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主要通過性行為和血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母嬰垂直傳播。近年來我國的梅毒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梅毒患者是梅毒的惟一傳播源,對梅毒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其蔓延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梅毒螺旋體可侵犯全身各臟器,造成多器官病變、功能失常、組織破壞,甚至死亡,對人們的健康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于梅毒螺旋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病程的復雜性,且梅
2、毒在早、中期臨床表現(xiàn)不顯著,常常造成病人對病情的忽視,給病人身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也使梅毒的傳播更為加快。
血清學檢測是診斷梅毒的重要實驗室檢測方法。目前梅毒的血清學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類是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如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等,此類試驗檢測的是心磷脂抗體,為非特異性抗體檢測試驗,常用作梅毒的篩查試驗,亦可用于梅毒的療效觀察、復發(fā)及再感染。由于此類實驗受
3、多種因素影響,常出現(xiàn)生物學假陰性和假陽性結果,對一、三期梅毒的陽性率不高,因此僅適于二期梅毒的診斷,而不適于診斷一、三期梅毒,包括潛伏梅毒、神經(jīng)梅毒的診斷。作療效觀察時,常出現(xiàn)血清學固定,使臨床醫(yī)生難以判斷治療終點。另一類是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實驗,如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TPHA)、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等,這類試驗的敏感性高、特異
4、性強,臨床常用此類試驗作為梅毒的確認試驗。但是此類試驗檢測的是梅毒螺旋體IgG抗體和IgM抗體,而IgG抗體長期存在,血清反應持續(xù)存在陽性,不能用作梅毒治療的療效觀察。因此迫切需要尋求一種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梅毒早期檢測方法,為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驅梅治療后的療效觀察提供確切的實驗依據(jù)。
抗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是梅毒感染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患者一般感染后兩周即可從血清中測出,因此是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動的標志。經(jīng)有效治療后Ig
5、M抗體消失,晚期潛伏梅毒患者出現(xiàn)IgM抗體陽性,需要考慮是否再感染或體內(nèi)未清除病灶再燃的情況。此外,TP-IgM抗體對診斷先天性梅毒和神經(jīng)梅毒具有重要意義.由于IgM抗體的分子量較大,不能透過胎盤屏障和血腦屏障等天然屏障,如若在新生兒血液中或成人腦脊液中檢測到TP-IgM抗體,則可診斷先天性梅毒或神經(jīng)性梅毒。目前認為TP-IgM抗體測定可用于:①梅毒的早期診斷;②梅毒治療后的療效觀察;③梅毒復發(fā)或再感染的判斷;④新生兒胎傳梅毒的診斷;⑤
6、神經(jīng)梅毒的診斷。本研究旨在探討各期梅毒患者血清抗梅毒螺旋體IgM抗體的檢測情況和臨床意義,并評價捕獲法ELISA檢測TP-IgM抗體對各期梅毒治療后的隨訪意義。
隨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隨著基因工程技術制備梅毒螺旋體特異蛋白抗原的成功,TP-IgM抗體檢測已經(jīng)逐漸應用于實驗室診斷中。但是目前各實驗室對捕獲法ELISA檢測TP-IgM抗體檢測方法應用于臨床的評估較少,并且我國學者對TP-IgM抗體在療
7、效觀察方面的研究開展的也較少。本實驗通過大量的臨床樣本驗證了捕獲法ELISA檢測對早期梅毒的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在療效觀察方面優(yōu)于RPR,是一種良好的早期梅毒診斷和療效觀察的實驗室指標,為我國日趨嚴峻的梅毒防治工作的改善奠定理論和實驗基礎。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材料
本實驗所有標本均來自沈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性病門診患者血清;
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試劑盒購自上
8、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試劑盒購自日本富士株式會社;
梅毒螺旋體IgM抗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試劑盒由北京熱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高速離心機(Sigma,USA):
酶標儀(BIO-RAD Model 680);
洗板機(BIO-RAD Model 1575 Immun Wash);
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D
9、RP-9082,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公司);
微樣加樣器(Eppendor,German)。
二、實驗方法
1、收集患者血清樣本。
2、采用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和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檢測初診未治療患者血清,進行篩查和確認。
3、采用捕獲法ELISA檢測初診梅毒患者梅毒螺旋體IgM抗體,并與TPPA相比較。
4、對TP-IgM陽性
10、患者,于正規(guī)驅梅治療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后分別采用RPR及捕獲法ELISA跟蹤監(jiān)測,進行療效評估,分析兩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
結果:
1、TP-IgM檢測陽性率在二期梅毒組中最高,可達100%;其次是一期梅毒,陽性率為70.8%,結果經(jīng)卡方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期合并的陽性率為90.4%。在潛伏期梅毒捕獲法ELISA檢測TP-IgM抗體的陽性率僅為23.3%,顯著低于早期梅毒(X2=12.42,P
11、<0.05)。10例類風濕因子陽性患者血清無1例發(fā)現(xiàn)陽性。
2、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中,捕獲法ELISA 和TPPA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潛伏期梅毒TPPA、捕獲法ELISA的敏感性分別是98.8%、30.2%,捕獲法ELISA檢測的敏感性明顯低于TPPA的敏感性,差異有顯著性(X2=120.56,P<0.05)。
3、經(jīng)規(guī)范驅梅治療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潛伏期梅毒的捕獲法ELISA在12個
12、月后的陰轉率分別為100%、91.6%、50%。而RPR的陰轉率分別為92.8%、83.3%、46.1%。在隨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捕獲法ELISA的轉陰要早于RPR法,并且不會出現(xiàn)血清學固定。
總之,捕獲法ELISA檢測TP-IgM抗體敏感性高、特異性好,是早期梅毒檢測較為理想的檢測指標。在用于梅毒的療效觀察時,轉陰時間早于RPR,也不會出現(xiàn)血清學固定,對治療終點的判斷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要優(yōu)于RPR。
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78例梅毒合并其他STD分析及ELISA法檢測TP-IgM的初步研究.pdf
- 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 各期梅毒試驗診斷方法
- 人巨細胞病毒感染IgM抗體捕獲ELISA方法的建立和應用.pdf
- 特異性IgM和IgG4抗體聯(lián)合檢測及基于IgY的雙抗體夾心ELISA法在日本血吸蟲病診斷中的應用.pdf
- 甘氨酸噴砂在牙周治療方面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基于多基因型戊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的ELISA IgM抗體捕獲法的建立及評價.pdf
- ELISA捕獲HCMV pp65特異性IgM抗體檢測病毒活動性感染.pdf
- 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捕獲ELISA抗體檢測方法的建立與臨床應用.pdf
- 檢測BDV抗原的雙抗體夾心ELISA法的建立與臨床應用.pdf
- 重組人bFGF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在腫瘤檢測方面的應用研究.pdf
- GNA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在檢測GNA轉基因大豆方面的應用.pdf
- 鯽魚IgM單鏈抗體的制備及嗜水氣單胞菌抗體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pdf
- 鹽熨法對擇期剖宮產(chǎn)術后子宮復舊方面的療效觀察.pdf
- 梅毒螺旋體假定蛋白Tp0693的表達及其在臨床檢測中的初步應用.pdf
- 產(chǎn)氣莢膜梭菌α毒素抗體捕獲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和初步應用.pdf
- 圖像處理在細胞切片診斷方面的應用.pdf
- 信號檢測在雷達系統(tǒng)方面的應用
- 抗生長抑素抗體ELISA檢測法的建立及應用研究.pdf
- tp抗體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