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期胎兒顏面部聯合顱腦超聲掃查診斷顱面部畸形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目的:
  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而生一個健康的寶寶更是媽媽的心愿,減少畸形兒和智障兒的出生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質。研究表明,大部分胎兒結構畸形發(fā)生在12周以前,這個階段如果仔細觀察胎兒的結構,可以有效診斷出胎兒已經發(fā)生的畸形。因此,如果可以把中孕期的部分結構篩查提前到早孕期進行,則有助于臨床早起確定應對方案,盡量減少引產對孕婦造成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傷害。
  2.方法:
  2.1.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

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常規(guī)產前篩查40例早孕期顱面部畸形胎兒異常的臨床表現以及在超聲上的聲像圖表現;同時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常規(guī)產前篩查的360例單胎,其中早孕期280例,中孕期80例,妊娠分別為妊娠11周~13+6周及妊娠22周~24周,孕婦年齡19~40(25.6±3.2)歲,早孕期入選胎兒頭臀徑(CRL)45~84mm(62.8±8.1)mm。
  2.2.儀器:選擇GE Voluso

3、n E8、Medison A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為3MHz~5MHz,采用常規(guī)產科條件早孕期及中孕期進行篩查。
  2.3.切面的選擇:早孕期切面:鼻后三角冠狀切面、側腦室水平橫切面,NT切面,上唇水平冠狀切面;中孕期切面:經丘腦水平橫切面、下頜骨切面。在正中矢狀切面上觀察下唇及頦的S形曲線。
  2.4.測量方法:
  顱腦及顏面部測量[1]:聲束通過胎兒前額進入并逐漸向尾側和腹部傾斜,可依次顯示

4、側腦室水平橫切面、小腦水平橫切面、雙眼球冠狀切面、鼻后三角冠狀切面和鼻唇冠狀切面。
  下頜間隙測量:囑孕婦處仰臥位,常規(guī)經腹部超聲檢查,分別在鼻后三角冠狀切面觀察胎兒妊娠11周~13+6周發(fā)育狀況,并且在胎兒鼻后三角切面局部放大圖像,運用二維超聲清晰顯示下頜突之間低回聲的下頜間隙,測量其寬度(圖1);在胎兒長軸正中矢狀切面,胎兒自然屈曲狀態(tài)下測量其頂臀徑(CRL,crown-rump length);妊娠22周~24周通過丘腦水

5、平橫切面,測量雙頂徑(BPD,Biparietal diameter),在下頜骨長軸切面完整顯示一側下頜骨最大長徑后,探頭聲束略向對側偏轉,局部放大圖像顯示下頜間隙及其之間的骨化點,測量下頜間隙寬度(圖2),上述測量值均重復三次測量取平均值。
  NT測量標準[2]:在正中矢狀位切面上放大圖像,使胎兒得頭部及胸部占據儀器屏幕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測量胎兒得頂部或者上胸部皮膚層內緣以及皮下組織層外緣無回聲帶最寬處的距離;測量3次,報

6、告取最大值。
  鼻骨測量[3]:在正中矢狀切面測量鼻骨強回聲帶表面長度,盡量使聲束的方向與鼻骨長軸垂直,每個胎兒測量3次,報告取其平均值。
  2.5.切面聲像圖分析:
  NT切面:探頭置于胎兒面部正前方,放大胎兒頭部及上胸部占據整個屏幕,清晰顯示面部輪廓曲線,強回聲鼻骨長軸與其上層皮膚平行,鼻尖、上頜骨、圓點狀下頜骨、丘腦、菱腦、條帶狀頸后透明層邊緣清晰。
  側腦室水平橫切面:旋轉探頭使聲束平面從胎兒前額

7、進入,獲得胎兒雙側側腦室水平橫切面,顱骨強回聲環(huán)呈橢圓形,腦中線把左、石大腦半球分開,側腦室被強回聲的脈絡叢充填,雙側脈絡叢呈“蝴蝶形”。
  鼻后三角冠狀切面:獲得上一平面后,聲束平面繼續(xù)向胎兒尾側偏斜,顯示鼻后方內部低回聲的三角形區(qū)域,即鼻后三角,左右上頜骨頷突、腭在同一平面,分別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三角形頂點為左右鼻骨斷面強回聲。下頜骨在此切面上顯示為位于腭下方的左右對稱的圓球狀強回聲,二者之間可見低回聲的下頜間隙。

8、  上唇水平冠狀切面:獲得上一平面后,聲束繼續(xù)向尾側偏斜,顯示胎兒唇冠狀切面,左右鼻骨斷面呈強回聲點,其下方可見網條平行的強回聲線,分別為上唇、雙唇閉合線、下唇、下頜骨,上下唇回聲低于雙唇閉合線。當胎兒出現張嘴運動時,能更清晰顯示唇。
  經丘腦水平橫切面:前3分之一顯示透明隔腔,中3分之一顯示丘腦,中線不連貫。
  下頜骨切面:顯示下頜骨及其間隙。
  3.結果:
  3.1.早孕期顱面部顯示情況與孕周沒有明顯

9、的相關性,早孕期顏面部聯合顱腦掃查診斷顱面部畸形的陽性率高于單純顏面部掃查。
  3.2.早孕期發(fā)現畸形胎兒40例,其中脊柱側彎4例,鼻骨缺失2例,露腦畸形7例,無腦兒2例,唇腭裂4例,全前腦7例,頸部水囊瘤13例,胎兒水腫15例,臍膨出2例,單臍動脈2例,巨膀胱4例。以上畸形病例均經中孕期復查及引產后證實。
  3.3.在觀測胎兒顏面部時,在胎兒鼻后三角切面發(fā)現下頜間隙隨著孕周的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進一步研究,觀測小下頜間隙

10、的變化。妊娠11周~13+6周胎兒線性回歸方程為Y=0.034x+0.157(r=0.532)(圖3),對回歸系數進行假設檢驗(t檢驗)的結果:t=10.293,P值小于0.001。妊娠11周~13+6周胎兒下頜間隙與CRL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通過下頜間隙與BPD關系散點圖發(fā)現,妊娠22周-24周胎兒下頜間隙測值變化不明顯,孕周為22周~24周胎兒下頜間隙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其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范圍內,95%的參考值范圍為(2.59,5.9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