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方劑配伍規(guī)律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元四大家之養(yǎng)陰派代表醫(yī)家朱丹溪,兼收劉河澗、李東垣、張從正諸家之長,力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對中醫(yī)藥學術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對其學術思想及臨床治療特點的現代研究,著重于“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相火具有生理和病理特點、臨床注重祛濕化痰、健脾和胃,以及具體方劑組方和應用特點等。從其方劑學全面系統(tǒng)研究朱氏的用藥配伍特點則一直闕如。
   本研究全面系統(tǒng)收集了朱丹溪所創(chuàng)制的方劑,共得方劑848首,運用文獻學研究方法,對方劑

2、數據進行逐一考證,在完成組成規(guī)范、藥名規(guī)范、主治病證規(guī)范的基礎上,建立了研究數據表,借助數學統(tǒng)計和數據挖掘方法,對研究對象予以頻數分析、因子分析,關聯規(guī)則等實驗研究。結果提示:
   1、祛濕化痰行氣為先。朱氏方劑中高頻藥居第一位的陳皮,主要功效理氣祛濕化痰,與之配伍較多的相關藥物有半夏、茯苓、蒼術、厚樸等,主要涉及二陳湯和平胃散,此結果從方劑用藥角度,支持了朱氏臨床注重痰濕致病的廣泛性和多樣性。
   2、濕熱為因病患

3、多。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瀉火燥濕,在朱氏方劑中均為高頻藥物,即反映了朱氏臨床治療病情屬熱者或是濕熱者占有較大比例。這種用藥狀況,表明朱氏臨床治療火熱和濕熱病占多數,此與本文統(tǒng)計的方劑屬性相互吻合。
   3、補血即養(yǎng)陰。當歸配芍藥、當歸配生地黃,可用于外感熱病傷陰,也適用于內傷雜病陰血耗損。二者分別占據朱氏方劑藥對第一和第十位。在三味藥組中白芍藥、當歸、生地黃組31方,白芍藥、當歸、熟地黃組24方,四味藥組白芍藥、當歸、熟地黃

4、、川芎組13方。三味藥組和四味藥組支持了朱氏方劑是以當歸配芍藥、當歸配生地黃作為養(yǎng)陰的基礎配伍,或者說朱氏養(yǎng)陰方劑多以當歸配芍藥、當歸配生地黃加味而成。
   4、同氣相求以補陰。朱氏被稱為補陰派醫(yī)家之代表,依據高校教材的中藥類別分析歸納,在其848首方劑中,應用補陰類藥物百合、鱉甲、枸杞子、龜甲、龜甲膠、黃精、雞子、精豬肉、巨勝子、麥門冬、牛乳汁、藕汁、人乳、石斛、天門冬、豬脊髓等16種,補血類藥阿膠、白乳羊肝、白芍藥、楮實子

5、,當歸、何首烏、龍眼肉、熟地黃、烏骨雞等9種。以陰陽概括之,血也屬陰,朱氏方劑共用補血養(yǎng)陰類藥24種。其中龜甲、龜甲膠、雞子、精豬肉、牛乳汁、人乳、豬脊髓等7種,為中醫(yī)所指血肉有情之品,占朱氏所用同類藥的近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其應用補血養(yǎng)陰藥重視同氣相求的特點。其所創(chuàng)名方大補丸(大補陰丸)更是首次引用豬脊隨入藥。
   5、補陰當降火。朱氏所言“陰常不足,陽常有余”,是一相對的矛盾體。在朱氏10首補陰類方劑,7首同用龜甲和黃柏,一

6、首用龜甲,二首用黃柏。清熱可以保陰,而補陰不可忽視瀉火,二者兼顧,方為全面。在其全部方劑中,出現當歸、黃柏,知母三味藥組22方,當歸、黃柏、熟地黃、知母四味藥組14方,均支持補陰當降火的結論。
   6、朱丹溪為滋陰清熱學派。從高頻單藥看,朱氏方劑應用補陰藥不在前位;從藥對和藥組看,朱氏養(yǎng)陰、補陰常與清熱瀉火并行。由此說明,朱氏并非單一滋陰,正如任應秋先生所說:“傳劉完素之學的,有兩大醫(yī)家。一為張從正,一為朱震亨。河間之學到了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