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桐柏造山帶整體呈背形構造,其背形樞紐近水平,北西-南東走向。桐柏雜巖作為桐柏造山帶的核部,其南側被殷店-馬垅剪切帶圍限,北側被鴻儀河-桐柏剪切帶圍限,同時本文在其頂部識別出重要的太白頂剪切帶。殷店-馬垅剪切帶傾向南西,剪切指向為右行剪切;鴻儀河-桐柏剪切帶傾向北東,剪切指向為左行剪切;太白頂剪切帶面理近水平,剪切指向為上盤向北西向剪切;通過野外觀察、顯微構造研究,變形條件研究和對比分析,本文認為從構造形態(tài)上,三條剪切帶可以恢復為一條統(tǒng)一
2、的剪切帶,命名為桐柏剪切帶,桐柏剪切帶具有上盤向北西向剪切運動的性質。對三條剪切帶中的糜棱巖或者初糜棱巖樣品的鋯石年代學研究表明,三條剪切帶中變形巖石的原巖侵位年齡分別為145±6Ma,142±2Ma和131±6Ma,同時桐柏雜巖中的L構造巖具有137±8Ma的變質年齡,雜巖中的混合巖具有137±1Ma的混合巖化年齡。桐柏剪切帶中侵入的未變形的花崗巖的形成年代為早白堊世,在140-130Ma之間,這與桐柏雜巖發(fā)生變質作用和混合巖化作用的
3、時間一致。早白堊世大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以及其上涌作用使得桐柏雜巖發(fā)生褶皺作用,形成寬緩的背形,這種隆升作用可能一致持續(xù)到102-85Ma。
桐柏雜巖中也發(fā)育大規(guī)模的L構造巖,這套L構造巖主要位于桐柏造山帶的核部,具有造山帶規(guī)模,近東西向100km長,南北向近10-30km寬。L構造巖的線理呈近水平,走向與背形褶皺的樞紐一致,與造山帶走向平行。伴隨L構造巖發(fā)育的亦有廣泛的鞘褶皺,鞘褶皺樞紐走向與L構造巖的線理走向一致。L構造巖核部發(fā)
4、育一定規(guī)模的混合巖化,混合巖構造位置位于L構造巖之下,與L構造巖呈過渡關系。構造形態(tài)上,L構造巖被桐柏剪切帶圍限,運動學指示L構造巖相對剪切帶上盤的高壓榴輝巖巖石單元具有向南東向運動的特征。詳細的構造、年代學分析表明,桐柏雜巖在早白堊世發(fā)生平行造山帶伸展活動。L構造巖的形成機理分析表明,其發(fā)育與平行造山帶伸展作用密切相關,同時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的持續(xù)擠壓,白堊紀大規(guī)模的巖漿上涌以及平行造山帶的伸展等三方面的共同作用,造成了桐柏山造山帶規(guī)
5、模的L構造巖的發(fā)育。
相似的或者相同的幾何學、運動學特征也在秦嶺、大別和中國中東部廣發(fā)發(fā)育,這些現(xiàn)象表明,中國的中央造山帶(秦嶺-桐柏-大別-蘇魯造山帶)的中下地殼在早白堊世可能經(jīng)歷了統(tǒng)一的平行造山帶伸展活動,其動力學機制可能是垂向機制和水平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垂向體制主要代表了白堊紀大規(guī)模的巖漿活動,水平機制主要為巖石圈地幔北西-南東向流動的牽引作用。侏羅紀至早白堊世,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之間的擠壓持續(xù)作用于桐柏-大別造山帶,
6、至早白堊世揚子板塊的俯沖板片前端發(fā)生斷離,使得揚子基底受地幔熱的影響發(fā)生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揚子基底發(fā)生巖漿化上涌,已經(jīng)發(fā)生高壓-超高壓變質的變質巖石被折返至上地殼作為“蓋層”位于部分熔融基底之上,高壓-超高壓變質巖巖片脆弱部分被巖漿侵入出露大范圍的花崗巖,部分熔融的揚子基底(未出露的部分)則在下地殼形成桐柏-大別雜巖的原巖,與此同時,半固化的桐柏-大別雜巖在北西-南東向地幔對流的水平牽引力作用下發(fā)生平行造山帶方向的伸展活動,形成了現(xiàn)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別造山帶東緣桐城-潛山段構造解析和年代學研究.pdf
- 59383.大別造山帶裂變徑跡年代學分析與構造解釋
- 50334.大別造山帶南緣構造帶構造幾何學特征與形成演化
- 大別造山帶北緣與毗鄰沉積盆地構造演化.pdf
- 23436.蘇魯造山帶北部多期構造熱事件的鋯石年代學研究
- 63387.揚子地臺北緣中段火成巖年代學、地球化學及其與大別造山帶的對比
- 68194.大別造山帶北部麻粒巖和ttg片麻巖的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研究
- 桐柏碰撞造山帶及其鄰區(qū)變形特征與構造演化.pdf
- 37137.北大別造山后伸展過程構造熱年代學與變形模擬研究
- 64744.大別造山帶東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與構造意義
- 大別造山帶與合肥盆地中生代構造—沉積演化關系研究.pdf
- 大別造山帶混合巖特征及成因.pdf
- 昆侖造山帶前寒武紀花崗質巖漿活動的年代學約束
- 15726.江南造山帶中段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溪群年代學研究及構造意義
- 鋯石損傷年代學方法及其對秦嶺造山帶差異隆升的限制.pdf
- 60463.大別造山帶北緣中生代沉積學、盆地分析和構造演化
- 19597.天山造山帶構造變形與造山作用數(shù)值模擬研究
- 31293.東南沿海長樂—南澳韌性剪切帶的運動學與年代學
- 38279.大別造山帶東南緣中新生代盆地沉積構造演化
- 62270.大別蘇魯造山帶高級變質巖鋯的地球化學、鋯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年代學效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