P<0.05。
5、CD34主要表達于血管內皮細胞的胞質和胞膜,在新生的微小血管及非新生血管均呈陽性表達,被染的內皮細胞呈棕黃色,多表現(xiàn)為分枝狀、竇隙狀
8、及芽孢狀(無管腔);CD105主要表達于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細胞胞質和胞膜,多表達于直徑較小的新生微血管,被染的內皮細胞呈棕黃色,多表現(xiàn)為圓形或鑲嵌狀,部分無管腔,在部分腎組織無表達,偶表達于腎小管上皮細胞;Snail主要表達于腎小管上皮細胞細胞核,呈深棕黃色,也可在細胞質呈弱表達,呈淺黃色,在高尿酸血癥組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較多,在正常腎小球不表達;GLUT9主要表達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基底膜和頂膜,呈棕黃色,GLUT9在細胞核不表達或弱表達,
9、呈淺黃色。GLUT9在高尿酸血癥組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較多,在正常腎小球不表達。
6、在腎小管區(qū)域,與正常血尿酸組相比,高尿酸血癥組CD34平均光密度、CD34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近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遠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顯著減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尿酸血癥組CD105平均光密度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7、血尿酸與CD34平均光密度(R=-
10、0.622,P<0.05)、CD34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R=-0.441,P<0.05)、近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R=-0.573,P<0.05)、遠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R=-0.488,P<0.05)、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R=-0.485,P<0.05)呈負相關;血尿酸與CD105平均光密度(R=0.689,P<0.05)呈正相關。
8、缺血性病變腎小球占腎活檢腎小球百分比與近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R=-
11、0.386,P<0.05)、遠端小管周圍毛細血管密度(R=-0.372,P<0.05)呈負相關;缺血性病變腎小球占腎活檢腎小球百分比與Snail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R=0.415,P<0.05)呈正相關。
9、在腎小管區(qū)域,與正常血尿酸組相比,高尿酸血癥組Snail平均光密度、Snail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尿酸與Snail平均光密度(R=0.504,P<0.05)、S
12、nail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R=0.582,P<0.05)呈正相關。
10、在腎小管區(qū)域,與正常血尿酸組相比,高尿酸血癥組GLUT9平均光密度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GLUT9陽性面積占視野面積的百分比無顯著差異(P>0.05)。血尿酸與GLUT9平均光密度(R=0.408,P<0.05)呈正相關。
結論:
1、高尿酸血癥可能導致腎小球缺血病變和腎小管間質損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尿酸水平與IgA腎病腎小球缺血性病變的關系.pdf
- 血尿酸水平在IgA腎病中的意義研究.pdf
- IgA腎病血尿酸與腎間質血管病變相關性分析.pdf
- 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其與血尿酸水平關系的研究.pdf
- 老年人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分析.pdf
-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水平及與短期預后的相關性.pdf
- 血尿酸水平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損害及血尿酸與缺血性腦卒中的關系.pdf
- 血尿酸水平與腦卒中的關系研究.pdf
- 血尿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尿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腎病關系的臨床研究.pdf
- 高血壓患者血尿酸水平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研究.pdf
- 血尿酸癥與痛風
- 外周血尿酸水平對2型糖尿病腎病的影響.pdf
- Viabahn覆膜支架在下肢動脈缺血性病變的臨床研究.pdf
- 血尿酸水平與新發(fā)高血壓風險的研究.pdf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檢測及意義.pdf
- 血尿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及進展的關系研究.pdf
- 血清ApoA1、血尿酸水平與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斑塊類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尿酸水平與代謝綜合征相關因素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