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近代文學及文藝思想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近代之前,文化一直是沿著一條東學西漸的方向傳播的,東方文明的傳入促進了歐洲的發(fā)展。率先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歐洲反過來開始了對東方的西勢東漸的殖民侵略。19世紀末,中國和韓國在相差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接連被帝國主義國家打開門戶,開始走上了曲折的近代之路。中、韓兩國的近代文學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發(fā)生與發(fā)展的。
  在這篇論文中,本人試圖通過對中、韓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的考察,來發(fā)現(xiàn)兩國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所具有的同質性和異質性。中

2、、韓兩國的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僅靠一兩篇論文無疑是不能作非常全面和細致的考察的。因此,本文主要是通過具有代表性的近代文學現(xiàn)象和代表性近代文人的文藝思想與理論,來對中、韓兩國的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的發(fā)展情形和特征作一個整體性的概述。全文共分為五部分。
  引論:從總體上提出了本文的寫作目的以及中、韓兩國近代文學和文藝思想之異同的表現(xiàn)及原因。中、韓兩國進入近代以后,各自的文學和文藝思想開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

3、同樣面對著殖民化的民族危機和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兩國文人開始從文學方面積極探求救亡圖存之路。因此,近代的中、韓文學都是以解救國難、啟蒙民眾為目的的,這就使得兩國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極大的相似性。但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又促使兩國文學各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在實質。
  第一章:中、韓近代文藝思想形成的背景。中國在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國打開國門之后,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領域發(fā)生了變革。清朝的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十分擔心,

4、他們開始積極地向西方學習,以企求解救國難。與此同時,清政府率先提出了改革的主張,展開了洋務運動。然而,洋務運動這種枝節(jié)性的改革措施并不能使清政府擺脫困境,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缎脸髼l約》簽訂之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了中國民眾的最強心聲,知識文人們更是以啟蒙民眾、救亡圖存為己任。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和倡導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在政治改革的同時,展開了文學救國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近代文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