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塔形罐研究_17186.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塔形罐在豫西、關中、河北、晉北等地初唐至晚唐墓中皆有出土,且數量眾多、特點鮮明、變化有序,是北方唐墓隨葬品中的重要器形,弄清它的演變過程及思想文化內涵、社會作用、象征意義,對于北方地區(qū)唐墓的斷代和深入了解當時人們的喪葬觀念、葬俗及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主要對解放以來豫西、關中、河北、晉北等地經過科學發(fā)掘的唐墓中的塔形罐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考古發(fā)掘品為基本材料,采用考古類型學的理論和方法,依據器物的形制

2、特征及隨葬品組合、墓葬形制等,結合實際的地理環(huán)境和行政區(qū)劃,把唐墓中的塔形罐分為豫西與關中、晉北與河北、寧夏吳忠三區(qū),并按時間順序將其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共四期。 在分區(qū)、分期的基礎上歸納了三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及演變過程:豫西與關中地區(qū)流行圓錐形、竹節(jié)形、桃形紐塔形罐。在其產生之初,蓋為碟式蓋,蓋紐一般較高,多為圓錐形紐,仿塔剎較為逼真,豐肩、罐腹圓鼓,罐底與下部喇叭形的圈足底座連在一起。座壁較直,為粗矮的喇叭形,造型簡樸。二期

3、以后,罐、蓋、座分制,罐身變高,最大腹徑多在罐身的三分之二處,口變小,出現細高底座。裝飾華麗,造型渾厚豐實,圖案圓潤飽滿,色澤強烈濃艷。塔形罐比例協調,頎長優(yōu)美,種類多樣,藝術性很強。三期為塔形罐盛極而衰的開始,塔形罐變矮,罐身變長而下腹收分明顯,最大腹徑依然在罐身上部,座矮,比例不似前期勻稱協調??偟膩碚f,圖案不如前期華麗,造型風格趨向簡樸。四期前段,豫西、關中地區(qū)的塔形罐溜肩、最大腹徑多在腹中部,罐腹呈橢圓形、細高,座的下徑較大,多

4、大于或等于罐的最大腹徑,蓋、罐、座分制;河北、晉北地區(qū)流行葫蘆形、水珠形紐塔形罐,多見于晚唐后段。罐下腹收分明顯,有的有座托,座的形制較為復雜,或為覆盆形底座、喇叭形座的結合體,或上部較細,有圓凸棱,下部寬敞呈覆盆狀,無論制作工藝、器物造型,還是繁縟的圖案都極具濃厚的民族文化交融的風格;寧夏吳忠地區(qū)塔形罐的罐身多上鼓下收,罐腹均貼飾獸面,具有地方特色。 文章還就塔形罐的紋樣、歷史淵源、產生背景、用途、衰落的原因作了一些粗淺的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