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宇宙中廣泛存在著各種尺度的三體系統,從小質量的行星-衛(wèi)星體系到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體系。雖然嚴格的三體問題在數學上不可積,但是我們可以將它簡化為一個內雙星外加遠處一個第三體的層級體系。在這個框架下,通過將相互作用勢能進行多極矩展開,三體問題變?yōu)檠芯恳粋€內雙星和一個外雙星的軌道相互作用。Lidov與Kozai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究了這樣一個模型。通過將相互作用勢展開到四極矩,忽略內雙星其中一顆星的質量,發(fā)現當內、外雙星軌道平面間初始夾
2、角大于40度時,內雙星軌道的偏心率與相對于外雙星軌道平面的夾角會有長周期的振蕩。尤其給出預言:當兩個軌道初始夾角接近90度時,內雙星軌道偏心率甚至無限接近1。這一現象我們現在將之命名為Kozai效應。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Kozai效應在很多天體系統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密近雙星的形成;熱木星的形成;系外行星不規(guī)則的偏心率分布;致密雙星的合并等。近幾年的工作指出,如果將相互作用引力勢能展開至八極矩,內雙星的偏心率能夠被激發(fā)至極值(1-
3、e~10-6),并且伴隨著軌道角動量的翻轉。
本文系統介紹了Kozai機制的哈密頓力學。在考慮了短程力的影響下,我們開展了兩項工作,分別研究了在平均化近似下短程力對Kozai效應的抑制與共振。接著,我們將Kozai機制運用到超大質量雙黑洞體系,采用N-body數值積分的方法研究恒星雙星的演化。
在第一項工作中,我們考慮廣義相對論,潮汐形變與自轉形變等短程力所引發(fā)的近星點進動效應,可能會抑制由Kozai機制所導致的偏心
4、率的增長。我們系統的研究了這些短程力如何影響八極矩Kozai近似下的軌道極端行為。一般來說,八極矩勢能的作用范圍可以用軌道間初始夾角描述,體現為一個作用窗口(軌道夾角的區(qū)間)。八極矩勢能越強,作用窗口越大。我們發(fā)現,短程力的引入并不會改變作用窗口的大小與位置,只會對偏心率的激發(fā)有所限制。這一偏心率的極值能夠被解析地推導出來,而且不管對于較強的八極矩還是非測試粒子情況均符合的較好。同時,短程力也會影響軌道角動量的翻轉。短程力效應越強,軌道
5、翻轉越是難發(fā)生(只有初始軌道間夾角在90°左右才能翻轉)。
在第二項工作中,我們考慮在較遠處第三顆星的微擾下,致密雙星在合并過程中的動力學演化。眾所周知,引力波輻射會帶走軌道能量,導致軌道半長軸衰減。通過數值計算發(fā)現,隨著內雙星軌道收縮,系統會經歷一個內、外雙星近星點進動共振態(tài)。同時,內、外雙星的偏心率被激發(fā)態(tài),對應的引力波頻率也發(fā)生改變。對有些系統,例如白矮星雙星系統加褐矮星組成的三體系統,共振發(fā)生時,雙星輻射的引力波的頻率
6、恰好在空間引力波探測器LISA工作頻段。如果采用低偏心率與共面的線性近似,我們能解析的推導出共振條件,且能估算出偏心率的最大激發(fā)值。通過一系列的數值模擬,我們還考察了高偏心率與傾斜軌道的共振效應。
在第三項工作中,我們研究了繞旋超大質量雙黑洞的恒星雙星系統的演化。這里,四體系統可以在結構上被拆分為兩個“內/外三體”系統。如果恒星雙星距離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較近,“內三體”允許發(fā)生Kozai振蕩,雙恒星更容易合并;如果恒星雙星距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維庫侖三體系統的整體動力學.pdf
- 計算多體系統動力學 .pdf
- 彈塑性多體系統的動力學研究.pdf
- 柔性多體系統動力學的建模研究.pdf
- 平面機構柔性多體系統動力學研究.pdf
- 汽車整車多體系統動力學仿真研究.pdf
- [emuch.net]計算多體系統動力學.pdf
- 織機共軛凸輪打緯機構彈性動力學設計及整體系統動力學分析.pdf
- 柔性多體系統動力學-陸佑方
- 高速列車柔性車體系統動力學研究.pdf
- 多柔體系統動力學數值方法研究.pdf
- 汽車系統動力學
- 系統動力學模型
- 多柔體系統動力學模型的降階研究.pdf
- 探究幾類生物動力學系統的動力學行為.pdf
- 使用操控動力學研究系統的靜態(tài)和動力學臨界性質.pdf
- 化學體系螺旋波的噪聲動力學.pdf
- 納米有序體系膜分子動力學模擬系統的研究.pdf
- Luminol體系應用及其動力學研究.pdf
- 三原子體系反應的從頭算及動力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