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白額雁越冬生態(tài)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國最大淡水湖泊——鄱陽湖西北角,是冬候鳥重要的越冬地,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飛路徑上的重要中轉站之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立至今,已有一批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及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對保護區(qū)內越冬候鳥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代表性珍稀瀕危物種的研究及區(qū)內越冬候鳥分布規(guī)律等。為進一步研究越冬優(yōu)勢種白額雁的越冬種群動態(tài),越冬行為及覓食地選擇策略,作者于2008年11月-2011年3月對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

2、護越冬白額雁種群進行了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1、記錄到2008年-2011年三個越冬期內,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個湖泊白額雁的遷徙時間及全區(qū)越冬白額雁種群動態(tài)。結果顯示三個越冬期內白額雁在大湖池的越冬時間最長,平均越冬期為166.7天。白額雁越冬動態(tài)成單峰分布,每年10月進入越冬期,11-12月越冬種群規(guī)模達到最大,此后數量逐漸下降,3月底越冬結束。選擇大湖池作為單一湖泊樣方,發(fā)現大湖池白額雁越冬集群動態(tài)與全區(qū)越冬動態(tài)基

3、本一致,在1月底至2月集群數量會有一次小幅增加。
   2009年-2010年白額雁越冬期內,選取大湖池閘口水位及當地日均氣溫分析生態(tài)因子對白額雁越冬種群動態(tài)的影響。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閘口水位與種群動態(tài)成顯著負相關,p=0.042,r=0.514,日均氣溫與種群動態(tài)無顯著相關。
   2、2010年11月-2011年1月,選取大湖池東側,常湖池西側及沙湖近修河側草灘為調查地點分析白額雁越冬行為日節(jié)律。調查從

4、7:00—17:00進行,采用掃描記錄法,每隔5min記錄一次,共記錄到行為樣方523次。結果顯示,白額雁越冬典型行為可分為活動性與非活動性兩類,包括覓食、警戒、游走、梳羽、靜棲等五種。其中覓食行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警戒行為。
   對白額雁警戒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集群中警戒個體數與集群個體總數顯著相關(one-way ANOVA)。集群個體數n<100時,集群中會有1—3只個體專門負責警戒;n<200時,警戒個體比例最

5、高;n>5000時集群中無明顯警戒個體。設計了人為驚擾實驗,測定白額雁警戒距離。結果顯示警戒距離與驚飛距離隨干擾強度上升而加大。
   對白額雁覓食行為進行了研究。采用隨機取樣法,連續(xù)觀察個體覓食行為1min,記錄其覓食強度。結果顯示,白額雁覓食強度高峰出現在9:30—10:30及13:30-14:30兩個時間段內。
   3、2010年11月-12月,對保護區(qū)典型生境進行劃分,共劃分成樹林及農田、蘆葦灘地、苔草灘地、積

6、水泥灘和水體5種典型生境。記錄5種典型生境中白額雁的遇見幾率。在苔草灘地白額雁的遇見幾率最高,達到93%。
   對苔草灘地植被組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苔草灘地上主要植物包括莎草科苔草屬、薔薇科委陵菜屬、蓼科蓼屬、禾本科蘆葦屬、禾本科荻屬、禾本科蘆葦屬及毛茛科毛莨屬等,構成南荻-單性苔草群從,南荻-蘆葦-卵穗苔草-菊葉委陵菜群從等主要群從。
   采用樣帶法,在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及沙湖近修河側的苔草灘地共設置樣帶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