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生物多糖主要指大部分細菌、少量的真菌和藻類產生的多糖,而胞外多糖(EPS)是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由微生物分泌于體外的一些高分子聚合物。EPS由于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理化特性獨特等優(yōu)點而廣泛應用于食品、制藥、石油和化工等多個領域。眾多研究表明,微生物胞外多糖對重金屬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重金屬生物吸附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因此,開發(fā)利用微生物的胞外多糖具有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本研究以實驗室自分離的Anoxybacilluskamchatken
2、sisL1菌種的培養(yǎng)基中提取的胞外多糖為實驗材料,研究了胞外多糖提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及其重金屬吸附性能。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采用響應面法優(yōu)化產胞外多糖培養(yǎng)基的成分,尋求最佳的發(fā)酵條件。結果表明,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最優(yōu)條件為:乳糖加入量為7.8g/L,硫酸銨加入量為0.45g/L,磷酸二氫鉀加入量為0.24g/L,此條件下EPS產量為128.16mg/L,與傳統(tǒng)培養(yǎng)基相比,胞外多糖產量與培養(yǎng)基組分含量得到了相應的優(yōu)化。
3、 采用DEAESepharoseFF離子交換柱層析和SephadexG-200凝膠柱層析對胞外多糖進行分離純化,得到兩個多糖級分即LEPS-1和LEPS-2,由于LEPS-1組分較少,所以取LEPS-2進行后續(xù)的分析和實驗。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確定多糖級分LEPS-2為單一組分,并測定其平均分子量約為1000kD。紫外光譜檢測結果表明LEPS-2中不含核酸與蛋白質。紅外光譜確定了LEPS-2中存在的特征官能團,初步判斷LEPS-
4、2為糖類化合物。氣相色譜法分析表明LEPS-2是含有2種單糖的雜多糖,其組成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摩爾比為2.91∶1.30。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以LEPS-2作為生物吸附劑,研究了胞外多糖LEPS-2對Cd2+、Zn2+的吸附性能,確定最佳吸附條件。結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條件為:pH6.0,時間90min,此時吸附量最大可分別達到1.41和1.95mg/g;當同時吸附Cd2+、Zn2+時,吸附量分別達到1.38
5、和2.28mg/g。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吸附方程和擬一級、擬二級動力學方程探討了胞外多糖LEPS-2對Cd2+、Zn2+的吸附模型,結果發(fā)現多糖LEPS-2對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而對Zn2+的吸附則符合Freundlich模型,并且兩者的吸附過程都滿足擬二級動力學方程。采用紅外光譜檢測初探了胞外多糖LEPS-2對金屬離子吸附的機理,結果表明多糖結構中的-OH、COO-和C-O-C等官能團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乳酸菌產胞外多糖的研究.pdf
- 產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研究.pdf
- 55153.產胞外多糖酵母菌及其胞外多糖多樣性
- 冠突散囊菌產胞外多糖的研究.pdf
- 產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篩選及其多糖的結構研究.pdf
- 假單胞菌利用玉米芯水解液產胞外多糖研究.pdf
- 產胞外多糖菌株的篩選及胞外多糖性質和結構分析.pdf
- 裂褶菌胞外多糖的研究.pdf
- 產胞外多糖南極微生物的篩選及其胞外多糖的應用研究.pdf
- 44510.舟山地區(qū)嗜鹽菌及產胞外多糖菌株的研究
- 羊肚菌胞外多糖與胞內硒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pdf
- 25835.植物乳桿菌產胞外多糖的研究
- 益生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pdf
- 18692.假單胞菌l1菌株(pseudomonassp.l1strain)l肉堿代謝酶系及轉化研究
- 新型產胞外多糖細菌的篩選及其多糖結構的探究.pdf
- 乳酸菌胞外多糖化學組成的研究.pdf
- 紅茶菌ZJU1產胞外多糖的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及發(fā)酵液的應用研究.pdf
-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L1、L2兩種β內酰胺酶研究.pdf
- 產胞外多糖植物促生菌對小麥高效利用鉀肥的影響及機制研究.pdf
- 鞘氨醇單胞菌的篩選鑒定及其胞外多糖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