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念珠菌是人類真菌感染主要的機會致病菌之一,目前許多潛在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劑治療、抗生素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及糖尿病等導致白念珠菌感染發(fā)病率升高,而白念珠菌本身對環(huán)境高度的高適應能力更加重真菌感染的形勢。逆轉座子(retrotransposons)是一種可移動基因片段,可經RNA介導發(fā)生自主轉座,廣泛存在于多細胞的真核生物中,對真核生物的基因組結構以及遺傳進化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關于逆轉座子的轉座活性控制機制及其對宿主基因轉錄
2、表達影響的研究是當前國際上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本課題旨在發(fā)現白念珠菌中參與調控作用的逆轉座子,并初步探討逆轉座子產生轉錄轉座活性的可能機制,從遺傳進化的角度解釋白念珠菌中的逆轉座子激活與其高適應性形成的關系。
實驗采用實時定量RT-PCR的方法,以白念珠菌SC5314為供試菌,考察參與損傷修復通路的基因在各種刺激條件下表達情況,并進一步比較白念珠菌基因組中逆轉座子蛋白編碼區(qū)ORFs的表達差異以尋找具有轉錄活性的
3、逆轉座子。大量文獻提示逆轉座子的激活與DNA損傷相關,因此首先選擇直接作用于DNA分子的致癌劑MMS刺激,可引起參與損傷修復的基因,特別是參與同源重組修復的基因表達升高,并且可引起除TCA8(orf19.6078 and orf19.6079)以外的多數逆轉座子ORFs發(fā)生程度不同的轉錄激活,提示白念珠菌中存在著有活性的逆轉座子。在此基礎上,我們深入地研究一些重要的環(huán)境刺激因素(高滲透、氧化刺激、唑類藥物)濃度達到半數致死劑量(IC50
4、)時對白念珠菌逆轉座子蛋白編碼區(qū)ORFs的轉錄表達影響。結果表明咪康唑(MCZ)和雙氧水(H2O2)刺激均可引起參與DNA損傷修復的基因廣泛地轉錄激活,并且在MCZ刺激6h時,TCA3 (ORF19.2219)、ZorrO2(ORF19.7274和ORF19.7275)以及TCA11(ORF19.6469)發(fā)生轉錄激活。H2O2刺激6 h時能選擇性地激活TCA8 (ORF19.6078和ORF19.6079)的轉錄活性,且在時間上修復基
5、因優(yōu)先于逆轉座子產生活性。但在高滲透刺激條件下,無論是NaCl還是sorbital高滲透刺激,均未發(fā)現有活性的逆轉座子,對損傷修復基因的表達影響無上調作用。由此推測環(huán)境對逆轉座子表達活性的調節(jié)具有選擇性,其轉錄激活與細胞的損傷修復密切相關。
為進一步探討MCZ和H2O2刺激激活逆轉座子轉錄的機制,本課題在MCZ和H2O2刺激前給予抗氧化劑NAC,比較二者聯(lián)合作用對菌株的生長、逆轉座子、參與損傷修復基因的表達以及細胞內ROS
6、水平三方面的影響。研究表明NAC與MCZ刺激聯(lián)合時可抑制MCZ的殺菌作用,有效地保護酵母態(tài)細胞,而與H2O2聯(lián)用卻對菌株的生長情況無保護作用;NAC與二者聯(lián)合作用均可顯著地降低刺激所導致的損傷修復基因表達上調,并且刺激所激活的逆轉座子表達活性也會相應的減弱或消失;熒光檢測細胞內活性氧顯示NAC可有效地抑制MCZ、H2O2刺激所導致的細胞內ROS的產生積聚。提示MCZ和H2O2刺激后的ROS積聚使得細胞間接發(fā)生氧化損傷,同時啟動DNA損傷
7、修復通路,調控逆轉座子的表達。
最后,我們采用southern blotting技術深入分析這些激活的逆轉座子是否能夠參與復制周期的所有過程,直至形成完整的雙鏈DNA分子,進一步評估轉錄活化的逆轉座子功能。實驗首先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長時間的環(huán)境加壓刺激誘導若干株菌,通過酶切后的基因組與特定標記的逆轉座子探針雜交顯色,發(fā)現MCZ誘導菌中Zorro2的拷貝片段明顯增加,而TCA3的拷貝片段反而減少;H2O2誘導菌也顯示可能發(fā)生T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Tca4和Zorro2的轉座激活與白念珠菌適應性形成的相關性研究.pdf
- 逆轉座子LINE-1調控靶基因的鑒定及機制研究.pdf
- 基于轉座子聚集性的轉座子預測工具.pdf
- 氨芐青霉素對白念珠菌菌絲形成的影響.pdf
- 不同培養(yǎng)條件對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響.pdf
- PB轉座子和To12轉座子介導基因長期表達的研究.pdf
- 法尼醇對白念珠菌cAMP-PKA信號通路作用的研究.pdf
- 角質形成細胞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蘿卜LTR逆轉座子分離鑒定及IRAP標記開發(fā).pdf
- 菰DNA漸滲誘發(fā)水稻內源轉座子mPing、Pong的轉座激活.pdf
- 氨芐青霉素對白念珠菌形態(tài)轉換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pdf
- 特比萘芬對白念珠菌的藥理作用及誘導耐藥機制研究.pdf
- 棉蚜內源性piggyBac轉座子的研究.pdf
- 交替氧化酶對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pdf
- 念珠菌致病機制的研究.pdf
- 紫外線對白念珠菌生長的影響.pdf
- 長期繼代的柑橘愈傷組織中轉座子激活研究.pdf
- 黃芩素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機制研究.pdf
- 54822.螺旋藻形態(tài)建成的分子機制及轉座子調控模型
- 陰道上皮細胞抗念珠菌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