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本大正時代為背景的郭沫若文學論考.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留日10年間,郭沫若形成了他的早期文學觀,在異文化的風土中成為一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史的文學巨匠——《女神》在五四新文學界奠定了地位。他早年和魯迅一樣由拯救國民于“體”到拯救國民于“心”棄醫(yī)從文轉變。他的思想內涵廣泛涉及到來自西方的近代思想,大正時代的日本文化等。其中,日本和歌、俳句及自我小說等對他產(chǎn)生深深的影響。他又曾娶日本人為妻并養(yǎng)育五子,與日本有了不解之緣。 雖然有一些人在感情上至今仍不能原諒郭沫若在1937年夏拋棄日本妻

2、兒逃離日本返回中國后與于立群另組家庭一事,而且不能理解文革初期他對自己所做的違心自我否定,但是他不屈的追求文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尊重,他在某種意義和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二十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的文學群體存在。研究郭沫若文學是具有深遠意義和價值的。 郭沫若留日10年,除了他本人自傳性記述外,有事實考證性的論文并不太多,這種研究上的“重證據(jù)少論說”的空白與郭沫若這樣一位文學大家的身份不太相配,關于這一課題對研究者們來說是存在一定困難,但是

3、對此進行追蹤郭沫若文學足跡是有一定價值的。從日本大正時代文化關系的視角對他的文學形成經(jīng)緯進行考察又能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郭沫若早期詩學受西方文藝的啟迪”。本章主要探討郭沫若早期詩學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方法構成了新詩的潛在因素。他是帶著濃厚的中國古詩修養(yǎng)去接受外國文藝的。當時沉醉在五四精神中的郭沫若對中國社會的新生充滿了希望,惠特曼提倡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浪漫主義、反抗舊傳統(tǒng)的精神給他帶來了啟迪,被那種雄渾

4、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蕩,使郭沫若打破舊詩的束縛,寫出自我思想解放的詩歌。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價值、否定一切傳統(tǒng)、提倡個人主義、自我意識使郭沫若得以借鑒和啟蒙,因此在《女神》中呈現(xiàn)了力量擴張、自我表現(xiàn)、個性解放的吶喊。抒情獨白、內在感情的表達真摯、想象豐富、崇尚自然與西方浪漫主義的結合,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高揚浪漫主義精神。浪漫主義作為一種西方文藝思潮流派的本質特征是主觀性,抒發(fā)強烈的個人情感和想象放在重要地位,內心活動描述超過客

5、觀世界的反映,抒情詩和自傳體小說在浪漫主義文藝中最為發(fā)達。浪漫派作家提倡“回到自然”的口號,厭惡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和城市工業(yè)化,歌頌大自然,作品中洋溢著絢麗色彩和異方情調,喜歡夸張和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郭沫若是在借鑒外國文藝基礎上進行自我藝術創(chuàng)作使西方文藝思潮在接受過程中變形,表現(xiàn)在《女神》中,在五四新文壇上找到立足點。他接受泰戈爾的影響促成泛神思想觀。郭沫若自我主張“我即是神,神即是我”,強調“個性解放,人的力量”。使人的力量成為宇宙

6、的最高主宰。與泰戈爾的“本位即神,神即萬匯”的思想并不相同。郭沫若揚棄了泰戈爾泛神論的唯心主義傾向而接受唯物主義因素,使“自我”成了創(chuàng)作中的象征符號。斯賓諾莎和歌德的泛神論觀也使郭沫若受到啟迪,強調“實體即世界,神即世界,神即自然”的學說,“神”再不是原始宗教里的神,失去了威壓人的恐怖及神秘色彩。神與人、神與萬物處于平等地位說。郭沫若曾經(jīng)強調:泛神便是無神,一切自然是神的表現(xiàn),萬物是神,我即是神。他認為與斯賓諾莎陶醉于本位進行比較更傾向

7、陶醉不斷奮斗,個人的事業(yè)發(fā)展,與歌德泛神論合體。 第二章“《女神》與日本文化的關連”。本章首先對《女神》中多篇與博多灣風景、地理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進行追蹤。他的詩意用“寫實”加上“幻美”借以夸張與浪漫飄忽,呈現(xiàn)了博多灣和千代松原大自然的清晰投射,孕育出《女神》中的“太陽”、“月亮”、“自然”、“大?!钡闹幐?。其次考察日本古代的“天照大御神”即“太陽神”對郭沫若詩歌的影響。傳說中的“天照大御神”主要是尊重女性,寓意寬恕與向善、光明與和

8、平。這神話傳說使郭沫若思想及詩風受“女神”、“太陽神”意象構成悟解其中的奧秘?!杜裰偕返呐裰匦聞?chuàng)造的太陽意象寓意新生與光明。“天狗”是日本民間廣傳的神話。《天狗》詩的形象創(chuàng)造,受到了神話中的天狗在廣漠宇宙空間自由馳騁,具有吞噬它物的能力的啟蒙。日本古來的自然宗教是神道,崇拜神道與崇拜太陽合為一體。郭沫若從太陽的天宇中汲取大自然的能量,同時太陽意象涌入詩篇中,但是他的禮贊意象與日本神道崇拜的太陽神是不同的,借鑒日本神道觀加以想象,

9、形成了浪漫創(chuàng)作藝術個性。然后對日本的和歌、俳句與郭沫若早期詩歌的關系加以分析,他的早期詩還有一種特點是真摯質樸、簡潔淡雅、富有余韻,這些詩的素材是博多灣的產(chǎn)物,具有“俳句”特征,詩的素材抓住了大家熟悉的自然與人間合為一體,借助大自然美之旋律烘托出詩意情趣,這些借鑒和模仿了“俳句”的藝術性。“風物紀游”也是早期詩學的一個特點,房州海岸之景觀對郭沫若無疑是一種夢幻性紀游寫出了《自然追懷》,博多灣的光與海、人的呼吸與海的風波融為一體和他的視網(wǎng)

10、膜反射覓了一首《博多灣水碧琉璃》,詩意清新淡雅、情緒呂律。與成仿吾共游四國異島風情,寫了紀游詩《與成仿吾游栗林園》,與田漢游太宰府正恰櫻花、梅花盛開時紀游寫了《梅花樹下醉歌》,還有《登監(jiān)》其詩意描述屬于紀游性質。 第三章“郭沫若早期文學與‘安娜和五四新詩壇’”。本章首先強調安娜對郭沫若早期詩歌的影響。郭沫若曾說過:“把我從瘋狂的一步救轉了的,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戀愛吧!……和她戀愛發(fā)生,我的作詩欲望才認真地發(fā)生了出來?!彼桶?/p>

11、娜結合,也是為他的《女神》創(chuàng)作過程鋪平參道。男女的結合不只是一次男女之間感情道德等約定,而是一種文學的意義,表明他拿起詩歌的這支蘆笛吹奏的旋律中會回蕩一種關于女性崇拜的激情和憧憬。并以浪漫主義的主旋律融合于《女神》中,力倡主情,強調藝術是表現(xiàn)而不是再現(xiàn),不只是模仿自然而應當賦予自然以生命,使自然再生,情緒色彩便是詩。并強調心中的詩境純真表現(xiàn),好的詩是從強烈感情中自然地溢出的。真實的反映現(xiàn)實必然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成為詩人自己一種不得不出

12、現(xiàn)的內在沖動。自我表現(xiàn)是美化人類感情這一基本命題出發(fā),反對死板地模擬客觀現(xiàn)實。又強調“詩的本職專在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貴在自然流露”,詩的精神在其內在的韻律,《女神》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表現(xiàn)了五四的時代精神,它已經(jīng)有別于西方的浪漫主義的文藝思潮,而是在五四新文藝思潮影響下,繼承了西方和中國古代浪漫文藝思想以及日本大正時代的新浪漫主義文藝風采。最后探討他與安娜的悲歡離合的人生體驗也是作品的素材,他的《漂流三部曲》、《行路難》等作品中描述了家庭悲歡

13、離合,酸甜苦辣的生活。 第四章“郭沫若早期自敘小說論考”。這一章主要探討郭沫若在大正初期留學日本,正是日本私小說的盛行期。他與日本私小說產(chǎn)生了感情,被私小說的風格藝術和新穎形式所吸引。私小說所蘊含的自我表現(xiàn)和內心情緒的創(chuàng)作藝術與郭沫若自敘小說十分契合。他強調小說創(chuàng)作“求真”,要自我表現(xiàn),寫本人的日常生活瑣事和情境,作者與小說主人公基本一致,且以第一人稱登場,筆致恬淡,描寫手法可謂寫實。但是,雖然素材來源與作者的實際生活體驗,但將

14、實際體驗的某一部分進行刪減加以虛構進行填補了特異體驗。他的早期小說的獵奇夢幻,追求幻美與虛構的寫作特征,如《骷髏》是一篇用夢幻的手法將一個奇聞怪案所顯示出極大的興趣地獵奇性格,寫了齋藤寅吉的性變態(tài),與尸體戀愛的病態(tài)心理,又是古今社會仍有事實所在。在《牧羊哀話》、《殘春》、《喀爾美蘿姑娘》、《月蝕》等作品中描寫夢幻的手法。有關夢幻的敘述本身就開始帶有象征意義,或者夢的設定即某種觀念的曲折敘述。夢里的主人公成為掙脫家庭義務和責任以及社會道德

15、等現(xiàn)實束縛而獲得了解放的自由?!皦簟钡氖闱閷懽魉囆g構成了小說的幻美的虛構性。他的小說在五四新文壇中亦頗具新小說特色,隱藏在內心最深淵源的,最該隱私權益的他可以自然流露的傾吐出來,傾吐他青年時代為了追求文學,羈旅漂泊異鄉(xiāng)的生活體驗和凄涼苦辣的心境,曲折多姿的人生,織就著曲折多姿的作品。從個人家庭瑣事來突出知識分子生活的苦悶,抒發(fā)社會不平。他的《漂流三部曲》、《行路難》、《未史》、《紅瓜》等從不同的視角宣泄主人公的苦悶與哀婉情調。

16、第五章“初期創(chuàng)造社與日本大正文學”。本章考察初期創(chuàng)造社同人的青春時代,都是在日本度過的。他們的文學及人格形成與那里的文化和時代背景所產(chǎn)生不可分離的密切結緣,受著異文化的浸染,汲取異文化知識而形成了同人之間彼此各有特色的不盡相同的文學藝術。這一章首先探求幾位創(chuàng)造社同人的各自特色,如為興辦創(chuàng)造社激揚先鞭的張資平;中日文化雙重教養(yǎng)的郁達夫與佐藤春夫;田漢與郭沫若從筆友產(chǎn)生的《三葉集》而又步入文學同人堂;陶晶孫與《Green》雜志;郭沫若與創(chuàng)造

17、社黎明時期的東西奔跑足跡追蹤。第二部分主要探討張資平與日本自然主義文學的借鑒與模仿,運用所謂“露骨的描寫”呈現(xiàn)在小說之中,雖然是借鑒與模仿,而經(jīng)過變異而形成一個有自己個性的自然主義文學趨向。他的早期作品《約檀河之水》與田山花袋的《棉被》;《梅嶺之春》與島崎藤村的《新生》比較可顯示出,雖然小說的結尾略有異同,但在情節(jié)上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作品中真切細膩的描寫,隱藏在最深處的裸露、曲折錯綜的故事情節(jié)適合了一代青年的喜愛。郭沫若、郁達夫、鄭伯奇

18、等同人也深受自然主義文學的影響,如郭沫若的《行路難》、《陽春別》等;郁達夫的《沉淪》、《銀灰色的死》、《還鄉(xiāng)記》等同人的文學“求真”的內面寫實。強調內在自我大膽赤裸裸的自敘性告白,抒發(fā)不平與懺悔,對自己青春期心理狀態(tài)作露骨的刻畫。第三部分介紹的是初期創(chuàng)造社同人對日本唯美主義文學的借鑒,并對其進行分析。田漢在留日期間深受唯美派作家谷崎潤一郎的影響,他的作品中帶有濃郁的唯美主義色彩。郁達夫與佐藤春夫交往密切,他的《沉淪》與佐藤春夫的《田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