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頭動脈弓吻合情況的研究對胰腺移植血管重建的指導.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器官移植得以快速發(fā)展,胰腺移植也有很大的進展,但主要的改進和研究的方向多集中于外分泌的引流方式和免疫抑制劑的發(fā)展。但是,供體與受體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供體器官切取時,血管的去留多以滿足肝臟的需求為前提。因此,在全胰腺移植時,采用腹主動脈袖片且保留胃十二指腸動脈,結扎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的術式受到供體少的原因而多改用結扎胃十二指腸動脈,以髂動脈分叉與腸系膜上動脈及脾動脈吻合,形成髂總動脈共干,胰頭的血供由胰十二指腸下動脈供應。那么在這

2、樣的術式下能否滿足胰頭的血供?胰頭動脈弓的吻合是否完整?有沒有變異的情況?胃十二指腸動脈和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的血供是否存在區(qū)域分布?本文主要通過大量胰腺動脈減數造影圖片,總結歸納胰頭動脈弓的吻合情況以及胃十二指腸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的供血區(qū)域,并就此提出血管重建的方式。 方法 回顧分析湘雅二醫(yī)院放射科2001~2006年間胰腺動脈減數造影資料,從中抽取符合要求的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三種不同的造影方式,對比、分析、

3、歸納胰頭動脈弓的吻合情況和胃十二指腸動脈、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的供血區(qū)域。 結果 1)經腹腔干造影時,典型胃十二指腸動脈且胰十二指腸上動脈 顯影例數57例,顯影率為29.7[%],其中胰十二指腸上動脈 表現為單支的16例,占8.3[%];胰十二指腸下動脈可見者2例;另外見4例血管變異。 2)經腸系膜上動脈造影中,胰十二指腸下動脈顯影42例,占 41[%],未見胰十二指腸上動脈的顯影,有1例血管變異。

4、 3)在以腹腔干和腸系膜上動脈聯合造影中,胰十二指腸上、下動脈、胰頭前后動脈弓同時顯影且完整者4例,占66.7%。 4)有些病例造影片出現動脈沒吻合或中斷或走向不明的情況。 結論 胰頭動脈弓的吻合情況存在個體差異: 1)一些個體在造影片上有動脈弓(尤其是后弓)吻合不完整或出現血管中斷的現象,其出現率為5.3%; 2)有些個體存在有胰腺動脈變異,其出現率為1.7%; 3)胰腺動脈血供

5、有區(qū)域分布的情況。在胰腺移植時,重建胃十二指腸動脈可以解決因動脈弓吻合不完整而導致供胰缺血的問題。 隨移植技術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劑的發(fā)展與應用,胰腺移植的人、腺存活率大大提高,就近年來在胰腺移植的受者選擇、移植的外科方式、并發(fā)癥、治療結果、排斥反應的監(jiān)測與防治等方面加以綜述。 自1966年Kelly和Lillehei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完成首例胰腺移植(PT)以來,隨UW液的應用、免疫抑制劑的發(fā)展、手術技術的提高

6、和改進,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已施行21000例胰腺移植,其中美國15000多例,其它國家5000多例<'[1]>,目前,最長存活時間已超過20年,胰腺移植在美國已成為治療糖尿病終末期腎病(ESRD)的常規(guī)方式<'[2]>?,F在胰腺移植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發(fā)展,受者1年存活率為95%--98%<'[3]>,中國胰腺移植起步較晚,自1982年至2003年底共行胰腺移植100余例,已有20多個單位施行胰腎聯合移植,最長存活時間達9年,創(chuàng)亞洲最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