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區(qū)刺鯧生長與資源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由于近20多年來,海洋捕撈力量超速增長,東海主要經濟魚類資源狀況總體已嚴重衰退,但近年來資源監(jiān)測和捕撈資料顯示,刺鯧這種過去只有少量兼捕的非傳統(tǒng)捕撈對象的漁獲數量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在底拖網作業(yè)中2001~2005年CPUE穩(wěn)定而且緩慢增加,在東海北部、黃海南部的深水流網作業(yè)中,刺鯧是三大優(yōu)勢漁獲種類之一,日益引起關注。而對東海區(qū)的刺鯧尚缺乏資源狀況、分布的規(guī)律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系統(tǒng)研究。
   本文利用2001~2005年東海區(qū)底

2、層28°00'~32°30'N,125°00'E以西,禁漁區(qū)線外的東海區(qū)大陸架海域拖網調查資料和生物學測定資料,利用ELEFANⅠ軟件估算生長參數,擬合von Bertalanffy生長方程,估算死亡系數,利用Beverton和Holt模型評價資源利用狀況。研究結果表明:東海刺鯧的Von Bertalanffy生長方程的生長參數為:L∞=267.8mm;K=0.45;t0=-0.63a。用FiSATⅡ軟件中長度變換漁獲曲線法估算總死亡系

3、數為Z=3.55,利用Pauly公式和詹秉義等推導的M和最大年齡tλ的線性回歸方程求得自然死亡系數M=0.81,捕撈死亡系數F=2.74。刺鯧的開發(fā)率為0.77。刺鯧生長拐點年齡ttp=1.91a,拐點體重為Wtp=137.4g,相應的體長為182mm。補充年齡(tr)為0.67a,對應的叉長為118mm;首次捕撈年齡tc為1.10a,對應叉長為145mm;臨界年齡為1.78a,相應臨界體長為177mm;最小性成熟叉長為118mm,此時

4、年齡為0.67a,因此刺鯧的捕撈年齡應在0.67~1.78a。
   根據Beverton和Holt的單位補充量等漁獲量曲線,現行漁業(yè)點即F=2.74,tc=1.10a位于最適產量區(qū)內,表明目前對刺鯧的資源利用較為合理,接近最大持續(xù)產量。增大捕撈強度和推遲開捕年齡到最適開捕年齡1.25a均可以增加產量,所增加的產量最多僅為2.81%左右,綜合經濟效益和可行性等因素,可以保持目前的捕撈強度F=2.74和捕撈規(guī)格Lc=145mm不變

5、,不僅能夠獲得較大漁獲量,而且能夠保持刺鯧的資源穩(wěn)定。
   2001~2005年連續(xù)5年的東海底拖網調查資料表明,刺鯧漁獲量雖然有所波動,但在總漁獲量的比例卻持續(xù)上升,2005年達到4.4%。在所有魚種中排位基本保持在第4位,在2003、2005年漁獲量甚至超過銀鯧(Pampus argenteus),CPUE最高達167.3kg/h,平均為1.49kg/h。從單位漁獲量月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分析結果來看,秋季8、9月是刺鯧分布范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