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周公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及中華文明史上重要的關鍵的歷史人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學術界對周公的研究主要圍繞周公攝政稱王這一熱點問題而展開的。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學術界對周公的研究傾以格外的關注,因而形成幾部有重要影響的系統(tǒng)研究周公的專著。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是對當前全球蔚然成風的“儒學熱”、“孔子熱”等國學研究廣度、深度的拓展和繼續(xù),也是對孔子之前的前樞軸時代思想文化的追溯和反思。這些思路和運作的意義無疑都是應當?shù)玫娇隙ǖ?。然而,周公研究?/p>
2、課題涉及的方面和領域特別寬廣,加上周公研究本身的復雜性,遠非是幾部著作所能囊括的。本文擇取周公研究當中的若干重要專題嘗試進行攻疑補缺式的研究,分別從周公的政治身份、事跡疑點、思想文化諸層面逐一展開。論文融合了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尊重和利用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考證和思辨并重,對周公的諸多疑點和思想文化等問題盡可能作出言之有據(jù)、合乎情理的詮釋,以便能夠為推進周公的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盡綿薄之力。
3、 考量周公是否稱王的史實,是周公研究中的學術熱點和焦點,也是難以回避的歷史問題。周公是否稱王不僅屬于一個歷史事實的判斷問題,而且也屬于一個史學方法論的問題。同時,這也涉及到對周公政治地位和作用如何正確地進行評價。周公在周初嚴峻復雜的政治形勢下以成王主要輔臣的身份,力挽狂瀾,使周室得以轉危為安。以是觀之,周公確實起到了關鍵的政治作用,但并不能據(jù)此認為周公曾經繼承王位并宣布為王。蓋周初因武王新喪、成王年幼、三監(jiān)叛亂等危機局勢以及后來周公效勞
4、周室的卓功偉績導致了很多學者主張周公稱王的誤解。從傳世文獻《尚書·周書》的記載來看,很難說周公曾經繼承王位、宣布為王即稱王的史實。《周書》中出現(xiàn)的“王曰”、“王若曰”有些應視作周公以成王名義命誥,有些是史官記錄之習語。誥文的內容實際均為周公所言?!犊嫡a》中出現(xiàn)的“孟侯,朕其弟,小子封”這句話向來被視作周公稱王的“鐵證”??墒牵瑯舆@句話也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是周公在命誥時根據(jù)話語對象所使用的插入語。如果再結合西周彝銘有關周王的世系并
5、無周公一世的載錄,可以推論周公自己不曾宣布為王。準此,可以基本論定周公不曾稱王的事實。周公在周初只是輔佐成王,不過因為主客觀歷史條件的原因使他擔當了極其重要的政治角色?!渡袝ぶ軙分泻芏嗥烤鲎灾芄蚺c其有關,這種現(xiàn)象也充分表明周公在周初歷史上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周公輔政成王,后人艷稱周公攝政,兩者含義實質等同。不能因為有后世出現(xiàn)的“攝政王”而據(jù)此推出周公稱王的結論。對周公其它事跡疑點的研究,除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合理利用之外,還可
6、以采用歷史文獻考證和思想史研究的方法相結合的路徑,進行多重互證以使結論更加逼近真實。有關周公的一些傳說事跡很多具有史實的背景,故亦可視作研究周公思想的素材。
周公思想的內容和來源非常豐富。學術界對周公的史鑒思想、憂患思想關注不夠,對周公天命思想雖有論述,但存在著不少的誤解需要加以澄清。史鑒思想、憂患思想并非周公一人所獨有,而是周初的一種思想共識。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周公身上,既是歷史時代的機遇,又與周公個人主觀條件緊密相關。周公
7、的史鑒、憂患等思想,是中國前樞軸時代的重要標志,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的影響甚為長遠。周公的天命思想相較于其前代的思想也屬于一種進步意義的思想體系。這主要體現(xiàn)在周公提出或倡導的“天棐忱”(天輔助誠信,與“天命佑德”近似)、“天命不易”(天命難保)、“天不可信”(天命不可完全信賴)等主要命題上。天命、史鑒和憂患等思想屬于周公思想研究中比較大的思想范疇,其中往往互相交叉、互相聯(lián)系、互為包含。這些思想都從不同層面彰顯了人類的理性光芒,成為周公等周
8、初統(tǒng)治者勤政明德、積極作為的重要動力和統(tǒng)治方針工具。今天看來,這些傳統(tǒng)思想資源依然有其一定的現(xiàn)實借鑒意義。
周公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論文主要選取有代表性意義的《詩經》、《周易》、《尚書》這三部儒家經典著作進行一些學術整合、辨析厘正、梳理詮釋的工作,重點說明周公與三部經典著作的關系程度。具體而言,《詩經》當中似有一些詩篇確為周公所作,如《鴟鸮》、《大雅·文王》、《周頌·清廟》以及構成《大武樂章》的《時邁》、
9、《武》、《賚》、《般》、《酌》、《桓》六篇。但若據(jù)此,即言周公是《詩經》的作者則不當;若說周公與《詩經》有一定的關系尚可。關于《周易》,本文主要探討文王、周公與《周易》經文的關系,并提出文王、周公合作卦爻辭的新說法。諸多文獻記載和卦爻辭的思想蘊味表明文王、周公與《周易》確實存在著密切關系,而孔子是《易傳》作者的說法卻很難成立??鬃油砟陮W易、嗜易,與孔子作《易傳》并非等同,亦無必然因果關系。此二者實是性質不同的兩回事。對《尚書》中周公話語
10、的特點的詮釋可以透視周公謀劃周密、謹慎持重、細致耐心、平易近人的思想性格。這是周公內心深處的真實思想世界。周公政治家、思想家的歷史面目和身份得以彰顯,同時體現(xiàn)出他與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在關系和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公不僅在周初政治生活領域中擔當了關鍵的政治角色,而且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周公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原發(fā)性的影響。故而也可以說周公已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