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灌注成像ASL與DSC法在評價膠質瘤級別、微血管密度和Ki-67標記指數中的應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腦膠質瘤為成人最常見的顱內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術后易復發(fā)。不同級別膠質瘤的臨床病程和治療手段與腫瘤級別密切相關。腫瘤的快速生長依賴于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導致了新生血管生成。腫瘤新生血管生成是判斷星型細胞瘤生物學侵襲性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多數研究通過查數血管數量或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來評價膠質瘤新生血管生成程度。惡性腫瘤的腫瘤細胞常具有較高的增殖潛力,腫瘤細胞的

2、增殖潛力是影響腫瘤預后的重要因素。Ki-67標記指數(ki-67 labeling index,Ki-67 LI)是反映腫瘤細胞增殖潛力的最可靠生物學標記物。因此,術前準確的評價膠質瘤級別、微血管密度和Ki-67標記指數對臨床上治療方案的選擇、腫瘤預后的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動態(tài)磁敏感對比增強(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DSC)是臨床上最主要的磁共振灌

3、注方法,已有多數研究表明DSC有助于評價膠質瘤級別、微血管密度。動脈自旋標記技術(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項新穎的磁共振灌注方法,它不使用對比劑,以磁化標記的動脈血作為內源性標記物。目前,ASL技術在膠質瘤中的應用仍主要處于初步臨床和實驗研究階段,相關報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討磁共振灌注成像ASL與DSC法在評價膠質瘤級別、微血管密度和Ki-67標記指數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收集20

4、12年12月至2014年9月間本院原發(fā)膠質瘤病例38例。所有病例均首次診斷為膠質瘤;入組前未接受手術及放化療等治療;術前一周完成顱腦常規(guī)MRI及磁共振灌注成像ASL、DSC檢查,術后經組織病理學證實為膠質瘤。膠質瘤的組織病理學分級依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7年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分類方法。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磁共振灌注成像ASL法采用脈沖式動脈自旋標記(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PASL)技術。 DSC

5、法采用單次激發(fā)梯度回波-平面回波序列(GRE-EPI)序列。將采集的原始數據導入Siemens后處理工作站,用Perfusion軟件包處理獲得DSC法的腦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 low, CBF)圖、腦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圖。用隨機軟件處理獲得ASL法的CBF圖。觀測所得各組灌注圖,并結合常規(guī)MR平掃及增強掃描圖像,避開腫瘤內出血、壞死囊變區(qū),選取腫瘤實性部分最大血流灌注區(qū)設置感

6、興趣區(qū),同時取同層面對側灰質作為對照,并測量相應的CBF、CBV值。每個感興趣區(qū)測量3次,求平均值,然后分別計算其比值,得出標準的灌注參數如:相對腦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volume,rCBV),相對腦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 low, rCBF)。
  Ki-67檢測用Ki-67抗原的單克隆抗體MIB-1(Dako S.A.,Glostrup,Denmark)對膠

7、質瘤組織切片進行免疫組化染色。染色后的膠質瘤組織切片由兩名有經驗的神經病理學醫(yī)師評價。凡是細胞核著色的膠質瘤細胞均被認為是陽性,Ki-67標記指數(ki-67 labeling index,Ki-67 LI)認定為陽性細胞占所有查數細胞的百分比。MVD檢測用血管內皮細胞特定的CD34抗原的單克隆抗體clone QBEND/10(BioGenex,San Ramon,Calif)對腫瘤組織切片進行免疫組化染色。數字圖像由顯微鏡(BX51;

8、Olympus)和數字照相機(DP50-CU; Olympus)獲得,一個放大400倍的高倍鏡視野用于生成光學放大圖像。在每一個樣本上選擇3個獨立的區(qū)域,查數并記錄每一個高倍鏡視野下的MVD值并計算平均值。MVD的查數方法依照Weidner[24]法。應用SPSS17.0軟件包,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首先對膠質瘤各灌注參數值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Welch test)。膠質瘤的ASL、DSC各灌注參數與組織病理

9、學參數間的相關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所有用于組織病理學分析的膠質瘤組織均經手術獲得,并最終診斷為膠質瘤,其中包括膠質母細胞瘤(Ⅳ級)15例,間變性星形細胞瘤(Ⅲ級)7例,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Ⅲ級)3例,星形細胞瘤(Ⅱ級)9例,彌漫性星形細胞瘤(Ⅱ級)2例,少突膠質細胞瘤(Ⅱ級)2例。膠質瘤T1WI上多呈低信號,T2WI上呈高信號,腫瘤周圍常伴有長T1長T2信號水腫

10、影。增強掃描后低級別膠質瘤無強化或僅見輕度強化,高級別膠質瘤則呈明顯強化,腫瘤內常見斑片狀無強化的囊變壞死區(qū)。在ASL、DSC灌注圖上低級別膠質瘤多呈低灌注,高級別膠質瘤多呈高灌注。高級別膠質瘤ASL-CBF、DSC-rCBV、DSC-rCBF值均明顯高于低級別膠質瘤,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膠質瘤ASL、DSC各灌注參數值與MVD、Ki-67 LI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中DSC-rCBF, DSC-rCBV, ASL-rC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