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試驗教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容提要內容提要《微生物學實驗》是配合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編的《微生物學》一書的實驗教材。第二版做了較大修改,增添了許多新技術和方法,實驗由原來的40個增至63個,并按類規(guī)納成15個部分。每一部分冠以綜合性說明,簡單介紹該部分內容及其在微生物學工作中的作用。第二版仍著重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訓練。為方便教學,每一實驗基本上仍按照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操作步驟及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結果和思考題)五部分。書后附有染色液、培養(yǎng)基、試劑和

2、溶液的配制方法、本書使用的菌種名稱,微生物學中常用的計量單位及主要參考書目。第二版實驗內容較多,各??筛鶕?jù)具體條件酌情選做。第一版前言第一版前言《微生物學實驗》一書是根據(jù)1977年10月成都綜合性大學生物類教材會議制定的大綱編寫的。在編寫過程中,為配合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編的《微生物學》教材,在內容上有所增加和修改。本書共有實驗40個,內容較多,其中包括與《微生物學》相配合、印證理論以及進行微生物實驗所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訓練兩大部分。各

3、??筛鶕?jù)具體條件酌情選做。本書為方便教學,每一實驗基本上都按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操作步驟及結果與思考題等五個部分來編寫的,各實驗所用染料、培養(yǎng)基、溶液與懸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錄內。由于編者水平所限,在取材、實驗方法和編排等方面肯定有不少缺點與錯誤,希望讀者批評指正。在編寫過程中承武漢大學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基礎微生物學教學小組的大力支持,武漢大學生物系陳寶聯(lián)同志繪制插圖,在此一并表示感謝。范秀容沈萍第二版前言第二版前言《微生物學實驗》

4、第一版自1980年出版以來已有七八年了,在此期間,經(jīng)過多次印刷,印數(shù)已達十余萬冊。它在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穩(wěn)定教學秩序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缺點,加上近年來微生物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因此我們進行了出版第二版的修訂工作。修訂內容和特點如下:1將繁多的實驗按類歸納成15個部分,以求條理清楚,概念分明。每一部分冠以綜合性說明,主要簡單介紹該部分的內容,闡述其在整個微生物學工作中的作用等。再在每一部分選擇有代表性的重點,列出實驗,進行操作。

5、2繼續(xù)著重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訓練。3實驗內容做如下調整:(1)為了加強學生對微生物及其應用和無菌概念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實驗工具的質量要求和洗滌方法的了解,增加了“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的器皿”、“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學”等部分。(2)使一些領域的內容更加全面,例如在“顯微鏡的結構、性能和使用方法”部分增加了相差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部分增加了厭氧培養(yǎng);微生物的遺傳方面增加了藥物抗性菌的分離和細菌的接合

6、作用等實驗。(3)適當增加新技術的介紹,例如生化反應中的微量簡易診檢系統(tǒng);菌種保藏中的液氮冷凍保藏法;水的微生物學檢查中增加了濾膜法等。(4)此外,在基本操作訓練方面集中介紹了動物的幾種不同途徑的注射方法。(5)由于“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包括了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查,故沒有再單獨設實驗,此外還刪去了“巴斯德效應”實驗。1試管(testtube)微生物學實驗室所用玻璃試管,其管壁必須比化學實驗室用的厚些,這樣在塞棉花塞時,管口才不會破損。試管的形

7、狀要求沒有翻口(圖Ⅰ1,A),不然,微生物容易從棉塞與管口的縫隙間進入試管(圖Ⅰ1,B)而造成污染。此外,現(xiàn)在有不用棉塞而用鋁制或塑料制的試管帽(圖Ⅰ1,C),若用翻口試管也不便于蓋試管帽。有的實驗要求盡量減低蒸發(fā)試管內的水分,則需使用螺口試管(圖Ⅰ1,D),蓋以螺口膠木或塑料帽。試管的大小可根據(jù)用途的不同,準備下列三種型號。(1)大試管(約18180mm)可盛倒培養(yǎng)皿用的培養(yǎng)基;亦可作制備瓊脂斜面用(需要大量菌體時用)。(2)中試管(

8、約13—15100—150mm)盛液體培養(yǎng)基或做瓊脂斜面用,亦可用于病毒等的稀釋和血清學試驗。(3)小試管(10—12100mm)一般用于糖發(fā)酵試驗或血清學試驗,和其他需要節(jié)省材料的試驗2德漢氏試管(Durhamtube)觀察細菌在糖發(fā)酵培養(yǎng)基內產(chǎn)氣情況時,一般在小試管內再套一倒置的小套管(約636mm)(圖I2),此小套管即為德漢氏試管,又稱發(fā)酵小套管。3吸管(又稱移液管,pipette)(1)玻璃吸管(glasspipette)微生

9、物學實驗室一般要準備1、5、10ml的刻度玻璃吸管(圖I3,A)。與化學實驗室所用的不同,其刻度指示的容量往往包括管尖的液體體積,亦即使用時要注意將所吸液體吹盡,故有時稱為“吹出”吸管。市售細菌學用吸管,有的在吸管上端刻有“吹”字。除有刻度的吸管外,有時需用不計量的毛細吸管,又稱滴管(圖Ⅰ3,B),來吸取動物體液和離心上清液以及滴加少量抗原、抗體等。(2)活塞吸管(pistonpipette)主要用來吸取微量液體,故又稱微量吸液器或微量

10、加樣器。其外形和結構如圖Ⅰ4,除塑料外殼外,主要部件有按鈕、彈簧、活塞和可裝卸的吸嘴。按動按鈕,通過彈簧使活塞上下活動,從而吸進和放出液體。其特點是容量固定,使用時不用觀察刻度,操作方便、迅速。國內產(chǎn)品一般每個活塞吸管固定一種容量,分別有5、10、20、25、50、100、200、500、1000μl等不同容量。而精制的活塞吸管每個在一定的范圍內可調節(jié)幾個容積,例如在5—25μl的范圍內,可調節(jié)5、10、15、20、25μl五個不同的量

11、,使用時按需要調節(jié),但當調節(jié)固定后,每吸一次,容量仍是固定的。用畢只需調換吸嘴或將吸嘴洗凈,消毒后再行使用?;钊苁菄?0年代后半期才開始生產(chǎn)與應用的,近年來國內亦日益廣泛應用于免疫學和使用同位素等的科學實驗中。4培養(yǎng)皿(petridish)常用的培養(yǎng)皿(圖Ⅰ5),皿底直徑90mm,高15mm。培養(yǎng)皿一般均為玻璃皿蓋,但有特殊需要時,可使用陶器皿蓋,因其能吸收水分,使培養(yǎng)基表面干燥,例如測定抗生素生物效價時,培養(yǎng)皿不能倒置培養(yǎng),則用

12、陶器皿蓋為好。在培養(yǎng)皿內倒入適量固體培養(yǎng)基制成平板,用于分離、純化、鑒定菌種、微生物計數(shù)以及測定抗生素、噬菌體的效價等。5三角燒瓶(Erlenmeyerflask)與燒杯(beaker)三角燒瓶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來盛無菌水、培養(yǎng)基和搖瓶發(fā)酵等。常用的燒杯有50、100、250、500、1000ml等,用來配制培養(yǎng)基與藥品。6注射器(inject)一般有1、2、5、10、20、50ml等不同容量的注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