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本文通過對20到59歲人群進行頸動脈超聲影像學測量,了解了各年齡階段人群的形態(tài)學指標和血流動力學指標現狀。并分析血流動力學指標、體成分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與頸動脈形態(tài)學指標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對與形態(tài)學指標改變相關的因素進行重點分析與探討,以期為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方法與對象:
采用文獻資料法全面了解國內外關于頸動脈超聲影像學的研究現狀。在南京師范大學心血管機能實驗室,使用Son
2、oScape SSI-5500超聲儀進行現場頸動脈超聲影像學測試(其中包括頸動脈形態(tài)學指標和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Inbody720體成分儀測試體成分,同時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實驗對象的飲食結構及習慣、體育鍛煉情況、日常的出行方式、吸煙及飲酒習慣。有效樣本為201人,年齡范圍為20至59歲,其中男性占總體的48.3%,女性占51.7%。
研究結果:
1.20-59歲人群頸動脈管徑隨年齡增長呈現增大的趨勢,與20-29歲
3、年齡組相比,男性在40歲即出現明顯變化,早于女性的50歲。而男性與女性相比,30歲以后,男性管徑均大于同年齡段女性。
2.20-59歲人群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隨年齡增大呈現增厚的趨勢。男性在30歲之后即出現明顯增厚,而女性在40歲之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厚。
3.20-59歲人群中20-29歲年齡組人群的頸動脈中未出現斑塊,30歲之后男女均出現了斑塊,男性在50歲之后斑塊檢出率達到了70%,女性在30歲之后各年齡段
4、斑塊檢出率均在20-35%之間。在出現斑塊的人群中,斑塊數量為2個的人群占27.3%,出現3個斑塊的人群占9.3%。在消除年齡因素的影響之后,將有斑塊人群的IMT與無斑塊人群相比較發(fā)現有斑塊組人群的IMT明顯厚于無斑塊組。
4.總體來看,20-29歲組人群的動脈血流最大流速和最低流速均高于30歲以上各年齡組,而動脈的彈性指數呈現隨年齡增長下降的傾向,男女50-59歲組均明顯低于20-29歲組。但是男性各年齡組血管彈性指數方面明
5、顯大于同年齡組女性。比較有斑塊與無斑塊人群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發(fā)現,有斑塊組左側動脈血流最大流速及最低流速均明顯低于無斑塊組。
5.受試者的體脂肪率及內臟脂肪指數均呈現隨年齡增加的傾向。但指標均與頸動脈形態(tài)學指標無明顯相關。
6.根據邏輯回歸分析結果,“每周5天或5天以上攝入奶制品”、“每周3天或3天以上飲用白酒”這兩個生活方式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且均為導致其發(fā)生的獨立因素。而根據線性多元回歸模型分析,發(fā)
6、現“每周5天或5天以上攝入奶制品”會導致IMT增厚。本研究未發(fā)現體育鍛煉習慣與動脈斑塊形成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結論:
在本實驗條件下觀察到以下現象:
1.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形態(tài)學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動脈管徑呈現逐漸增寬的趨勢;動脈IMT隨年齡的增大而逐漸增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也逐漸升高。而其中男性出現這些形態(tài)學變化要顯著早于女性人群。
2.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
7、中的血流速度和彈性指數均呈現下降趨勢,男性變化亦早于女性;各年齡段男性受試者的彈性指數均明顯大于女性。
3.左側頸動脈斑塊的有無情況與血流動力學指標中的最大及最低流速均有顯著相關:當有斑塊發(fā)生時,最大流速及最低流速較無斑塊的比較均有明顯降低。
4.身體成分指標中的體脂率與內臟脂肪指數與頸動脈形態(tài)學指標無顯著相關。
5.每周5天或5天以上攝入奶制品這一生活習慣與內中膜增厚密切相關,亦與動脈粥樣硬化顯著相關;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十一五期間山西省成人(20-59歲)肥胖特征的分析研究.pdf
- Graves甲亢患者的勁動脈彈性變化及其相關因素的超聲研究.pdf
- 沈陽市和平區(qū)城鎮(zhèn)20-59歲成人體質狀況研究.pdf
- 2005年武漢市城鎮(zhèn)20~59歲人群體質狀況的分析.pdf
- 上海20-45歲人群超重-肥胖情況調查及相關行為特征分析.pdf
- 15-59歲婦女傷害特征、傷害負擔和影響因素研究.pdf
- 山東省沿海城市40-59歲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體質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pdf
- 不同特征人群吸煙相關行為及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pdf
- 體育鍛煉對20-59歲城鎮(zhèn)非體力勞動者體質水平影響的研究分析——以青島市為例.pdf
- 強制戒毒人群的吸毒特征及其與中醫(yī)病理因素的相關性研究.pdf
- 冠狀動脈扭曲的臨床及影像學特征分析.pdf
- 椎基底動脈延長擴張癥MR影像學特征與臨床相關性.pdf
- 社區(qū)人群腦動脈狹窄危險因素及其與ACE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研究.pdf
-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超聲診斷及其相關危險因素的探討.pdf
- AMD并發(fā)CNV的影像學研究及相關因素分析.pdf
- 進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學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研究.pdf
- 胃間質瘤超聲內鏡影像學特征與術后病理的相關性分析.pdf
- 超聲在腦卒中人群與高危人群的頸動脈斑塊對比研究.pdf
-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血管造影特征的影像學研究.pdf
-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漿Apelin水平及其相關因素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