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基因序列特征及基質蛋白與病毒防控藥劑相互作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呼腸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濟病毒屬(Fijivirus)第二組一個新成員。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的新水稻矮縮病近年在越南北部和我國南方各省爆發(fā),給我國水稻生產帶來嚴重損失。尋找用于防控SRBSDV藥劑篩選的候選靶標,建立基于SRBSDV靶標蛋白的SRBSDV防控藥劑篩選模型,篩選出具有更高活性的抗SRBS

2、DV小分子化合物可為防治SRBSDV提供新的技術措施。本研究首先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對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的13個基因在水稻寄主中的豐度趨勢進行考察,了解SRBSDV的基因組組成。選取表達量較高的S9、S8以及S10三個基因為候選靶標,利用生物信息學研究了不同分離物基因組序列性質,最終確定豐度最高且保守性最強的SRBSDV-P9-1基質蛋白為研究靶標。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P9-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發(fā)現了其氮端保守區(qū)、碳端保守區(qū)和131

3、~160 aa的高變區(qū)。繼而純化獲得了野生型(WT-His-P9-1)、碳端截短23個氨基酸(TR-ΔC23-His-P9-1),氮端截短6個氨基酸(TR-ΔN6-His-P9-1)以及138位定點突變型(MU-138-His-P9-1)的SRBSDV-P9-1靶標蛋白。采用熒光滴定光譜法(fluorescence titration, FT)和微量熱泳動技術(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在離體條件下

4、探究了毒氟磷(dufulin,DFL)與四種蛋白的相互作用,發(fā)現DFL與P9-1的結合常數為微摩爾級。同時,進行DFL抑制SRBSDV的作用機制研究,即通過與SRBSDV-P9-1的碳端23個氨基酸結合,抑制病毒基質的形成。建立了基于SRBSDV-P9-1靶標蛋白來篩選新型病毒防控藥劑的作用模型。最后,基于建立的SRBSDV-P9-1靶標蛋白作用模型,進行DFL系列衍生物與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篩選出結合作用更強的小分子化合物。具體結論如

5、下:
  (1)SRBSDV基因在水稻體內表達量分析
  選取不同生長期、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及感染病毒狀況的SRBSDV水稻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熒光定量PCR法,對SRBSDV的13個基因片段的表達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S9-1、S7-1基因呈現高表達量特性及S6基因呈現最低表達量特性,均不受寄主生長期、地域、品種及病毒侵染狀態(tài)的影響;S8、S2基因呈現稍高的表達量;而其他基因片段如,S1、S3、S4、S5-1、S5-2、

6、S7-2、S9-2及S10則呈現不規(guī)律的表達趨勢。
  (2)SRBSDV重要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基因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明確不同分離物核苷酸序列的分類地位。對病毒基質蛋白P9-1、外殼蛋白P10和核心蛋白P8進行理化性質和功能預測等分析,確認各基因組的核苷酸全長、GC含量、親水區(qū)及疏水區(qū)、編碼蛋白的信號肽、二級及三級結構等特征;利用Motif、Blast比對,對S8、S

7、9、S10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結合SNP對S8、S9、S10的核苷酸序列進行突變分析,并結合建立的系統(tǒng)進化樹,進一步探索病毒的遺傳進化趨勢。
  (3) SRBSDV-P9-1基質蛋白的保守結構域及高變結構域分析
  選擇S9基因組為研究對象,利用GeneDoc軟件分析SRBSDV及水稻黑條矮縮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P9-1序列的保守結構域及高變結構域,研究表明:

8、SRBSDV-P9-1與RBSDV-P9-1序列的碳端和氮端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同時SRBSDV-P9-1與RBSDV-P9-1序列之間存在一個高變區(qū),即131~160 aa。
  (4)野生型和突變型SRBSDV-P9-1基質蛋白的表達與純化
  基于SRBSDV-P9-1生物信息學研究結果,利用E. coli BL21(DE3) RIL表達菌株,成功表達和純化了野生型(WT-His-P9-1)及三種突變型基質蛋白(TR-Δ

9、C23-His-P9-1、TR-ΔN6-His-P9-1以及MU-138-His-P9-1)。
  (5)DFL及寧南霉素(ningnanmycin,NNM)與P9-1基質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FT和MST技術研究了小分子化合物DFL、NNM與P9-1基質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結果表明:DFL與 WT-His-P9-1的結合力為1×105.061 M?1(FT)、3.26+/-0.46μM(MST),NNM與WT-His-

10、P9-1的結合力為1×104.244 M?1(FT)、48.40+/-6.04μM(MST),即DFL與P9-1基質蛋白的結合力明顯強于NNM。為了探究DFL與P9-1的結合位點,利用FT和MST技術研究了DFL與TR-ΔC23-His-P9-1、TR-ΔN6-His-P9-1和MU-138-His-P9-1三種突變蛋白之間的結合作用力。研究結果表明:碳端23個氨基酸對于DFL與基質蛋白的結合起到關鍵作用。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 WT-

11、His-P9-1、TR-ΔC23-His-P9-1蛋白的防控 SRBSDV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作用模型。
  (6)基于SRBSDV-P9-1基質蛋白靶標模型的DFL衍生物的篩選
  基于構建的靶標蛋白作用模型,采用FT和MST技術手段,考察了DFL衍生物與WT-His-P9-1基質蛋白的結合作用力。研究結果表明,芳雜環(huán)噻吩取代的化合物及苯環(huán)上沒有取代基、苯環(huán)引入?F、?Cl、?NO2、?CF3等六個DFL衍生物與WT-Hi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